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之研究(1895-1945)
The Research of the Marine Transportation Policy of Taiwan Governor General`s Office(1895-1945)
作者 游智勝
貢獻者 戴寶村
游智勝
關鍵詞 臺灣總督府
法規制定
行政組織
港灣修築
航線規劃
戰時體制
南進政策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3-Aug-2015 13:28:29 (UTC+8)
摘要 本論文將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分為制度面與執行面為兩個主軸,並將制度面分為港灣及海事管理法規之制定、行政組織機構之沿革(包括築港、港灣管理、以及海事管理等部門,但不包含海軍)兩章,執行面分為築港事業、以及航線規劃兩章。如此劃分的理由在於:法規制定與行政組織規劃,乃是總督府對於海運事務最基本的管理手段,而港灣建設及航線規劃,則是與海運最密切相關,應能反映出臺灣總督府對於臺灣海運政策規劃的基本態度為何。並據此究明臺灣總督府在日治50年當中,對於海運政策規劃、執行、以及其所產生的影響,除了探究背景因素及檢討實施成果以外,同時探討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近代化成果如何,並從臺灣總督府在南進政策當中地位的轉變,析論臺灣在日本帝國海上經略的位置及其意義。
臺灣總督府在日治50年期間,不論在制度面(行政組織與法規)或者執行面(港灣修築與航線規劃)上,均相當程度的引入了日本在海運近代化發展的既有經驗,因此在法規上以近代法的觀念建立海事相關法規,並據此進行管理;在行政組織上則是建立海事專門管理機關(包括海事、港灣、稅關等),並引入專業人員執行相關業務;在港灣修築上,至今仍是臺灣重要商、漁港的基隆、高雄、花蓮、及蘇澳等港,其基礎即是在日治時期所規劃建設的;在航線規劃上,除了使用較高速度與載運量的鋼製汽船以外,更使得臺灣得以藉由航線的規劃與華南、東南亞,甚至歐美、澳洲等地連接並建立經貿關係。凡此種種都是有別於清帝國的前近代統治,由經歷近代化洗禮的新興殖民帝國日本帶給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化成果。
然而,就本論文的研究可知,臺灣總督府海事政策規劃在制度面所產生的包括體制僵化、法令體系紊亂、組織龐雜、專業度低、效率不彰等問題基本上對於整體海運制度來說都是相當根本的問題,然而總督府所採取的態度則是持續擱置,直到戰爭時期方才有相對應的改革。執行面上則經常受到中央政府以及國內外政經情勢的限制,而有港灣工程遠落後實際需求以及航線營運狀況不如預期的問題。港灣建設除了漁港及避難港的建設無法回應實際需求以外,商港部分也有高雄港相關設備不足的問題。因此,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的規劃與執行,相較前近代管理式的清帝國,不論在制度還是執行面上都有相當的「進步」與「發展」,但如檢視其推展過程與方式,可以發現重點是在於連結臺灣與殖民母國與其他殖民地,以及提供殖民母國必須的物資與市場兩個部分。就殖民帝國對於殖民地的雙重性格,也就是一方面為近代化的建設者,一方面則為被殖民地物資的掠奪者來看,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發展,毋寧是被殖民者犧牲以及被掠奪的比例遠多過於從中獲得近代化利益。
再從臺灣總督府在南進政策上的角色來看,以1930年代為界,在此之前可謂主動執行的角色,之後則逐漸轉變為協助的角色。特別是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中央基於戰爭需求將臺灣納入海運統制的範圍,此時臺灣總督府執行南進政策的「權力」,也不被中央相關單位所承認,僅被賦予協助的角色,提供相關行政、技術等經驗、人員、資材等支援。從南進政策的推展可以看出,日本中央對於臺灣海運採取長期放任、因陋就簡的經營模式,直到有戰爭需求時再施以直接統制的態度,除了部分反映臺灣殖民地的位階以外,也可說臺灣海運對於日本的海上經略而言,實處於邊緣的地位。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史料
(一)日文
《臺灣海運ニ關スル雜集》,出版地、時間不詳。
《臺灣時報》,1919-1945。
伊東米治郎,《日本の海運》,東京:東京寶文館,1922。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1937。
岡崎幸壽,《海運》,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38。
岡崎幸壽,《海運》,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41。
花蓮港廳,《大正十三年花蓮港廳管內概況及事務提要》,花蓮:作者,1926。
花蓮港廳,《昭和三年花蓮港廳管內概況及事務提要》,花蓮:作者,1930。
岩崎小虎,《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水產會,1930。
吉開右志太著、淺香貞次郎編,《臺灣海運史》,臺北:臺灣海務協會,1941。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商業學校南支南洋經濟研究會編,《本島經濟事情調查報告》第一回,臺北:編者,1936。
交通局基隆築港出張所,《昭和十八年度蘇澳港修築工事設計豫算書》,基隆:作者,出版年不詳。
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熱帶產業調查書-港灣ニ關スル事項》第30冊,臺北:同作者,1935。
高橋情報システム製作,《後藤新平文書》,東京:雄松堂書店,1989。
高雄州,《高雄州報》,高雄:作者,1929。
高雄州,《昭和十一年高雄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1985年,根據日本昭和十一年版影印。
高雄州,《昭和十二年高雄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1985年,根據日本昭和十二年版影印。
高雄州知事官房文書課編,《高雄州勢一覽》昭和十二年度,高雄:編者,1938。
高雄商工會議所編,《高雄經濟情報》,高雄:編者,1941-1944。
佐佐木武治,《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水產會,1933。
佐佐木武治,《臺灣水產要覽》昭和15年版,臺北:臺灣水產會,1940。
佐藤續監修、青木行清、諏訪鶴雄編,《臺灣六法》,臺北:出版者不詳,1926。
鹿子木小五郎,《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臺北:成文,1985,根據明治45年石印本影印。
芝忠一《新興の高雄》,高雄:作者,1936。
松下倉吉,〈海事諸法の施行に際して〉,出版地、出版社不詳,1933,頁1-15。
神田外茂夫,《大阪商船株式會社五十年史》,大阪:大阪商船株式會社,1934。
秦郁彥編,《日本陸海軍総合事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2版。
杉山靖憲,《臺灣歷代總督之治績》,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2。
畝川鎮夫,《海運興國史》,大阪:海事彙報社,1927。
蘇澳水產株式會社,《蘇澳漁港》,蘇澳:作者,1935。
大田修吉、鈴木斗人,《港灣行政制度の研究》,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3。
谷ヶ城秀吉編集、藤崎濟之助著,《台湾全誌﹝樺山資紀﹞》,東京:ゆまに書房,2008,再版。
中山馨、片山清夫,《躍進高雄の全貌》,臺北:成文,1985,根據昭和15年排印本影印。
鶴見祐輔編著,《後藤新平》第二卷,東京:後藤新平伯傳記編纂會,1937。
田代安定,《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成文,1985,根據明治33年排印本影印。
東港郡役所,《東港郡要覽》昭和十三年版,東港:東港郡役所,1939年。
東臺灣研究會,《東臺灣研究叢書》,臺北:成文,1985,據日本大正12年至昭和7年排印本影印。
日本港灣協會編,《日本港湾史》,東京:成山堂,2008。
伏喜米次郎,《グレート基隆》,臺北:成文,1985年重印本。
麻生平八郎,《海運及海運政策》,東京:巖松堂書店,1942。
郵政省編,《戦時海事行政史》,東京:日本海事振興會,1963。
