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大裨聖教」或「牧豬奴戲」?宋代博弈文化研究
"Benefit to the Way" or "Insignificant Skill" ? Study on Game Culture in Song Dynasty
作者 陳家弘
Chen, Chia Hung
貢獻者 劉祥光
陳家弘
Chen, Chia Hung
關鍵詞 博弈
博戲
弈棋
賭博
遊戲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2-Jul-2013 17:11:34 (UTC+8)
摘要  以宋代作為本文研究時段,乃因宋代在博弈史上佔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前代風行的遊戲在宋代時定型,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宋代新出的博弈遊戲更成為後世盛行遊戲的重要成分,可說是影響深遠。
  本文將以東西方學者對遊戲的定義,歸納博弈的本質與特點,並整理史籍中可考之宋代博弈遊戲,探討這些遊戲與宋人、社會所產生的相互關係,進而釐清博弈究竟是可以增進聖人之道的「大裨聖教」,還是無足輕重的「牧豬奴戲」。

關鍵詞:博弈、博戲、弈棋、賭博、遊戲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史料
1. (漢)班固撰,《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
2. (漢)許慎等著,《漢小學四種》。四川:巴蜀書社,2001。
3. (漢)許慎,《說文解字》,收入永瑢、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 (漢)劉歆,《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5. (晉)陳壽,《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83。
6. (晉)張華,《博物志(附逸文)》。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7.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臺北:漢京文化事業,2004。
8. (梁)蕭子顯撰,《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
9. (唐)牛僧孺,《玄怪錄》。北京:中華書局,1982。
10. (唐)皮日休,《皮子文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1. (唐)杜祐,《通典》,共5冊。北京:中華書局,1992。
12. (唐)房玄齡等,《晉書》,共10冊。北京:中華書局,1958。
13.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14.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15. (唐)馮騺,《雲仙雜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6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6. (唐)劉禹錫,《劉夢得文集》,收入《大本原式精印四庫叢刊正編》,第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17. (唐)蘇鄂,《杜陽雜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18. (後晉)劉昫,《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19. (宋)孔文仲等,《清江三孔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0. (宋)王安石撰,《王荊公詩注》。四川:巴蜀書社,2000。
21. (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
22. (宋)王珪,《華陽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23. (宋)王禹偁,《小畜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4. (宋)朱翌,《灊山集》,收入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第8冊。臺北:興中書局,1964。
25. (宋)朱熹,《晦庵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6. (宋)朱熹集注,《語譯廣解四書讀本》。臺北:啟明書局,時間不詳。
27. (宋)朱熹,《論孟精義》,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9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8. (宋)吳自牧,《夢粱錄》,收入孟元老等著,《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古亭書屋,1975。
29.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30.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共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1. (宋)何薳《春渚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3。
32. (宋)呂祖謙,《宋文鑒》,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0、135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33. (宋)李元弼,《作邑自箴》,收入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第1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
34.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
35. (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箋注,《李清照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6. (宋)李逸民編,《忘憂清樂集》,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8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37.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共20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
38.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收入《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古亭書屋,1975。
39. (宋)周密,《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
40. (宋)周密,《武林舊事》,收入《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古亭書屋,1975。
41. (宋)周煇,《清波雜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
42. (宋)范成大撰,陸鎮岳點校,《吳郡志》,收入薛正興主編,《江蘇地方文獻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43. (宋)姚勉,《雪坡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4. (宋)姚鉉,《唐文粹》,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5.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收入《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古亭書屋,1975。
46.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7. (宋)洪皓,《松漠記聞》。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48.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49. (宋)洪遵,《譜雙》,收入《欣賞編》,第3冊。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50. (宋)洪邁,《夷堅志》,共4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
