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Periodical Articl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法身為真如所顯—論《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對於法身的界定
作者 耿晴
Keng, Ching
貢獻者 哲學系
關鍵詞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攝大乘論釋;世親;法身;(真如)所顯
日期 2012.12
上傳時間 14-Jan-2014 17:34:51 (UTC+8)
摘要 本文首先簡要回顧世親的《攝大乘論釋》如何改變了無著《攝大乘論》對於法身的界定。無著傾向將法身視為是有為法,但世親卻明白主張法身是無為法,並且使用了特殊的梵文術語prabhāvita 來描述成佛時法身從被遮蔽狀態變成被揭露狀態的轉換。本文接著指出:類似於《攝大乘論釋》對於法身的界定與prabhāvita 一詞的使用,也出現在《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中。兩種文獻都主張法身與真如是等同關係,這點與作為如來藏思想代表作的《寶性論》完全一致。在等同關係的前提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主張:不同階位的聖人間的差別在於真如的部分顯現(菩薩)與完全顯現(佛)的不同。相較於《攝大乘論釋》並未探究法身與智慧的關係,《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進一步主張:法身的本性是智慧,而且由於法身恆常不變,因而佛智慧必須恆常不變,是一種去除了所有概念化思維的不帶有任何「相」的智慧。凡夫則是為概念化思維所覆蓋因而這個智慧不得顯現。最後,根據《攝大乘論釋》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的高度相似性,本文主張兩種文獻皆為世親所造,但《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代表了世親融合如來藏思想進入唯識體系更為成熟的成果。
關聯 臺大佛學研究,26,1-56
資料類型 article
dc.contributor 哲學系en_US
dc.creator (作者) 耿晴zh_TW
dc.creator (作者) Keng, Ch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2.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Jan-2014 17:34:51 (UTC+8)-
dc.date.available 14-Jan-2014 17:34:5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Jan-2014 17:34:51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396-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首先簡要回顧世親的《攝大乘論釋》如何改變了無著《攝大乘論》對於法身的界定。無著傾向將法身視為是有為法,但世親卻明白主張法身是無為法,並且使用了特殊的梵文術語prabhāvita 來描述成佛時法身從被遮蔽狀態變成被揭露狀態的轉換。本文接著指出:類似於《攝大乘論釋》對於法身的界定與prabhāvita 一詞的使用,也出現在《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中。兩種文獻都主張法身與真如是等同關係,這點與作為如來藏思想代表作的《寶性論》完全一致。在等同關係的前提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主張:不同階位的聖人間的差別在於真如的部分顯現(菩薩)與完全顯現(佛)的不同。相較於《攝大乘論釋》並未探究法身與智慧的關係,《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進一步主張:法身的本性是智慧,而且由於法身恆常不變,因而佛智慧必須恆常不變,是一種去除了所有概念化思維的不帶有任何「相」的智慧。凡夫則是為概念化思維所覆蓋因而這個智慧不得顯現。最後,根據《攝大乘論釋》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的高度相似性,本文主張兩種文獻皆為世親所造,但《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代表了世親融合如來藏思想進入唯識體系更為成熟的成果。en_US
dc.format.extent 105429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臺大佛學研究,26,1-5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攝大乘論釋;世親;法身;(真如)所顯en_US
dc.title (題名) 法身為真如所顯—論《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對於法身的界定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articl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