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基隆築港誌》,臺北:同作者,1916。
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臨時臺灣工事部主管事業概要》,臺北:作者,1916。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下卷,臺北:編者,1905。
齋藤四郎,《安平港調查記》,出版地、出版年均不詳。
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熱帶產業調查書-航空、海運、動力、郵便、電信、電話、放送、外國為替》,臺北:同作者,1935。
臺北州,《昭和八年臺北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1985年,根據日本昭和八年版影印。
臺北州,《臺北州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9。
臺北州水產試驗場,《臺北州の水產》,臺北:臺北州水產試驗場,1935。
臺灣海務協會,《臺灣海務協會報》,創刊號~第八號,1937-1942。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第二~第四十六,臺北:同作者,1898-1941。
臺灣總督府,《臨時產業調查會答申書 臺灣產業計畫說明書》,臺北:作者,1930。
臺灣總督府,《臺灣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關スル法律》,臺北:作者,192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熱帶產業調查會會議錄》,臺北:作者,1935。
臺灣總督府官房審議室,《律令制度ノ沿革》,臺北:作者,1940。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纂,《臺灣統治綜覽》,臺北:編者,1908。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臺灣總督府交通局事務概要》,臺北:作者,出版年不詳。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花蓮港埠頭出張所,《昭和十六年花蓮港第一期擴張工事實施計畫書》,花蓮:作者,1941。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高雄築港出張所,《高雄港要覽》,高雄:同作者,1937。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高雄築港出張所,《新港漁港》,高雄:作者,1932。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梧棲港築港事業計畫書》,臺北:作者,1937。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梧棲港調查書》,1936年,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公司寮港調查書》,1933年,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蘇澳港修築工事計畫書》,臺北:作者,1939。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蘇澳港測量調查報告書》,1939年,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大安港調查書》,臺北:作者,出版年不詳。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淡水港調查書》,1934年,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港灣調查報告書》,臺北,編者,1936。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臺灣の港灣》昭和三、五、九、十、十三年版,臺北:同作者,1928、1930、1934-1935、1938年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附屬法令》,臺北:同作者,1933。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臺灣遞信法規類纂‧海事編》,臺北:同作者,1930。
臺灣總督府工事部,《基隆築港沿革》,臺北:作者,1913。
臺灣總督府財務局,《臺灣の關稅》,臺北:作者,1935。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臺灣史料稿本》,臺北:編者,1896。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臺灣水產統計》昭和六~十四年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1933-1941。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1940年。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基隆築港概要》大正九年度調,臺北:作者,1921。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高雄出張所,《高雄築港誌》,出版地、出版年均不詳。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高雄出張所編,《高雄築港誌》,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土木部,《打狗築港計畫一斑》,臺北:作者,1911。
臺北州內務部勸業課,《蘇澳の漁港》,臺北:作者,1926。
臺灣總督府編,《加除自在臺灣法令輯覽》,臺北:帝國地方行政學會,出版年不詳。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統治概要》,臺北:成文,1985,據昭和二十年排印本影印。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法令輯覽》,第11、12輯,臺北:同作者,1942年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航海命令書(昭和三年度)》,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航海命令書(昭和十三年度)》,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二~五,臺北:成文,1985,根據明治29年度稿本影印。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通信局,《臺灣海上法規》,臺北:作者,1903。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通信局編,《臺灣總督府通信要覽》,臺北:編者,1907。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高雄築港概要》,臺北:作者,1921。
臺灣遞信協會,《臺灣遞信協會雜誌》,臺北,1918-1939。

(二)中文
吳文星等主編,《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上),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1。
吳連賞編纂、黃瓊慧等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基隆市文獻委員會編印,《基隆市志.港務篇》,基隆:編者,1957。
陳武璋等監修,《高雄市志.港灣篇》,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58。
曾汪洋,《臺灣交通史》,臺北:臺灣銀行,1955。

二 專書
(一)中文
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板橋:稻鄉,2002。
王泰升,《臺灣法的連續與斷裂》,臺北:元照,2002。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2004。
矢內原忠雄原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