51. (宋)施德操,《北窗炙輠錄》,收入朱易安、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第3編第8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52. (宋)祝穆,《新編古今事文類聚》。京都:中文出版社,1982。
53. (宋)袁文,《甕牖閒評》,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54. (宋)袁采,《袁氏世範》,收入新文豐公司編輯部編,《叢書集成新編》,第3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1987。
55. (宋)袁燮,《絜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56. (宋)高承,《事物紀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57. (宋)高斯得,《耻堂存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58.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9. (宋)陳元靚,《事林廣紀》。北京:中華書局,1999。
60. (宋)陳襄,《古靈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61. (宋)陳襄,《石堂先生遺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3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2.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
63. (宋)陸游,《渭南文集》,收入《陸放翁全集》,第6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
64. (宋)張端義,《貴耳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65. (宋)陶轂,《清異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66.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
67. (宋)楊無咎,《響屧譜》,收入(清)蟲天子輯,《香豔叢書》,第8冊。臺北:古亭書屋,1969。
68. (宋)潘自牧,《記纂淵海》,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3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69. (宋)趙必璩,《覆瓿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0.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1998。
71. (宋)鄭玉道等編,《琴堂諭俗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2. (宋)魯應龍,《閑窗括異志》,收入《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第14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73.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共8冊。臺北:正中書局,1970。
74. (宋)劉克莊,《後村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5. (宋)劉爚,《雲莊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6. (宋)歐陽修等編,《新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
77. (宋)歐陽修等編,《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78. (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共6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
79. (宋)歐陽修,《歸田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
80. (宋)蔡伸,《友古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81. (宋)錢易撰,黃壽成點校,《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2006。
82. (宋)魏了翁,《鶴山全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83. (宋)謝深甫等,《慶元條法事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6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4.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
85. (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
86.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收入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第2編第9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87. (宋)蘇象先,《丞相魏公譚訓》,收入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編,《全宋筆記》,第3編第3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88. (宋)蘇過,《斜川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
89. (宋)蘇軾,《東坡志林》,收入《全宋筆記》,第1編第9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
90. (宋)蘇軾,《蘇軾文集》,共6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
91. (宋)竇儀等編,《宋刑統》。臺北:新宇出版社,1985。
92. (元)宋元懷,《拊掌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93.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收入(明)臧晉叔,《元曲選》,第1冊。臺北:正文書局,1999。
94.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共8冊。臺北:新興書局,1960。
95. (元)脫脫等撰,《宋史》,共40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
96. (元)脫脫等撰,《遼史》,共5冊。北京:中華書局,1974。
97. (元)陸文圭,《牆東類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98. (元)楊維楨,《除紅譜》,收入(明)沈津,《欣賞編》,第3冊。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99. (元)鄭太和,《鄭氏規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3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1985。
100. (明)呂楠,《二程子抄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1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1. (明)宋濂等編,《元史》,共7冊。臺北:鼎文書局,1981。
102.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3. (明)徐芝精選,蔣權等譯注,《適情雅趣》。四川:蜀蓉棋藝出版社,1988。
104. (明)陸深,《儼山外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5. (明)梅鼎祚,《東漢文紀》,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9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6. (明)張自烈,《正字通》。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
107.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
