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台灣文學少女到帝國文學少女-- 日治時期國語「綴方」教育與「作家」黃氏鳳姿的誕生
Taiwan`s literary girl become a literary girl in the empire of Japan--Writing Education and the Writer Huang Feng Tzu
作者 留啟華
貢獻者 吳佩珍
留啟華
關鍵詞 黃氏鳳姿
民俗台灣
國語教育
西川滿
池田敏雄
赤鳥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Jan-2014 13:28:30 (UTC+8)
摘要   日治時期的台灣公學校教育的推行中,「國語教育」是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國語教育最初的起點在於同化殖民地台灣的人民以及利於統理,然而在日本在戰爭期亟欲擴大版圖,進而興起大東亞共榮圈野心的同時,也更加著重於培養殖民地人民的「國民性」。在台灣的國語教育本是為了實施政策與溝通上的便利,但是在日本殖民下的台灣也直接收到日本文學思潮與教育取向的影響,其中以國語作文所產生的影響最大。日本由於受到自由主義影響產生了兒童自由書寫的風潮,這時期因應而生的雜誌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版,當中以《赤鳥》的出版對於兒童創作以及後續公小學校的作文教育和教師指導方針影響最大,此外在台日本文人對於童詩童謠的創作如宮尾進、日高紅椿、窗道雄、北原白秋等人對於台灣兒童文學的發展與推動都有不小的貢獻。
  然而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兒童文學的作家,首先聯想到的非黃氏鳳姿莫屬,鳳姿在西川滿、池田敏雄以及《民俗台灣》的編輯群的協助之下,躍升成為台灣的文學少女。雖然黃氏鳳姿可說是由池田敏雄發掘與培養,但是西川滿的文學取向以及在文學界的影響力更是黃氏鳳姿文壇登場的最重要因素,甚至與日本文學少女豐田正子相提並論。黃氏鳳姿在文壇上的躍升突破了在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籓籬,實則為日本宣導政績,以促進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政策以及內台融和的理想。
參考文獻 1. 中內敏夫,《生活綴方成立史研究》東京:明治圖書內敏夫,《生活綴方成立史研究》東京:明治圖書內敏夫,《生活綴方成立史研究》東京:明治圖書1970年。
2. 青山廣志編,《芦田恵之助先生綴方教室》復刻版青山廣志編,《芦田恵之助先生綴方教室》復刻版東京:文化評論出版, 1973年。
3. 文藝臺灣協會,《》社文藝臺灣協會,《》社文藝臺灣協會,《》社1940年1月~1944年1月;《新文學雜月;《新文學雜誌叢刊》第11卷至第16卷,東方文化書局復刻出版1981年。
4. 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會,《》東京都:綠蔭書房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會,《》東京都:綠蔭書房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會,《》東京都:綠蔭書房1982年。
5. 桑原三郎,《桑原三郎,《児童文学と国語教育》,東京:慶應通信》,東京:慶應通信1983年。
6. 桑原三郎,《「赤い鳥」の時代桑原三郎,《「赤い鳥」の時代桑原三郎,《「赤い鳥」の時代 ─大正期児童文學─》,東京:應慶通信》,東京:應慶通信1983年。
7. 国分一太郎,《国分一太郎,《つづり方教育にいて》,東京:むぎ書房》,東京:むぎ書房1985年。
8. 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東京都:新泉者,1986年。
9. 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的自治性格》,東京都:新泉者的自治性格》,東京都:新泉者1986年。
10. 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東京都:新泉者,1987年。
11. 陳芳明,《楊逵的文學生涯》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陳芳明,《楊逵的文學生涯》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陳芳明,《楊逵的文學生涯》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1988年9月
12.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1989年。
13. 駒込武,《植民駒込武,《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都:岩波書店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都:岩波書店1997年
14. 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台北市:縣立文化中心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台北市:縣立文化中心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台北市: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15. 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東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東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東京:大空社,1998年9月30日。
16. 豐田正子著、山住己編,《新綴方教室》東京:岩波書店豐田正子著、山住己編,《新綴方教室》東京:岩波書店豐田正子著、山住己編,《新綴方教室》東京:岩波書店1999年。
17. 游珮芸,《游珮芸,《植民地台灣の兒童文化》,東京:明石書店》,東京:明石書店1999年。
18. 西川滿、池田敏雄合編,《美麗島民話集》。台北:致良出版社合編,《美麗島民話集》。台北:致良出版社合編,《美麗島民話集》。台北:致良出版社1999。
113
19. 林茂生,《林茂生,《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臺北市:新自然主義,2000年。
20. 北河賢三,《資料集 縂力戦と文化 大政翼賛会文化部と翼賛文化運動第一眷》,東翼賛文化運動第一眷》,東京:大月書店,2000年12月初版。
21. 小国喜弘,《小国喜弘,《民俗学運動と校教育 : 民俗の発見とそ国化》,東京都:大》,東京都:大學,2001年。
22. 陳培豐,《陳培豐,《「同化」の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囯語教育史再考「同化」の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囯語教育史再考「同化」の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囯語教育史再考「同化」の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囯語教育史再考》,東京都:三元》,東京都:三元》,東京都:三元》,東京都:三元》,東京都:三元社,2001年。