石井寬治著、黃紹恆譯,《日本經濟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吉開右志太著、黃得時譯,《臺灣海運史》,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蘆洲:博揚文化,2004。
林玉茹,《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臺北:遠流,2007。
林玉茹、李毓中編著,《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第七冊《臺灣史》,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
林明德,《日本近代史》,臺北:三民,2004。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
凃照彥原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
洪慶峯總編輯、戴寶村編輯,《臺中港開發史》,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7。
崔延紘,《海洋運輸學:航運業務及港區管理》,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
張素玢,《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為中心》,臺北:國史館,2001。
梁華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板橋:稻鄉,2001。
黃紹恆,《臺灣經濟史中的臺灣總督府:施政權限、經濟學與史料》,臺北:遠流,2010。
黃通、張宗漢、李昌槿編,《日據時代臺灣之財政》,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趙祐志,《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臺北:稻鄉,1998。
蔡龍保,《殖民統治之基礎工程-日治時期臺灣道路事業之研究(1895-1945)》,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8。
戴寶村,《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玉山社,2000。
薛化元主編,《臺灣貿易史》,台北:外貿協會,2008。

(二)日文
片山邦雄,《近代海運とアジア》,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96。
矢野暢,《日本の南洋史観》,東京:中央公論社,1979。
吉永豊實,《日本海事法制史》,東京:山海堂,1985。
寺谷武明,《日本港湾史論序説》,東京:時潮社,1972。
和泉雄三,《港湾行政》,東京:成山堂書店,1973。
井上清,《日本の歴史》下,東京:岩波書店,2004。
日本港灣協會編,《日本港灣史》,東京:成山堂,2008。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崩潰》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三 期刊與專書收錄論文
(一)中文
小林道彥著、李文良譯,〈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臺灣文獻》,48卷3期(1997.09),頁101-121。
中村孝志,〈大正南進期與臺灣〉,收錄於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板橋:稻鄉,2002),頁1-74。
王世慶,〈介紹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收錄於氏作,《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板橋:稻鄉,2004,頁49-115。
王世慶,〈日據時代臺灣政府公報及其史料價值〉,收錄於氏作,《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板橋:稻鄉,2004,頁271-318。
王顯榮,〈大安港史話〉,《臺灣文獻》,29卷1期(1978.03)頁181-187。
吳密察,〈明治國家體制與臺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臺大歷史學報》,37期(2006.06),頁59-143。
林玉茹,〈國家在東臺灣歷史上的角色〉,《東臺灣研究》,第五期(2000年12月),頁161-170。
林玉茹,〈國策會社的邊區開發機制:戰時臺灣拓殖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管理系統〉,《臺灣史研究》,9卷1期(2002.06),頁1-54。
林玉茹,〈戰爭、邊陲與殖民產業: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投資事業的佈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3期(2004.03),頁117-172。
林滿紅,〈臺灣與東北間的貿易(1932-194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期下冊(1995.06),頁655-696。
林滿紅,〈日本殖民時期臺灣與香港經濟關係的變化-亞洲與世界關係調動中之一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6期(2001.12),頁51-115。
夏良業,〈高雄地區港口發展史研究之回顧〉,《高市文獻》,21卷2期(2008.06),頁47-60。
馬鉅強,〈安平港的改良對策之研究(1895-1925)〉,《國史館館刊》,23期(2010.03),頁1-32。
梁華璜,〈日本併吞臺灣的醞釀及其動機〉,收錄於氏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板橋:稻鄉,2001),頁1-36。
梁華璜,〈日本帝國主義與廈門事件〉,收錄於氏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日據時代臺閩關係史》(板橋:稻鄉,2001),頁63-99。
陳凱雯,〈技師川上浩二郎與基隆築港(1899-1916)〉,《臺灣學研究》,16期(2013.12),頁71-99。
游智勝,〈1930-1934港灣調查之研究〉,收錄於若林正丈、松永正義、薛化元主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續集》,板橋:稻鄉,2009,頁197-236。
游智勝,〈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策轉變之背景〉,《臺灣文獻》,65卷3期(2014年9月),頁267-305。
黃俊銘,〈長尾半平與日據初期的營繕組織〉,《建築學報》,1期(1990.03),頁153-160。
劉素芬,〈日治初期台灣的海運政策與對外貿易(1895-1914)〉,收錄於湯熙勇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頁637-694。
劉素芬,〈日治初期大阪商船會社與臺灣海運發展(1895-1899)〉,收錄於劉序楓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九輯(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頁377-435。
蔡采秀,〈日本的海上經略與臺灣的對外貿易〉,收錄於黃富三、翁佳音主編,《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疑就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頁187-232。
蔡龍保,〈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之技術官僚-以土木技師為例〉,《興大歷史學報》,19期(2007.11),頁309-390。
蕭明禮,〈殖民地附庸下的殖民地海運-1895-1937〉,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臺灣大學歷史系、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十二年度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暨臺灣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3),頁1-45。
