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普丁時期俄羅斯與歐盟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Russia-EU Relations in the Putin Era
作者 陳婕妤
Chen, Chieh Yu
貢獻者 林永芳
Lin, Yong Fang
陳婕妤
Chen, Chieh Yu
關鍵詞 普丁
俄羅斯
歐盟
克里米亞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3-Feb-2016 11:24:58 (UTC+8)
摘要 在普丁就任總統之後,讓一個經濟衰敗、國力萎靡的俄羅斯,從谷底翻身,進入世界強國之列。其間與歐盟的合盟與競爭,成為普丁強國戰略的運用。然而當俄羅斯開始強大,無法避免的也與歐盟有了政治現實利益的衝突,烏克蘭事件即是俄歐利益衝突具體的體現。
  本研究探討普丁時期,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採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來獲得本研究進行之資料與文獻,並由現實主義以及地緣政治理論,做為本研究的研究途徑,得出研究結論有三項。
一、 強化俄歐合作,以尋找多極世界建構的可能
二、烏克蘭事件是普丁俄歐關係之底牌
三、克里米亞入俄公投揭示俄歐關係的遠程目標
After Putin took up a post, he let the economy decline, debilitating national power in Russia ,turning over the lowest point, and entering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n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cooperating and competing with European Union, he uses the strategy of becoming a powerful country. However, when Russia becomes stronger, it can`t avoid having conflicts of political benefits with European Union. The Ukraine incident embodies the beneficial conflict concretely.

This research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 during Putin`s time, and it adopts research law documentation analyses to acquire it`s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 through the realism and geopolitics theory as the means to reach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First, intensif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s to seek the possibility of multi world design. Second, The Ukraine inciden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s the card in Putin`s hands. Third, Crimea`s referendums to Russia reveals the long range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期刊論文
[俄]尼·別爾嘉耶夫,汪劍釗譯,俄羅斯的命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 年。
[俄]普丁,普丁文集:文章和講話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俄]普京,徐葵等譯,普京文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年。
[俄]德·羅戈金,「歐洲是我們的第二祖國」,獨立報網路版,2003年5月26日。
[烏克蘭]季米特里·巴吉夫,烏克蘭的地緣戰略,烏克蘭科學院國家與法律研究所編印,2000年版。
[俄] [美]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譯,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Jackie Gower和Graham Timmins,歐盟,俄羅斯,地緣關係,The European Union, Russia and the Shared Neighbourhood
王承宗,俄羅斯財政困境與金融問題,「美歐季刊」第13卷第2期,1999年,頁 205-227。
王群洋,「歐洲認同與歐盟東擴之互動發展」,全球政治評論,37期,2012年,頁31-60。
王佳煌、潘中道等譯,W.Lawrence Neuman,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2003年。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丁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左鳯榮,「俄羅斯的民族傳統與普丁的強國戰略」,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年3月,頁85-90。
古亞微,「地緣政治因素主導市場」,聯合晚報,2007年1月24日,版14。
田春生.東歐中亞國家的社會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物價出版社,1997年。
沈室明、賀和風、楊明譯,貝蒂‧H‧齊斯克著,政治學研究方法舉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6月。
沈默,地緣政治,台北:中英圖書供應社,1967年7月。
李秋錦,「歐盟東擴之發展、影響與我國因應之道」,經濟研究,第4期,民國92年12月,頁245-269。
李興,「烏克蘭獨立以來與俄、美、歐(盟)關係演變述評」,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4期。
李興等,紅色風暴會再度爆發嗎?解讀新俄羅斯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年。
李興、周雪梅,「烏克蘭"橙色革命":內外因素及其影響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4期,頁64-68。
林碧炤、鄧中堅主編,金磚國家俄羅斯及歐亞地區研究,臺北:五南,2012年。
胡瑾等主編,發展中的歐洲聯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卓忠宏,「歐盟南向政策之發展與爭辯」,政治科學論叢,第48期,民國100年6月,頁1-32。
俄羅斯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著、馮玉軍等譯,俄羅斯戰略:總統的議事日程,新華出版社,2003年。
吳玉山,「顏色革命的許諾與侷限」,臺灣民主季刊,4 卷2 期,2007,頁67-112。
吳俊霖,國際政治中勢力範圍概念之轉變:以中美俄三國為例,2000-2012 年,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徐翼,「俄歐峰會緣何“糾纏”於天然氣價格和『京都議定書』」,人民網,2004年5月25日。
段昌國,俄國史,台北:大安,1994年。
洪德欽,「歐盟東擴對歐元區與新會員的意涵與影響」,歐美研究,第40卷第1期,民國99年3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133-200。
