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農村騷動敘事──1966∼1988台灣農民文學
The fury story of rural area -- 1966~1988 Taiwan peasantry literature
作者 江昺崙
貢獻者 曾士榮
江昺崙
關鍵詞 農民
農村
鄉土文學
現實主義
內部殖民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Sep-2013 16:40:57 (UTC+8)
摘要 本文整理1966年《文季》創刊之後,自1988年520農運之前,知識份子書寫現實社會的台灣農民文學。本文以政治經濟學角度切入,探討農村區域不均等與「內部殖民」狀態。1920年代台灣新文學興起,賴和、楊守愚、楊逵等人以底層人民為對象,書寫日本帝國統治下不公不義的事件。到了戰後鍾理和、鍾肇政等人嘗試描寫家鄉的風景印象,1960年代,鍾鐵民書寫美濃、《文季》作家開始以「鄉土」面貌來講述底層人民的故事。1970年代左右,吳晟、林雙不、宋澤萊等作家開始撰寫猶如民族誌、地方誌之作品,以農村現實為主要觀察對象,書寫農民之不滿、日常抵抗、悲哀、破敗、人心思變等「騷動狀態」,其背後意義是人道精神與現實主義關懷下,知識份子與普羅大眾視域融合的一種書寫嘗試。台灣農村是由諸多農民、農家子弟及兼業者日常實踐出來的環境,並非技藝先行,由知識份子塑造出來的魔幻形象。而雖然現實主義的農民文學也無法代表實際環境,但背後所隱藏「求取差異、置身他方」的行動模式,卻是跨越文化創作形式的典範。
參考文獻 文學作品
王禎和,(1979)《嫁妝一牛車》:台北,遠景。
林雙不,(1984)《筍農林金樹》:台北,前衛。頁39。
林瑞明編,(2000)《賴和全集》,台北,前衛。
宋田水,(1995)《「吾鄉印象」的鄉土美學》:台北,前衛。
宋澤萊,(1979)《變遷中的牛眺灣》:台北,遠景。
宋澤萊,(1988)《宋澤萊作品集1:打牛湳村系列》:台北,前衛。
洪醒夫,(1982)《田莊人》:台北,爾雅。
洪醒夫,(2012)《洪醒夫集》台北,前衛出版。
洪醒夫,(1978)《黑面慶仔》:台北,爾雅。
吳晟,(2000)《吳晟詩選》:台北,洪範。
吳晟,(1982)《農婦》:台北,洪範出版。
吳晟,(1992)《無悔》:台北,開拓出版社。
吳錦發,(1980)《放鷹》:台北,東大圖書。
黃春明,(1994)《青番公的故事》:台北,皇冠。頁98。
詹澈,(2010)《詹澈詩精選集》:台北,新地出版社。
陳映真,(1975)《將軍族》:台北,遠景。
鍾理和,(1993)《故鄉四部》台北,派色文化。
鍾鐵民,(1994)《鍾鐵民全集》:台北,前衛出版。
鄭煥,(1991)《鄭煥集》台北,前衛。
張恆豪編,(1991)《楊守愚集》:台北,前衛。
張恆豪編,(1991)《楊逵集》,台北,前衛。
書籍
人間雜誌編輯,(2008)《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左翼傳統的復歸》:台北,人間出版社。
大衛・哈維,(2008)《新帝國主義》:台北,群學。矢內原忠雄,(2003):《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周憲文翻譯):台北,海峽學術出版。
王玟翻譯,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著,(2011)《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台北,南方家園出版。
史明,(1980)《台灣人四百年史(漢文版)》:出版地不詳:蓬島文化。
史考特(James Scott),(2001)《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北京,譯林出版。
史考特(James C. Scott),(2011)《弱者的武器(鄭廣林、張敏、何江穗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若林正丈,(2009)《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出版。
余玉賢主編,(1975)《台灣農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
林滿紅,(1997)《茶、糖、樟腦業與台灣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台北,聯經。
林麗雲,(2012)《尋畫:吳耀忠的畫作、朋友與左翼精神》:台北,印刻。
何明修,(2006)《綠色民主》:台北,群學。
吳豐山,(1971)《今天的台灣農村》:台北,自立晚報社。
吳音寧,(2007)《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台北,印刻。
吳田泉(1993),《台灣農業史》:台北,自立晚報。
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台北,群學。
范銘如,(2008)《文學地理》:台北,麥田。
邱天助,(2004):《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邱貴芬、陳建忠等著,(2007)《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
邱貴芬,(2003)《後殖民及後現代》:台北,麥田。
胡盛光等著,(2012)《台灣農會史》:台北,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訓練協會出版。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輯,(2007)《苦悶與蛻變:六零、七零年代的台灣文學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
涂照彥,(2008):《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李明峻翻譯)》:台北,人間。
馬克思,(2004)《資本論》(參考:第一卷第七篇〈資本的積累過程〉):北京,新華書局。
管仁健譯,小林多喜二著,(2008)《蟹工船》:台北,文經社。
尉天驄主編,(1978)《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流。
楊弘任編(2009),《嘉義縣志・社會志》:嘉義,嘉義縣政府。