108. (明)趙善政,《賓退錄》,收入嚴一萍選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第98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109. (明)劉若愚,《明宮史》,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5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0.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7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1. (明)潘之桓,《續葉子譜》,收入(明)陶宗儀等編,《說郛三種》,第1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12. (明)謝肇淛,《五雜組》。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7。
113. (明)顧起元,《說略》,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6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4. (清)周亮工著,朱天曙編校,《因樹屋書影》,收入《周亮工全集》,第3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115. (清)金學詩,《牧豬閒話》,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8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116.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共8冊。北京:中華書局,1957。
117. (清)陳夢雷等撰,《古今圖書集成》,共79冊。臺北:鼎文書局,1977。
118. (清)清聖祖敕編,《全唐詩》,共12冊。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
119. (清)翟灝,《通俗編》。臺北:國泰文化事業公司,1980。
120. (清)趙翼,《陔餘叢考》,共2冊。上海:上海書店,2011。
121. 中央輿地出版社編輯委員會編,《全宋詞》,共5冊。臺北:中央輿地出版社,1970。
122.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點校,《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
123. 岩村忍、田中謙二校定,《校定本元典章:刑部》,共2冊。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72。
124. 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共72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25.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慶元條法事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
126. 臺灣開明書店斷句,《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8。
二、中文專書
1. 于左,《玩在唐朝》。北京:中華書局,2008。
2. 于左,《玩在宋朝》。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3. 王永平,《遊戲、競技與娛樂:中古社會生活透視》。北京:中華書局,2010。
4.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畫集》,共2冊。北京:文物社,1982。
5. 戈春源,《賭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偃師杏園唐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7. 正業書局編輯部,《辭海》。臺南:正業書局,1997。
8. 史良昭,《博弈遊戲人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9. 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簡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3。
10. 朱南銑,《中國象棋史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3。
11. 朱銘源,《中國圍棋史話》。臺北:中央日報社,1980。
12. 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共2冊。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
13. 杜亞泉,《博史》。上海:開明書店,1933。
14. 李松福,《象棋史話》。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1。
15. 宋會群、苗雪蘭,《中國博弈文化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16. 周家森,《象棋與棋話》,收入《民國叢書第五編》,第44冊。上海:上海書局,1996。
17. 殷偉,《再話圍棋的故事》。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
18. 張如安,《中國象棋史》。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19. 常任俠,《東方藝術叢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
20. 郭雙林,蕭梅花,《中國賭博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21. 崔樂泉,《圖說中國古代遊藝》。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
22. 楊蔭深,《中國游藝研究》。臺北:世界書局,1984。
23. 廖瑞銘主編,《1987新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共20冊。臺北:丹青出版社,1987。
24. 魯迅,《魯迅全集》,共16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5.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共12冊。臺北:臺灣東華書局,1997。
26. 羅新本,許蓉生,《中國古代賭博習俗》。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三、中文論文
1. 大谷通順,〈元雜劇所描寫的關撲風俗:擲錢賭博的文化涵義〉,收入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編,《中國傳統文化與元代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597-612。
2. 加藤繁,〈櫃坊考〉,《中國經濟史考證》。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438-456。
3. 宋秉仁,〈陞官圖遊戲沿革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3 (臺北:2005.06),27-78。
4. 汪聖鐸、籍勇,〈宋代的象棋〉,《尋根》。2007:6 (鄭州,2007.12),58-61。
5. 孟森,〈象棋以歐製為近古說〉,《東方雜誌》。25:17 (上海,1928),85-89。
6. 胡適,〈考作象棋的年代〉,《胡適文存》,第3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911-913。
7. 黃純怡,〈宋代的賭博風習及其社會意義〉,《興大歷史學報》。17 (臺中,2006.06),105-124。
8. 劉道平,〈古代象棋發展的斷代〉,《棋藝(象棋版)》。1995:11 (哈爾濱:,995.11),29-33。
9. 魏華仙,〈兩宋都城節日商品市場〉,收入朱瑞熙等編,《宋史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65-384。
10. 羅新本、許蓉生,〈成都出土「四點施朱」骰子考論〉,《四川文物》。5 (四川,1993),15-18。
四、外文專書
1. Huizinga, Johan. Homo Ludens: A Study of the Play-element in Culture. Boston: Beacon Press, 1955.
2. 田村竜騎兵,《物語り囲碁史》。東京:日本棋院,1972。
3. 黑板勝美,《日本三代實錄》。東京:吉川弘文館,1983。
4. 增川宏一,《遊戯:その歴史と研究の歩み》。東京都:法政大學出版局,2006。
五、外文論文
1. Roberts, John M., Malcolm J. Arth, and Robert R. Bush. “Games in Cultur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New Series 61.4 (1959), 597–605.