姜毅、許志新、吳偉、李勇慧,重振大國雄風-普欽的外交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4月。
姜毅,「俄羅斯與歐盟——新的合作夥伴」,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1期,頁52-59。
郭建中、黃惠華,「陸俄戰略合作對美俄陸三邊關係的影響: 2014 年烏克蘭事件的催化作用」,戰略與評估,第5卷第3期,2014年秋,頁47-68。
格澤格爾茲·科勒德克:從休克到治療:後社會主義轉軌的政治經濟,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年。
馬鳯書,「融入歐洲:歐盟東擴與俄羅斯的歐洲戰略」,歐洲研究,2003年第2期,頁50-62。
施富盛,「列強地緣政治下的烏克蘭困境」,全球政治評論,第46期,2014年,頁19-23。
施正鋒,「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課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1卷第2期,2015年夏季號,頁21-50。
許禎元,政治學研究與網路應用,台北:立威出版社,1998年。
婁芳,俄羅斯經濟改革透視,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年。
趙華勝,中國的中亞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趙威,「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4卷第1期,1995年1月,頁19-31。
趙俊筌,經濟全球化下的俄羅斯金融安全:以葉爾欽時期為例,「稻江學報」,第3卷第2期,2008年12月,頁260-279。
陳新明,「俄歐關係爭執激烈的思想根源與主要問題」,俄羅斯東亞中歐研究,2010年第4期,頁73-77、96。
陳逸潔,俄羅斯總統大選後的政經走向,「國際經濟情勢雙周報」第1753期,中華經濟研究院,2012年,頁5-11。
陳伃軒編繹,「烏克蘭入歐喊卡 歐盟東進受挫」,自由時報,2013年11月23日。
賀允宜,俄國史,台北:三民,2004年。
張顯超,「蘇聯聯邦制度之下的烏克蘭、俄羅斯關係」,國家政策論壇,民國92年4月,頁1-12。
張國城,「以「權力平衡」分析美國對烏克蘭的外交」,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1卷第2期,2015年夏季號,頁73-91。
畢洪業,俄羅斯與歐洲安全關係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
馮紹雷、相蘭欣主編:普丁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馮玉軍,「西方為何排斥俄羅斯」,環球時報,2002年8月29日。
普里馬科夫,「多極世界出現在地平線上」,(俄),獨立報,1996年10月22日。
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東華書局,1990。
楊三億,「冷戰結束後波蘭外交政策走向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4期,2006年,頁91-122。
潘德禮,「淺析俄羅斯的政治發展及其前景」,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年第1期,頁10-17、95。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
葉自成,「「北約」東擴與美俄中的地緣政治」,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第1期,頁49-53。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劉必榮,世界真的變了:10 個你必須知道的未來,臺北:先覺,2009年。
嚴震生,「烏克蘭危機中的美俄立場及政策思維」,全球政治評論,第46期,2014年,頁1-6。
顧志紅,烏克蘭的昨天和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1998年11月。
顧志紅,普丁安邦之道:俄羅斯鄰近鄰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羅志剛,俄羅斯-歐盟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龐大鵬,「普京2005年國情咨文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5月19日第3版。

二、外文期刊書籍
Accession Treaty for Cyprus, the Czech Republic, Estonia, Hungary, Latvia, Lithuania, Malta, Poland, the Slovak Republic, and Slovenia.
АртемМальгин: Европейская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Попыткасист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Свободнаяммысль –XXI, 2004№1, с.75.
АртемМальгин:Европей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Попыткасист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XXI,2004№1,с.80,pp79。
Ausen-und Sicherheitspolitik Europas,” Internationale Politikanalyse, No.8,2008.
Christos Katsioulis, “Europaische Ausen-politik auf dem Prufstand Auf halber Strecke zum Globalen Akteur?” Internationale Politikanalyse, November 2008.
Crisis, Contagion, and Containment: From Asia to Argentina.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 137-145.
Dyson, K. (2006). Euro entry as defining and negotiating fit: Conditionality, contagion, and domestic politics. In K. Dyson (Ed.), Enlarging the euro area: External empowerment and domestic transformation in East Central Europe (pp. 7-43).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40-41.
European Commission. (2006). 2006 Convergence report on Slovenia, European Economy Special Report No. 2.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Jennifer D. P. Moroney, Taras Kuzio, Mikhail Molchanov(eds), Ukrainia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London and Westport,2002;AnnLewis(ed.),The EU an Belarus: Between Moscow and Brussels .London:Federal Trust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2.
