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醫、拳、仙」的視角來看「現代仙學」-以胡海牙為中心
Under the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Medicine, TaiChiQuan and Inner Alchemy of Hu Haiya to Approach the Modern Elixir
作者 黃啟文
Huang, Chi Wen
貢獻者 謝世維
Hsieh, Shu Wei
黃啟文
Huang, Chi Wen
關鍵詞 仙學
陳攖寧
胡海牙
中醫
太極拳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7-Aug-2015 14:10:24 (UTC+8)
摘要 對於身心完善的需求,隨著現代人所處的環境與時代變遷,有了返樸歸真,向傳統文化回歸的現象,「中醫學」、「太極拳」以及「仙學」便是本論文的切入視角。仙學的發展跨越了清帝國末年、民國建立、以及新中國時期,其中的代表人物陳攖寧,完整代表著三個階段的接續,並為仙學發展奠下了基礎;胡海牙作為陳氏的最重要弟子,則以身處新中國時期的改革乃至於開放階段,對於仙學有所繼承與創新。而仙學養生就是現代仙學的應用性詮釋。
《胡海牙文集》以及《胡海牙仙學養生文集》是筆者研究胡海牙在仙學實踐的參考依據,另外,透過閱讀胡氏與其弟子武國忠醫師所整理的《中華仙學養生全書—陳攖寧先生對健康長壽學說做出的特殊貢獻(上、中、下冊)》,對於胡氏的仙學思想,則提供了更多的參考。本論文通過「醫、拳、仙」的多重視角,討論彼此間的會通,展現胡海牙所繼承與創新的現代仙學風貌。
現代仙學表現出不同於以往相對迷信的宗教姿態,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經過了陳氏與胡氏接力般的詮釋與展演,仙學所指涉的修煉項目與其意義,卻再次明確地開展了近現代的養生風潮中,中國傳統文化所能夠揭櫫的歷史意義與貢獻,因為透過陳氏與胡氏所提示的,現代仙學以「養生」回應了現代人的身心需求,成為科學、理性、可以反覆操作求證的一項現代學科,去除了傳統宗教中的迷信包袱後,仙學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項瑰寶,在理解其思想底蘊及文化源頭的過程中,認識到中國的宇宙觀與價值觀,對於生命的理解,自有一套中國式的演譯。
參考文獻 一、 古籍

春秋戰國時期成編,唐˙王冰編著:《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台南市:大孚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9月,影印初版,2009年9月再刷。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台北市:大展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
宋˙張伯端,王沐淺解本:《悟真篇》,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10月第1版。
清˙黃元吉,蔣門馬校注《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2006年1月第3刷。
清˙黃元吉:《道德經精義》收於蕭天石主編之《道藏精華》第四集之一,臺北縣:自由出版社,1960年10月初版,2009年9月再版。

二、工具書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第1刷。
張志哲主編:《道教文化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1刷。
張震寰主編:《中華氣功大典》,北京:團結出版社,1995年6月,北京第1版第1刷。
閩智亭、李養正主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6月北京第1版,1995年1月北京第2刷。

三、主要引用文本(按出版順序)

胡海牙總編,武國忠主編:《中華仙學養生全書──陳攖寧先生對健康長壽學說做出的獨特貢獻》(上、中、下三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1刷。
胡海牙總編,武國忠主編:《仙學精要》,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1刷。
胡海牙著,蒲團子編訂:《胡海牙文集──仙學、太極拳、武當劍》,香港:心一堂 有限公司,2012年3月初版。
胡海牙著,武國忠整理:《胡海牙仙學養生文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2月初版。

四、專書(按姓氏筆劃順序)