2. 入矢義高,〈宋代市民生活の一側面:關撲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11:4 (京都,1952.02),54-7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8153006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3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祥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家弘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hia H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家弘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hia H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Jul-2013 17:11:34 (UTC+8)-
dc.date.available 22-Jul-2013 17:11:3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Jul-2013 17:11:3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153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896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1530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以宋代作為本文研究時段,乃因宋代在博弈史上佔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前代風行的遊戲在宋代時定型,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宋代新出的博弈遊戲更成為後世盛行遊戲的重要成分,可說是影響深遠。
  本文將以東西方學者對遊戲的定義,歸納博弈的本質與特點,並整理史籍中可考之宋代博弈遊戲,探討這些遊戲與宋人、社會所產生的相互關係,進而釐清博弈究竟是可以增進聖人之道的「大裨聖教」,還是無足輕重的「牧豬奴戲」。

關鍵詞:博弈、博戲、弈棋、賭博、遊戲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論 1
第一章 博弈遊戲之意義 9
第一節 何謂「遊戲」? 9
一、 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觀點 10
二、 約翰‧羅伯茨(John M. Roberts)的分類 12
三、 增川宏一的觀點 13
第二節 何謂「博弈」? 17
一、 「博弈」連稱之意 17
二、 「博弈」之別 20
小結 23
第二章 流行至宋代的博弈遊戲 25
第一節 忘憂清樂在枰棊:圍棋 25
第二節 爛柯神機橘中秘:象棋 44
第三節 策馬入宮近古戲:雙陸 61
第四節 宦海沉浮南柯夢:彩選 65
小結 69
第三章 宋代新出之博弈遊戲 71
第一節 奔競騰驤閨中戲:打馬 71
第二節 沁春緋園滿盆星:除紅 75
第三節 象天法地明倫理:宣和牌 78
第四節 廊虛而響美人履:響屧 80
第五節 爭字鬥鏝博渾純:關撲 82
小結 89
第四章 宋人與博弈 91
第一節 皇帝與博弈 91
一、 宋代皇帝與弈棋 92
二、 皇帝與博戲 94
第二節 士人階層與博弈 96
一、 休閒 96
二、 社交功能 98
三、 哲理體悟 101
四、 占卜功能 103
第三節 宋代百姓與博弈 105
一、 蓬勃發展的民間棋藝 105
二、 博弈的營利功能 107
小結 110
第五章 宋人與禁賭 111
第一節 政府禁絕 111
第二節 士人勸諭 116
第三節 家訓禁止 119
小結 121
結論 123
參考書目 129
zh_TW
dc.format.extent 304204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3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博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博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弈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賭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遊戲zh_TW
dc.title (題名) 「大裨聖教」或「牧豬奴戲」?宋代博弈文化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Benefit to the Way" or "Insignificant Skill" ? Study on Game Culture in Song Dynasty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史料
1. (漢)班固撰,《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
2. (漢)許慎等著,《漢小學四種》。四川:巴蜀書社,2001。
3. (漢)許慎,《說文解字》,收入永瑢、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 (漢)劉歆,《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5. (晉)陳壽,《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83。
6. (晉)張華,《博物志(附逸文)》。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7.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臺北:漢京文化事業,2004。
8. (梁)蕭子顯撰,《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
9. (唐)牛僧孺,《玄怪錄》。北京:中華書局,1982。
10. (唐)皮日休,《皮子文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1. (唐)杜祐,《通典》,共5冊。北京:中華書局,1992。
12. (唐)房玄齡等,《晉書》,共10冊。北京:中華書局,1958。
13.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14.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15. (唐)馮騺,《雲仙雜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6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6. (唐)劉禹錫,《劉夢得文集》,收入《大本原式精印四庫叢刊正編》,第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17. (唐)蘇鄂,《杜陽雜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18. (後晉)劉昫,《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19. (宋)孔文仲等,《清江三孔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0. (宋)王安石撰,《王荊公詩注》。四川:巴蜀書社,2000。
21. (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
22. (宋)王珪,《華陽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23. (宋)王禹偁,《小畜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4. (宋)朱翌,《灊山集》,收入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第8冊。臺北:興中書局,1964。
25. (宋)朱熹,《晦庵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6. (宋)朱熹集注,《語譯廣解四書讀本》。臺北:啟明書局,時間不詳。
27. (宋)朱熹,《論孟精義》,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9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8. (宋)吳自牧,《夢粱錄》,收入孟元老等著,《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古亭書屋,1975。
29.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30.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共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1. (宋)何薳《春渚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3。
32. (宋)呂祖謙,《宋文鑒》,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0、135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33. (宋)李元弼,《作邑自箴》,收入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第1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
34.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
35. (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箋注,《李清照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6. (宋)李逸民編,《忘憂清樂集》,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8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37.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共20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