Friedrich Stiftung, “Europa Global Handlungsfahing Machen, Zehn Thesen zur Gemeinsamen.
Frank Wiehler, Die Erweiterung der Europaeischen Union: Eine Herausf ordering, Textsammlung”A GENDA 2000”, Nomos Verl,Baden-Baden, 1998。
Ю.Годин:ВступитлиУкраинавславянскийсоюз?МЭМО, 2001№4; А.А.Лузан, УкраинаиРоссия:факторыотчужденияисближения, ВестникМГУ, 1998 №5.
Л.Н.ШишелинаРасширениеЕвропейскогосоюзанавостокиинтересыРоссии М.Наука, 2006 .с.251.
Игорь Иванов Внешняя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вэпохуглобализации:Статьиивыступления. М.ОЛМА- ПРЕСС, 2002. с.142.
ЦыганковП. А., ФоминыхФ. И. Антироссийдескурс Европейсрого союза: причины и 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 / Обшественыенаукии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2009, №2, C. 37.
JavierSolana:”NATO`sSuccessinKosovo","ForeignAffairs",1999V0L.78,№6.。
Joseph Eugene Stiglitz,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6
Lambeth, Benjamin S. 2001. NATO’s Air War for Kosovo: A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Assessment.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Nikolai Zlobin, ‘Together But Separate’,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Cambridge: Fall 2004.Vol. 26, Iss 3, pp.48-52.
Peter Naray, Russia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p. 34-35. Padma Desai, Financial.
Sasse, Gwendolyn. 2007. The Crimea Question: Identity, Transition, and Conflict.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krainian Research Institute.
Sushko, Oleksandr, and Olena Prystayko. 2006. “Western Influence,” in Anders Aslund, and Michael McFaul, eds. Revolution in Orange: The Origins of Ukraine’s
Democratic Breakthrough, pp. 125-44.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The Guardian,5 November 1994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COM (2006) 649, “EU enlargement has helped respond to major changes such as the fall of dictatorship and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t has consolidated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stability across the continent.”
Vintrová, R. (2004). The CEE countries on the way into the EU–Adjustment problems: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real and nominal convergence. Europe-Asia Studies, 56, 4:522-523
Wim Kok(2003), Enlarging the European Union –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Report of Wim Kok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三、網路資源
中國輸出入銀行,俄羅斯政經現況,「貿易俱樂部」,http://www.eximclub.com.tw/countries/information-02c.asp?idno=2272&continen=3&country=%ABX%C3%B9%B4%B5。
陳智偉,普丁盧布油價 將陷63困境,「蘋果日報」2014年12月8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1208/36252956/。
郭妍希,普丁抱頭燒!專家:油價需102美元 俄國才能維持原狀,「Monday新聞」,2015年3月17日, http://blog.moneydj.com/news/2015/03/17/%E6%99%AE%E4%B8%81%E6%8A%
B1%E9%A0%AD%E7%87%92%EF%BC%81%E5%B0%88%E5%AE%B6%EF%BC%9A%E6%B2%B9%E5%83%B9%E9%9C%80102%E7%BE%8E%E5%85%83-%E4%BF%84%E5%9C%8B%E6%89%8D%E8%83%BD%E7%B6%AD%E6%8C%81%E5%8E%9F/。
時報,《國際經濟》俄經濟陷衰退,金融危機再起?,「Yahoo奇摩」, 2015年8月12日, https://tw.money.yahoo.com/%E5%9C%8B%E9%9A%9B%E7%B6%93%E6%BF%9F-%E4%BF%84%E7%B6%93%E6%BF%9F%E9%99%B7%E8%A1%B0%E9%80%80-%E9%87%91%E8%9E%8D%E5%8D%B1%E6%A9%9F%E5%86%8D%E8%B5%B7-233725338.html。
蘋果即時,俄總統普丁民調 僅9%不滿意,「蘋果日報」,2014年12月5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205/519352/