戈國龍:《道教內丹學探微》,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8月,第1版第1刷。
戈國龍:《道教內丹學溯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 刷。
戈國龍注譯:《新譯樂育堂語錄》,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1月,第1版第1刷。
戈國龍:《丹道十講》,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1刷。
李豐楙、翁太明、龔瑞璋主編:《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1刷。
李樂俅編述:《訪道語錄》,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66年1月初版。1971年10月再版。
李鳳山:《李鳳山練功秘笈》,臺北:自然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1月,初版。
李鳳山:《李鳳山養生之道》,臺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
李先五:《太極拳》,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7月。
李天驥、李德印:《形意拳術》,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年9月。
李蓉:《中國現代文學的身體闡釋》,香港:道風出版社,2004年。
呂文智:《晚清名醫唐宗海《醫易通說》思想研究》,臺北:知音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1刷。
宋光宇:《老子新解》,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第1版第1刷。
吳亞魁:《生命的追求:陳攖寧與近現代中國道教》,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9月。
胡孚琛:《丹道法訣十二講》(上、中、下三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1刷。
胡孚琛:《丹道仙術入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刷。
胡孚琛:《丹道實修真傳──三家四派丹法解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第1刷。
胡孚琛、呂錫琛:《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刷。
胡衛國、宋天彬:《道教與中醫》,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第1刷。
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73年4月,台灣初版。
南懷瑾:《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6月,台灣初版。
南懷瑾:《佛法禪修參行˙神仙道學旨要》,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7月,台灣初版。
南懷瑾:《我說參同契》(上、中、下三冊),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2009年3月,台灣初版。
南懷瑾:《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2008年1月,臺灣初版。
徐儀明:《性理與岐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初刷。
馬濟人主編:《實用中醫氣功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授權,臺北,知音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馬濟人:《道教與煉丹》,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1月1刷,2012年9月第2刷。
陳儀芳:《論疾病觀念的兩個進路:自然主義和實用論》,上海:三聯出版社,2007年。
陳德興:《氣論釋物的身體哲學》,臺北:光啟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
陳小旺:《世傳陳氏太極拳》,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年9月。
陳微明:《太極拳術、太極問答、太極劍》,台北:逸文出版社,2002年11月。
張福利:《禪宗對明清傳統醫學的影響》,黑龍江:社會科學文獻社,2003年。
張良維:《太極導引──新身體空間》,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第1刷。
張廣保編、宋學立譯:《多重視野下的西方全真教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3年1月第1版第1刷。
張廣保:《金元全真道內丹心性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台灣初版。
張廣保:《唐宋內丹道教》,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傅鳳英注譯:《新譯性命圭旨》,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10月,第1版第1刷,2011年1月,第1版第3刷。
劉後中、劉川鬱:《說太極》,台北:橡實文化出版社,2012年12月。
劉延剛:《陳攖寧與道教文化的現代轉型》,四川:巴蜀書社,2006年12月。
劉迅(Xun Liu):Daoist Modern: Innovation, Lay Practice, and the Community of Inner Alchemy in Republican Shanghai,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n Center/HUP,2009.
劉國樑、連遙注譯:《新譯悟真篇》,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1月第1版第1刷,2011年6月第1版第3刷。
劉國樑注譯:《新譯周易參同契》,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11月第1版第1刷,2014年1月,第2版第5刷。
劉連朋、顧寶田注譯:《新譯黃庭經˙陰符經》,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1月,第1版第1刷,2013年2月,第1版第4刷。
顧寶田、張忠利注譯:《新譯老子想爾注》,臺北:三民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第1刷,2008年8月,第2版第1刷。
賴賢宗:《道家詮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1刷。
賴賢宗、蕭進銘編著:《台灣的仙道信仰與丹道文化》,臺北:柏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8月,第1版第1刷。
賴慧玲:《二十世紀仙學大師:陳攖寧仙道養生思想研究》,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第1版第1刷。
藤守堯:《道與中國醫學》,臺北:揚智出版社,2002年。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2000年10月。
蕭進銘:《反身體道──內丹密契主義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0月,第1版第1刷。
蕭漢明:《易學與中國傳統醫學》,台北:大展出版社,2005年。
[瑞士]容格著、楊儒賓譯:《黃金之花的祕密──道教內丹學引論》,臺北:商頂文化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1刷。
龔鵬程:《道教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1刷。

五、 單篇論文(按姓氏筆劃順序)