38.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收入《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古亭書屋,1975。
39. (宋)周密,《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
40. (宋)周密,《武林舊事》,收入《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古亭書屋,1975。
41. (宋)周煇,《清波雜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
42. (宋)范成大撰,陸鎮岳點校,《吳郡志》,收入薛正興主編,《江蘇地方文獻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43. (宋)姚勉,《雪坡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4. (宋)姚鉉,《唐文粹》,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5.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收入《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古亭書屋,1975。
46.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7. (宋)洪皓,《松漠記聞》。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48.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49. (宋)洪遵,《譜雙》,收入《欣賞編》,第3冊。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50. (宋)洪邁,《夷堅志》,共4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
51. (宋)施德操,《北窗炙輠錄》,收入朱易安、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第3編第8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52. (宋)祝穆,《新編古今事文類聚》。京都:中文出版社,1982。
53. (宋)袁文,《甕牖閒評》,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54. (宋)袁采,《袁氏世範》,收入新文豐公司編輯部編,《叢書集成新編》,第3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1987。
55. (宋)袁燮,《絜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56. (宋)高承,《事物紀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57. (宋)高斯得,《耻堂存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58.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9. (宋)陳元靚,《事林廣紀》。北京:中華書局,1999。
60. (宋)陳襄,《古靈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61. (宋)陳襄,《石堂先生遺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3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2.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
63. (宋)陸游,《渭南文集》,收入《陸放翁全集》,第6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
64. (宋)張端義,《貴耳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65. (宋)陶轂,《清異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66.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
67. (宋)楊無咎,《響屧譜》,收入(清)蟲天子輯,《香豔叢書》,第8冊。臺北:古亭書屋,1969。
68. (宋)潘自牧,《記纂淵海》,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3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69. (宋)趙必璩,《覆瓿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0.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1998。
71. (宋)鄭玉道等編,《琴堂諭俗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2. (宋)魯應龍,《閑窗括異志》,收入《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第14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73.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共8冊。臺北:正中書局,1970。
74. (宋)劉克莊,《後村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5. (宋)劉爚,《雲莊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6. (宋)歐陽修等編,《新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
77. (宋)歐陽修等編,《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78. (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共6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
79. (宋)歐陽修,《歸田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
80. (宋)蔡伸,《友古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81. (宋)錢易撰,黃壽成點校,《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2006。
82. (宋)魏了翁,《鶴山全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83. (宋)謝深甫等,《慶元條法事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6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4.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
85. (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
86.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收入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第2編第9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87. (宋)蘇象先,《丞相魏公譚訓》,收入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編,《全宋筆記》,第3編第3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88. (宋)蘇過,《斜川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
89. (宋)蘇軾,《東坡志林》,收入《全宋筆記》,第1編第9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
90. (宋)蘇軾,《蘇軾文集》,共6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
91. (宋)竇儀等編,《宋刑統》。臺北:新宇出版社,1985。
92. (元)宋元懷,《拊掌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93.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收入(明)臧晉叔,《元曲選》,第1冊。臺北:正文書局,1999。
94.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共8冊。臺北:新興書局,1960。
95. (元)脫脫等撰,《宋史》,共40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
96. (元)脫脫等撰,《遼史》,共5冊。北京:中華書局,1974。
97. (元)陸文圭,《牆東類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98. (元)楊維楨,《除紅譜》,收入(明)沈津,《欣賞編》,第3冊。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99. (元)鄭太和,《鄭氏規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3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1985。
100. (明)呂楠,《二程子抄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1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1. (明)宋濂等編,《元史》,共7冊。臺北:鼎文書局,1981。
