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跨國媒體全球在地化節目策略研究
Glocalization Program Strategy of Transnational Media
作者 張雅君
Chang, Alison Y.C.
貢獻者 關尚仁
Kwan, Mike
張雅君
Chang, Alison Y.C.
關鍵詞 跨國媒體
全球在地化
全球化
在地化
紀實娛樂頻道
節目策略
Discovery頻道
國家地理頻道
Transnational Media
Glocalisation / Glocalization
Globalization
Localization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
Program Strategy
Discovery Channel (DSC)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NGC)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1-Jul-2013 17:17:07 (UTC+8)
摘要 全球化經濟效益在於標準化後,運用經濟規模帶來的綜效。然而「文化接近性」、「文化折扣」現象,說明閱聽人較偏好與個人文化背景具關聯性與臨近性的內容。因此,跨國媒體進入全球市場大多採取「在地化」策略。各家媒體採用的在地化策略與涉入程度不同,效益也不一。

本研究希望能探討「跨國媒體進行全球化市場擴充時,全球策略與在地化因素影響節目策略的現象」。以兩大紀實娛樂頻道-Discovery頻道與國家地理頻道為例,採用深度訪談及內容分析其頻道節目內容,從「全球經營策略」、「全球競爭策略」及「全球在地化節目策略」三個面向,探討跨國媒體的節目策略。

總結研究發現,Discovery頻道與國家地理頻道「紀實娛樂類型節目」之特質,突破地方與全球的地理文化疆界,進入全球市場。歸納兩大媒體集團之「全球經營策略」與「全球競爭策略」,紀實娛樂頻道「全球策略」具有八項成功因素:低文化折扣的紀實娛樂節目類型;以公共電視價值包裝優質電視品牌;節目資料庫再利用以降低新頻道節目成本;全球商業化運作模式產生良性循環;娛樂化節目思維吸引觀眾;運用母公司國家競爭優勢發揮邊際效益;全球整合供應及輸出策略群組,以及全球觀點的合作網絡關係。

跨國媒體集團進入區域及地方市場後,同時進行「全球節目異質化」及「在地素材同質化」的節目全球在地化過程,深入各地方市場。「全球節目異質化」採用以下方式進行:在地取材製作節目、節目形式在地化、節目促銷與地方題材配合,以及節目廣告銷售以專案配合等四點。「在地節目同質化」採用以下方式進行:節目敘事風格同質化、節目形式同質化、節目類型同質化,以及節目觀點全球化。

歸納紀實娛樂頻道的「娛樂化敘事風格」,包括:故事化的敘事方式、以中心人物貫穿故事、依節目段落設計高潮、國際觀眾視野降低文化折扣、用畫面說故事,以及媲美好萊塢的節目重現手法等六個面向。

最後。依據本研究成果,彙整跨國媒體全球在地化節目特色,製成「全球在地化節目量表」。此量表可作為節目部及製作部人員,在採購節目及甄選投案節目企畫時,評估節目是否符合「全球在地化節目」標準之參考。


關鍵字:跨國媒體、全球在地化、全球化、在地化、紀實娛樂頻道、節目策略、Discovery頻道、國家地理頻道
Abstrac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globalization is based on the synergy brought by the economies scale after standardization. However, Cultural Proximity and Cultural Discount phenomenon show that audiences prefer content that are related and close to their individual cultural background. As a result,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s usually adopt localization strategy when entering global markets. The effects vary by loc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involvement levels for each corporation.

This research explored “program strategies of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s when expanding to global marke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strategies and localization factors,” taking two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s as examples, Discovery Channel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Interview method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program content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program strategies of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global operation strategy, global competition strategy, and glocalization program strate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produced by Discovery Channel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break through geographic boundaries when entering global markets. According to global operation strategy and global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these two channels, there are eight factors that made these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s success, which are low Cultural Discount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 genre, high quality TV brand that mimicked public televisions, re-usage of data base to save cost on new programs, global business operation model that has effective cycles, entertainment program concepts that appeal to audience, usage of competition advantages from parent company to reach marginal utility, strategy of integrated global supply and exportation, and a global viewpoint cooperation networks.

When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s entering regional and local markets, theyapply Heterogeneity and Homogenization strategies to go through the glocaliz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get to the core of each local market. Heterogeneity was doneby the following four methods, local stories, local formats, local-themed promotions, and local sales sponsorships. As for Homogenization, it was done by homogenization storytelling, homogenization program formats, homogenization program genres, and globalization program viewpoints.

The storytelling methods of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story-like presentation, main characters that run through the story, climax according to program segments, viewpoints of global audience to lower Cultural Discount, usage of images to tell the story, and Hollywood quality to recreate past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 Glocalization Program Measurement was designed based on glocalization program distinctions. This measuremen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of glocalization standards for programming and production professionals when buying new programs and evaluating program proposals.