中央社墨斯科報導,民調:蒲亭聲望達到歷史新高,中央社,2015年2月14曰,https://tw.news.yahoo.com/%E6%B0%91%E8%AA%BF-%E8%92%B2%E4%BA%AD%E8%81%B2%E6%9C%9B%E9%81%94%E5%88%B0%E6%AD%B7%E5%8F%B2%E6%96%B0%E9%AB%98-101121700.html
于濱,「普丁三任外交啟動:光榮、夢想與現實」,俄羅斯研究,2012年6期,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8129
陳玉榮,「俄羅斯“現代化外交”評析」,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2011年8月,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1-08/03/content_4381679.htm。
2012年5月15日,http://eng.kremlin.ru/news?date=May+15% 2C+2012。
BBC,“Putin deplores collapse of USSR”, April 25,2005, http://news.bbc.co.uk/2/hi/448 0745.stm
李興,「「北約」歐盟雙東擴:俄羅斯不同對策及其原因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2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139983.htm
賈春陽、陳佳,「「北約」擴大及其前景分析」,和平與發展,2009年第4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161770.htm
喬廣穗,「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中亞政策」,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6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407739.htm
Путин, Владимир, «Посла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0/07/08/0000_type70029type82912_70658.shtml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金正恩訪俄欲“一箭多雕”」,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2015年2月2日,http://hk.crntt.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3603359。
「俄不理會美國的譴責繼續與伊朗合作軍事」,2001年3月13日23:48 中國日報網站,2001年3月13日,http://news.sohu.com/70/22/news144332270.shtml。
林正義,〈美國大陸反恐合作,臺灣頓失舞臺〉,國政評論,國安(評)090-236號,民國90年10月20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236.htm。
「普丁聲明說杜馬批准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正確之舉指出這符合俄國家利益並有利於整個國際社會的安全」,俄塔社莫斯科4月15日俄文電,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jsessionid=8BC1801B296B57C96ADB298F9EEE8CA4?baseid=1&docno=147487,
許志新,「普裡馬科夫多極化外交評析」,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1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60433.htm。
李興,北約歐盟雙東擴:俄羅斯不同對策及其原因分析,環球市場資訊導報雜誌社,http://www.ems86.com/touzi/html/?16704.html。
王正泉,「普丁外交構想兼收並蓄」,千龍網,http://inter.qianlong.com/4319/2005/07/25/135@2733872.htm
普丁表示俄羅斯歡迎建立「大歐洲」的思想,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4_oys/chinese/News/Subject/Putin/138732.html
楊愛國,「義大利外長表示支持舉行伊拉克問題國際會議」,新華網,2005年7月16日,http://www.sina.com.cn。
章田雅龍,「俄呼籲舉行伊拉克問題國際會議 伊朗考慮參加 」,中新網,2005年9月27日,www.southcn.com › 新聞 › 國際 › 國際快遞。
陳彬,「歐盟反傾銷法中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問題探析」,中國國際經濟仲裁委 員會,http://cn.cietac.org/magzine/93-6.shtml。
楊政,「俄羅斯歐盟峰會未獲重大突破 分歧短期難消除」,華夏經緯網,2012年6月6日。
「俄羅斯與歐盟加強對話」,中國網:CHINA.com.cn,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1/May/35104.htm,引自人民日報,2001年05月22日第7版。
「俄爭取到市場經濟地位(經濟分析)新待遇將給俄羅斯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人民網,2002年6月6曰,http://people.com.cn/BIG5/paper68/6408/630939.html, 載於環球時報,第18版。
Bull. EU 12-2002, “Copenhagen European Council,” point I.1– I.7.22. Treaty of Accession of Bulgaria OJ 2005, L157/11
“Enlargement has been a success story for the European Union and Europe as a whole,” Presidency conclusions,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16879\\\\06, December 15, 2006. http:/ / europa. eu. int/ comm/ enlargement/ arguments/ index. htm.
俄新社,莫斯科,2002 年4 月18 日。
吳銘彥,「烏克蘭情勢剖析」,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4年3月11日,http://www.npf.org.tw/printfriendly/13336。
「聯合國大會決議不接受克里米亞公投」,中國時報,27-3-2014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28000018-260408
新浪網,「普京將攜高官視察克里米亞,強硬回應歐美制裁」,http://news. sina.com.tw/article/20140806/13056824.html,2014.