李豐楙:
-〈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紹與分析〉收於《中國文化新論: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8月,初版,1993年12月,初版第7刷。
-〈道教內丹派的丹道氣功〉,刊於《仙道》33期,1987年8月。
-〈丹道與濟度:道教修行的實踐之道〉,刊於《宗教哲學》6卷第2期,2000年6月。
-〈順與逆:丹道修煉與現代生活〉,收於郭武主編《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刷。
-〈丹道與科學、政治:戰後台灣丹道的現代化〉,刊於《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8年第1期(總11期),2008年6月。
-〈仙學獨立與宗教新境──1949年以前陳攖寧與李玉階的開放之路〉,收在李豐楙、翁太明、龔瑞璋主編:《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1刷。
李麗涼:
-〈黃元吉的仙道超越思想:以《樂育堂語錄》為主的研究〉,刊於《文與哲》卷10,2007年6月。
-〈1949-1990台灣仙道史──以《仙學》與《仙道》為主的考察〉,收在賴賢宗、蕭進銘編著:《台灣的仙道信仰與丹道文化》,臺北:柏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8月,第1版第1刷。
林文欽:〈道教煉丹養生的困境──以《周易參同契》為例〉,收於高師大國文系、 高雄道德院編《2013海峽兩岸道家道教與養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昶景文話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10月,出版。
林富士:〈疾病與「修道」:中國早期道士「修道」因緣考釋之一〉,刊於《漢學研究》19卷第1期,2001年。
莊宏誼:
-〈鍾、呂的仙道思想初探:以「小乘安樂延年法」為主的討論〉,刊於《輔仁宗教研究》第5期,2002年6月。
-〈道教靈修築基:靜坐原理與方法〉,刊於《輔仁宗教研究》第6期,2002年12月。
-〈北宋道士張伯端法脈及其金丹思想〉,刊於《輔仁宗教研究》第7期,2003年6月。
-〈道教養生文化〉,收於林富士主編《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12月,初版。
賴慧玲:
-〈陳攖寧之「老莊觀」述論〉,收於高師大國文系、高雄道德院編《返樸歸真──第二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高雄:昶景文話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初版。
-〈陳攖寧之「三元丹法」述論〉,收於高師大國文系、高雄道德院編《返樸歸真──第三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高雄:昶景文話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3月,初版。
-〈陳攖寧之「女金丹法」述論〉,原收於正修科技大學《2012宗教生命關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正修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出版,2013年1月。現轉收於李豐楙、翁太明、龔瑞璋主編:《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1刷。
-〈陳攖寧之「三教觀」述論〉,收於高師大國文系、高雄道德院編《返樸歸真──第5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高雄:昶景文話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4月,出版。

六、博碩士論文(按姓氏筆劃順序)

(一)博士論文

林世奇:《從「內丹」到「內家」的義理詮釋》,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9年6月。
段致成:《道教丹道易學研究──以《周易參同契》與《悟真篇》為核心之開展》,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5年。
張國華:《清代《周易參同契》丹道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11年。
曾金蘭:《宋代丹道南宗發展史研究──以張伯端與白玉蟾為中心》,台南:成功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6年。
賴錫三:《道教內丹的先天學與後天學之發展和結構──「精.氣.神.虛」系統下的道論與氣論》,新竹:清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
蕭進銘:《形上之道的探求──老莊及內丹認識論綜合研究》,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3月。
[美]Elena Valussi ” Female Alchemy and Paratext : How to Read Nudan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Asia Major 3.21,2008(博士論文)