23. 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1940年7月;收錄於中島月;收錄於中島月;收錄於中島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2001年4月。
24. 村上政彥,《「君が代少年」を探して村上政彥,《「君が代少年」を探して村上政彥,《「君が代少年」を探して: 台湾人と日本語教育》,東京:平凡社》,東京:平凡社2002年10月22日。
25. 邱各容,《回首來時路邱各容,《回首來時路邱各容,《回首來時路─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2003年。
26.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市:允晨文化實》,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27. 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 解說‧總目次‧索引》,南天書局有限公司索引》,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28. 川村湊,《海を渡った日本語川村湊,《海を渡った日本語: 植民地の「國語」時間植民地の「國語」時間植民地の「國語」時間》,東京:青土社》,東京:青土社》,東京:青土社》,東京:青土社》,東京:青土社2004年4月10日。
29. 駒込武,《帝国と学校》京都府:昭和堂駒込武,《帝国と学校》京都府:昭和堂駒込武,《帝国と学校》京都府:昭和堂2004年。
30.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北市:遠流出版社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北市:遠流出版社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北市:遠流出版社2005年。
31.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國立編譯館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國立編譯館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國立編譯館2005年5月。
114
32.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學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學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學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2005年6月15日。
33. 陳艷紅,《艷紅,《「民俗臺灣」と日本人》,台北:致良出版社2006年。
34.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の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臺北 : 麥田出版社,2006年。
35. 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年表》北:五南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年表》北:五南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年表》北:五南2007年。
36. 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北市:播種者出版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北市:播種者出版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北市:播種者出版2007年。
37.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五》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五》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五》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1日。
38. 吳密察等,《吳密察等,《帝國裡的地方文化》,新自然主義,2009年1月。
三、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
1. 臺灣日日新報編輯部編,〈台灣日日新報〉,東京都 : ゆまに書房, 1898-1945
2. 蔡錦堂,〈日本據臺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1993年,頁245-300。
3. 都通憲三朗,〈日本殖民地下臺灣的國語普及率〉,東方學報,2003年6月,頁27-44。
4. 劉淑如,「台湾の少女」VS「閨秀作家」―日本統治期の台湾人女性作家における黄氏鳳姿の位置》,北海道大学国語国文学会2004年春季大会,2004年6月。
5. 楊景智,〈戰時下殖民地臺灣表象的生成──以一九四○年「文藝銃後運動講演會」的訪台為例〉,臺灣文學學報,2006年6月,頁97-121。
6. 劉淑如,《黄氏鳳姿的文壇登場與池田敏雄》,南台科技大學2006年人文社會學院教師教學與研究研討會會議論文,2006年11月。
7. 張隆治,〈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政治〉,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006年11月,頁33-58。
8. 陳怡君,〈來回跨界的文化翻譯──以黃鳳姿作品中臺灣傳統節慶為分析對象〉,文學台灣,2007年4月,頁221-242。
115
9. 蔡錦堂,〈再論「皇民化運動」〉,《淡江史學》第18期,台北縣:淡江大學歷史學系,2007年9月,頁227-244。
10. 陳艷紅,〈台湾文学史上における『民俗臺灣』〉,東吳日語教育學報,2009年1月,頁309-329。
11. 劉淑如,《「台湾の文学少女」黄氏鳳姿の生成をめぐって―西川満の出版戦略を軸として―》,日本近代文學會北海道支部會報,通號10,2007年。
12. 劉淑如,《黄氏鳳姿の誕生ー池田敏雄との関わり》,北海道大学国語国文学会,2009年3月。
13. 邱各容,〈臺灣兒童文學100年鈎沉系列(1)──臺灣的文學少女:黃鳳姿〉,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10年8月,頁15-19。
14. 柳書琴,〈「總戰力」與地方文化 地方論述、台灣文化甦生及台北帝大文政學部教授們〉,《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9期,2010年9月,頁107-108。