香港電台,「烏克蘭3 位前總統籲廢除俄黑海艦隊駐留協議」,http://rthk.hk/
rthk/news/expressnews/20140303/news_20140303_55_988993.htm,2014。
美國之音,「俄對烏格加入北約的努力反應激烈」,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articleprintview/1094269.html,2008。
「普京:無意吞併克里米亞」,新浪網,2014年3月5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俄羅斯研究所
102263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226300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永芳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Yong Fa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婕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hieh Yu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婕妤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hieh Yu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Feb-2016 11:24:58 (UTC+8)-
dc.date.available 3-Feb-2016 11:24: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Feb-2016 11:24: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226300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14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俄羅斯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2630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普丁就任總統之後,讓一個經濟衰敗、國力萎靡的俄羅斯,從谷底翻身,進入世界強國之列。其間與歐盟的合盟與競爭,成為普丁強國戰略的運用。然而當俄羅斯開始強大,無法避免的也與歐盟有了政治現實利益的衝突,烏克蘭事件即是俄歐利益衝突具體的體現。
  本研究探討普丁時期,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採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來獲得本研究進行之資料與文獻,並由現實主義以及地緣政治理論,做為本研究的研究途徑,得出研究結論有三項。
一、 強化俄歐合作,以尋找多極世界建構的可能
二、烏克蘭事件是普丁俄歐關係之底牌
三、克里米亞入俄公投揭示俄歐關係的遠程目標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After Putin took up a post, he let the economy decline, debilitating national power in Russia ,turning over the lowest point, and entering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n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cooperating and competing with European Union, he uses the strategy of becoming a powerful country. However, when Russia becomes stronger, it can`t avoid having conflicts of political benefits with European Union. The Ukraine incident embodies the beneficial conflict concretely.

This research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 during Putin`s time, and it adopts research law documentation analyses to acquire it`s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 through the realism and geopolitics theory as the means to reach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First, intensif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s to seek the possibility of multi world design. Second, The Ukraine inciden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s the card in Putin`s hands. Third, Crimea`s referendums to Russia reveals the long range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5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 普丁時期俄羅斯對外政策 20
第一節 普丁時期俄羅斯的國家定位與思考 20
第二節 普丁國家安全構想 30
第三節 小結 39
第三章 歐盟東擴與俄羅斯 41
第一節 普丁對歐盟外交政策 42
第二節 歐盟東擴之影響 52
第三節 小結 62
第四章 俄烏衝突對歐俄關係之影響 66
第一節 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始末 66
第二節 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影響 78
第三節 小結 87
第五章 結論 89
參考文獻 96

表目錄
表3-1 歐盟與東擴重要大事紀 54

圖目錄
圖5-1 普丁之內政外交戰略分析圖 90
圖5-2 烏克蘭事件之影響 93
圖5-3 「克里米亞」公投入俄的國際戰略意涵 94
zh_TW
dc.format.extent 202715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226300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普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俄羅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歐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克里米亞zh_TW
dc.title (題名) 普丁時期俄羅斯與歐盟關係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Russia-EU Relations in the Putin Er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期刊論文
[俄]尼·別爾嘉耶夫,汪劍釗譯,俄羅斯的命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 年。
[俄]普丁,普丁文集:文章和講話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俄]普京,徐葵等譯,普京文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年。
[俄]德·羅戈金,「歐洲是我們的第二祖國」,獨立報網路版,2003年5月26日。
[烏克蘭]季米特里·巴吉夫,烏克蘭的地緣戰略,烏克蘭科學院國家與法律研究所編印,2000年版。
[俄] [美]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譯,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Jackie Gower和Graham Timmins,歐盟,俄羅斯,地緣關係,The European Union, Russia and the Shared Neighbourhood
王承宗,俄羅斯財政困境與金融問題,「美歐季刊」第13卷第2期,1999年,頁 205-227。
王群洋,「歐洲認同與歐盟東擴之互動發展」,全球政治評論,37期,2012年,頁31-60。