Keywords:Transnational Media、Glocalisation / Glocalization、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Program Strategy、Discovery Channel (DSC)、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NGC)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NGC全民英檢(2011)。上網日期:2011. 11月-12月,取自 http://www.ngc.com.tw/english_test/
少 石(2011.11.21)。〈紀錄片大師魏克然談如何保障收視率〉。上網日期:2012.1.1,取自北京師範大學演講內容http://zjtvd.com/a/webbase/dreamweaver/2011/1121/405_2.html
方念萱(2001)。〈有關「全球化傳播研究」的新地圖權力學(書評書介)〉。《新聞學研究》,67: 141-143。
王亞維譯(1996),《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台北:遠流。(原書 Barsam, Richard M.[1992]. Nonfiction film: a critical histo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王慰慈(2003)。〈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Bill Nichols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廣播與電視》,20: 1-33。
北方網(2002.8.16)。〈國家地理頻道將現場直播埃及金字塔密室之謎〉,《北方網》。上網日期:2011.11.23,取自 http://ent.big5.enorth.com.cn/system/2002/08/16/000398826.shtml
朱文儀、陳建男、黃豪臣譯(2007)。《策略管理》(第七版)。台北市:華泰。(原書 Hill, Charles W. L. & Jones, Gareth R.[2007].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7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Boston.)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8.5)。〈「十七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國際紀錄片正式簽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CCANEWS)》。上網日期:2011.6.29,取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S62NtWWpxQ
冷 淞(2006.10.13)。〈用娛樂的方式教育受眾:專訪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常務副總裁史博恩〉,上網日期:2011.12.12,取自《人民網北方傳媒研究》,2006:第6期。「2006國際紀錄片高峰論壇」專訪內容。中國。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0421/72378/4917085.html
吳奇為、張克擎(2006)。〈流行時尚電視節目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女人我最大、美麗藝能界節目為例〉。《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發表論文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文化:城邦文化。
李天鐸 編著(2000)。《重繪媒介地平線:當代國際傳播全球與本土趨向的思辯》,台北:亞太圖書。
李明軒、高登第譯(2009)。《競爭論》。台北市:天下遠見。(原書 Porter, Michael E.[2008]. On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李政忠(2003)。〈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75: 1-36。
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玲譯(2004),《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文化。(原書David Held,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 Jonathan Perraton.[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谷玲玲(2003)。〈媒介組織經營策略〉,《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彭芸、關尚仁編。台北:雙葉書廊。
周桂田(2003.9.24)。〈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現代的弔詭〉。上網日期:2009.12.24,取自http://www2.tku.edu.tw/~tddx/center/link/grobole_and_ginland.htm
東方早報(2010.6.21)。〈探索頻道將讓中國觀眾盡快看到3D電視節目〉,《東方早報》。上網日期:2011.12.11,取自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tv/sinacn/20100621/12161567539.html
林 穎(2011.11.15)。〈國家地理頻道亞太節目總監李美怡(儀)來川外講座〉,上網日期:2011.12.24,取自《新傳通訊社》「2011首屆重慶國際紀錄片發展論壇」。中國:重慶。http://media.sis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34
林 穎(2011.11.15)。〈國際紀錄片發展趨勢〉、〈大學生獨立製作紀錄片的知識與技巧〉,上網日期:2011.12.24,取自《新傳通訊社》「2011首屆重慶國際紀錄片發展論壇」講座新聞報導。中國:重慶。http://media.sis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34
林積慶(2007)。《跨國電視,在地消費 : 論台灣靑年觀眾之美國影集收視經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硏究所 碩士論文。
邱琡雯(2000)。〈全球化/本土化互動:1999年代亞太國家電視產業的發展特質〉。《重繪媒介地平線》,李天鐸編。台北:亞太圖書。283-304頁。
胡堯庭(1997)。〈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對無線電視在節目策略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范 曦(2011.12.26)。〈「發現」是紀錄片的眼睛-Discovery 亞洲電視網副總裁魏克然來我院講學〉,上網日期:2012.1.4,取自「西南大學輔導員之家:范曦的新傳空間」http://202.202.111.157/blog/?uid-1227-action-viewspace-itemid-3318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學院(2011.11.30)。〈傳媒學院邀請Discovery 亞洲電視網節目內容與發展副總裁魏克然(Vikram Channa)為師生作報告〉,中國:重慶。上網日期:2011.12.24,取自http://202.202.32.57/xwzx/news.php?id=12950
唐世鼎 主編(2004)。〈Discovery如何帶領觀眾體驗他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又名:穆雷-探索傳播公司亞洲電視網總裁訪談錄〉),《國際電視媒體高層訪談錄》,2003年中央電視台45周年台慶:「電視媒體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創新與合作」座談會。華藝出版社。
唐世鼎 主編(2004)。〈國家地理怎樣傳承國家地理學會的使命〉(又名:〈國家地理頻道(國際)常務副總裁史博恩、國家地理頻道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白樺樂訪談〉),《國際電視媒體高層訪談錄》,2003年中央電視台45周年台慶:「電視媒體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創新與合作」座談會。華藝出版社。