陳大為、鍾怡雯主編,(2006)《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Ⅰ:文學思潮與論戰》:台北,萬卷樓。
陳芳明,(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
陳惠齡,(2010)《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台北,萬卷樓。
陳玉璽,(1995)《台灣的依附型發展 (段承璞翻譯) 》:台北,人間。
陳義芝主編,(1998)《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
陳師孟等著,(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台北,自立晚報社。
黃英哲主編,(2010)《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黃俊傑,(1992)《戰後台灣農民價值取向的轉變》:台北,聯經。
黃采薇、吳忻怡、吳兆鈺等著,(2011)《農業超有梗》:台北,農委會。
薛熙平翻譯,阿岡本(Giorgio Agamben)著,(2010)《例外狀態(Stato di eccezione)》:台北,麥田。
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1993)《文學理論導讀(吳新發譯)》:台北,書林。
華勒斯坦,(1998):《近代世界體系》。台北:桂冠。
謝國雄,(2010)《茶鄉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蕭國和,(1987)《台灣農業興衰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蕭阿勤,(2008)《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農業大世紀編輯委員會編,(2012)《耕耘台灣農業大世紀》:台北,農委會。
應鳳凰編,(2011)《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鍾理和》,台南,台灣文學館。
廖正宏、黃俊傑著,(1992)《戰後台灣農民價值取向的轉變》:台北,聯經。
趙稀方,(2009)《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台北,人間。
劉志偉,(2012)《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台北,啟動文化。
劉進慶,(2001)《台灣戰後經濟分析 (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翻譯)》。 台北:人間。
蕭全政,(2006)《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基礎文化創意。
詹姆斯・約爾(James Joll)著、石智青校閱,(1991)《葛蘭西》:台北,桂冠。
論文
石弘毅,(1996):《台灣農民小說的歷史考察(二零~八零年代)》: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林肇豐,(2012)〈生產鄉土性:一個觀察台灣鄉土文學的新視角〉:CSA研究年會會議論文。
林巾力,(2008)《鄉土的搜索:台灣文場域中的「鄉土」論述研究》:成大台文所博士論文。
洪儀真,(1996)《三零年代和七零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的左翼思想及其背景比較》: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李悅端、柯志明,(1994)〈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案例的分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7卷,頁41-81。
紀玉臨、周孟嫻、謝雨生(2009),〈台灣外籍新娘之空間分析〉《人口學刊》第38期,頁 67-113。
許博任,(2011)《他們如何營生?為何反抗?怎麼行動?──二林農民主體性研究》: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蔡培慧,(2009)《農業結構轉型下的農民分化》:台大生傳所博士論文。
陳丹橘,(1996)《戰後農民小說的類型演變》:清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陳冠文,(2011)《農作為一種風景:日治時期農民書寫思想史研究》:清華台文所碩士論文。
陳修齊,(2003)《研究台灣文學的史觀探討──以寫實主義史觀為中心的探討》:靜宜中文所碩士論文。
廖美,(1992)《台灣農民運動的興盛與衰落——對二零年代與八零年代的觀察》: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張惠琪,(2009)《日治時期台灣農村小說研究》: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
劉志偉,(2009)〈國際農糧體制與台灣的糧食依賴:戰後台灣養豬業的歷史考察〉《台灣史研究》(16卷2期):台北,中研院台史所。
劉志偉,(1998)《戰後台灣土地關係轉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清華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華真,(2011)《台灣社會學第21 期》〈消失的農漁民:重探台灣早期環境抗爭〉:台北,群學。
鄭千慈,(2005)《崩解的自我:現代主義、畸零人與戰後台灣鄉土小說》:淡江中文所碩士論文。
謝國斌,(1998)《台灣農業政策與農民權力》:台大政治所碩士論文。
戴春足,(2004)《七○、八○年代洪醒夫、林雙不、宋澤萊農民小說研究》:彰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單篇文章