王佳煌、潘中道等譯,W.Lawrence Neuman,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2003年。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丁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左鳯榮,「俄羅斯的民族傳統與普丁的強國戰略」,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年3月,頁85-90。
古亞微,「地緣政治因素主導市場」,聯合晚報,2007年1月24日,版14。
田春生.東歐中亞國家的社會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物價出版社,1997年。
沈室明、賀和風、楊明譯,貝蒂‧H‧齊斯克著,政治學研究方法舉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6月。
沈默,地緣政治,台北:中英圖書供應社,1967年7月。
李秋錦,「歐盟東擴之發展、影響與我國因應之道」,經濟研究,第4期,民國92年12月,頁245-269。
李興,「烏克蘭獨立以來與俄、美、歐(盟)關係演變述評」,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4期。
李興等,紅色風暴會再度爆發嗎?解讀新俄羅斯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年。
李興、周雪梅,「烏克蘭"橙色革命":內外因素及其影響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4期,頁64-68。
林碧炤、鄧中堅主編,金磚國家俄羅斯及歐亞地區研究,臺北:五南,2012年。
胡瑾等主編,發展中的歐洲聯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卓忠宏,「歐盟南向政策之發展與爭辯」,政治科學論叢,第48期,民國100年6月,頁1-32。
俄羅斯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著、馮玉軍等譯,俄羅斯戰略:總統的議事日程,新華出版社,2003年。
吳玉山,「顏色革命的許諾與侷限」,臺灣民主季刊,4 卷2 期,2007,頁67-112。
吳俊霖,國際政治中勢力範圍概念之轉變:以中美俄三國為例,2000-2012 年,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徐翼,「俄歐峰會緣何“糾纏”於天然氣價格和『京都議定書』」,人民網,2004年5月25日。
段昌國,俄國史,台北:大安,1994年。
洪德欽,「歐盟東擴對歐元區與新會員的意涵與影響」,歐美研究,第40卷第1期,民國99年3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133-200。
姜毅、許志新、吳偉、李勇慧,重振大國雄風-普欽的外交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4月。
姜毅,「俄羅斯與歐盟——新的合作夥伴」,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1期,頁52-59。
郭建中、黃惠華,「陸俄戰略合作對美俄陸三邊關係的影響: 2014 年烏克蘭事件的催化作用」,戰略與評估,第5卷第3期,2014年秋,頁47-68。
格澤格爾茲·科勒德克:從休克到治療:後社會主義轉軌的政治經濟,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年。
馬鳯書,「融入歐洲:歐盟東擴與俄羅斯的歐洲戰略」,歐洲研究,2003年第2期,頁50-62。
施富盛,「列強地緣政治下的烏克蘭困境」,全球政治評論,第46期,2014年,頁19-23。
施正鋒,「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課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1卷第2期,2015年夏季號,頁21-50。
許禎元,政治學研究與網路應用,台北:立威出版社,1998年。
婁芳,俄羅斯經濟改革透視,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年。
趙華勝,中國的中亞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趙威,「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4卷第1期,1995年1月,頁19-31。
趙俊筌,經濟全球化下的俄羅斯金融安全:以葉爾欽時期為例,「稻江學報」,第3卷第2期,2008年12月,頁260-279。
陳新明,「俄歐關係爭執激烈的思想根源與主要問題」,俄羅斯東亞中歐研究,2010年第4期,頁73-77、96。
陳逸潔,俄羅斯總統大選後的政經走向,「國際經濟情勢雙周報」第1753期,中華經濟研究院,2012年,頁5-11。
陳伃軒編繹,「烏克蘭入歐喊卡 歐盟東進受挫」,自由時報,2013年11月23日。
賀允宜,俄國史,台北:三民,2004年。
張顯超,「蘇聯聯邦制度之下的烏克蘭、俄羅斯關係」,國家政策論壇,民國92年4月,頁1-12。
張國城,「以「權力平衡」分析美國對烏克蘭的外交」,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1卷第2期,2015年夏季號,頁73-91。
畢洪業,俄羅斯與歐洲安全關係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
馮紹雷、相蘭欣主編:普丁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馮玉軍,「西方為何排斥俄羅斯」,環球時報,2002年8月29日。
普里馬科夫,「多極世界出現在地平線上」,(俄),獨立報,1996年10月22日。
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東華書局,1990。
楊三億,「冷戰結束後波蘭外交政策走向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4期,2006年,頁91-122。
潘德禮,「淺析俄羅斯的政治發展及其前景」,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年第1期,頁10-17、95。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
葉自成,「「北約」東擴與美俄中的地緣政治」,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第1期,頁49-53。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劉必榮,世界真的變了:10 個你必須知道的未來,臺北:先覺,2009年。
嚴震生,「烏克蘭危機中的美俄立場及政策思維」,全球政治評論,第46期,2014年,頁1-6。
顧志紅,烏克蘭的昨天和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1998年11月。
顧志紅,普丁安邦之道:俄羅斯鄰近鄰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羅志剛,俄羅斯-歐盟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龐大鵬,「普京2005年國情咨文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5月19日第3版。

二、外文期刊書籍
Accession Treaty for Cyprus, the Czech Republic, Estonia, Hungary, Latvia, Lithuania, Malta, Poland, the Slovak Republic, and Slovenia.
АртемМальгин: Европейская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Попыткасист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Свободнаяммысль –XXI, 2004№1, с.75.
АртемМальгин:Европей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Попыткасист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XXI,2004№1,с.80,pp79。
Ausen-und Sicherheitspolitik Europas,” Internationale Politikanalyse, No.8,2008.
Christos Katsioulis, “Europaische Ausen-politik auf dem Prufstand Auf halber Strecke zum Globalen Akteur?” Internationale Politikanalyse, November 2008.
Crisis, Contagion, and Containment: From Asia to Argentina.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 137-145.
