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廣播聽眾媒介使用與滿足之研究-以警察廣播電臺為例
Radio Listener’s Media Use and Gratification- Example of the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作者 信立君
貢獻者 黃葳威教授
信立君
關鍵詞 使用與滿足
主動的閱聽人
廣播
路況報導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ctive audience
radio station
road condition report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Jan-2014 13:41:55 (UTC+8)
摘要 本研究從「使用與滿足」理論,以警察廣播電臺為探討的對象,研究聽眾願意主動提供路況資訊的使用動機與滿足程度。
警察廣播電臺為公營廣播媒體,節目內容以治安交通等公共服務為主。警廣自1971年設立第一座交通專業電臺臺北臺,以電話接收聽眾提供路況;於1996年率先啟用智慧型電話系統,將全省免付費路況提供專線統一為0800000123,受理來自全省各地聽眾提供即時路況。近年來,路況報導為廣播閱聽眾收聽廣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從幾次重大的意外災害發生後,警廣很快的從聽眾提供的資訊掌握災情,聽眾主動提供的資訊發揮了功能。
本研究以量化研究方式,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結果發現,聽眾願意主動提供路況的動機,分別為「分享參與」、「資訊守望」、「人際連絡」、「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以及「個人化需求」等五個構面。並且想知道即時的路況是聽眾收聽警廣最主要的動機。
關鍵詞:使用與滿足、主動的閱聽人、廣播、路況報導
Radio Listener’s Media Use and Gratification-
Example of the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uses and gratifications」theory to investigate motivations for actively providing road condition information and resulting gratification among listeners of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is a public radio station with program content chiefly comprising public service matters connected with law and order and transportation. Since it established Taiwan`s first specialized traffic station—Taipei Station—in 1971,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has received telephone reports of road conditions from listeners. The station launched the 0800000123 smart phone system—Taiwan`s first—in 1996, to provide a Taiwan-wide toll-free road condition hotline to accept real-time road condition reports from listeners throughout Taiwan.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ion`s road repor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the public to listen to the station. Furthermore, after several major accid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past,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quickly gained a picture of the situation from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listeners, showing that the voluntary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by listeners is very effective.
This study employed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and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study`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listeners` motivations for actively providing road information included the five aspects of 「shared participation」, 「information watchman」, 「interpersonal contact」,「looking for mean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individual needs」. Furthermore, wishing to hear real-time road conditions constitutes listeners` chief motivation for listening to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Keywords: uses and gratifications、active audience、listeners、radio station、road condition report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于洪梅(1992),《廣播原理與製作》,臺北:三民書局。
何貽謀(1992),《廣播與電視》,臺北:三民書局。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臺北:巨流出版。第六章,閱聽人研究。
李茂政(1994),《大眾傳播新論》,臺北:三民書局。