中研院,(2013)《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完整版 http://www.sinica.edu.tw/forgov_advice.htm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七零年代文學總論〉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丘彥明專訪,〈前程的奉獻──訪黃春明〉,《聯合報》刊登於1980年11月4日,第八版。
林生祥,(2011)〈難忘跨世紀對談,追思鐵民老師〉《中國時報》2011年8月24號。大頭《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住在美濃老街上的獸醫〉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5898/
胡慕情部落格《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而你依然活著〉
http://gaea-choas.blogspot.tw/
同部落格文章〈黏土〉http://gaea-choas.blogspot.tw/
彭明輝《彭明輝的部落格》〈台灣的農業與加入WTO的過程〉http://mhperng.blogspot.tw/2011/04/wto_02.html
農委會網站〈加入WTO以來重要農產品進口、價格及產銷情形〉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4219
農委會〈糧食平準基金設立之沿革及其成效〉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25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98159003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9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曾士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江昺崙zh_TW
dc.creator (作者) 江昺崙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13 16:40:57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13 16:40: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13 16:40: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159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2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1590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整理1966年《文季》創刊之後,自1988年520農運之前,知識份子書寫現實社會的台灣農民文學。本文以政治經濟學角度切入,探討農村區域不均等與「內部殖民」狀態。1920年代台灣新文學興起,賴和、楊守愚、楊逵等人以底層人民為對象,書寫日本帝國統治下不公不義的事件。到了戰後鍾理和、鍾肇政等人嘗試描寫家鄉的風景印象,1960年代,鍾鐵民書寫美濃、《文季》作家開始以「鄉土」面貌來講述底層人民的故事。1970年代左右,吳晟、林雙不、宋澤萊等作家開始撰寫猶如民族誌、地方誌之作品,以農村現實為主要觀察對象,書寫農民之不滿、日常抵抗、悲哀、破敗、人心思變等「騷動狀態」,其背後意義是人道精神與現實主義關懷下,知識份子與普羅大眾視域融合的一種書寫嘗試。台灣農村是由諸多農民、農家子弟及兼業者日常實踐出來的環境,並非技藝先行,由知識份子塑造出來的魔幻形象。而雖然現實主義的農民文學也無法代表實際環境,但背後所隱藏「求取差異、置身他方」的行動模式,卻是跨越文化創作形式的典範。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1
目錄 2
第壹章 緒論 4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4
第二節、概念與定義 6
第三節、前行研究回顧 12
第四節、理論與方法 19
第五節、研究範疇 28
第六節、論文章節概要 29
前言 34
第貳章 農村政治經濟背景 37
第一節、帝國殖民經濟的建立 37
第二節、戰後初期農村資本掠奪 43
第三節、七零年代後農業部門的式微 51
第四節、台灣三農研究之道德意義 58
第參章 鄉土文學論戰之前的農民文學 59
前言:〈一桿秤仔〉作為楔子 59
第一節、1960年代以前的農民文學 61
第二節、戰後初期的農民文學 68
第三節、《文學季刊》及「鄉土文學」再興 73
第肆章、鄉土文學論戰之後的農民文學 83
前言 83
第一節、 農民之詩 84
第二節、 騷動香瓜 100
第三節、 憤怒蘆筍 113
第四節、 悲傷水牛 123
第五節、月光山下的嘆息 134
第伍章 結論 148
第陸章 參考書目 152
zh_TW
dc.format.extent 213330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9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農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農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鄉土文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實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內部殖民zh_TW
dc.title (題名) 農村騷動敘事──1966∼1988台灣農民文學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fury story of rural area -- 1966~1988 Taiwan peasantry literatur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學作品
王禎和,(1979)《嫁妝一牛車》:台北,遠景。
林雙不,(1984)《筍農林金樹》:台北,前衛。頁39。