徐孟延、邱琬淇(2006)。〈紀實娛樂頻道魅力何在?探析閱聽人的收視過程:選擇、接收與詮釋〉,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
動物檢定(2011)。上網日期:2011. 11月-12月,《動物星球頻道》,取自http://nevermissdiscovery-tw.yourdiscovery.com/active/Activity.aspx?aid=bb891124-3b11-4755-ac85-5bfd9233a25d
國家地理頻道(2011)。上網日期:2011. 11月-12月,取自http://www.ngc.com.tw/event/tttw/;http://www.ngc.com.tw/Info/Commercial.aspx; http://www.ngc.com.tw/Info/CommercialMain.aspx?Id=11;http://www.ngc.com.tw/Info/CommercialMain.aspx?Id=18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委員會議記錄(2011-2012)。上網日期:2011.12.25,取自http://nccwatch.org.tw/forum/572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11)。有線廣播電視訂戶數:100年第4季有線廣播電視訂戶數。上網日期:2011.2.27,取自http://www.ncc.gov.tw/chinese/news.aspx?site_content_sn=1979
張錦華等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市:遠流。(原書 John Fiske.[1990].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With New Introduction Essay on Why. Routledge.)
陳其邁譯(200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台北:時報文化。(原書 Giddens, A.[1999]. Profile Books.)
陳炳宏(2002)。《跨國媒體集團經營衛星電視頻道之「在地化」策略研究:以衛視中文台及超級電視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研討會。
陳炳宏(2001)。《跨國媒體集團在台經營有線電視頻道之本土化策略評估研究:一個資本全球化運動趨勢的觀點》。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
陳道明(1999)。〈紀錄片的回顧與前瞻〉。電影欣賞雜誌 100 期(十七卷四期),55-57頁。
陳韜文(2001)。〈文化移轉:中國花木蘭傳說的美國化和全球化〉。《新聞學研究》,66: 1-27。
彭 芸、關尚仁 主編(2003)。《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台北:雙葉書廊。
彭 芸(1999)。《國際傳播新焦點:媒介全球化、區域化與本土化》。台北:風雲論壇。
游美齡、廖曉晶譯(2006),《洞悉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Tony Schirato、Jen Webb.[2003].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華新網(2004.3.31)。〈Discovery探索頻道簡介〉,上網日期:2011.12.12,取自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03/31/content_1393485.htm
閔 傑(2006.03.22)。〈美國探索頻道紀錄片和歐洲紀錄片的傳播學比較〉。上網日期:2011.12.23,取自「中華傳播網學術網」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4907
馮建三譯(2006),《全球媒體:霸權與抵抗》。台北:書林。(原書 Peter Steven(2006). The no-nonsense guide to global media. UK: Verso.)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台北市:風雲論壇。(原書 Berger A. A.(2000).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mson Gale.)
黃瑞祺編(2005)。《全球化與第三條路:紀登斯在台灣》台北:松慧。(紀登斯2002年在台演講內容)
楚蕙萍(2011.4.28)。〈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成功之道〉,上網日期:2011.12.29,取自《傳媒雜誌》。http://docuchina.smgbb.cn/jiemudaoshi/xiaobiantuijian/2011-04-28/3435.html
楊繼群(2005)。〈電視收視調查資料於節目編排運用之探討-以綜合頻道週間黃金時段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 碩士論文。
甄春亮等譯(2001),《全球媒體 – 全球資本主義的新傳教士》。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Herman and McChesney(1997)
維基百科:英語。(2012.01.04)。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B%B1%E8%AA%9E&variant=zh-tw%E8%A8%BB%E5%9B%9B
劉幼琍(1994)。〈好節目的認定及電視時段的分配研究報告〉。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劉幼琍(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劃策略〉。台北:正中。
鄭淑文(2007)。《紀實娛樂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歷程探析 : 以Discovery在台灣的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鄭凱元(2001)。〈境外衛星電視頻道國際行銷本土化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鄭棨元、陳慧慈譯,《全球化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John Tomlinson.[2001].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蕭 蘋(1998)。〈全球化無可避免的「惡」-媒介全球化的結構及其對內容、閱聽人的影響〉。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1998年會論文。
駱彥融(2004)。〈「地方」與「全球」的競賽─體育頻道的節目策略規劃:以緯來體育台、ESPN及衛視體育台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碩士論文。
戴聞名(2010.7.5)。〈探索頻道:我們如何與中國合作〉,上網日期:2011.12.23,取自《瞭望東方週刊》2010:第27期。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65248.html
謝豫琦(2005)。〈真人實境節目的閱聽人解讀策略-以日本節目《戀愛巴士》的台灣閱聽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魏 玓(1999)。〈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新聞學研究》,60: 93-114。
關尚仁(2005)。〈媒體產業經營策略〉。未出版之論文。
關尚仁(2004)。〈從媒介經營角度看收視聽率〉。廣電人教育訓練講義。
關尚仁(1994)。〈電視事業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報告〉。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關尚仁(1992)。〈節目策略研究初探〉,《廣播與電視》。創刊號: 15-33。
蘇 衡、陳雪雲(2000)。〈全球化下青少年收看本國及外國電視節目之現況及相關影響研究〉,《新聞學研究》,64: 103-138。
蘇 衡(1995)。《開放天空下的文化衝擊 : 台灣民眾收看外國節目硏究報告》。台北:文化總會電硏會,電視文化研究叢書。