15. 簡秀珍〈觀看、演練與實踐――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新式兒童戲劇〉,收錄於《戲劇學刊》第十五期,2012年1月
四、學位論文
1. 井野川伸一,《日本天皇制與台灣「皇民化」》,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2.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3. 陳艷紅,《日據時代的臺灣文化與日本─以《民俗臺灣》為中心—》,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4. 陳虹文,《日治殖民統治下臺灣教育政策之研究─以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 黑川幸惠,《日本殖民地時期台灣公學校作文之研究──以黃氏鳳姿的作文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16
6. 林育柔,《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台教育的意識型態取向分析:以修身教育上之實現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硏究所,2004年
7. 邱各容,《日治時期台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8. 邱雅芳,《南方作為帝國慾望:日治時期日人作家的台灣書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96159006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9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佩珍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留啟華zh_TW
dc.creator (作者) 留啟華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Jan-2014 13:28:30 (UTC+8)-
dc.date.available 2-Jan-2014 13:28: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Jan-2014 13:28: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159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1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1590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日治時期的台灣公學校教育的推行中,「國語教育」是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國語教育最初的起點在於同化殖民地台灣的人民以及利於統理,然而在日本在戰爭期亟欲擴大版圖,進而興起大東亞共榮圈野心的同時,也更加著重於培養殖民地人民的「國民性」。在台灣的國語教育本是為了實施政策與溝通上的便利,但是在日本殖民下的台灣也直接收到日本文學思潮與教育取向的影響,其中以國語作文所產生的影響最大。日本由於受到自由主義影響產生了兒童自由書寫的風潮,這時期因應而生的雜誌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版,當中以《赤鳥》的出版對於兒童創作以及後續公小學校的作文教育和教師指導方針影響最大,此外在台日本文人對於童詩童謠的創作如宮尾進、日高紅椿、窗道雄、北原白秋等人對於台灣兒童文學的發展與推動都有不小的貢獻。
  然而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兒童文學的作家,首先聯想到的非黃氏鳳姿莫屬,鳳姿在西川滿、池田敏雄以及《民俗台灣》的編輯群的協助之下,躍升成為台灣的文學少女。雖然黃氏鳳姿可說是由池田敏雄發掘與培養,但是西川滿的文學取向以及在文學界的影響力更是黃氏鳳姿文壇登場的最重要因素,甚至與日本文學少女豐田正子相提並論。黃氏鳳姿在文壇上的躍升突破了在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籓籬,實則為日本宣導政績,以促進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政策以及內台融和的理想。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7
第四節  章節架構與概述............. 14
第二章  《赤鳥》的背景與兒童文學的風潮展現...19
第一節  《赤鳥》的發展背景.......... 16
第二節  從作家作品到童心感受的兒童創作.... 20
第三節  文學家的兒文創作內容──觀察性與政治性 24
第四節  台灣兒童文學與教育方針──作文教育與國民性的塑造..............37
第三章  黃氏鳳姿的文壇登場............44
第一節  在國語教育的背景之下..........44
第二節  黃氏鳳姿在國語教育上的代表性......48
第三節  黃氏鳳姿的家世背景與池田敏雄的民俗觀..52
第四節 「生活作文」在台灣的推行過程」在台灣的  
     推行過程................41
第五節  黃氏鳳姿作文的生活面..........60
第六節  小節..................65
第四章  《民俗臺灣》與「台灣的少女」之文壇登場.69
第一節  《民俗台灣》的時代背景與內容..... 69
第二節  《民俗台灣》編輯群的文學取向..... 74
第三節  《民俗台灣》的編輯群與黃氏鳳姿.... 80
第四節  《臺灣的少女》的出版..........87
第五節  小結................. 92
第五章  結論..................98
第一節  國語教育與台灣文學寫手的塑造......98
第二節  與時俱變的作文教育...........101
第三節  少女寫手的意義.............105
第四節  結論..................107
參考文獻......................110
zh_TW
dc.format.extent 423314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9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黃氏鳳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俗台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語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西川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池田敏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赤鳥zh_TW
dc.title (題名) 從台灣文學少女到帝國文學少女-- 日治時期國語「綴方」教育與「作家」黃氏鳳姿的誕生zh_TW