林瑞明編,(2000)《賴和全集》,台北,前衛。
宋田水,(1995)《「吾鄉印象」的鄉土美學》:台北,前衛。
宋澤萊,(1979)《變遷中的牛眺灣》:台北,遠景。
宋澤萊,(1988)《宋澤萊作品集1:打牛湳村系列》:台北,前衛。
洪醒夫,(1982)《田莊人》:台北,爾雅。
洪醒夫,(2012)《洪醒夫集》台北,前衛出版。
洪醒夫,(1978)《黑面慶仔》:台北,爾雅。
吳晟,(2000)《吳晟詩選》:台北,洪範。
吳晟,(1982)《農婦》:台北,洪範出版。
吳晟,(1992)《無悔》:台北,開拓出版社。
吳錦發,(1980)《放鷹》:台北,東大圖書。
黃春明,(1994)《青番公的故事》:台北,皇冠。頁98。
詹澈,(2010)《詹澈詩精選集》:台北,新地出版社。
陳映真,(1975)《將軍族》:台北,遠景。
鍾理和,(1993)《故鄉四部》台北,派色文化。
鍾鐵民,(1994)《鍾鐵民全集》:台北,前衛出版。
鄭煥,(1991)《鄭煥集》台北,前衛。
張恆豪編,(1991)《楊守愚集》:台北,前衛。
張恆豪編,(1991)《楊逵集》,台北,前衛。
書籍
人間雜誌編輯,(2008)《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左翼傳統的復歸》:台北,人間出版社。
大衛・哈維,(2008)《新帝國主義》:台北,群學。矢內原忠雄,(2003):《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周憲文翻譯):台北,海峽學術出版。
王玟翻譯,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著,(2011)《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台北,南方家園出版。
史明,(1980)《台灣人四百年史(漢文版)》:出版地不詳:蓬島文化。
史考特(James Scott),(2001)《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北京,譯林出版。
史考特(James C. Scott),(2011)《弱者的武器(鄭廣林、張敏、何江穗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若林正丈,(2009)《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出版。
余玉賢主編,(1975)《台灣農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
林滿紅,(1997)《茶、糖、樟腦業與台灣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台北,聯經。
林麗雲,(2012)《尋畫:吳耀忠的畫作、朋友與左翼精神》:台北,印刻。
何明修,(2006)《綠色民主》:台北,群學。
吳豐山,(1971)《今天的台灣農村》:台北,自立晚報社。
吳音寧,(2007)《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台北,印刻。
吳田泉(1993),《台灣農業史》:台北,自立晚報。
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台北,群學。
范銘如,(2008)《文學地理》:台北,麥田。
邱天助,(2004):《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邱貴芬、陳建忠等著,(2007)《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
邱貴芬,(2003)《後殖民及後現代》:台北,麥田。
胡盛光等著,(2012)《台灣農會史》:台北,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訓練協會出版。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輯,(2007)《苦悶與蛻變:六零、七零年代的台灣文學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
涂照彥,(2008):《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李明峻翻譯)》:台北,人間。
馬克思,(2004)《資本論》(參考:第一卷第七篇〈資本的積累過程〉):北京,新華書局。
管仁健譯,小林多喜二著,(2008)《蟹工船》:台北,文經社。
尉天驄主編,(1978)《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流。
楊弘任編(2009),《嘉義縣志・社會志》:嘉義,嘉義縣政府。
陳大為、鍾怡雯主編,(2006)《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Ⅰ:文學思潮與論戰》:台北,萬卷樓。
陳芳明,(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
陳惠齡,(2010)《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台北,萬卷樓。
陳玉璽,(1995)《台灣的依附型發展 (段承璞翻譯) 》:台北,人間。
陳義芝主編,(1998)《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
陳師孟等著,(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台北,自立晚報社。
黃英哲主編,(2010)《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黃俊傑,(1992)《戰後台灣農民價值取向的轉變》:台北,聯經。
黃采薇、吳忻怡、吳兆鈺等著,(2011)《農業超有梗》:台北,農委會。
薛熙平翻譯,阿岡本(Giorgio Agamben)著,(2010)《例外狀態(Stato di eccezione)》:台北,麥田。
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1993)《文學理論導讀(吳新發譯)》:台北,書林。
華勒斯坦,(1998):《近代世界體系》。台北:桂冠。