(二)碩士論文

文煜:《陳攖寧的仙學獨立論》,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宗教學碩士論文,2010年5月。
王同印:《陳攖寧的仙學哲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哲學專業碩士論文,2006年5月。
王儷蓉:《白玉蟾謫仙與內丹思想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翠真:《斬赤龍研究──道教與天地教靜坐修煉之比較》,嘉義: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2月。
吳衍慶:《鍾離權的內丹──以《鍾呂傳道集》和《靈寶畢法》為例》,臺北:輔仁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6年。
范麗君:《陳攖寧女丹修煉思想初探》,太原:山西大學宗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6月。
徐祥桂:《《楊善半月刊》、《仙道月報》及其影響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12月。
張華英:《趙避塵(1806~1942)丹道學》,新竹:玄奘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6年。
游琇嵐:《成仙思想初探──以鍾呂內丹學為例》,宜蘭:佛光大學生命學研究所碩士輪文,2005年。
黃進士:《清代黃元吉丹道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4年。簡秀寰:《北宋張伯端內丹思想「精氣神」之探討》,新竹:玄奘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6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00156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6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謝世維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sieh, Shu We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啟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Chi W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啟文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Chi Wen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Aug-2015 14:10:24 (UTC+8)-
dc.date.available 17-Aug-2015 14:10:2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Aug-2015 14:10:2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156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57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宗教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156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對於身心完善的需求,隨著現代人所處的環境與時代變遷,有了返樸歸真,向傳統文化回歸的現象,「中醫學」、「太極拳」以及「仙學」便是本論文的切入視角。仙學的發展跨越了清帝國末年、民國建立、以及新中國時期,其中的代表人物陳攖寧,完整代表著三個階段的接續,並為仙學發展奠下了基礎;胡海牙作為陳氏的最重要弟子,則以身處新中國時期的改革乃至於開放階段,對於仙學有所繼承與創新。而仙學養生就是現代仙學的應用性詮釋。
《胡海牙文集》以及《胡海牙仙學養生文集》是筆者研究胡海牙在仙學實踐的參考依據,另外,透過閱讀胡氏與其弟子武國忠醫師所整理的《中華仙學養生全書—陳攖寧先生對健康長壽學說做出的特殊貢獻(上、中、下冊)》,對於胡氏的仙學思想,則提供了更多的參考。本論文通過「醫、拳、仙」的多重視角,討論彼此間的會通,展現胡海牙所繼承與創新的現代仙學風貌。
現代仙學表現出不同於以往相對迷信的宗教姿態,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經過了陳氏與胡氏接力般的詮釋與展演,仙學所指涉的修煉項目與其意義,卻再次明確地開展了近現代的養生風潮中,中國傳統文化所能夠揭櫫的歷史意義與貢獻,因為透過陳氏與胡氏所提示的,現代仙學以「養生」回應了現代人的身心需求,成為科學、理性、可以反覆操作求證的一項現代學科,去除了傳統宗教中的迷信包袱後,仙學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項瑰寶,在理解其思想底蘊及文化源頭的過程中,認識到中國的宇宙觀與價值觀,對於生命的理解,自有一套中國式的演譯。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謝………………………………………………………………………………………..………………….I
摘要……………………………………………………………………………………………..…..….……II
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問題意識…………………………………………………………………………………….3
第三節 文獻回顧…………………………………………………………………………………….4
第四節 研究方法…………………………………………………………………………………….6
一、 文本整理…………………………………………………….…………………………….6
二、 內容研究…………………………………………………………………………………..7
三、 比較歸納…………………………………………………………………………………..7
四、 田野訪查…………………………………………………………………………………..8
第五節 各章內容說明及重點安排……………………………………………………………8
第二章 現代仙學──從陳攖寧到胡海牙………………………………..…………….…9
第一節 大時代的印記:仙學與三教的分別…………………………………………..…9
第二節 傳承的內涵:從三元丹法到清靜天元丹法………………………………….11
一、 胡海牙的醫拳仙人生………………………………………………………………..11
二、 仙學的繼承:從「三元丹法」到「清靜天元丹法」……………….…13
第三節 百年的體悟與實踐──「從丹田無定處」到「聽皮膚法」…….…..18
第四節 小結……………………………………………………………………………………......…21
第三章 中醫學思想與仙學的會通…………………………………………..………………22
第一節 共同基礎︰可見到不可見,論「精氣神」……………………………….…22
第二節 生命境界︰透過生命超越的相同語言與語境來論述……………………26
第三節 靜功的修煉運用:中醫與仙學實踐的共同路徑…………………………..29
第四節 小結………………………………………………………………………………………..…34
第四章 太極拳內家思想與仙學的會通………………………………………..……….…36
第一節 動靜之間:內家拳的歷史訊息……………………………………………………37
第二節 太極拳中的內丹修煉意涵:文本中的訊息……………………………….…39
第三節 影子練法:百年實踐者的體悟……………………………………………………42
第四節 小結………………………………………………………………………………………..…45
第五章 醫拳仙會通的現代意義…………………………………………………………….…46
第一節 修煉意義的時代變遷………………………………………………………………….46
第二節 修煉的現代關鍵──彌補身心虧損.... ………………………………………...48
第三節 修煉知識的現代意義………………………………………………………………..…51
第四節 從文本的收放來看胡海牙的仙學觀…………………………………………………52
一、 「人元丹法」的觀點……………………………………………………………..….53
二、 《胡海牙文集》序言中否認收有胡氏醫學思想的反思………………56
三、 未重視功德積累對仙學修煉的意義……………………………………………….57
第五節 小結……………………………………………………………………………………………58
第六章 結論………………………………………………………………………………………………60
第一節 胡海牙仙學思想的特點……………………………………………………………….60
第二節 胡海牙在現代修煉上的貢獻……………………………………………………….62
第三節 回應時代需求的現代仙學……..……………………………………………………62
第四節 未來研究展望…………………………………………………………………………….64
參考文獻……………………………………………………………………………………………..……65
zh_TW
dc.format.extent 7706582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6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陳攖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胡海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太極拳zh_TW
dc.title (題名) 從「醫、拳、仙」的視角來看「現代仙學」-以胡海牙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Under the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Medicine, TaiChiQuan and Inner Alchemy of Hu Haiya to Approach the Modern Elixir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古籍