dc.title (題名) Taiwan`s literary girl become a literary girl in the empire of Japan--Writing Education and the Writer Huang Feng Tzu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中內敏夫,《生活綴方成立史研究》東京:明治圖書內敏夫,《生活綴方成立史研究》東京:明治圖書內敏夫,《生活綴方成立史研究》東京:明治圖書1970年。
2. 青山廣志編,《芦田恵之助先生綴方教室》復刻版青山廣志編,《芦田恵之助先生綴方教室》復刻版東京:文化評論出版, 1973年。
3. 文藝臺灣協會,《》社文藝臺灣協會,《》社文藝臺灣協會,《》社1940年1月~1944年1月;《新文學雜月;《新文學雜誌叢刊》第11卷至第16卷,東方文化書局復刻出版1981年。
4. 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會,《》東京都:綠蔭書房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會,《》東京都:綠蔭書房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會,《》東京都:綠蔭書房1982年。
5. 桑原三郎,《桑原三郎,《児童文学と国語教育》,東京:慶應通信》,東京:慶應通信1983年。
6. 桑原三郎,《「赤い鳥」の時代桑原三郎,《「赤い鳥」の時代桑原三郎,《「赤い鳥」の時代 ─大正期児童文學─》,東京:應慶通信》,東京:應慶通信1983年。
7. 国分一太郎,《国分一太郎,《つづり方教育にいて》,東京:むぎ書房》,東京:むぎ書房1985年。
8. 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宗的性格》東京都:新泉者,1986年。
9. 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学校行事軍的・擬似的自治性格》,東京都:新泉者的自治性格》,東京都:新泉者1986年。
10. 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明治期学校行事考察》東京都:新泉者,1987年。
11. 陳芳明,《楊逵的文學生涯》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陳芳明,《楊逵的文學生涯》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陳芳明,《楊逵的文學生涯》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1988年9月
12.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1989年。
13. 駒込武,《植民駒込武,《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都:岩波書店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都:岩波書店1997年
14. 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台北市:縣立文化中心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台北市:縣立文化中心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台北市: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15. 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東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東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東京:大空社,1998年9月30日。
16. 豐田正子著、山住己編,《新綴方教室》東京:岩波書店豐田正子著、山住己編,《新綴方教室》東京:岩波書店豐田正子著、山住己編,《新綴方教室》東京:岩波書店1999年。
17. 游珮芸,《游珮芸,《植民地台灣の兒童文化》,東京:明石書店》,東京:明石書店1999年。
18. 西川滿、池田敏雄合編,《美麗島民話集》。台北:致良出版社合編,《美麗島民話集》。台北:致良出版社合編,《美麗島民話集》。台北:致良出版社1999。
113
19. 林茂生,《林茂生,《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臺北市:新自然主義,2000年。
20. 北河賢三,《資料集 縂力戦と文化 大政翼賛会文化部と翼賛文化運動第一眷》,東翼賛文化運動第一眷》,東京:大月書店,2000年12月初版。
21. 小国喜弘,《小国喜弘,《民俗学運動と校教育 : 民俗の発見とそ国化》,東京都:大》,東京都:大學,2001年。
22. 陳培豐,《陳培豐,《「同化」の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囯語教育史再考「同化」の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囯語教育史再考「同化」の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囯語教育史再考「同化」の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囯語教育史再考》,東京都:三元》,東京都:三元》,東京都:三元》,東京都:三元》,東京都:三元社,2001年。
23. 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黃氏鳳姿,〈七娘媽生を書いた頃〉發表於《臺灣藝術》1940年7月;收錄於中島月;收錄於中島月;收錄於中島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編《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評論集》,綠蔭書房2001年4月。
24. 村上政彥,《「君が代少年」を探して村上政彥,《「君が代少年」を探して村上政彥,《「君が代少年」を探して: 台湾人と日本語教育》,東京:平凡社》,東京:平凡社2002年10月22日。
25. 邱各容,《回首來時路邱各容,《回首來時路邱各容,《回首來時路─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台北:縣政府化局2003年。
26.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市:允晨文化實》,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27. 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吳文星等編著、臺灣史教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語讀本 解說‧總目次‧索引》,南天書局有限公司索引》,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28. 川村湊,《海を渡った日本語川村湊,《海を渡った日本語: 植民地の「國語」時間植民地の「國語」時間植民地の「國語」時間》,東京:青土社》,東京:青土社》,東京:青土社》,東京:青土社》,東京:青土社2004年4月10日。