蕭明禮,〈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自營海運事業(1938~1942):戰時南進政策下建構殖民帝國海運中繼站的縮影〉,《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9期(2007.09),頁135-168。
蕭明禮,〈邊陲地區政商網絡--東臺灣產業界與官方築港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1920-1940)〉,《臺灣文獻》,57卷2期(2006.06),頁142-190。
戴寶村,〈梧棲港開發史研究-清代至日據時期〉,《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9期(1988.07),頁105-133。
謝濬澤,〈從打狗到高雄:日治時期高雄港的興築與管理(1895~1945)〉,《臺灣文獻》,62卷2期(2011.06),頁211-244。

(二)日文
三和良一,〈戦前期日本海運政策史の一考察〉,《青山経済論集》,36卷2、3、4 期(1985.02),頁79-133。
井上敏孝,〈日本統治時代の基隆築港事業-港勢の変遷と基隆港における輸移出入状況を中心に〉,《現代台湾研究》,36号(2009.09),頁1-23。
井上敏孝,〈台湾総督府の港湾政策に関する一考察-基隆港.高雄港の南北1港への「集中主義」方針を中心に-〉,《現代台湾研究》,40号(2011.09),頁51-67。
井上敏孝,〈台湾総督府の築港事業〉收錄於松田吉郎編著,《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の経済と社会》(京都:晃洋書房,2012),頁143-163。
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收入中村孝志編,《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奈良:天理教道友會,1988年),頁5-31。
河原林直人,〈熱帯産業調査会開催過程に観る台湾の南進構想と現実-諸官庁の錯綜する利害と認識-〉,《名古屋学院大学論集 社会科学篇》,47卷4號(2011.03),頁111-133。
崛和生,〈植民地帝国の日本経済構造-一九三O年代を中心に-〉,《日本史研究》,462號(2001),頁26-54。


四 學位論文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民雄: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王信智,〈日治時代安平港口機能的變遷〉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李淑芬,〈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高雄建設〉,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高淑媛,〈臺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臺灣工業與政策分析〉,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3。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曾鷰斐,〈日據高雄築港對高雄地區之影響-以人口與產業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游智勝,〈日治時期臺灣沿岸「命令航線」(1897-1943)〉,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楊惠琄,〈清代至日治時期梧棲港街的發展與貿易變遷〉,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蕭明禮,〈戰爭與海運-戰時南進政策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海運事業〉,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4。
戴寶村,〈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
謝濬澤,〈國家與港口發展-高雄港的建構與管理(1895-1975)〉,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
簡佑丞,〈日治時期臺灣土木工程建設事業發展歷程之研究〉,中壢: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五)網路資料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網址:http://www.jacar.go.jp/
「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網址:http://rarebook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99/about_us.htm;jsessionid=431A924AC183E287CC911B1B51C5699D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網址: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網址: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檔案資料庫」,網址:http://sotokufu.sinica.edu.tw/。
《府報》、《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網址:http://db2.th.gov.tw/db2/view/loginAction.php。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who.ith.sinica.edu.tw/。
《臺灣日日新報》電子版(漢珍),中央研究院圖書館,網址:http://rrxin.hslib.sinica.edu.tw:8000/LiboPub.dll?Search1。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71585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85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戴寶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游智勝zh_TW
dc.creator (作者) 游智勝zh_TW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Aug-2015 13:28:29 (UTC+8)-
dc.date.available 3-Aug-2015 13:28:2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Aug-2015 13:28:2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1585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231-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1585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將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分為制度面與執行面為兩個主軸,並將制度面分為港灣及海事管理法規之制定、行政組織機構之沿革(包括築港、港灣管理、以及海事管理等部門,但不包含海軍)兩章,執行面分為築港事業、以及航線規劃兩章。如此劃分的理由在於:法規制定與行政組織規劃,乃是總督府對於海運事務最基本的管理手段,而港灣建設及航線規劃,則是與海運最密切相關,應能反映出臺灣總督府對於臺灣海運政策規劃的基本態度為何。並據此究明臺灣總督府在日治50年當中,對於海運政策規劃、執行、以及其所產生的影響,除了探究背景因素及檢討實施成果以外,同時探討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近代化成果如何,並從臺灣總督府在南進政策當中地位的轉變,析論臺灣在日本帝國海上經略的位置及其意義。