英文書目

Bartlett & Ghoshal et al.(2003).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text, cases, and readings in cross-border management. New York; London: McGraw-Hill.
Discovery Communication Ins(2011). Retrieved November – December, 2011, from http://corporate.discovery.com/
Discovery Global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11). Retrieved Jan. 3rd, 2011, from http://www.discoveryglobaled.org/what.html
Discovery Producer’s Portal(2009). Retrieved Mar 15, 2009, from https://producers.discovery.com/producersPortal/
Fürsich, E.(2003). Between Credibility and Commodification: Entertainment as a Global Media Gen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Vol. 6, No. 2 : 131-153
Hunt, M. S.(1972). Competition in the major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1960–1970. Ph.D. dissertation,Graduate
McMillin, D. C.(2007). International media studies. Malden, Mass.: Blackwell Pub.
Mobil Film Makers 2006 (2006). First Time Film Makers. Retrieved June 30, 2011, from http://mfm06.notionage.com/about/ftfm/index.html
NATGEO TV.com (2011). Mega Structures: Eco Art. Welcome to Taiwan. Retrieved November – December, 2011, from http://natgeotv.com/int/megastructures-eco-ark/videos/welcome-to-taiwan; http://natgeotv.com/int/megastructures-eco-ark
Nichols, B.(2001).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enrose, Edith T.(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Oxford: Barsil Blackwell. 1959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Prahalad, C.K. & Hamel G.(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pp. 79–91).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obertson, R.(1992/1995).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Shrikhande, S.(2001). Competitive Strategie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V:“CNNI and BBC World in Asia.”
Straubhaar, J. D.(2000). Distinguishing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of World Television.
Straubhaar, J.D.(1991). Beyond Media Imperialism: Asymmetrical Interdependence and Cultural Proximity.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Vol. 8: 39-59.
Thomas, H., Pollock, T. & Gorman, P.(1999). Global strategic analyses: Frameworks and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 13, No. 1, pp. 70-82. 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6941017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41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關尚仁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Kwan, Mike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雅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 Alison Y.C.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雅君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Alison Y.C.en_US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Jul-2013 17:17:07 (UTC+8)-
dc.date.available 1-Jul-2013 17:17: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Jul-2013 17:17: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941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868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94101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全球化經濟效益在於標準化後,運用經濟規模帶來的綜效。然而「文化接近性」、「文化折扣」現象,說明閱聽人較偏好與個人文化背景具關聯性與臨近性的內容。因此,跨國媒體進入全球市場大多採取「在地化」策略。各家媒體採用的在地化策略與涉入程度不同,效益也不一。

本研究希望能探討「跨國媒體進行全球化市場擴充時,全球策略與在地化因素影響節目策略的現象」。以兩大紀實娛樂頻道-Discovery頻道與國家地理頻道為例,採用深度訪談及內容分析其頻道節目內容,從「全球經營策略」、「全球競爭策略」及「全球在地化節目策略」三個面向,探討跨國媒體的節目策略。

總結研究發現,Discovery頻道與國家地理頻道「紀實娛樂類型節目」之特質,突破地方與全球的地理文化疆界,進入全球市場。歸納兩大媒體集團之「全球經營策略」與「全球競爭策略」,紀實娛樂頻道「全球策略」具有八項成功因素:低文化折扣的紀實娛樂節目類型;以公共電視價值包裝優質電視品牌;節目資料庫再利用以降低新頻道節目成本;全球商業化運作模式產生良性循環;娛樂化節目思維吸引觀眾;運用母公司國家競爭優勢發揮邊際效益;全球整合供應及輸出策略群組,以及全球觀點的合作網絡關係。

跨國媒體集團進入區域及地方市場後,同時進行「全球節目異質化」及「在地素材同質化」的節目全球在地化過程,深入各地方市場。「全球節目異質化」採用以下方式進行:在地取材製作節目、節目形式在地化、節目促銷與地方題材配合,以及節目廣告銷售以專案配合等四點。「在地節目同質化」採用以下方式進行:節目敘事風格同質化、節目形式同質化、節目類型同質化,以及節目觀點全球化。

歸納紀實娛樂頻道的「娛樂化敘事風格」,包括:故事化的敘事方式、以中心人物貫穿故事、依節目段落設計高潮、國際觀眾視野降低文化折扣、用畫面說故事,以及媲美好萊塢的節目重現手法等六個面向。

最後。依據本研究成果,彙整跨國媒體全球在地化節目特色,製成「全球在地化節目量表」。此量表可作為節目部及製作部人員,在採購節目及甄選投案節目企畫時,評估節目是否符合「全球在地化節目」標準之參考。


關鍵字:跨國媒體、全球在地化、全球化、在地化、紀實娛樂頻道、節目策略、Discovery頻道、國家地理頻道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Abstrac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globalization is based on the synergy brought by the economies scale after standardization. However, Cultural Proximity and Cultural Discount phenomenon show that audiences prefer content that are related and close to their individual cultural background. As a result,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s usually adopt localization strategy when entering global markets. The effects vary by loc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involvement levels for each corporation.

