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不同介入方式之遊戲對幼兒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成效研究—以建構式教具為例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by Comparing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in Play:A Case of Constructive Materials.
作者 張嘉勻
Chang, Chia Yun
貢獻者 簡楚瑛
張嘉勻
Chang, Chia Yun
關鍵詞 遊戲
遊戲課程
自由遊戲
建構式教具
幼兒創造力
問題解決能力
play
free play
constructive materials
Creativity
Problem-solving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Sep-2013 17:28:18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建構式教具為素材、不同介入方式之遊戲為媒介對於幼兒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成效。本研究採用準實驗法,以「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TCAM)」及「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修訂版)」兩個量表作為主要測驗工具,分別測驗幼兒之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對幼兒遊戲的介入方式分別為施以由研究者自編之建構教材的遊戲課程以及在遊戲過程中提供教具供幼兒自由操作兩種模式,進行為期九週,共計18次之實驗;並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台北市北投區及士林區兩所公立幼兒園大班共81名幼兒作為實驗對象,將幼兒依照班級分為實驗A組進行遊戲課程、實驗B組自由遊戲以及不提供教具也不施以課程的對照組。
本研究所使用的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是以質量並行的方式進行,量化資料處理以SPSS for Windows 20.0版本進行分析,使用ANOVA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視三組幼兒在實驗後的組間差異及影響成效,同時採用相依樣本T檢定的方式進行組內幼兒的成績分析,以確定前後測數據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質性資料包含了實際教學教案、教學歷程記錄、幼兒作品照片、影片等,透過質化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可以更清楚的解釋量化資料所呈現的意義。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以建構式教具設計之遊戲課程可顯著提升幼兒創造力。
二、以建構式教具設計之遊戲課程未顯著提升幼兒問題解決能力。
三、以建構式教具進行自由遊戲未顯著提升幼兒創造力。
四、以建構式教具進行自由遊戲未顯著提升幼兒問題解決能力。
五、接受遊戲課程的幼兒在創造力表現上優於自由遊戲之幼兒。
六、接受遊戲課程的幼兒與自由遊戲之幼兒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未達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大前研一(2007)。即戰力:如何成為世界通用的人才。台北市:天下雜誌。
王小英(2005)。幼兒創造力發展的特點及其教育教學對策。東北師大學報,2005,2, 149-154。
王真瑤(譯)(1997)。積木:遊戲與活動計畫(原作者:西久保禮造、野村睦子)。台北 市:成長基金會。
王萬清(2007)。培養幼兒創造思考能力。台北市:五南。
王夢萍(2008)。培養孩子的自由創造力。台北市:知青頻道。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市:心理。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台北市:揚智文化。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J. E. Johnson、J. F. Christie & T. D. Yawkey)。台北市:揚智文化。
吳秀娟、潘裕豐(2007)。主題統整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學業成就 的影響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2007,7(2),71-104。
吳雅玲、許惠欣(2008)。積木遊戲-幼兒單位積木的遊戲型態。幼兒教保研究期刊, 2008,2,19-43。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學研究,2002,15,17-42。
吳靜吉(2002)。華人創造力的研究和教育從分享開始。應用心理學研究,2002,15, 92-104。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Ⅰ˙理論(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台 北市:五南。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Ⅱ˙應用(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台 北市:五南。
李美綾(譯)(2001)。思考模式(原作者:S. Ian Robertson)。台北市:五南。
杜明城(譯)(1999)。創造力(原作者:Mihaly Csikszenmihalyi)。台北市:時報。
林廷華(1999)。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正修 學報,1999,12,175-196。
林志霖(2010)。智慧積木玩創意~讓孩子左右腦平衡發展的最佳教具。新北市:教育 之友文化。
林青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Richard E.M)。台北市:遠流。
邱皓政(2002)。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的內涵與教師創造力的實踐:另一件國王的新衣?。 應用心理學研究,2002,15,191-224。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岳曉東(2011)。青少年創造力培養思考與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施能木(2008)。應用樂高教學方案在國小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榮昭、林展立、林雅玲(2005)。改造建構式教學策略提昇學生問題解決思考能力。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153~174。
