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Periodical Articl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之樣貌與未來之發展方向
作者 陳嘉鳳;周才忠
Chen,Chia-Feng;Chou,Tsai-Chung
貢獻者 心理系
關鍵詞 快樂;幸福;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網絡;幸福指標;幸福政策
日期 2012.04
上傳時間 22-Jul-2014 13:58:22 (UTC+8)
摘要 本文透過歷年國內外多個調查研究的結果,呈現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網絡的概況、趨勢、縣市分析及其與經濟的關聯性。並嘗試理解生活中的八大層面對於民眾快樂幸福感的預測模式。同時探討民眾面對困境時的因應方式和求助行為。最後,參照國際組織或重要國家的幸福政策、指標或社區方案,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有效提昇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的政策導向與實務作法,以期真正實踐「幸福臺灣」的政治口號。 本文呈現:(1)陳嘉鳳等(2010)在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 月間進行臺灣 25 縣市近兩萬民眾的主觀快樂調查發現,51.5%的人自評是快樂的。中研院兩項調查結果也顯示,臺灣近年自評整體生活快樂的民眾皆佔人口中的大多數。(2)臺灣的離島與東部民眾顯著比北部、中部與南部地區的民眾要來得快樂。各縣市的個人可支配所得的最高與最低數值相差近一倍之多,但其卻沒有反應在民眾快樂程度的增加上。每月收入多寡較影響到中低薪資者的快樂程度,但對月薪超過七萬元者其邊際效益就減低了。(3)影響民眾快樂幸福感的鉅觀因素包括社會、經濟與治安層面,微觀因素包括社區、教育、家庭與個人層面,而工作層面則同時歸屬於鉅觀與微觀因素。其中,又以微觀因素對民眾的快樂幸福感有較高的預測力。(4)臺灣近十年的人均 GDP 增幅超過兩成,民眾生活滿意度卻呈小降。(5)臺灣三成左右的人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或為事煩心時,其無法或不容易找到任何人幫忙、傾聽、聊一聊等。臺灣民眾遇到心理困擾、壓力或問題時,最會採取「找人聊天」方式去抒解或因應,而最常求助的對象除了「朋友家人」之外,就是職場上的同事和同學。「網友」是使用網路的受試民眾很多人會求助的新興對象。民眾找朋友或家人的可能性大概是去找專業機構的 15 倍。(6)自覺快樂的人有顯著較高的比率會用積極面對、找人聊天、運動、旅遊散心、聽音樂、外出散步、彈奏樂器、爬山踏青、整理家務、跳舞、做瑜珈、禪修、種植園藝、閱讀書報、唱歌、信仰宗教等方式來紓壓。自覺不快樂的人則顯著較高的比例會採取吃東西、睡覺、工作、不理會、服用藥物、飲酒、抽煙、打電動、看電視、求神問卜、哭泣、聽天由命、獨處、上網、隱忍壓抑等方式來抒解壓力。(7)青壯年(25-44 歲)是工作世界裡最重要的主力,但卻是快樂程度最低者。退休者的快樂程度反而是最高的。文末,作者提出衡量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的三個具體方向,以及有關民眾心理教育訓練、建構社會支持網絡和改善工作環境的未來幸福政策發展之建議。並從國外幸福政策與服務的實例,建議臺灣中央政府部門、縣市政府及社區層面的做法思考。
關聯 應用倫理評論,52,83-113
資料類型 article
dc.contributor 心理系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嘉鳳;周才忠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Chia-Feng;Chou,Tsai-Ch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2.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Jul-2014 13:58:22 (UTC+8)-
dc.date.available 22-Jul-2014 13:58:2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Jul-2014 13:58:22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677-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透過歷年國內外多個調查研究的結果,呈現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網絡的概況、趨勢、縣市分析及其與經濟的關聯性。並嘗試理解生活中的八大層面對於民眾快樂幸福感的預測模式。同時探討民眾面對困境時的因應方式和求助行為。最後,參照國際組織或重要國家的幸福政策、指標或社區方案,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有效提昇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的政策導向與實務作法,以期真正實踐「幸福臺灣」的政治口號。 本文呈現:(1)陳嘉鳳等(2010)在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 月間進行臺灣 25 縣市近兩萬民眾的主觀快樂調查發現,51.5%的人自評是快樂的。中研院兩項調查結果也顯示,臺灣近年自評整體生活快樂的民眾皆佔人口中的大多數。(2)臺灣的離島與東部民眾顯著比北部、中部與南部地區的民眾要來得快樂。各縣市的個人可支配所得的最高與最低數值相差近一倍之多,但其卻沒有反應在民眾快樂程度的增加上。每月收入多寡較影響到中低薪資者的快樂程度,但對月薪超過七萬元者其邊際效益就減低了。(3)影響民眾快樂幸福感的鉅觀因素包括社會、經濟與治安層面,微觀因素包括社區、教育、家庭與個人層面,而工作層面則同時歸屬於鉅觀與微觀因素。其中,又以微觀因素對民眾的快樂幸福感有較高的預測力。(4)臺灣近十年的人均 GDP 增幅超過兩成,民眾生活滿意度卻呈小降。(5)臺灣三成左右的人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或為事煩心時,其無法或不容易找到任何人幫忙、傾聽、聊一聊等。臺灣民眾遇到心理困擾、壓力或問題時,最會採取「找人聊天」方式去抒解或因應,而最常求助的對象除了「朋友家人」之外,就是職場上的同事和同學。「網友」是使用網路的受試民眾很多人會求助的新興對象。民眾找朋友或家人的可能性大概是去找專業機構的 15 倍。(6)自覺快樂的人有顯著較高的比率會用積極面對、找人聊天、運動、旅遊散心、聽音樂、外出散步、彈奏樂器、爬山踏青、整理家務、跳舞、做瑜珈、禪修、種植園藝、閱讀書報、唱歌、信仰宗教等方式來紓壓。自覺不快樂的人則顯著較高的比例會採取吃東西、睡覺、工作、不理會、服用藥物、飲酒、抽煙、打電動、看電視、求神問卜、哭泣、聽天由命、獨處、上網、隱忍壓抑等方式來抒解壓力。(7)青壯年(25-44 歲)是工作世界裡最重要的主力,但卻是快樂程度最低者。退休者的快樂程度反而是最高的。文末,作者提出衡量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的三個具體方向,以及有關民眾心理教育訓練、建構社會支持網絡和改善工作環境的未來幸福政策發展之建議。並從國外幸福政策與服務的實例,建議臺灣中央政府部門、縣市政府及社區層面的做法思考。en_US
dc.format.extent 1510576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應用倫理評論,52,83-1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快樂;幸福;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網絡;幸福指標;幸福政策en_US
dc.title (題名) 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之樣貌與未來之發展方向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articl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