This research explored “program strategies of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s when expanding to global marke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strategies and localization factors,” taking two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s as examples, Discovery Channel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Interview method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program content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program strategies of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global operation strategy, global competition strategy, and glocalization program strate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produced by Discovery Channel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break through geographic boundaries when entering global markets. According to global operation strategy and global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these two channels, there are eight factors that made these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s success, which are low Cultural Discount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 genre, high quality TV brand that mimicked public televisions, re-usage of data base to save cost on new programs, global business operation model that has effective cycles, entertainment program concepts that appeal to audience, usage of competition advantages from parent company to reach marginal utility, strategy of integrated global supply and exportation, and a global viewpoint cooperation networks.

When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s entering regional and local markets, theyapply Heterogeneity and Homogenization strategies to go through the glocaliz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get to the core of each local market. Heterogeneity was doneby the following four methods, local stories, local formats, local-themed promotions, and local sales sponsorships. As for Homogenization, it was done by homogenization storytelling, homogenization program formats, homogenization program genres, and globalization program viewpoints.

The storytelling methods of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story-like presentation, main characters that run through the story, climax according to program segments, viewpoints of global audience to lower Cultural Discount, usage of images to tell the story, and Hollywood quality to recreate past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 Glocalization Program Measurement was designed based on glocalization program distinctions. This measuremen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of glocalization standards for programming and production professionals when buying new programs and evaluating program proposals.


Keywords:Transnational Media、Glocalisation / Glocalization、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Program Strategy、Discovery Channel (DSC)、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NGC)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三節 研究宗旨與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四節 名詞定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五節 論文章節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一節 全球在地化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二節 全球經營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三節 跨國媒體全球經營與節目策略 __________ 18
第四節 跨國媒體集團全球在地化節目策略 __________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第一節 研究計畫與步驟 ___________________ 46
第二節 內容分析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第三節 深度訪談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第一節 樣本資料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 64
第二節 兩大跨國媒體集團發展現況 __________ 68
第三節 全球經營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
第四節 全球在地化節目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 97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
第二節 研究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 169
參考書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0
附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
附錄A 深度訪談內容(一) ___________________ 178
附錄B 深度訪談內容(二) ___________________ 196