段慧瑩、黃馨慧(譯)(2000)。不只是遊戲:兒童遊戲的角色與地位。台北:心理。
高明美(1986)。魅力無窮的積木。學前教育月刊,8(12)。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3)。如何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台北市:心理。
郭靜晃(譯)(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原作者:Fergus P. Hughes)。台 北市:洪葉文化。
馬祖琳(2009)。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木活動紀實。台 北市:心理。
梁良(2005)。創意讓孩子脫穎而出:從遊戲中激發孩子的九大智能。新北市:咖啡田 文化。
梁良(2010)。陪孩子一起從遊戲中玩出創造力。新北市:良品文化。
張水金(譯)(2001)。大能力(原作者:Dorothy Rich)。台北市:信誼基金。
張世慧(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台北市:張世慧。
張武升(2002)。開發與培育學生創造力的理論與實踐。應用心理學研究,2002,15, 43-53。
陳李綢(1999)。認知發展與輔導(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陳欣希、鍾志從(2011)。幼兒於樂高活動中兩人合作模式的探討。人類發展與家庭學 報,13,49-74。
高淑清、陳美惠(2001)。啟動幼兒創造力思考:從幼兒家庭教育做起。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13,49-68。
陳雅惠(2012)。跨國直擊英國教改現場--把創造力找回來。親子天下,34,158-186。
陳龍安(2002)。幼稚園創造思考教學活動設計(二)。台北市:五南。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台北市:心理。
曹俊德、李仁豪(2007)。提升創造力的教學態度、氛圍與課程方案設計。朝陽學報, 12,255-270。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市:心理。
葉玉珠、李梅齡、葉玉環、林志哲、彭月茵(2006)。「幼兒創造力測驗」之發展。測 驗學刊,53(1),129-254。
蔡淑苓(1993)。遊戲理論與應用。台南家專學報,12,151-174。
彭月茵(2010)。創造力系統理論之介紹與教學實務分享。北縣教育,70,37-41。
彭震球(2000)。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市:五南。
游綉雯(譯)(2007)。培養會思考的小孩(原作者:Myrna B. Shure)。台北市:新手父 母。
湯偉君、邱美虹(1999)。創造性問題解決(CPS)模式的沿革與應用。科學教育月刊, 223,2-20。
曾薰霆(2009)。玩興、情緒調節能力、親子互動關係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市:五南。
董愉斐、伍瑞瑜(2005)。創造性問題解決策略對增進資優幼兒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之應用探討—以情意課程為例。幼兒保育研究集刊,1(1),59-74。
楊秀惠、陳嘉彌(2007)。積木角遊戲活動引爆創造力之啟思。幼兒保育學刊,5, 87-112。
詹雨臻、葉玉珠(2005)。「生活問題解決測驗」之發展。測驗學刊,52(1),1-30。
黃志成、林少雀、王淑楨(2010)。幼兒遊戲。新北市:揚智文化。
黃幸美(2003)。兒童的問題解決思考研究。台北市:心理。
黃瑞琴(2002)。幼兒遊戲課程。台北市:心理。
黃楹進(2010)。玩出創造力:50個樂高創意遊戲。新北市:揚智文化。
甄曉蘭、曾志華(2002)。載於詹志禹(主編),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116-146 頁)。新北市:正中書局。
劉佩雲、簡馨瑩(譯)(2003)。問題解決的教與學(原作者:Beau Fly Jones, Claudette M. Rasmussen, Mary C. Moffitt)。台北市:高等教育。
劉經典(2004)。遊戲、美術與教育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國教輔導,43(6),52-56。
劉翠華(2007)。幼兒教玩具設計與運用。新北市:揚智文化。
臧瑩卓(2009)。馬祖琳(主編),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 木活動紀實(3-11頁)。台北市:心理。
廖藪芬、陳嘉彌(2007)。透過樂高活動培養幼兒品德之探析。幼兒教育,287,39-52。
蔡瓊賢、林乃馨(譯)(2003)。幼兒創造性教育與活動(原作者:Mary Mayesky)。台北 市:華騰文化。
賴慶三、王錦銘(2010)。科學玩具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科學 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6,29-52。
謝千行(2010)。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新北市:集夢坊。
戴文青(2009)。馬祖琳(主編),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 木活動紀實(13-24頁)。台北市:心理。
簡楚瑛(2010)。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簡楚瑛、陳淑芳、黃譯瑩(2001)。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子計畫「幼兒教育創造力 教育政策規畫」成果報告。教育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蘇月霞(2008)。繪畫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幼兒教育,292,70-77。

英文文獻
Caldera, Y. M, Culp, A. M., Truglio, R. T., Alvarez, M., &Huston, A. C.(1999), Children`s Play Preferences, Construction Play with Blocks, and Visual-spatial Skills: Are they Relat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3(4), 855-872.