黃葳威(1999),《臺灣地區民眾收聽廣播轉臺行為分析》,臺北:廣播與電視。
黃葳威(1997),《走向電視觀眾:回饋理念與實證》,臺北:時英出版社。
黃葳威(2002),《聲音的所在-透視電臺節目規劃管理》,臺北:道聲出版社。
黃葳威(2004),《閱聽人與媒體文化》,臺北:揚智文化。
洪賢智(2006),《廣播學新論》,臺北:五南圖書。
莊克仁(1999),《廣播節目企劃與製作》,臺北:五南圖書。
張慧元(1998),《大眾傳播理論解讀》,臺北:五南書局。
鄭貞銘(1995),《新聞原理》,臺北:五南圖書。
彭懷恩(2005),《大眾傳播概論Q & A》,臺北:風雲論壇。
彭芸、黃新生、顧立漢、陳東園(1997),《大眾傳播學》,臺北空中大學。
翁秀琪(2006),《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書局。
楊孝濚(1996),《傳播研究方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
王舜偉(2002),賣葯廣播節目研究-媒介系統依賴理論之觀點,南華大學傳播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清貴(2006),地區性廣播電臺聽眾收聽行為之研究-以宜蘭中山電臺為例,佛
光大學傳播學研究所論文。
李佳玲(2005),弱勢社群節目製播與回饋之研究-以服務在臺外籍配偶廣播節目
為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
李至文(2001),社區性公營廣播電臺聽眾滿意度調查分析-以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高雄分臺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綿(2008),大臺北地區計程車駕駛人收聽警察廣播電臺轉臺行為分析,國立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論文。
林國新(2007),廣播賣葯主持人之語藝策略分析-以豐蓮廣播電臺為例,佛光大
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瑞蓮(2004),民營廣播電臺聽眾收聽行為滿意度調查研究-以臺南縣建國電臺
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政佑(2009),從選秀節目【SuperStarAve】BBS板看網路閱聽人之日常收視
經驗,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詩(2012),閱聽人對動新聞的使用與滿足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
播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徐佳士、楊孝榮、潘家慶(1975),臺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政治大學新聞研究
所專題研究。
陳世敏(1995),廣播收聽行為及使用程度調查之-一般民眾收聽廣播習慣之研
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張玉佩(2004),閱聽人概念的探索-從網路經驗出發,中華傳播學刊論文,第
五期,2004.06.
張湘蓉(1996),類型電臺在台灣的發展及其經營策略:大臺北愛樂與人人電臺
的比較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
施秀芬(2003),臺灣公營廣播電臺功能性之研究-以警廣交通臺為例,中國文化
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宜(1994),我國廣播電臺「電話交談」(Call-in)節目之研究-打電話者
的使用動機與使用行為之關連性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碧蓮(2004),廣播聽眾收聽動機與情境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雅麗(2001),臺灣地區視障者之媒介使用行為與動機調查研究,新聞學研究
論文,第66期,2001.01。
蔡順傑(2005),漢聲電臺閱聽人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碩士論文。
劉碧薇(2005),計程車駕駛人對警察廣播電臺服務品質認知之研究,銘傳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佳君(2010),博奕節目的閱聽人研究-以「至尊百家樂」為例,國立中正大
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郁涵(2007),候選人部落格的使用與滿足研究-以「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
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年國道事故檢討分析報告(101年6月30日)。臺北: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
速公路局。
楊培華、陳珮伶、俞肇福、楊九瑩新聞報導(2010年4月),山在動…急煞車差一秒
就活埋,自由時報。
趙鏡涓(2004年3月),擋不住的趨勢,警廣50週年臺慶特刊。臺北:警廣。
黃于珉(1996年5月),交通部開放智慧型電話警廣捷足先登,警廣通訊196期。
臺北:警廣。
陳建成(1999年10月),災區電臺義無反顧擔負重任,警廣通訊237期。臺北:
警廣。
翁少白(2000年9月),高屏大橋塌陷斷裂高雄臺全程掌握,警廣通訊248期。
臺北:警廣。
張俊揚(2002年4月),警廣資策會策略聯盟,警廣通訊267期。臺北:警廣。
張俊揚(2010年3月),國道三號七堵路段山崩交通中斷生死一瞬間,警廣通訊
363期。臺北:警廣。
世新大學傳播資料庫2011媒體風雲排行榜。臺北: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世新大學傳播資料庫2012媒體風雲排行榜。臺北: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莫季雍(2011),<2010廣播電臺收聽行為調查>。臺北:觀察家行銷研究公司。
99年「春節期間交通運輸滿意度調查」摘要分析(2011)。臺北:交通部統計處。
99年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11年9月)。臺北:交通部統計處。
營運計程車98年調查報告(2010)。臺北:交通部統計處。
英文部分
Blumer, J, G, (1979)“The Role of Theory in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Studies”Communication Research, 6:9-36.