春秋戰國時期成編,唐˙王冰編著:《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台南市:大孚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9月,影印初版,2009年9月再刷。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台北市:大展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
宋˙張伯端,王沐淺解本:《悟真篇》,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10月第1版。
清˙黃元吉,蔣門馬校注《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2006年1月第3刷。
清˙黃元吉:《道德經精義》收於蕭天石主編之《道藏精華》第四集之一,臺北縣:自由出版社,1960年10月初版,2009年9月再版。

二、工具書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第1刷。
張志哲主編:《道教文化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1刷。
張震寰主編:《中華氣功大典》,北京:團結出版社,1995年6月,北京第1版第1刷。
閩智亭、李養正主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6月北京第1版,1995年1月北京第2刷。

三、主要引用文本(按出版順序)

胡海牙總編,武國忠主編:《中華仙學養生全書──陳攖寧先生對健康長壽學說做出的獨特貢獻》(上、中、下三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1刷。
胡海牙總編,武國忠主編:《仙學精要》,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1刷。
胡海牙著,蒲團子編訂:《胡海牙文集──仙學、太極拳、武當劍》,香港:心一堂 有限公司,2012年3月初版。
胡海牙著,武國忠整理:《胡海牙仙學養生文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2月初版。

四、專書(按姓氏筆劃順序)