Chan, D. W. (2002), Fostering Creativity in Schools in Hong Kong: Issues and Challenges from a Systems Perspectiv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ucation Journal《教育學報》, 30( 1),1-14.
Cheng, M. F. & Johnson, J. E. (2010), Research on Children`s Play: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and Early Education Journals from 2005 to 2007.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7, 249-259.
Cohen L. & Uhry J. (2011), Naming Block Structures: A Multimodal Approac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9, 79-87.
Dewar, G. (2008), Toy blocks and other construction toys, Parenting Science,
Eisner, E. W. (1982) Cognition and curriculum : a basis for deciding what to teach, New York: Longman.
Garvey, C. (1977). Play.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oorn, J. V., Nourot, P., Scales, B. & Alward, K. (1993), Play at the center of the curriculum. New York, NY: Macmillan.
Hussain, S., Lindh, J., & Shukur, G. (2006), The effect of LEGO Training on Pupils’ School Performance in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Attitude: Swedish Dat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9 (3), 182-194.
Karen, H. (2001), Block as a tool for learning: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Young Children January, 6-12.
Legoff, D. B. (2004), Use of lego as a therapeutic medium for improving soci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4(5), 557-571.
Legoff, D. B., & Sherman, M. (2006), Long-term outcome of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 based on interactive LEGO (c) play, Autism, 10(4), 317-329.
Lindh, J. & Holgersson, T. (2007), Does lego training stimulate pupils` ability to solve logical problems?, Computers & Education, 49(4), 1097-1111.
Maker, C. J. (2005), The DISCOVER Project: Improving assessment and curriculum for diverse gifted learners (RM05206). Storrs, CT: The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Y: Norton.
Rubin,K. H., Fein,G. G., & Vandenberg, B. (1983). Play in P. 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4th ed.). Vol(4), 695-774. New York, NY: Wiley.
Singer, D.G., Golinkoff, R. M. & Hirsh-Pasek, K. (2006), Play= learning: how play motivates and enhances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social-emotional grow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rke, K. (2012), Encouraging Creativity in Children., Education Digest, 78(4), 57-59.
Stein, M. I. (2003), Creativity`s Global Correspondents--2003, New York.
Sutton-Smith, B. (1979). Play as metaperformance, In B. Sutton-Smith (ed.), Play and learning (pp335-358). New York, NY: Gardner press.