圖 表 目 錄
圖目錄

圖1-1 論文章節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圖2-1 媒體產業經營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圖2-2 全球市場進入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圖2-3 全球競爭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圖2-4 Porter鑽石理論架構 ___________________ 26
圖2-5 系統構造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圖2-6 節目策略系統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圖2-7 收視率知識之核心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 36
圖4-1 媒體產業經營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 63
圖4-2 娛樂紀實類型節目打破地理與文化疆界進入全球市場 75
圖4-3 Discovery頻道紀錄片創作方式 __________ 80
圖4-4 使用畫面說故事節目製作流程示意圖 __________ 83
圖4-5 節目策略群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
圖4-6 節目策略系統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
圖4-7 Discovery頻道觀眾輪廓分析 __________ 106
圖4-8 國家地理頻道觀眾輪廓分析 __________ 106
圖5-1 娛樂紀實頻道全球經營策略 __________ 141
圖5-2 娛樂紀實頻道節目策略群組 __________ 144
圖5-3 節目策略系統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5
圖5-4 使用畫面說故事節目製作流程示意圖 __________ 164
表目錄
表2-1 全球競爭策略理論優勢劣勢分析 __________ 28
表2-2、電視節目供應型態 ___________________ 33
表2-3:跨國媒體集團全球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39
表3-1、內容分析抽樣日期表 ___________________ 49
表3-2 節目基本資料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表3-3 節目編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表3-4 節目供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表3-5 節目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表3-6 節目內容-地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表3-7 節目內容-主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表3-8 節目內容-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表4-1 樣本數量及時數總表 ___________________ 64
表4-2 樣本數量及時數細目表 ___________________ 64
表4-3 Discovery頻道首播節目樣本長度統計 __ 65
表4-4 國家地理頻道首播樣本節目長度統計 __________ 65
表4-5 兩頻道首播樣本數量及時數總表 __________ 65
表4-6 兩頻道半小時節目類型 (首播) __________ 66
表4-7 兩頻道一小時節目類型 (首播) __________ 66
表4-8 兩頻道兩小時節目類型 (首播) __________ 67
表4-9 Discovery頻道在台灣重要紀事 __________ 70
表4-10 國家地理頻道在台灣重要紀事 __________ 74
表4-11 本節目與觀眾溝通的主要口說語言為何 __ 86
表4-12 來賓或受訪者使用語言為何 __________ 86
表4-13 Discovery頻道與台灣政府合作案 __________ 91
表4-14 國家地理頻道與台灣政府合作案 __________ 92
表4-15 Discovery頻道台灣分公司規模 __________ 99
表4-16 國家地理頻道在台規模 ___________________ 102
表4-17 兩頻道受眾比較表 ___________________ 105
表4-18 台灣可收視Discovery頻道與國家地理頻道通路一覽表 108
表4-19 兩頻道節目取材(拍攝)地點 __________ 112
表4-20 Discovery頻道「台灣」主題節目製作一覽表 __ 116
表4-21 國家地理頻道「台灣」主題節目製作一覽表 __ 118
表4-22 兩頻道節目主題類型(首播) __________ 120
表4-23 Discovery頻道樣本節目首重播次數 __ 126
表4-24 國家地理頻道樣本節目首重播次數 __________ 126
表4-25 Discovery頻道一週節目表 __________ 130
表4-26 國家地理頻道一週節目表 ___________________ 131
表4-27 Discovery頻道主時段節目收視表現 __ 138
表4-28、國家地理頻道主時段節目收視表現 __________ 139
表5-1 娛樂紀實頻道全球競爭策略 __________ 143
表5-2 娛樂紀實頻道「全球在地化節目策略」系統分析表 154
表5-3 娛樂紀實頻道「全球策略成功因素」 __________ 159
表5-4 娛樂紀實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過程 __________ 161
表5-5 娛樂紀實頻道「敘事風格」 __________ 165
表5-6 全球在地化節目量表 ___________________ 168
zh_TW
dc.format.extent 473091 bytes-
dc.format.extent 1396779 bytes-
dc.format.extent 264944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41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跨國媒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全球在地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全球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在地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紀實娛樂頻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節目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iscovery頻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地理頻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ransnational Medi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localisation / Glocaliz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lobaliz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ocaliz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onfiction Entertainment Channe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ogram Strate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scovery Channel (DS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NGC)en_US
dc.title (題名) 跨國媒體全球在地化節目策略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Glocalization Program Strategy of Transnational Medi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NGC全民英檢(2011)。上網日期:2011. 11月-12月,取自 http://www.ngc.com.tw/english_test/
少 石(2011.11.21)。〈紀錄片大師魏克然談如何保障收視率〉。上網日期:2012.1.1,取自北京師範大學演講內容http://zjtvd.com/a/webbase/dreamweaver/2011/1121/405_2.html
方念萱(2001)。〈有關「全球化傳播研究」的新地圖權力學(書評書介)〉。《新聞學研究》,67: 141-143。
王亞維譯(1996),《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台北:遠流。(原書 Barsam, Richard M.[1992]. Nonfiction film: a critical histo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王慰慈(2003)。〈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Bill Nichols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廣播與電視》,20: 1-33。
北方網(2002.8.16)。〈國家地理頻道將現場直播埃及金字塔密室之謎〉,《北方網》。上網日期:2011.11.23,取自 http://ent.big5.enorth.com.cn/system/2002/08/16/000398826.shtml
朱文儀、陳建男、黃豪臣譯(2007)。《策略管理》(第七版)。台北市:華泰。(原書 Hill, Charles W. L. & Jones, Gareth R.[2007].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7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Boston.)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8.5)。〈「十七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國際紀錄片正式簽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CCANEWS)》。上網日期:2011.6.29,取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S62NtWWpxQ
冷 淞(2006.10.13)。〈用娛樂的方式教育受眾:專訪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常務副總裁史博恩〉,上網日期:2011.12.12,取自《人民網北方傳媒研究》,2006:第6期。「2006國際紀錄片高峰論壇」專訪內容。中國。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0421/72378/4917085.html
吳奇為、張克擎(2006)。〈流行時尚電視節目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女人我最大、美麗藝能界節目為例〉。《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發表論文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文化:城邦文化。
李天鐸 編著(2000)。《重繪媒介地平線:當代國際傳播全球與本土趨向的思辯》,台北:亞太圖書。
李明軒、高登第譯(2009)。《競爭論》。台北市:天下遠見。(原書 Porter, Michael E.[2008]. On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李政忠(2003)。〈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75: 1-36。