Denis McQuail著,陳芸芸、劉慧雯譯(2000),《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
北:韋伯文化。
McQuail and Windahl合著,楊志弘、莫季雍譯(1988),《傳播模式》,
台北:正中書局。
Katz, E., Blumler, J., & Gurevitch, M., (1974)“Utliza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by the individual”.In Katz, E, &
Blumler, T., G (Eds.),The uses of communication:Current
Perspectives on gratifications research.Beverly,CA:Sage.
Taylor, L., & Willis, A.,著,簡妙如等譯(2002),《大眾傳播媒體新
論》,台北,韋伯文化。
Morley,D., 1992“Television,Audience and Cultural
Studies.”London:Routledge
D.O.Sear,J.L.Freedman,“Selective Exposure to Information:A
Critical Review.”in W.Schramm & D.F.Roberts.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1。
Stanley, J., Baran & Dennis K., Davis著,揚志弘.周金福譯
(2006),《大眾傳播理論 基礎、發展與未來》,台北:華泰文化。
Werner, J., Severin & James, W., Tankard, Jr.著,羅世宏譯
(1992),《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運用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9941017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941017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葳威教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信立君zh_TW
dc.creator (作者) 信立君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Jan-2014 13:41:55 (UTC+8)-
dc.date.available 2-Jan-2014 13:41: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Jan-2014 13:41: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9941017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18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94101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從「使用與滿足」理論,以警察廣播電臺為探討的對象,研究聽眾願意主動提供路況資訊的使用動機與滿足程度。
警察廣播電臺為公營廣播媒體,節目內容以治安交通等公共服務為主。警廣自1971年設立第一座交通專業電臺臺北臺,以電話接收聽眾提供路況;於1996年率先啟用智慧型電話系統,將全省免付費路況提供專線統一為0800000123,受理來自全省各地聽眾提供即時路況。近年來,路況報導為廣播閱聽眾收聽廣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從幾次重大的意外災害發生後,警廣很快的從聽眾提供的資訊掌握災情,聽眾主動提供的資訊發揮了功能。
本研究以量化研究方式,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結果發現,聽眾願意主動提供路況的動機,分別為「分享參與」、「資訊守望」、「人際連絡」、「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以及「個人化需求」等五個構面。並且想知道即時的路況是聽眾收聽警廣最主要的動機。
關鍵詞:使用與滿足、主動的閱聽人、廣播、路況報導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Radio Listener’s Media Use and Gratification-
Example of the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uses and gratifications」theory to investigate motivations for actively providing road condition information and resulting gratification among listeners of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is a public radio station with program content chiefly comprising public service matters connected with law and order and transportation. Since it established Taiwan`s first specialized traffic station—Taipei Station—in 1971,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has received telephone reports of road conditions from listeners. The station launched the 0800000123 smart phone system—Taiwan`s first—in 1996, to provide a Taiwan-wide toll-free road condition hotline to accept real-time road condition reports from listeners throughout Taiwan.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ion`s road repor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the public to listen to the station. Furthermore, after several major accid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past,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quickly gained a picture of the situation from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listeners, showing that the voluntary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by listeners is very effective.