臺灣總督府在日治50年期間,不論在制度面(行政組織與法規)或者執行面(港灣修築與航線規劃)上,均相當程度的引入了日本在海運近代化發展的既有經驗,因此在法規上以近代法的觀念建立海事相關法規,並據此進行管理;在行政組織上則是建立海事專門管理機關(包括海事、港灣、稅關等),並引入專業人員執行相關業務;在港灣修築上,至今仍是臺灣重要商、漁港的基隆、高雄、花蓮、及蘇澳等港,其基礎即是在日治時期所規劃建設的;在航線規劃上,除了使用較高速度與載運量的鋼製汽船以外,更使得臺灣得以藉由航線的規劃與華南、東南亞,甚至歐美、澳洲等地連接並建立經貿關係。凡此種種都是有別於清帝國的前近代統治,由經歷近代化洗禮的新興殖民帝國日本帶給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化成果。
然而,就本論文的研究可知,臺灣總督府海事政策規劃在制度面所產生的包括體制僵化、法令體系紊亂、組織龐雜、專業度低、效率不彰等問題基本上對於整體海運制度來說都是相當根本的問題,然而總督府所採取的態度則是持續擱置,直到戰爭時期方才有相對應的改革。執行面上則經常受到中央政府以及國內外政經情勢的限制,而有港灣工程遠落後實際需求以及航線營運狀況不如預期的問題。港灣建設除了漁港及避難港的建設無法回應實際需求以外,商港部分也有高雄港相關設備不足的問題。因此,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的規劃與執行,相較前近代管理式的清帝國,不論在制度還是執行面上都有相當的「進步」與「發展」,但如檢視其推展過程與方式,可以發現重點是在於連結臺灣與殖民母國與其他殖民地,以及提供殖民母國必須的物資與市場兩個部分。就殖民帝國對於殖民地的雙重性格,也就是一方面為近代化的建設者,一方面則為被殖民地物資的掠奪者來看,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發展,毋寧是被殖民者犧牲以及被掠奪的比例遠多過於從中獲得近代化利益。
再從臺灣總督府在南進政策上的角色來看,以1930年代為界,在此之前可謂主動執行的角色,之後則逐漸轉變為協助的角色。特別是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中央基於戰爭需求將臺灣納入海運統制的範圍,此時臺灣總督府執行南進政策的「權力」,也不被中央相關單位所承認,僅被賦予協助的角色,提供相關行政、技術等經驗、人員、資材等支援。從南進政策的推展可以看出,日本中央對於臺灣海運採取長期放任、因陋就簡的經營模式,直到有戰爭需求時再施以直接統制的態度,除了部分反映臺灣殖民地的位階以外,也可說臺灣海運對於日本的海上經略而言,實處於邊緣的地位。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19
第一節 港灣管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19
第二節 1896-1938年間海事管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28
第三節 戰時體制下的臺灣海事法規 46
第四節 港灣與海事管理相關法規之分析 63
小結 68
第三章 海事行政組織之沿革 69
第一節 築港事務部門 69
第二節 港灣管理部門 75
第三節 海事管理部門 94
第四節 行政組織與人事之分析 99
小結 114
第四章 築港事業之推展 117
第一節 基隆高雄築港期(1895-1920) 118
第二節 地方港築港期(1921-1939) 129
第三節 戰時工業港築港期(1936-1945) 151
第四節 築港事業之分析 155
小結 161
第五章 「臺灣命令航線」之規劃 165
第一節 統治初期(1895-1914) 166
第二節 南進時期(1914-1920) 176
第三節 不景氣至經濟大恐慌時期(1920-1937) 181
第四節 戰爭時期(1937-1945) 198
第五節 「臺灣命令航線」之分析 207
小結 213
第六章 結論 215
附錄一:〈實施海事諸法帶給臺灣之利益〉中實施9項海事法令之利益整理表 221
附錄二:總督府於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施行之日實施之的法令整理表 226
附錄三:稅關執掌事務變遷一覽表 233
附錄四:稅關出張所及支署名稱與管轄區域變遷一覽表 236
附錄五:稅關監視署名稱與所在位置變遷一覽表 241
附錄六:歷年築港技師學經歷一覽表 247
附錄七:歷年海事官或海事技師學經歷一覽表 256
徵引書目 269

zh_TW
dc.format.extent 269423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85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臺灣總督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規制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政組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港灣修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航線規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戰時體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南進政策zh_TW
dc.title (題名) 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之研究(1895-1945)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search of the Marine Transportation Policy of Taiwan Governor General`s Office(1895-1945)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史料
(一)日文
《臺灣海運ニ關スル雜集》,出版地、時間不詳。
《臺灣時報》,1919-1945。
伊東米治郎,《日本の海運》,東京:東京寶文館,1922。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1937。
岡崎幸壽,《海運》,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38。
岡崎幸壽,《海運》,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41。
花蓮港廳,《大正十三年花蓮港廳管內概況及事務提要》,花蓮:作者,1926。
花蓮港廳,《昭和三年花蓮港廳管內概況及事務提要》,花蓮:作者,1930。
岩崎小虎,《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水產會,1930。
吉開右志太著、淺香貞次郎編,《臺灣海運史》,臺北:臺灣海務協會,1941。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商業學校南支南洋經濟研究會編,《本島經濟事情調查報告》第一回,臺北:編者,1936。
交通局基隆築港出張所,《昭和十八年度蘇澳港修築工事設計豫算書》,基隆:作者,出版年不詳。
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熱帶產業調查書-港灣ニ關スル事項》第30冊,臺北:同作者,1935。
高橋情報システム製作,《後藤新平文書》,東京:雄松堂書店,1989。
高雄州,《高雄州報》,高雄:作者,1929。
高雄州,《昭和十一年高雄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1985年,根據日本昭和十一年版影印。
高雄州,《昭和十二年高雄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1985年,根據日本昭和十二年版影印。
高雄州知事官房文書課編,《高雄州勢一覽》昭和十二年度,高雄:編者,1938。
高雄商工會議所編,《高雄經濟情報》,高雄:編者,1941-1944。
佐佐木武治,《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水產會,1933。
佐佐木武治,《臺灣水產要覽》昭和15年版,臺北:臺灣水產會,1940。