29. 駒込武,《帝国と学校》京都府:昭和堂駒込武,《帝国と学校》京都府:昭和堂駒込武,《帝国と学校》京都府:昭和堂2004年。
30.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北市:遠流出版社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北市:遠流出版社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北市:遠流出版社2005年。
31.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國立編譯館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國立編譯館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國立編譯館2005年5月。
114
32.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學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學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學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2005年6月15日。
33. 陳艷紅,《艷紅,《「民俗臺灣」と日本人》,台北:致良出版社2006年。
34.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の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臺北 : 麥田出版社,2006年。
35. 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年表》北:五南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年表》北:五南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年表》北:五南2007年。
36. 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北市:播種者出版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北市:播種者出版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北市:播種者出版2007年。
37.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五》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五》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五》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1日。
38. 吳密察等,《吳密察等,《帝國裡的地方文化》,新自然主義,2009年1月。
三、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期刊論文與報紙資料
1. 臺灣日日新報編輯部編,〈台灣日日新報〉,東京都 : ゆまに書房, 1898-1945
2. 蔡錦堂,〈日本據臺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1993年,頁245-300。
3. 都通憲三朗,〈日本殖民地下臺灣的國語普及率〉,東方學報,2003年6月,頁27-44。
4. 劉淑如,「台湾の少女」VS「閨秀作家」―日本統治期の台湾人女性作家における黄氏鳳姿の位置》,北海道大学国語国文学会2004年春季大会,2004年6月。
5. 楊景智,〈戰時下殖民地臺灣表象的生成──以一九四○年「文藝銃後運動講演會」的訪台為例〉,臺灣文學學報,2006年6月,頁97-121。
6. 劉淑如,《黄氏鳳姿的文壇登場與池田敏雄》,南台科技大學2006年人文社會學院教師教學與研究研討會會議論文,2006年11月。
7. 張隆治,〈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政治〉,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006年11月,頁33-58。
8. 陳怡君,〈來回跨界的文化翻譯──以黃鳳姿作品中臺灣傳統節慶為分析對象〉,文學台灣,2007年4月,頁221-242。
115
9. 蔡錦堂,〈再論「皇民化運動」〉,《淡江史學》第18期,台北縣:淡江大學歷史學系,2007年9月,頁227-244。
10. 陳艷紅,〈台湾文学史上における『民俗臺灣』〉,東吳日語教育學報,2009年1月,頁309-329。
11. 劉淑如,《「台湾の文学少女」黄氏鳳姿の生成をめぐって―西川満の出版戦略を軸として―》,日本近代文學會北海道支部會報,通號10,2007年。
12. 劉淑如,《黄氏鳳姿の誕生ー池田敏雄との関わり》,北海道大学国語国文学会,2009年3月。
13. 邱各容,〈臺灣兒童文學100年鈎沉系列(1)──臺灣的文學少女:黃鳳姿〉,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10年8月,頁15-19。
14. 柳書琴,〈「總戰力」與地方文化 地方論述、台灣文化甦生及台北帝大文政學部教授們〉,《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9期,2010年9月,頁107-108。
15. 簡秀珍〈觀看、演練與實踐――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新式兒童戲劇〉,收錄於《戲劇學刊》第十五期,2012年1月
四、學位論文
1. 井野川伸一,《日本天皇制與台灣「皇民化」》,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2.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3. 陳艷紅,《日據時代的臺灣文化與日本─以《民俗臺灣》為中心—》,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4. 陳虹文,《日治殖民統治下臺灣教育政策之研究─以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 黑川幸惠,《日本殖民地時期台灣公學校作文之研究──以黃氏鳳姿的作文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16
6. 林育柔,《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台教育的意識型態取向分析:以修身教育上之實現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硏究所,2004年
7. 邱各容,《日治時期台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8. 邱雅芳,《南方作為帝國慾望:日治時期日人作家的台灣書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