This study employed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and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study`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listeners` motivations for actively providing road information included the five aspects of 「shared participation」, 「information watchman」, 「interpersonal contact」,「looking for mean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individual needs」. Furthermore, wishing to hear real-time road conditions constitutes listeners` chief motivation for listening to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
Keywords: uses and gratifications、active audience、listeners、radio station、road condition report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一、什麼時候更需要廣播 1
二、聽眾如何選擇廣播媒體 3
三、什麼路況是聽眾的需要 6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廣播媒體特性與功能 13
第二節 閱聽人與電臺定位 19
一、閱聽人 19
二、電臺定位 25
第三節 廣播閱聽使用與回饋 28
一、使用與滿足理論基本概念 28
二、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途徑 31
三、閱聽眾回饋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37
一、研究架構 37
二、研究假設 39
三、樣本選取與抽樣過程 42
第二節 研究抽樣與問卷設計 43
一、研究對象 43
二、問卷調查法 44
三、問卷內容結構 45
第三節 分析工具 48
一、信度分析 48
二、敘述性統計分析 48
三、卡方分析 48
四、相關分析 49
五、T檢定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50
第一節 問卷信度分析 50
第二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52
一、人口統計資料 52
二、收聽頻率統計 56
三、收聽警廣頻道動機分析 59
四、聽眾主動提供路況動機分析 60
五、聽眾使用警廣路況提供專線提供路況動機分析 66
六、滿意度分析 70
第三節 研究假設檢定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0
一、聽眾收聽警廣的頻率與動機 80
二、聽眾使用免付費路況電話提供路況情形 80
三、聽眾提供路況的動機與滿足程度 81
四、使用與滿足及回饋理論研究 82
第二節 研究貢獻 83
一、警廣掌握路況報導的功能性吸引需要路況資訊的用路人 83
二、主持人的專業報導形象重於個人的特色 84
三、多開發女性族群的聽友 85
第三節 研究與討論 86
一、對廣播產業的建議 86
二、研究限制 87
參考文獻 88
附錄 問卷設計 93
zh_TW
dc.format.extent 165710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941017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使用與滿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主動的閱聽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廣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路況報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uses and gratificatio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ctive audien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adio st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oad condition reporten_US
dc.title (題名) 廣播聽眾媒介使用與滿足之研究-以警察廣播電臺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Radio Listener’s Media Use and Gratification- Example of the Police Broadcasting Servic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于洪梅(1992),《廣播原理與製作》,臺北:三民書局。
何貽謀(1992),《廣播與電視》,臺北:三民書局。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臺北:巨流出版。第六章,閱聽人研究。
李茂政(1994),《大眾傳播新論》,臺北:三民書局。
黃葳威(1999),《臺灣地區民眾收聽廣播轉臺行為分析》,臺北:廣播與電視。
黃葳威(1997),《走向電視觀眾:回饋理念與實證》,臺北:時英出版社。
黃葳威(2002),《聲音的所在-透視電臺節目規劃管理》,臺北:道聲出版社。
黃葳威(2004),《閱聽人與媒體文化》,臺北:揚智文化。
洪賢智(2006),《廣播學新論》,臺北:五南圖書。
莊克仁(1999),《廣播節目企劃與製作》,臺北:五南圖書。
張慧元(1998),《大眾傳播理論解讀》,臺北:五南書局。
鄭貞銘(1995),《新聞原理》,臺北:五南圖書。
彭懷恩(2005),《大眾傳播概論Q & A》,臺北:風雲論壇。
彭芸、黃新生、顧立漢、陳東園(1997),《大眾傳播學》,臺北空中大學。
翁秀琪(2006),《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書局。
楊孝濚(1996),《傳播研究方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
王舜偉(2002),賣葯廣播節目研究-媒介系統依賴理論之觀點,南華大學傳播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清貴(2006),地區性廣播電臺聽眾收聽行為之研究-以宜蘭中山電臺為例,佛
光大學傳播學研究所論文。
李佳玲(2005),弱勢社群節目製播與回饋之研究-以服務在臺外籍配偶廣播節目
為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
李至文(2001),社區性公營廣播電臺聽眾滿意度調查分析-以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高雄分臺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綿(2008),大臺北地區計程車駕駛人收聽警察廣播電臺轉臺行為分析,國立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論文。
林國新(2007),廣播賣葯主持人之語藝策略分析-以豐蓮廣播電臺為例,佛光大
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瑞蓮(2004),民營廣播電臺聽眾收聽行為滿意度調查研究-以臺南縣建國電臺
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政佑(2009),從選秀節目【SuperStarAve】BBS板看網路閱聽人之日常收視
經驗,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詩(2012),閱聽人對動新聞的使用與滿足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
播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徐佳士、楊孝榮、潘家慶(1975),臺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政治大學新聞研究
所專題研究。
陳世敏(1995),廣播收聽行為及使用程度調查之-一般民眾收聽廣播習慣之研
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張玉佩(2004),閱聽人概念的探索-從網路經驗出發,中華傳播學刊論文,第
五期,2004.06.