102.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3. (明)徐芝精選,蔣權等譯注,《適情雅趣》。四川:蜀蓉棋藝出版社,1988。
104. (明)陸深,《儼山外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5. (明)梅鼎祚,《東漢文紀》,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9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6. (明)張自烈,《正字通》。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
107.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
108. (明)趙善政,《賓退錄》,收入嚴一萍選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第98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109. (明)劉若愚,《明宮史》,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5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0.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7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1. (明)潘之桓,《續葉子譜》,收入(明)陶宗儀等編,《說郛三種》,第1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12. (明)謝肇淛,《五雜組》。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7。
113. (明)顧起元,《說略》,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6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4. (清)周亮工著,朱天曙編校,《因樹屋書影》,收入《周亮工全集》,第3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115. (清)金學詩,《牧豬閒話》,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8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116.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共8冊。北京:中華書局,1957。
117. (清)陳夢雷等撰,《古今圖書集成》,共79冊。臺北:鼎文書局,1977。
118. (清)清聖祖敕編,《全唐詩》,共12冊。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
119. (清)翟灝,《通俗編》。臺北:國泰文化事業公司,1980。
120. (清)趙翼,《陔餘叢考》,共2冊。上海:上海書店,2011。
121. 中央輿地出版社編輯委員會編,《全宋詞》,共5冊。臺北:中央輿地出版社,1970。
122.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點校,《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
123. 岩村忍、田中謙二校定,《校定本元典章:刑部》,共2冊。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72。
124. 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共72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25.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慶元條法事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
126. 臺灣開明書店斷句,《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8。
二、中文專書
1. 于左,《玩在唐朝》。北京:中華書局,2008。
2. 于左,《玩在宋朝》。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3. 王永平,《遊戲、競技與娛樂:中古社會生活透視》。北京:中華書局,2010。
4.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畫集》,共2冊。北京:文物社,1982。
5. 戈春源,《賭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偃師杏園唐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7. 正業書局編輯部,《辭海》。臺南:正業書局,1997。
8. 史良昭,《博弈遊戲人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9. 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簡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3。
10. 朱南銑,《中國象棋史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3。
11. 朱銘源,《中國圍棋史話》。臺北:中央日報社,1980。
12. 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共2冊。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
13. 杜亞泉,《博史》。上海:開明書店,1933。
14. 李松福,《象棋史話》。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1。
15. 宋會群、苗雪蘭,《中國博弈文化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16. 周家森,《象棋與棋話》,收入《民國叢書第五編》,第44冊。上海:上海書局,1996。
17. 殷偉,《再話圍棋的故事》。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
18. 張如安,《中國象棋史》。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19. 常任俠,《東方藝術叢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
20. 郭雙林,蕭梅花,《中國賭博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21. 崔樂泉,《圖說中國古代遊藝》。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
22. 楊蔭深,《中國游藝研究》。臺北:世界書局,1984。
23. 廖瑞銘主編,《1987新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共20冊。臺北:丹青出版社,1987。
24. 魯迅,《魯迅全集》,共16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5.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共12冊。臺北:臺灣東華書局,1997。
26. 羅新本,許蓉生,《中國古代賭博習俗》。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三、中文論文
1. 大谷通順,〈元雜劇所描寫的關撲風俗:擲錢賭博的文化涵義〉,收入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編,《中國傳統文化與元代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597-612。
2. 加藤繁,〈櫃坊考〉,《中國經濟史考證》。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438-456。
3. 宋秉仁,〈陞官圖遊戲沿革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3 (臺北:2005.06),27-78。
4. 汪聖鐸、籍勇,〈宋代的象棋〉,《尋根》。2007:6 (鄭州,2007.12),58-61。
5. 孟森,〈象棋以歐製為近古說〉,《東方雜誌》。25:17 (上海,1928),85-89。
6. 胡適,〈考作象棋的年代〉,《胡適文存》,第3冊。上海:上海書店,1989,911-913。
7. 黃純怡,〈宋代的賭博風習及其社會意義〉,《興大歷史學報》。17 (臺中,2006.06),105-124。
8. 劉道平,〈古代象棋發展的斷代〉,《棋藝(象棋版)》。1995:11 (哈爾濱:,995.11),29-33。
9. 魏華仙,〈兩宋都城節日商品市場〉,收入朱瑞熙等編,《宋史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65-384。
10. 羅新本、許蓉生,〈成都出土「四點施朱」骰子考論〉,《四川文物》。5 (四川,1993),15-18。
四、外文專書
1. Huizinga, Johan. Homo Ludens: A Study of the Play-element in Culture. Boston: Beacon Press, 1955.
2. 田村竜騎兵,《物語り囲碁史》。東京:日本棋院,1972。
3. 黑板勝美,《日本三代實錄》。東京:吉川弘文館,1983。
4. 增川宏一,《遊戯:その歴史と研究の歩み》。東京都:法政大學出版局,2006。
五、外文論文
1. Roberts, John M., Malcolm J. Arth, and Robert R. Bush. “Games in Cultur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New Series 61.4 (1959), 597–605.
2. 入矢義高,〈宋代市民生活の一側面:關撲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11:4 (京都,1952.02),54-7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