戈國龍:《道教內丹學探微》,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8月,第1版第1刷。
戈國龍:《道教內丹學溯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 刷。
戈國龍注譯:《新譯樂育堂語錄》,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1月,第1版第1刷。
戈國龍:《丹道十講》,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1刷。
李豐楙、翁太明、龔瑞璋主編:《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1刷。
李樂俅編述:《訪道語錄》,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66年1月初版。1971年10月再版。
李鳳山:《李鳳山練功秘笈》,臺北:自然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1月,初版。
李鳳山:《李鳳山養生之道》,臺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
李先五:《太極拳》,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7月。
李天驥、李德印:《形意拳術》,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年9月。
李蓉:《中國現代文學的身體闡釋》,香港:道風出版社,2004年。
呂文智:《晚清名醫唐宗海《醫易通說》思想研究》,臺北:知音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1刷。
宋光宇:《老子新解》,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第1版第1刷。
吳亞魁:《生命的追求:陳攖寧與近現代中國道教》,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9月。
胡孚琛:《丹道法訣十二講》(上、中、下三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1刷。
胡孚琛:《丹道仙術入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刷。
胡孚琛:《丹道實修真傳──三家四派丹法解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第1刷。
胡孚琛、呂錫琛:《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刷。
胡衛國、宋天彬:《道教與中醫》,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第1刷。
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73年4月,台灣初版。
南懷瑾:《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6月,台灣初版。
南懷瑾:《佛法禪修參行˙神仙道學旨要》,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7月,台灣初版。
南懷瑾:《我說參同契》(上、中、下三冊),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2009年3月,台灣初版。
南懷瑾:《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2008年1月,臺灣初版。
徐儀明:《性理與岐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初刷。
馬濟人主編:《實用中醫氣功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授權,臺北,知音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馬濟人:《道教與煉丹》,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1月1刷,2012年9月第2刷。
陳儀芳:《論疾病觀念的兩個進路:自然主義和實用論》,上海:三聯出版社,2007年。
陳德興:《氣論釋物的身體哲學》,臺北:光啟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
陳小旺:《世傳陳氏太極拳》,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年9月。
陳微明:《太極拳術、太極問答、太極劍》,台北:逸文出版社,2002年11月。
張福利:《禪宗對明清傳統醫學的影響》,黑龍江:社會科學文獻社,2003年。
張良維:《太極導引──新身體空間》,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第1刷。
張廣保編、宋學立譯:《多重視野下的西方全真教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3年1月第1版第1刷。
張廣保:《金元全真道內丹心性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台灣初版。
張廣保:《唐宋內丹道教》,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傅鳳英注譯:《新譯性命圭旨》,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10月,第1版第1刷,2011年1月,第1版第3刷。
劉後中、劉川鬱:《說太極》,台北:橡實文化出版社,2012年12月。
劉延剛:《陳攖寧與道教文化的現代轉型》,四川:巴蜀書社,2006年12月。
劉迅(Xun Liu):Daoist Modern: Innovation, Lay Practice, and the Community of Inner Alchemy in Republican Shanghai,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n Center/HUP,2009.
劉國樑、連遙注譯:《新譯悟真篇》,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1月第1版第1刷,2011年6月第1版第3刷。
劉國樑注譯:《新譯周易參同契》,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11月第1版第1刷,2014年1月,第2版第5刷。
劉連朋、顧寶田注譯:《新譯黃庭經˙陰符經》,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1月,第1版第1刷,2013年2月,第1版第4刷。
顧寶田、張忠利注譯:《新譯老子想爾注》,臺北:三民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第1刷,2008年8月,第2版第1刷。
賴賢宗:《道家詮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1刷。
賴賢宗、蕭進銘編著:《台灣的仙道信仰與丹道文化》,臺北:柏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8月,第1版第1刷。
賴慧玲:《二十世紀仙學大師:陳攖寧仙道養生思想研究》,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第1版第1刷。
藤守堯:《道與中國醫學》,臺北:揚智出版社,2002年。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2000年10月。
蕭進銘:《反身體道──內丹密契主義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0月,第1版第1刷。
蕭漢明:《易學與中國傳統醫學》,台北:大展出版社,2005年。
[瑞士]容格著、楊儒賓譯:《黃金之花的祕密──道教內丹學引論》,臺北:商頂文化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1刷。
龔鵬程:《道教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1刷。

五、 單篇論文(按姓氏筆劃順序)