張湘蓉(1996),類型電臺在台灣的發展及其經營策略:大臺北愛樂與人人電臺
的比較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
施秀芬(2003),臺灣公營廣播電臺功能性之研究-以警廣交通臺為例,中國文化
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宜(1994),我國廣播電臺「電話交談」(Call-in)節目之研究-打電話者
的使用動機與使用行為之關連性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碧蓮(2004),廣播聽眾收聽動機與情境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雅麗(2001),臺灣地區視障者之媒介使用行為與動機調查研究,新聞學研究
論文,第66期,2001.01。
蔡順傑(2005),漢聲電臺閱聽人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碩士論文。
劉碧薇(2005),計程車駕駛人對警察廣播電臺服務品質認知之研究,銘傳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佳君(2010),博奕節目的閱聽人研究-以「至尊百家樂」為例,國立中正大
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郁涵(2007),候選人部落格的使用與滿足研究-以「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
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年國道事故檢討分析報告(101年6月30日)。臺北: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
速公路局。
楊培華、陳珮伶、俞肇福、楊九瑩新聞報導(2010年4月),山在動…急煞車差一秒
就活埋,自由時報。
趙鏡涓(2004年3月),擋不住的趨勢,警廣50週年臺慶特刊。臺北:警廣。
黃于珉(1996年5月),交通部開放智慧型電話警廣捷足先登,警廣通訊196期。
臺北:警廣。
陳建成(1999年10月),災區電臺義無反顧擔負重任,警廣通訊237期。臺北:
警廣。
翁少白(2000年9月),高屏大橋塌陷斷裂高雄臺全程掌握,警廣通訊248期。
臺北:警廣。
張俊揚(2002年4月),警廣資策會策略聯盟,警廣通訊267期。臺北:警廣。
張俊揚(2010年3月),國道三號七堵路段山崩交通中斷生死一瞬間,警廣通訊
363期。臺北:警廣。
世新大學傳播資料庫2011媒體風雲排行榜。臺北: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世新大學傳播資料庫2012媒體風雲排行榜。臺北: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莫季雍(2011),<2010廣播電臺收聽行為調查>。臺北:觀察家行銷研究公司。
99年「春節期間交通運輸滿意度調查」摘要分析(2011)。臺北:交通部統計處。
99年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11年9月)。臺北:交通部統計處。
營運計程車98年調查報告(2010)。臺北:交通部統計處。
英文部分
Blumer, J, G, (1979)“The Role of Theory in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Studies”Communication Research, 6:9-36.
Denis McQuail著,陳芸芸、劉慧雯譯(2000),《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
北:韋伯文化。
McQuail and Windahl合著,楊志弘、莫季雍譯(1988),《傳播模式》,
台北:正中書局。
Katz, E., Blumler, J., & Gurevitch, M., (1974)“Utliza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by the individual”.In Katz, E, &
Blumler, T., G (Eds.),The uses of communication:Current
Perspectives on gratifications research.Beverly,CA:Sage.
Taylor, L., & Willis, A.,著,簡妙如等譯(2002),《大眾傳播媒體新
論》,台北,韋伯文化。
Morley,D., 1992“Television,Audience and Cultural
Studies.”London:Routledge
D.O.Sear,J.L.Freedman,“Selective Exposure to Information:A
Critical Review.”in W.Schramm & D.F.Roberts.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1。
Stanley, J., Baran & Dennis K., Davis著,揚志弘.周金福譯
(2006),《大眾傳播理論 基礎、發展與未來》,台北:華泰文化。
Werner, J., Severin & James, W., Tankard, Jr.著,羅世宏譯
(1992),《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運用 》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