Dyson, K. (2006). Euro entry as defining and negotiating fit: Conditionality, contagion, and domestic politics. In K. Dyson (Ed.), Enlarging the euro area: External empowerment and domestic transformation in East Central Europe (pp. 7-43).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40-41.
European Commission. (2006). 2006 Convergence report on Slovenia, European Economy Special Report No. 2.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Jennifer D. P. Moroney, Taras Kuzio, Mikhail Molchanov(eds), Ukrainia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London and Westport,2002;AnnLewis(ed.),The EU an Belarus: Between Moscow and Brussels .London:Federal Trust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2.
Friedrich Stiftung, “Europa Global Handlungsfahing Machen, Zehn Thesen zur Gemeinsamen.
Frank Wiehler, Die Erweiterung der Europaeischen Union: Eine Herausf ordering, Textsammlung”A GENDA 2000”, Nomos Verl,Baden-Baden, 1998。
Ю.Годин:ВступитлиУкраинавславянскийсоюз?МЭМО, 2001№4; А.А.Лузан, УкраинаиРоссия:факторыотчужденияисближения, ВестникМГУ, 1998 №5.
Л.Н.ШишелинаРасширениеЕвропейскогосоюзанавостокиинтересыРоссии М.Наука, 2006 .с.251.
Игорь Иванов Внешняя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вэпохуглобализации:Статьиивыступления. М.ОЛМА- ПРЕСС, 2002. с.142.
ЦыганковП. А., ФоминыхФ. И. Антироссийдескурс Европейсрого союза: причины и 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 / Обшественыенаукии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2009, №2, C. 37.
JavierSolana:”NATO`sSuccessinKosovo","ForeignAffairs",1999V0L.78,№6.。
Joseph Eugene Stiglitz,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6
Lambeth, Benjamin S. 2001. NATO’s Air War for Kosovo: A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Assessment.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Nikolai Zlobin, ‘Together But Separate’,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Cambridge: Fall 2004.Vol. 26, Iss 3, pp.48-52.
Peter Naray, Russia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p. 34-35. Padma Desai, Financial.
Sasse, Gwendolyn. 2007. The Crimea Question: Identity, Transition, and Conflict.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krainian Research Institute.
Sushko, Oleksandr, and Olena Prystayko. 2006. “Western Influence,” in Anders Aslund, and Michael McFaul, eds. Revolution in Orange: The Origins of Ukraine’s
Democratic Breakthrough, pp. 125-44.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The Guardian,5 November 1994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COM (2006) 649, “EU enlargement has helped respond to major changes such as the fall of dictatorship and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t has consolidated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stability across the continent.”
Vintrová, R. (2004). The CEE countries on the way into the EU–Adjustment problems: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real and nominal convergence. Europe-Asia Studies, 56, 4:522-523
Wim Kok(2003), Enlarging the European Union –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Report of Wim Kok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三、網路資源
中國輸出入銀行,俄羅斯政經現況,「貿易俱樂部」,http://www.eximclub.com.tw/countries/information-02c.asp?idno=2272&continen=3&country=%ABX%C3%B9%B4%B5。
陳智偉,普丁盧布油價 將陷63困境,「蘋果日報」2014年12月8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1208/36252956/。
郭妍希,普丁抱頭燒!專家:油價需102美元 俄國才能維持原狀,「Monday新聞」,2015年3月17日, http://blog.moneydj.com/news/2015/03/17/%E6%99%AE%E4%B8%81%E6%8A%
B1%E9%A0%AD%E7%87%92%EF%BC%81%E5%B0%88%E5%AE%B6%EF%BC%9A%E6%B2%B9%E5%83%B9%E9%9C%80102%E7%BE%8E%E5%85%83-%E4%BF%84%E5%9C%8B%E6%89%8D%E8%83%BD%E7%B6%AD%E6%8C%81%E5%8E%9F/。
時報,《國際經濟》俄經濟陷衰退,金融危機再起?,「Yahoo奇摩」, 2015年8月12日, https://tw.money.yahoo.com/%E5%9C%8B%E9%9A%9B%E7%B6%93%E6%BF%9F-%E4%BF%84%E7%B6%93%E6%BF%9F%E9%99%B7%E8%A1%B0%E9%80%80-%E9%87%91%E8%9E%8D%E5%8D%B1%E6%A9%9F%E5%86%8D%E8%B5%B7-233725338.html。