佐藤續監修、青木行清、諏訪鶴雄編,《臺灣六法》,臺北:出版者不詳,1926。
鹿子木小五郎,《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臺北:成文,1985,根據明治45年石印本影印。
芝忠一《新興の高雄》,高雄:作者,1936。
松下倉吉,〈海事諸法の施行に際して〉,出版地、出版社不詳,1933,頁1-15。
神田外茂夫,《大阪商船株式會社五十年史》,大阪:大阪商船株式會社,1934。
秦郁彥編,《日本陸海軍総合事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2版。
杉山靖憲,《臺灣歷代總督之治績》,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2。
畝川鎮夫,《海運興國史》,大阪:海事彙報社,1927。
蘇澳水產株式會社,《蘇澳漁港》,蘇澳:作者,1935。
大田修吉、鈴木斗人,《港灣行政制度の研究》,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3。
谷ヶ城秀吉編集、藤崎濟之助著,《台湾全誌﹝樺山資紀﹞》,東京:ゆまに書房,2008,再版。
中山馨、片山清夫,《躍進高雄の全貌》,臺北:成文,1985,根據昭和15年排印本影印。
鶴見祐輔編著,《後藤新平》第二卷,東京:後藤新平伯傳記編纂會,1937。
田代安定,《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成文,1985,根據明治33年排印本影印。
東港郡役所,《東港郡要覽》昭和十三年版,東港:東港郡役所,1939年。
東臺灣研究會,《東臺灣研究叢書》,臺北:成文,1985,據日本大正12年至昭和7年排印本影印。
日本港灣協會編,《日本港湾史》,東京:成山堂,2008。
伏喜米次郎,《グレート基隆》,臺北:成文,1985年重印本。
麻生平八郎,《海運及海運政策》,東京:巖松堂書店,1942。
郵政省編,《戦時海事行政史》,東京:日本海事振興會,1963。
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基隆築港誌》,臺北:同作者,1916。
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臨時臺灣工事部主管事業概要》,臺北:作者,1916。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下卷,臺北:編者,1905。
齋藤四郎,《安平港調查記》,出版地、出版年均不詳。
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熱帶產業調查書-航空、海運、動力、郵便、電信、電話、放送、外國為替》,臺北:同作者,1935。
臺北州,《昭和八年臺北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1985年,根據日本昭和八年版影印。
臺北州,《臺北州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9。
臺北州水產試驗場,《臺北州の水產》,臺北:臺北州水產試驗場,1935。
臺灣海務協會,《臺灣海務協會報》,創刊號~第八號,1937-1942。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第二~第四十六,臺北:同作者,1898-1941。
臺灣總督府,《臨時產業調查會答申書 臺灣產業計畫說明書》,臺北:作者,1930。
臺灣總督府,《臺灣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關スル法律》,臺北:作者,192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熱帶產業調查會會議錄》,臺北:作者,1935。
臺灣總督府官房審議室,《律令制度ノ沿革》,臺北:作者,1940。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纂,《臺灣統治綜覽》,臺北:編者,1908。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臺灣總督府交通局事務概要》,臺北:作者,出版年不詳。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花蓮港埠頭出張所,《昭和十六年花蓮港第一期擴張工事實施計畫書》,花蓮:作者,1941。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高雄築港出張所,《高雄港要覽》,高雄:同作者,1937。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高雄築港出張所,《新港漁港》,高雄:作者,1932。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梧棲港築港事業計畫書》,臺北:作者,1937。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梧棲港調查書》,1936年,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公司寮港調查書》,1933年,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蘇澳港修築工事計畫書》,臺北:作者,1939。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蘇澳港測量調查報告書》,1939年,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大安港調查書》,臺北:作者,出版年不詳。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淡水港調查書》,1934年,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港灣調查報告書》,臺北,編者,1936。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臺灣の港灣》昭和三、五、九、十、十三年版,臺北:同作者,1928、1930、1934-1935、1938年版。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附屬法令》,臺北:同作者,1933。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臺灣遞信法規類纂‧海事編》,臺北:同作者,1930。
臺灣總督府工事部,《基隆築港沿革》,臺北:作者,1913。
臺灣總督府財務局,《臺灣の關稅》,臺北:作者,1935。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臺灣史料稿本》,臺北:編者,1896。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臺灣水產統計》昭和六~十四年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1933-1941。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1940年。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基隆築港概要》大正九年度調,臺北:作者,1921。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高雄出張所,《高雄築港誌》,出版地、出版年均不詳。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高雄出張所編,《高雄築港誌》,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土木部,《打狗築港計畫一斑》,臺北:作者,1911。
臺北州內務部勸業課,《蘇澳の漁港》,臺北:作者,1926。