謝國雄,(2010)《茶鄉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蕭國和,(1987)《台灣農業興衰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蕭阿勤,(2008)《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農業大世紀編輯委員會編,(2012)《耕耘台灣農業大世紀》:台北,農委會。
應鳳凰編,(2011)《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鍾理和》,台南,台灣文學館。
廖正宏、黃俊傑著,(1992)《戰後台灣農民價值取向的轉變》:台北,聯經。
趙稀方,(2009)《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台北,人間。
劉志偉,(2012)《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台北,啟動文化。
劉進慶,(2001)《台灣戰後經濟分析 (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翻譯)》。 台北:人間。
蕭全政,(2006)《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基礎文化創意。
詹姆斯・約爾(James Joll)著、石智青校閱,(1991)《葛蘭西》:台北,桂冠。
論文
石弘毅,(1996):《台灣農民小說的歷史考察(二零~八零年代)》: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林肇豐,(2012)〈生產鄉土性:一個觀察台灣鄉土文學的新視角〉:CSA研究年會會議論文。
林巾力,(2008)《鄉土的搜索:台灣文場域中的「鄉土」論述研究》:成大台文所博士論文。
洪儀真,(1996)《三零年代和七零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的左翼思想及其背景比較》: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李悅端、柯志明,(1994)〈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案例的分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7卷,頁41-81。
紀玉臨、周孟嫻、謝雨生(2009),〈台灣外籍新娘之空間分析〉《人口學刊》第38期,頁 67-113。
許博任,(2011)《他們如何營生?為何反抗?怎麼行動?──二林農民主體性研究》: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蔡培慧,(2009)《農業結構轉型下的農民分化》:台大生傳所博士論文。
陳丹橘,(1996)《戰後農民小說的類型演變》:清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陳冠文,(2011)《農作為一種風景:日治時期農民書寫思想史研究》:清華台文所碩士論文。
陳修齊,(2003)《研究台灣文學的史觀探討──以寫實主義史觀為中心的探討》:靜宜中文所碩士論文。
廖美,(1992)《台灣農民運動的興盛與衰落——對二零年代與八零年代的觀察》: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張惠琪,(2009)《日治時期台灣農村小說研究》: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
劉志偉,(2009)〈國際農糧體制與台灣的糧食依賴:戰後台灣養豬業的歷史考察〉《台灣史研究》(16卷2期):台北,中研院台史所。
劉志偉,(1998)《戰後台灣土地關係轉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清華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華真,(2011)《台灣社會學第21 期》〈消失的農漁民:重探台灣早期環境抗爭〉:台北,群學。
鄭千慈,(2005)《崩解的自我:現代主義、畸零人與戰後台灣鄉土小說》:淡江中文所碩士論文。
謝國斌,(1998)《台灣農業政策與農民權力》:台大政治所碩士論文。
戴春足,(2004)《七○、八○年代洪醒夫、林雙不、宋澤萊農民小說研究》:彰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單篇文章
中研院,(2013)《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完整版 http://www.sinica.edu.tw/forgov_advice.htm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七零年代文學總論〉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丘彥明專訪,〈前程的奉獻──訪黃春明〉,《聯合報》刊登於1980年11月4日,第八版。
林生祥,(2011)〈難忘跨世紀對談,追思鐵民老師〉《中國時報》2011年8月24號。大頭《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住在美濃老街上的獸醫〉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5898/
胡慕情部落格《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而你依然活著〉
http://gaea-choas.blogspot.tw/
同部落格文章〈黏土〉http://gaea-choas.blogspot.tw/
彭明輝《彭明輝的部落格》〈台灣的農業與加入WTO的過程〉http://mhperng.blogspot.tw/2011/04/wto_02.html
農委會網站〈加入WTO以來重要農產品進口、價格及產銷情形〉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4219
農委會〈糧食平準基金設立之沿革及其成效〉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25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