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通訊產業標準機制分析-兼論利害關係人因應紛爭策略
Analysis to scheme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standards and Strategy to stakeholders
作者 高芳瑜
Kao, Fang Yu
貢獻者 郭炳伸
Kuo, Biing Shen
高芳瑜
Kao, Fang Yu
關鍵詞 產業標準
standards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1-Mar-2016 17:27:58 (UTC+8)
摘要 本文研究的重點是說明一個產業標準的制定,對一個企業競爭力以及社會產業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標準化的優點是可激發業者創新技術或改良現有技術改進產品、加工及服務之適合性,預防貿易上的障礙並促進工業技術的合作,最終更為人類提供了更好更進步的生活品質。
然而若因為標準制定程序或實施政策中有不夠周延處,導致在實施標準幫助了大廠壟斷市場、阻礙他人的公平競爭,或誘發實施標準人無意識地侵犯到放置在標準內的專利權,或甚至無法拒絕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不合理的權利金、或遭到歧視不公平的對待(授權),各利害關係當事人因此產生利益衝突而爭訟。實施標準人為解決與技術權利人間的爭議,需付出很多時間與社會成本,然後把這些爭訟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使得消費者最後須付出了更多的交易成本。如此不符合經濟效益的結果, 讓一個立意完善的產業標準機制反成了洪水猛獸,足以讓一企業失足於市場上。 所以本文認為此產業標準所衍生的問題與影響力很大,深深值得社會關注與檢討。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1. 王竣彥及宋庭禎,2011/7/28,全球 LTE 產業與標準現況。

二、英文文獻:
1. Richard A. Posner (2014),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9th Edition), Wolters Kluwer Law &Business in New York.

2. R. H. Coase (Oct.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3. pp. 1-44.

3. Suzanne Munck (July 30,2013),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 Disputes and Antitrust Law, Prepared Statement of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Subcommittee on Antitrust, Competition Policy and Consumer Rights Concerning Washington, D.C.

4. Anne Layne-Farrar (Jan 2013), Proactive or Reactiv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IPR Policy Revisions in the wake of Antitrust, Article in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The Antitrust Bulletin: Vol.59 No.2/Summer 201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0293202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3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郭炳伸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Kuo, Biing Sh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高芳瑜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Kao, Fang Yuen_US
dc.creator (作者) 高芳瑜zh_TW
dc.creator (作者) Kao, Fang Yu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16 17:27:58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16 17:27: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16 17:27: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932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70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93202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研究的重點是說明一個產業標準的制定,對一個企業競爭力以及社會產業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標準化的優點是可激發業者創新技術或改良現有技術改進產品、加工及服務之適合性,預防貿易上的障礙並促進工業技術的合作,最終更為人類提供了更好更進步的生活品質。
然而若因為標準制定程序或實施政策中有不夠周延處,導致在實施標準幫助了大廠壟斷市場、阻礙他人的公平競爭,或誘發實施標準人無意識地侵犯到放置在標準內的專利權,或甚至無法拒絕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不合理的權利金、或遭到歧視不公平的對待(授權),各利害關係當事人因此產生利益衝突而爭訟。實施標準人為解決與技術權利人間的爭議,需付出很多時間與社會成本,然後把這些爭訟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使得消費者最後須付出了更多的交易成本。如此不符合經濟效益的結果, 讓一個立意完善的產業標準機制反成了洪水猛獸,足以讓一企業失足於市場上。 所以本文認為此產業標準所衍生的問題與影響力很大,深深值得社會關注與檢討。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架構 4
第二章 產業標準制定的目的、意及發展動向 7
第一節 產業標準制定的目的、對產業帶來的意義 7
第二節 通訊產業主流技術的發展帶動大廠積極布局專利並參與標準制定 9
第三章 產業標準設定關係人爭議與歐美著名通訊產業標準設定機構策略修正方向 15
第一節 標準專利持有人與實施標準人之爭議 15
第二節 歐美著名通訊產業設定標準機構修正智慧財產權實施政策 31
第四章 以高通QUALCOMM為例 39
第一節 為什麼高通(QUALCOMM)要參與制定標準制定 39
第二節『標準必要專利』衍生爭議及標準制定機構修正IPR政策對高通的衝擊 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參考文獻 65
zh_TW
dc.format.extent 132895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32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產業標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tandardsen_US
dc.title (題名) 通訊產業標準機制分析-兼論利害關係人因應紛爭策略zh_TW
dc.title (題名) Analysis to scheme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standards and Strategy to stakeholder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1. 王竣彥及宋庭禎,2011/7/28,全球 LTE 產業與標準現況。

二、英文文獻:
1. Richard A. Posner (2014),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9th Edition), Wolters Kluwer Law &Business in New York.

2. R. H. Coase (Oct.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3. pp. 1-44.

3. Suzanne Munck (July 30,2013),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 Disputes and Antitrust Law, Prepared Statement of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Subcommittee on Antitrust, Competition Policy and Consumer Rights Concerning Washington, D.C.

4. Anne Layne-Farrar (Jan 2013), Proactive or Reactiv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IPR Policy Revisions in the wake of Antitrust, Article in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The Antitrust Bulletin: Vol.59 No.2/Summer 201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