Urban, K. K. (2007) Assessing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model. In A. Tan (Ed.), Creativity: A handbook for teachers(pp. 167-184).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Wood, D., Bruner, J. S., &.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7(2), 89-10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100157013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7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簡楚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嘉勻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 Chia Y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嘉勻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Chia Yunen_US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13 17:28:18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13 17:28: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13 17:28: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157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57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幼兒教育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157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建構式教具為素材、不同介入方式之遊戲為媒介對於幼兒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成效。本研究採用準實驗法,以「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TCAM)」及「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修訂版)」兩個量表作為主要測驗工具,分別測驗幼兒之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對幼兒遊戲的介入方式分別為施以由研究者自編之建構教材的遊戲課程以及在遊戲過程中提供教具供幼兒自由操作兩種模式,進行為期九週,共計18次之實驗;並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台北市北投區及士林區兩所公立幼兒園大班共81名幼兒作為實驗對象,將幼兒依照班級分為實驗A組進行遊戲課程、實驗B組自由遊戲以及不提供教具也不施以課程的對照組。
本研究所使用的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是以質量並行的方式進行,量化資料處理以SPSS for Windows 20.0版本進行分析,使用ANOVA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視三組幼兒在實驗後的組間差異及影響成效,同時採用相依樣本T檢定的方式進行組內幼兒的成績分析,以確定前後測數據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質性資料包含了實際教學教案、教學歷程記錄、幼兒作品照片、影片等,透過質化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可以更清楚的解釋量化資料所呈現的意義。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以建構式教具設計之遊戲課程可顯著提升幼兒創造力。
二、以建構式教具設計之遊戲課程未顯著提升幼兒問題解決能力。
三、以建構式教具進行自由遊戲未顯著提升幼兒創造力。
四、以建構式教具進行自由遊戲未顯著提升幼兒問題解決能力。
五、接受遊戲課程的幼兒在創造力表現上優於自由遊戲之幼兒。
六、接受遊戲課程的幼兒與自由遊戲之幼兒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未達顯著差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
第四節 研究假設 ............2
第五節 研究限制 ............2
第六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兒創造力
壹、創造力之定義及理論 .................7
貳、創造力之影響因素 ..................17
參、幼兒創造力之發展 ..................20
肆、創造力課程 .......................24
伍、創造力教學之原則 ..................31
第二節 幼兒問題解決能力
壹、問題解決之定義及理論 ..............35
貳、幼兒問題解決能力之發展 .............39
參、問題解決能力課程 ..................42
肆、問題解決教學之原則 ................48
第三節 遊戲與建構式教具
壹、遊戲之定義及理論 ..................51
貳、建構式教具之意涵 .................56
參、積木的意涵及教學上之應用 ...........59
肆、積木課程 ........................6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6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69
第三節 研究設計 ..................6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課程、遊戲與幼兒創造力
壹、幼兒創造力表現 ....................................77
貳、遊戲課程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與成效 ..................78
參、實驗A組幼兒創造力表現實例 ........................79
肆、自由遊戲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與成效 ..................82
伍、實驗B組幼兒創造力表現實例 ........................83
陸、綜合討論 ..........................................87
第二節 課程、遊戲與幼兒問題解決能力
壹、幼兒問題解決能力表現 .............................91
貳、遊戲課程對幼兒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與成效 ............91
參、實驗A組幼兒問題解決能力表現實例 ..................92
肆、自由遊戲對幼兒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與成效 ............94
伍、實驗B組幼兒問題解決能力表現實例 ..................95
陸、綜合討論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書目 ..........................107
英文參考書目 ..........................112

附錄
附錄一 國內與幼兒創造力課程相關之研究論文一覽表 .............114
附錄二 自編教材(簡附) ...............................118
附錄三 研究工具使用同意書 .........................123
附錄四 家長同意書 ........................125
zh_TW