臺灣總督府編,《加除自在臺灣法令輯覽》,臺北:帝國地方行政學會,出版年不詳。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統治概要》,臺北:成文,1985,據昭和二十年排印本影印。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法令輯覽》,第11、12輯,臺北:同作者,1942年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航海命令書(昭和三年度)》,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航海命令書(昭和十三年度)》,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二~五,臺北:成文,1985,根據明治29年度稿本影印。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通信局,《臺灣海上法規》,臺北:作者,1903。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通信局編,《臺灣總督府通信要覽》,臺北:編者,1907。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高雄築港概要》,臺北:作者,1921。
臺灣遞信協會,《臺灣遞信協會雜誌》,臺北,1918-1939。

(二)中文
吳文星等主編,《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上),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1。
吳連賞編纂、黃瓊慧等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基隆市文獻委員會編印,《基隆市志.港務篇》,基隆:編者,1957。
陳武璋等監修,《高雄市志.港灣篇》,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58。
曾汪洋,《臺灣交通史》,臺北:臺灣銀行,1955。

二 專書
(一)中文
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板橋:稻鄉,2002。
王泰升,《臺灣法的連續與斷裂》,臺北:元照,2002。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2004。
矢內原忠雄原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
石井寬治著、黃紹恆譯,《日本經濟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吉開右志太著、黃得時譯,《臺灣海運史》,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蘆洲:博揚文化,2004。
林玉茹,《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臺北:遠流,2007。
林玉茹、李毓中編著,《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第七冊《臺灣史》,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
林明德,《日本近代史》,臺北:三民,2004。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
凃照彥原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
洪慶峯總編輯、戴寶村編輯,《臺中港開發史》,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7。
崔延紘,《海洋運輸學:航運業務及港區管理》,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
張素玢,《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為中心》,臺北:國史館,2001。
梁華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板橋:稻鄉,2001。
黃紹恆,《臺灣經濟史中的臺灣總督府:施政權限、經濟學與史料》,臺北:遠流,2010。
黃通、張宗漢、李昌槿編,《日據時代臺灣之財政》,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趙祐志,《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臺北:稻鄉,1998。
蔡龍保,《殖民統治之基礎工程-日治時期臺灣道路事業之研究(1895-1945)》,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8。
戴寶村,《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玉山社,2000。
薛化元主編,《臺灣貿易史》,台北:外貿協會,2008。

(二)日文
片山邦雄,《近代海運とアジア》,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96。
矢野暢,《日本の南洋史観》,東京:中央公論社,1979。
吉永豊實,《日本海事法制史》,東京:山海堂,1985。
寺谷武明,《日本港湾史論序説》,東京:時潮社,1972。
和泉雄三,《港湾行政》,東京:成山堂書店,1973。
井上清,《日本の歴史》下,東京:岩波書店,2004。
日本港灣協會編,《日本港灣史》,東京:成山堂,2008。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崩潰》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三 期刊與專書收錄論文
(一)中文
小林道彥著、李文良譯,〈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臺灣文獻》,48卷3期(1997.09),頁101-121。
中村孝志,〈大正南進期與臺灣〉,收錄於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板橋:稻鄉,2002),頁1-74。
王世慶,〈介紹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收錄於氏作,《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板橋:稻鄉,2004,頁49-115。
王世慶,〈日據時代臺灣政府公報及其史料價值〉,收錄於氏作,《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板橋:稻鄉,2004,頁271-318。
王顯榮,〈大安港史話〉,《臺灣文獻》,29卷1期(1978.03)頁181-187。
吳密察,〈明治國家體制與臺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臺大歷史學報》,37期(2006.06),頁59-143。
林玉茹,〈國家在東臺灣歷史上的角色〉,《東臺灣研究》,第五期(2000年12月),頁161-170。
林玉茹,〈國策會社的邊區開發機制:戰時臺灣拓殖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管理系統〉,《臺灣史研究》,9卷1期(2002.06),頁1-54。
林玉茹,〈戰爭、邊陲與殖民產業: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投資事業的佈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3期(2004.03),頁117-172。
林滿紅,〈臺灣與東北間的貿易(1932-194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期下冊(1995.06),頁655-696。
林滿紅,〈日本殖民時期臺灣與香港經濟關係的變化-亞洲與世界關係調動中之一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6期(2001.12),頁51-115。
夏良業,〈高雄地區港口發展史研究之回顧〉,《高市文獻》,21卷2期(2008.06),頁47-60。
馬鉅強,〈安平港的改良對策之研究(1895-1925)〉,《國史館館刊》,23期(2010.03),頁1-32。
梁華璜,〈日本併吞臺灣的醞釀及其動機〉,收錄於氏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板橋:稻鄉,2001),頁1-36。
梁華璜,〈日本帝國主義與廈門事件〉,收錄於氏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日據時代臺閩關係史》(板橋:稻鄉,2001),頁63-99。
陳凱雯,〈技師川上浩二郎與基隆築港(1899-1916)〉,《臺灣學研究》,16期(2013.12),頁71-99。