蘋果即時,俄總統普丁民調 僅9%不滿意,「蘋果日報」,2014年12月5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205/519352/
中央社墨斯科報導,民調:蒲亭聲望達到歷史新高,中央社,2015年2月14曰,https://tw.news.yahoo.com/%E6%B0%91%E8%AA%BF-%E8%92%B2%E4%BA%AD%E8%81%B2%E6%9C%9B%E9%81%94%E5%88%B0%E6%AD%B7%E5%8F%B2%E6%96%B0%E9%AB%98-101121700.html
于濱,「普丁三任外交啟動:光榮、夢想與現實」,俄羅斯研究,2012年6期,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8129
陳玉榮,「俄羅斯“現代化外交”評析」,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2011年8月,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1-08/03/content_4381679.htm。
2012年5月15日,http://eng.kremlin.ru/news?date=May+15% 2C+2012。
BBC,“Putin deplores collapse of USSR”, April 25,2005, http://news.bbc.co.uk/2/hi/448 0745.stm
李興,「「北約」歐盟雙東擴:俄羅斯不同對策及其原因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2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139983.htm
賈春陽、陳佳,「「北約」擴大及其前景分析」,和平與發展,2009年第4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161770.htm
喬廣穗,「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中亞政策」,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6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407739.htm
Путин, Владимир, «Посла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0/07/08/0000_type70029type82912_70658.shtml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金正恩訪俄欲“一箭多雕”」,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2015年2月2日,http://hk.crntt.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3603359。
「俄不理會美國的譴責繼續與伊朗合作軍事」,2001年3月13日23:48 中國日報網站,2001年3月13日,http://news.sohu.com/70/22/news144332270.shtml。
林正義,〈美國大陸反恐合作,臺灣頓失舞臺〉,國政評論,國安(評)090-236號,民國90年10月20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236.htm。
「普丁聲明說杜馬批准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正確之舉指出這符合俄國家利益並有利於整個國際社會的安全」,俄塔社莫斯科4月15日俄文電,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jsessionid=8BC1801B296B57C96ADB298F9EEE8CA4?baseid=1&docno=147487,
許志新,「普裡馬科夫多極化外交評析」,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1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60433.htm。
李興,北約歐盟雙東擴:俄羅斯不同對策及其原因分析,環球市場資訊導報雜誌社,http://www.ems86.com/touzi/html/?16704.html。
王正泉,「普丁外交構想兼收並蓄」,千龍網,http://inter.qianlong.com/4319/2005/07/25/135@2733872.htm
普丁表示俄羅斯歡迎建立「大歐洲」的思想,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4_oys/chinese/News/Subject/Putin/138732.html
楊愛國,「義大利外長表示支持舉行伊拉克問題國際會議」,新華網,2005年7月16日,http://www.sina.com.cn。
章田雅龍,「俄呼籲舉行伊拉克問題國際會議 伊朗考慮參加 」,中新網,2005年9月27日,www.southcn.com › 新聞 › 國際 › 國際快遞。
陳彬,「歐盟反傾銷法中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問題探析」,中國國際經濟仲裁委 員會,http://cn.cietac.org/magzine/93-6.shtml。
楊政,「俄羅斯歐盟峰會未獲重大突破 分歧短期難消除」,華夏經緯網,2012年6月6日。
「俄羅斯與歐盟加強對話」,中國網:CHINA.com.cn,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1/May/35104.htm,引自人民日報,2001年05月22日第7版。
「俄爭取到市場經濟地位(經濟分析)新待遇將給俄羅斯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人民網,2002年6月6曰,http://people.com.cn/BIG5/paper68/6408/630939.html, 載於環球時報,第18版。
Bull. EU 12-2002, “Copenhagen European Council,” point I.1– I.7.22. Treaty of Accession of Bulgaria OJ 2005, L157/11
“Enlargement has been a success story for the European Union and Europe as a whole,” Presidency conclusions,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16879\\\\06, December 15, 2006. http:/ / europa. eu. int/ comm/ enlargement/ arguments/ index. htm.
俄新社,莫斯科,2002 年4 月18 日。
吳銘彥,「烏克蘭情勢剖析」,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4年3月11日,http://www.npf.org.tw/printfriendly/13336。
「聯合國大會決議不接受克里米亞公投」,中國時報,27-3-2014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28000018-260408
新浪網,「普京將攜高官視察克里米亞,強硬回應歐美制裁」,http://news. sina.com.tw/article/20140806/13056824.html,2014.
香港電台,「烏克蘭3 位前總統籲廢除俄黑海艦隊駐留協議」,http://rthk.hk/
rthk/news/expressnews/20140303/news_20140303_55_988993.htm,2014。
美國之音,「俄對烏格加入北約的努力反應激烈」,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articleprintview/1094269.html,2008。
「普京:無意吞併克里米亞」,新浪網,2014年3月5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