dc.format.extent 175009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7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遊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遊戲課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由遊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建構式教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幼兒創造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問題解決能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la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ree pla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nstructive material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reativ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oblem-solvingen_US
dc.title (題名) 不同介入方式之遊戲對幼兒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成效研究—以建構式教具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by Comparing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in Play:A Case of Constructive Material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大前研一(2007)。即戰力:如何成為世界通用的人才。台北市:天下雜誌。
王小英(2005)。幼兒創造力發展的特點及其教育教學對策。東北師大學報,2005,2, 149-154。
王真瑤(譯)(1997)。積木:遊戲與活動計畫(原作者:西久保禮造、野村睦子)。台北 市:成長基金會。
王萬清(2007)。培養幼兒創造思考能力。台北市:五南。
王夢萍(2008)。培養孩子的自由創造力。台北市:知青頻道。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市:心理。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台北市:揚智文化。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J. E. Johnson、J. F. Christie & T. D. Yawkey)。台北市:揚智文化。
吳秀娟、潘裕豐(2007)。主題統整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學業成就 的影響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2007,7(2),71-104。
吳雅玲、許惠欣(2008)。積木遊戲-幼兒單位積木的遊戲型態。幼兒教保研究期刊, 2008,2,19-43。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學研究,2002,15,17-42。
吳靜吉(2002)。華人創造力的研究和教育從分享開始。應用心理學研究,2002,15, 92-104。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Ⅰ˙理論(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台 北市:五南。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Ⅱ˙應用(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台 北市:五南。
李美綾(譯)(2001)。思考模式(原作者:S. Ian Robertson)。台北市:五南。
杜明城(譯)(1999)。創造力(原作者:Mihaly Csikszenmihalyi)。台北市:時報。
林廷華(1999)。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正修 學報,1999,12,175-196。
林志霖(2010)。智慧積木玩創意~讓孩子左右腦平衡發展的最佳教具。新北市:教育 之友文化。
林青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Richard E.M)。台北市:遠流。
邱皓政(2002)。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的內涵與教師創造力的實踐:另一件國王的新衣?。 應用心理學研究,2002,15,191-224。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岳曉東(2011)。青少年創造力培養思考與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施能木(2008)。應用樂高教學方案在國小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榮昭、林展立、林雅玲(2005)。改造建構式教學策略提昇學生問題解決思考能力。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153~174。
段慧瑩、黃馨慧(譯)(2000)。不只是遊戲:兒童遊戲的角色與地位。台北:心理。
高明美(1986)。魅力無窮的積木。學前教育月刊,8(12)。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3)。如何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原作者:Robert J. 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台北市:心理。
郭靜晃(譯)(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原作者:Fergus P. Hughes)。台 北市:洪葉文化。
馬祖琳(2009)。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木活動紀實。台 北市:心理。
梁良(2005)。創意讓孩子脫穎而出:從遊戲中激發孩子的九大智能。新北市:咖啡田 文化。
梁良(2010)。陪孩子一起從遊戲中玩出創造力。新北市:良品文化。
張水金(譯)(2001)。大能力(原作者:Dorothy Rich)。台北市:信誼基金。
張世慧(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台北市:張世慧。
張武升(2002)。開發與培育學生創造力的理論與實踐。應用心理學研究,2002,15, 43-53。
陳李綢(1999)。認知發展與輔導(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陳欣希、鍾志從(2011)。幼兒於樂高活動中兩人合作模式的探討。人類發展與家庭學 報,13,49-74。
高淑清、陳美惠(2001)。啟動幼兒創造力思考:從幼兒家庭教育做起。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13,49-68。
陳雅惠(2012)。跨國直擊英國教改現場--把創造力找回來。親子天下,34,158-186。
陳龍安(2002)。幼稚園創造思考教學活動設計(二)。台北市:五南。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台北市:心理。
曹俊德、李仁豪(2007)。提升創造力的教學態度、氛圍與課程方案設計。朝陽學報, 12,255-270。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市:心理。
葉玉珠、李梅齡、葉玉環、林志哲、彭月茵(2006)。「幼兒創造力測驗」之發展。測 驗學刊,53(1),129-254。
蔡淑苓(1993)。遊戲理論與應用。台南家專學報,12,151-174。
彭月茵(2010)。創造力系統理論之介紹與教學實務分享。北縣教育,70,37-41。
彭震球(2000)。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市:五南。
游綉雯(譯)(2007)。培養會思考的小孩(原作者:Myrna B. Shure)。台北市:新手父 母。
湯偉君、邱美虹(1999)。創造性問題解決(CPS)模式的沿革與應用。科學教育月刊, 223,2-20。
曾薰霆(2009)。玩興、情緒調節能力、親子互動關係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市:五南。
董愉斐、伍瑞瑜(2005)。創造性問題解決策略對增進資優幼兒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之應用探討—以情意課程為例。幼兒保育研究集刊,1(1),59-74。
楊秀惠、陳嘉彌(2007)。積木角遊戲活動引爆創造力之啟思。幼兒保育學刊,5, 87-112。
詹雨臻、葉玉珠(2005)。「生活問題解決測驗」之發展。測驗學刊,52(1),1-30。
黃志成、林少雀、王淑楨(2010)。幼兒遊戲。新北市:揚智文化。
黃幸美(2003)。兒童的問題解決思考研究。台北市:心理。
黃瑞琴(2002)。幼兒遊戲課程。台北市:心理。
黃楹進(2010)。玩出創造力:50個樂高創意遊戲。新北市:揚智文化。