游智勝,〈1930-1934港灣調查之研究〉,收錄於若林正丈、松永正義、薛化元主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續集》,板橋:稻鄉,2009,頁197-236。
游智勝,〈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策轉變之背景〉,《臺灣文獻》,65卷3期(2014年9月),頁267-305。
黃俊銘,〈長尾半平與日據初期的營繕組織〉,《建築學報》,1期(1990.03),頁153-160。
劉素芬,〈日治初期台灣的海運政策與對外貿易(1895-1914)〉,收錄於湯熙勇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頁637-694。
劉素芬,〈日治初期大阪商船會社與臺灣海運發展(1895-1899)〉,收錄於劉序楓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九輯(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頁377-435。
蔡采秀,〈日本的海上經略與臺灣的對外貿易〉,收錄於黃富三、翁佳音主編,《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疑就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頁187-232。
蔡龍保,〈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之技術官僚-以土木技師為例〉,《興大歷史學報》,19期(2007.11),頁309-390。
蕭明禮,〈殖民地附庸下的殖民地海運-1895-1937〉,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臺灣大學歷史系、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十二年度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暨臺灣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3),頁1-45。
蕭明禮,〈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自營海運事業(1938~1942):戰時南進政策下建構殖民帝國海運中繼站的縮影〉,《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9期(2007.09),頁135-168。
蕭明禮,〈邊陲地區政商網絡--東臺灣產業界與官方築港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1920-1940)〉,《臺灣文獻》,57卷2期(2006.06),頁142-190。
戴寶村,〈梧棲港開發史研究-清代至日據時期〉,《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9期(1988.07),頁105-133。
謝濬澤,〈從打狗到高雄:日治時期高雄港的興築與管理(1895~1945)〉,《臺灣文獻》,62卷2期(2011.06),頁211-244。

(二)日文
三和良一,〈戦前期日本海運政策史の一考察〉,《青山経済論集》,36卷2、3、4 期(1985.02),頁79-133。
井上敏孝,〈日本統治時代の基隆築港事業-港勢の変遷と基隆港における輸移出入状況を中心に〉,《現代台湾研究》,36号(2009.09),頁1-23。
井上敏孝,〈台湾総督府の港湾政策に関する一考察-基隆港.高雄港の南北1港への「集中主義」方針を中心に-〉,《現代台湾研究》,40号(2011.09),頁51-67。
井上敏孝,〈台湾総督府の築港事業〉收錄於松田吉郎編著,《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の経済と社会》(京都:晃洋書房,2012),頁143-163。
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收入中村孝志編,《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奈良:天理教道友會,1988年),頁5-31。
河原林直人,〈熱帯産業調査会開催過程に観る台湾の南進構想と現実-諸官庁の錯綜する利害と認識-〉,《名古屋学院大学論集 社会科学篇》,47卷4號(2011.03),頁111-133。
崛和生,〈植民地帝国の日本経済構造-一九三O年代を中心に-〉,《日本史研究》,462號(2001),頁26-54。


四 學位論文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民雄: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王信智,〈日治時代安平港口機能的變遷〉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李淑芬,〈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高雄建設〉,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高淑媛,〈臺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臺灣工業與政策分析〉,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3。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曾鷰斐,〈日據高雄築港對高雄地區之影響-以人口與產業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游智勝,〈日治時期臺灣沿岸「命令航線」(1897-1943)〉,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楊惠琄,〈清代至日治時期梧棲港街的發展與貿易變遷〉,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蕭明禮,〈戰爭與海運-戰時南進政策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海運事業〉,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4。
戴寶村,〈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
謝濬澤,〈國家與港口發展-高雄港的建構與管理(1895-1975)〉,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
簡佑丞,〈日治時期臺灣土木工程建設事業發展歷程之研究〉,中壢: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五)網路資料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網址:http://www.jacar.go.jp/
「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網址:http://rarebook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99/about_us.htm;jsessionid=431A924AC183E287CC911B1B51C5699D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網址: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網址: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檔案資料庫」,網址:http://sotokufu.sinica.edu.tw/。
《府報》、《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網址:http://db2.th.gov.tw/db2/view/loginAction.php。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who.ith.sinica.edu.tw/。
《臺灣日日新報》電子版(漢珍),中央研究院圖書館,網址:http://rrxin.hslib.sinica.edu.tw:8000/LiboPub.dll?Search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