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玲譯(2004),《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文化。(原書David Held,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 Jonathan Perraton.[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谷玲玲(2003)。〈媒介組織經營策略〉,《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彭芸、關尚仁編。台北:雙葉書廊。
周桂田(2003.9.24)。〈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現代的弔詭〉。上網日期:2009.12.24,取自http://www2.tku.edu.tw/~tddx/center/link/grobole_and_ginland.htm
東方早報(2010.6.21)。〈探索頻道將讓中國觀眾盡快看到3D電視節目〉,《東方早報》。上網日期:2011.12.11,取自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tv/sinacn/20100621/12161567539.html
林 穎(2011.11.15)。〈國家地理頻道亞太節目總監李美怡(儀)來川外講座〉,上網日期:2011.12.24,取自《新傳通訊社》「2011首屆重慶國際紀錄片發展論壇」。中國:重慶。http://media.sis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34
林 穎(2011.11.15)。〈國際紀錄片發展趨勢〉、〈大學生獨立製作紀錄片的知識與技巧〉,上網日期:2011.12.24,取自《新傳通訊社》「2011首屆重慶國際紀錄片發展論壇」講座新聞報導。中國:重慶。http://media.sis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34
林積慶(2007)。《跨國電視,在地消費 : 論台灣靑年觀眾之美國影集收視經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硏究所 碩士論文。
邱琡雯(2000)。〈全球化/本土化互動:1999年代亞太國家電視產業的發展特質〉。《重繪媒介地平線》,李天鐸編。台北:亞太圖書。283-304頁。
胡堯庭(1997)。〈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對無線電視在節目策略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范 曦(2011.12.26)。〈「發現」是紀錄片的眼睛-Discovery 亞洲電視網副總裁魏克然來我院講學〉,上網日期:2012.1.4,取自「西南大學輔導員之家:范曦的新傳空間」http://202.202.111.157/blog/?uid-1227-action-viewspace-itemid-3318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學院(2011.11.30)。〈傳媒學院邀請Discovery 亞洲電視網節目內容與發展副總裁魏克然(Vikram Channa)為師生作報告〉,中國:重慶。上網日期:2011.12.24,取自http://202.202.32.57/xwzx/news.php?id=12950
唐世鼎 主編(2004)。〈Discovery如何帶領觀眾體驗他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又名:穆雷-探索傳播公司亞洲電視網總裁訪談錄〉),《國際電視媒體高層訪談錄》,2003年中央電視台45周年台慶:「電視媒體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創新與合作」座談會。華藝出版社。
唐世鼎 主編(2004)。〈國家地理怎樣傳承國家地理學會的使命〉(又名:〈國家地理頻道(國際)常務副總裁史博恩、國家地理頻道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白樺樂訪談〉),《國際電視媒體高層訪談錄》,2003年中央電視台45周年台慶:「電視媒體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創新與合作」座談會。華藝出版社。
徐孟延、邱琬淇(2006)。〈紀實娛樂頻道魅力何在?探析閱聽人的收視過程:選擇、接收與詮釋〉,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
動物檢定(2011)。上網日期:2011. 11月-12月,《動物星球頻道》,取自http://nevermissdiscovery-tw.yourdiscovery.com/active/Activity.aspx?aid=bb891124-3b11-4755-ac85-5bfd9233a25d
國家地理頻道(2011)。上網日期:2011. 11月-12月,取自http://www.ngc.com.tw/event/tttw/;http://www.ngc.com.tw/Info/Commercial.aspx; http://www.ngc.com.tw/Info/CommercialMain.aspx?Id=11;http://www.ngc.com.tw/Info/CommercialMain.aspx?Id=18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委員會議記錄(2011-2012)。上網日期:2011.12.25,取自http://nccwatch.org.tw/forum/572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11)。有線廣播電視訂戶數:100年第4季有線廣播電視訂戶數。上網日期:2011.2.27,取自http://www.ncc.gov.tw/chinese/news.aspx?site_content_sn=1979
張錦華等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市:遠流。(原書 John Fiske.[1990].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With New Introduction Essay on Why. Routledge.)
陳其邁譯(200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台北:時報文化。(原書 Giddens, A.[1999]. Profile Books.)
陳炳宏(2002)。《跨國媒體集團經營衛星電視頻道之「在地化」策略研究:以衛視中文台及超級電視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研討會。
陳炳宏(2001)。《跨國媒體集團在台經營有線電視頻道之本土化策略評估研究:一個資本全球化運動趨勢的觀點》。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
陳道明(1999)。〈紀錄片的回顧與前瞻〉。電影欣賞雜誌 100 期(十七卷四期),55-57頁。
陳韜文(2001)。〈文化移轉:中國花木蘭傳說的美國化和全球化〉。《新聞學研究》,66: 1-27。
彭 芸、關尚仁 主編(2003)。《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台北:雙葉書廊。
彭 芸(1999)。《國際傳播新焦點:媒介全球化、區域化與本土化》。台北:風雲論壇。
游美齡、廖曉晶譯(2006),《洞悉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Tony Schirato、Jen Webb.[2003].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華新網(2004.3.31)。〈Discovery探索頻道簡介〉,上網日期:2011.12.12,取自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03/31/content_1393485.htm
閔 傑(2006.03.22)。〈美國探索頻道紀錄片和歐洲紀錄片的傳播學比較〉。上網日期:2011.12.23,取自「中華傳播網學術網」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4907
馮建三譯(2006),《全球媒體:霸權與抵抗》。台北:書林。(原書 Peter Steven(2006). The no-nonsense guide to global media. UK: Verso.)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台北市:風雲論壇。(原書 Berger A. A.(2000).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mson Gale.)
黃瑞祺編(2005)。《全球化與第三條路:紀登斯在台灣》台北:松慧。(紀登斯2002年在台演講內容)
楚蕙萍(2011.4.28)。〈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成功之道〉,上網日期:2011.12.29,取自《傳媒雜誌》。http://docuchina.smgbb.cn/jiemudaoshi/xiaobiantuijian/2011-04-28/3435.html
楊繼群(2005)。〈電視收視調查資料於節目編排運用之探討-以綜合頻道週間黃金時段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 碩士論文。
甄春亮等譯(2001),《全球媒體 – 全球資本主義的新傳教士》。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Herman and McChesney(1997)
維基百科:英語。(2012.01.04)。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B%B1%E8%AA%9E&variant=zh-tw%E8%A8%BB%E5%9B%9B
劉幼琍(1994)。〈好節目的認定及電視時段的分配研究報告〉。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劉幼琍(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劃策略〉。台北:正中。
鄭淑文(2007)。《紀實娛樂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歷程探析 : 以Discovery在台灣的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鄭凱元(2001)。〈境外衛星電視頻道國際行銷本土化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鄭棨元、陳慧慈譯,《全球化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John Tomlinson.[2001].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蕭 蘋(1998)。〈全球化無可避免的「惡」-媒介全球化的結構及其對內容、閱聽人的影響〉。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1998年會論文。
駱彥融(2004)。〈「地方」與「全球」的競賽─體育頻道的節目策略規劃:以緯來體育台、ESPN及衛視體育台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碩士論文。
戴聞名(2010.7.5)。〈探索頻道:我們如何與中國合作〉,上網日期:2011.12.23,取自《瞭望東方週刊》2010:第27期。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65248.html
謝豫琦(2005)。〈真人實境節目的閱聽人解讀策略-以日本節目《戀愛巴士》的台灣閱聽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魏 玓(1999)。〈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新聞學研究》,60: 93-114。
關尚仁(2005)。〈媒體產業經營策略〉。未出版之論文。
關尚仁(2004)。〈從媒介經營角度看收視聽率〉。廣電人教育訓練講義。
關尚仁(1994)。〈電視事業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報告〉。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關尚仁(1992)。〈節目策略研究初探〉,《廣播與電視》。創刊號: 15-33。
蘇 衡、陳雪雲(2000)。〈全球化下青少年收看本國及外國電視節目之現況及相關影響研究〉,《新聞學研究》,64: 103-138。
蘇 衡(1995)。《開放天空下的文化衝擊 : 台灣民眾收看外國節目硏究報告》。台北:文化總會電硏會,電視文化研究叢書。