甄曉蘭、曾志華(2002)。載於詹志禹(主編),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116-146 頁)。新北市:正中書局。
劉佩雲、簡馨瑩(譯)(2003)。問題解決的教與學(原作者:Beau Fly Jones, Claudette M. Rasmussen, Mary C. Moffitt)。台北市:高等教育。
劉經典(2004)。遊戲、美術與教育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國教輔導,43(6),52-56。
劉翠華(2007)。幼兒教玩具設計與運用。新北市:揚智文化。
臧瑩卓(2009)。馬祖琳(主編),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 木活動紀實(3-11頁)。台北市:心理。
廖藪芬、陳嘉彌(2007)。透過樂高活動培養幼兒品德之探析。幼兒教育,287,39-52。
蔡瓊賢、林乃馨(譯)(2003)。幼兒創造性教育與活動(原作者:Mary Mayesky)。台北 市:華騰文化。
賴慶三、王錦銘(2010)。科學玩具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科學 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6,29-52。
謝千行(2010)。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新北市:集夢坊。
戴文青(2009)。馬祖琳(主編),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 木活動紀實(13-24頁)。台北市:心理。
簡楚瑛(2010)。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簡楚瑛、陳淑芳、黃譯瑩(2001)。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子計畫「幼兒教育創造力 教育政策規畫」成果報告。教育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蘇月霞(2008)。繪畫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幼兒教育,292,70-77。

英文文獻
Caldera, Y. M, Culp, A. M., Truglio, R. T., Alvarez, M., &Huston, A. C.(1999), Children`s Play Preferences, Construction Play with Blocks, and Visual-spatial Skills: Are they Relat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3(4), 855-872.
Chan, D. W. (2002), Fostering Creativity in Schools in Hong Kong: Issues and Challenges from a Systems Perspectiv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ucation Journal《教育學報》, 30( 1),1-14.
Cheng, M. F. & Johnson, J. E. (2010), Research on Children`s Play: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and Early Education Journals from 2005 to 2007.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7, 249-259.
Cohen L. & Uhry J. (2011), Naming Block Structures: A Multimodal Approac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9, 79-87.
Dewar, G. (2008), Toy blocks and other construction toys, Parenting Science,
Eisner, E. W. (1982) Cognition and curriculum : a basis for deciding what to teach, New York: Longman.
Garvey, C. (1977). Play.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oorn, J. V., Nourot, P., Scales, B. & Alward, K. (1993), Play at the center of the curriculum. New York, NY: Macmillan.
Hussain, S., Lindh, J., & Shukur, G. (2006), The effect of LEGO Training on Pupils’ School Performance in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Attitude: Swedish Dat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9 (3), 182-194.
Karen, H. (2001), Block as a tool for learning: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Young Children January, 6-12.
Legoff, D. B. (2004), Use of lego as a therapeutic medium for improving soci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4(5), 557-571.
Legoff, D. B., & Sherman, M. (2006), Long-term outcome of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 based on interactive LEGO (c) play, Autism, 10(4), 317-329.
Lindh, J. & Holgersson, T. (2007), Does lego training stimulate pupils` ability to solve logical problems?, Computers & Education, 49(4), 1097-1111.
Maker, C. J. (2005), The DISCOVER Project: Improving assessment and curriculum for diverse gifted learners (RM05206). Storrs, CT: The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Y: Norton.
Rubin,K. H., Fein,G. G., & Vandenberg, B. (1983). Play in P. 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4th ed.). Vol(4), 695-774. New York, NY: Wiley.
Singer, D.G., Golinkoff, R. M. & Hirsh-Pasek, K. (2006), Play= learning: how play motivates and enhances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social-emotional grow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rke, K. (2012), Encouraging Creativity in Children., Education Digest, 78(4), 57-59.
Stein, M. I. (2003), Creativity`s Global Correspondents--2003, New York.
Sutton-Smith, B. (1979). Play as metaperformance, In B. Sutton-Smith (ed.), Play and learning (pp335-358). New York, NY: Gardner press.
Urban, K. K. (2007) Assessing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model. In A. Tan (Ed.), Creativity: A handbook for teachers(pp. 167-184).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Wood, D., Bruner, J. S., &.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7(2), 89-10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