李豐楙:
-〈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紹與分析〉收於《中國文化新論: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8月,初版,1993年12月,初版第7刷。
-〈道教內丹派的丹道氣功〉,刊於《仙道》33期,1987年8月。
-〈丹道與濟度:道教修行的實踐之道〉,刊於《宗教哲學》6卷第2期,2000年6月。
-〈順與逆:丹道修煉與現代生活〉,收於郭武主編《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刷。
-〈丹道與科學、政治:戰後台灣丹道的現代化〉,刊於《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8年第1期(總11期),2008年6月。
-〈仙學獨立與宗教新境──1949年以前陳攖寧與李玉階的開放之路〉,收在李豐楙、翁太明、龔瑞璋主編:《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1刷。
李麗涼:
-〈黃元吉的仙道超越思想:以《樂育堂語錄》為主的研究〉,刊於《文與哲》卷10,2007年6月。
-〈1949-1990台灣仙道史──以《仙學》與《仙道》為主的考察〉,收在賴賢宗、蕭進銘編著:《台灣的仙道信仰與丹道文化》,臺北:柏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8月,第1版第1刷。
林文欽:〈道教煉丹養生的困境──以《周易參同契》為例〉,收於高師大國文系、 高雄道德院編《2013海峽兩岸道家道教與養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昶景文話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10月,出版。
林富士:〈疾病與「修道」:中國早期道士「修道」因緣考釋之一〉,刊於《漢學研究》19卷第1期,2001年。
莊宏誼:
-〈鍾、呂的仙道思想初探:以「小乘安樂延年法」為主的討論〉,刊於《輔仁宗教研究》第5期,2002年6月。
-〈道教靈修築基:靜坐原理與方法〉,刊於《輔仁宗教研究》第6期,2002年12月。
-〈北宋道士張伯端法脈及其金丹思想〉,刊於《輔仁宗教研究》第7期,2003年6月。
-〈道教養生文化〉,收於林富士主編《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12月,初版。
賴慧玲:
-〈陳攖寧之「老莊觀」述論〉,收於高師大國文系、高雄道德院編《返樸歸真──第二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高雄:昶景文話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初版。
-〈陳攖寧之「三元丹法」述論〉,收於高師大國文系、高雄道德院編《返樸歸真──第三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高雄:昶景文話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3月,初版。
-〈陳攖寧之「女金丹法」述論〉,原收於正修科技大學《2012宗教生命關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正修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出版,2013年1月。現轉收於李豐楙、翁太明、龔瑞璋主編:《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1刷。
-〈陳攖寧之「三教觀」述論〉,收於高師大國文系、高雄道德院編《返樸歸真──第5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高雄:昶景文話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4月,出版。

六、博碩士論文(按姓氏筆劃順序)

(一)博士論文

林世奇:《從「內丹」到「內家」的義理詮釋》,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9年6月。
段致成:《道教丹道易學研究──以《周易參同契》與《悟真篇》為核心之開展》,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5年。
張國華:《清代《周易參同契》丹道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11年。
曾金蘭:《宋代丹道南宗發展史研究──以張伯端與白玉蟾為中心》,台南:成功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6年。
賴錫三:《道教內丹的先天學與後天學之發展和結構──「精.氣.神.虛」系統下的道論與氣論》,新竹:清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
蕭進銘:《形上之道的探求──老莊及內丹認識論綜合研究》,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3月。
[美]Elena Valussi ” Female Alchemy and Paratext : How to Read Nudan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Asia Major 3.21,2008(博士論文)

(二)碩士論文

文煜:《陳攖寧的仙學獨立論》,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宗教學碩士論文,2010年5月。
王同印:《陳攖寧的仙學哲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哲學專業碩士論文,2006年5月。
王儷蓉:《白玉蟾謫仙與內丹思想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翠真:《斬赤龍研究──道教與天地教靜坐修煉之比較》,嘉義: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2月。
吳衍慶:《鍾離權的內丹──以《鍾呂傳道集》和《靈寶畢法》為例》,臺北:輔仁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6年。
范麗君:《陳攖寧女丹修煉思想初探》,太原:山西大學宗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6月。
徐祥桂:《《楊善半月刊》、《仙道月報》及其影響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12月。
張華英:《趙避塵(1806~1942)丹道學》,新竹:玄奘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6年。
游琇嵐:《成仙思想初探──以鍾呂內丹學為例》,宜蘭:佛光大學生命學研究所碩士輪文,2005年。
黃進士:《清代黃元吉丹道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4年。簡秀寰:《北宋張伯端內丹思想「精氣神」之探討》,新竹:玄奘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6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