英文書目

Bartlett & Ghoshal et al.(2003).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text, cases, and readings in cross-border management. New York; London: McGraw-Hill.
Discovery Communication Ins(2011). Retrieved November – December, 2011, from http://corporate.discovery.com/
Discovery Global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11). Retrieved Jan. 3rd, 2011, from http://www.discoveryglobaled.org/what.html
Discovery Producer’s Portal(2009). Retrieved Mar 15, 2009, from https://producers.discovery.com/producersPortal/
Fürsich, E.(2003). Between Credibility and Commodification: Entertainment as a Global Media Gen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Vol. 6, No. 2 : 131-153
Hunt, M. S.(1972). Competition in the major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1960–1970. Ph.D. dissertation,Graduate
McMillin, D. C.(2007). International media studies. Malden, Mass.: Blackwell Pub.
Mobil Film Makers 2006 (2006). First Time Film Makers. Retrieved June 30, 2011, from http://mfm06.notionage.com/about/ftfm/index.html
NATGEO TV.com (2011). Mega Structures: Eco Art. Welcome to Taiwan. Retrieved November – December, 2011, from http://natgeotv.com/int/megastructures-eco-ark/videos/welcome-to-taiwan; http://natgeotv.com/int/megastructures-eco-ark
Nichols, B.(2001).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enrose, Edith T.(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Oxford: Barsil Blackwell. 1959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Prahalad, C.K. & Hamel G.(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pp. 79–91).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obertson, R.(1992/1995).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Shrikhande, S.(2001). Competitive Strategie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V:“CNNI and BBC World in Asia.”
Straubhaar, J. D.(2000). Distinguishing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of World Television.
Straubhaar, J.D.(1991). Beyond Media Imperialism: Asymmetrical Interdependence and Cultural Proximity.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Vol. 8: 39-59.
Thomas, H., Pollock, T. & Gorman, P.(1999). Global strategic analyses: Frameworks and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 13, No. 1, pp. 70-82. 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