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財產權之基本理論研究-以國家與人民之關係為限
A Study on Fundamental Theory of Property -- the Relation of State and People
作者 魏千峰
Wei, Chien-Feng
貢獻者 顏厥安
Yen, Chueh-An
魏千峰
Wei, Chien-Feng
關鍵詞 財產權
個人擁有自身
排他能力
移轉能力
先占理論
勞力理論
人格發展理論
徵收
property
suum
cxcludability
transferability
first occupancy theory
labor theory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y
takings
日期 1999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8:02 (UTC+8)
摘要 私有財產權之保障在我國政治與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由於傳統上我國法律文化中並無權利之因素,且繼受西方國家法制時特別強調社會本位,以致憲法第十五條雖明文保障財產權,亦未能落實個人財產權免於國家公權力侵犯之核心。大法官釋字第三三六號解釋認為都市計劃法第五十條就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不設期限係合憲,即是未能保障財產權之例子。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But in tradition there was no factor of right in our legal culture, and especially considered social interests when we adopted and learned from western legal systems. It can`t make people prevent from intervention of state power although Article 15 of Constitutional Law prescribes protection of property. For examp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No.336 of Grand Justice upheld Article 50 of City Planning Law deleting deadline of public reservation. The said interpretation is a bad example.
"封面頁
     證明書
     謝辭
     序言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篇 緒 論
     第二篇 何謂財產權
     第一章 財產權之定義
     第一節 界定財產權之困難
     第二節 從物質客體分析
     第三節 從財產權制度分析
     第四節 從財產權內涵分析
     第五節 分割之所有權
     第六節 公司之所有權
     第七節 小 結
     第二章 財產權之特徵、功能及缺點
     第一節 財產權之特徵
     第一項 排他能力
     第二項 移轉能力
     第二節 財產權之功能
     第三節 財產權之缺失
     第一項 不平等
     第二項 異化與剝削
     第四節 小 結
     第三篇 財產權合理化之理論
     第一章 先占理論
     第一節 葛羅休斯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之歷史
     第二項 財產權之發展與限制
     第二節 普芬道夫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
     第二項 財產權之必要
     第三節 康德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
     第二項 意欲與財產權
     第四節 小 結
     第二章 勞力理論
     第一節 洛克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之基礎
     第二項 傳統自然法理論缺陷之克服
     第三項 自然狀態到市民社會
     第四項 勞力與產品模式
     第五項 足夠條件與損壞條件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三章 功效主義理論
     第一節 休謨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人類本質之自然法
     第二項 人為的美德
     第三項 財產權發生原因
     第四項 財產權之規範
     第五項 不平等問題
     第二節 邊沁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立法原理
     第二項 立法者之目標
     第三項 財產權乃法律創設之期待
     第四項 財產權之不平等
     第五項 財產權之限制
     第三節 波斯納之法律經濟分析理論
     第一項 基本理論
     第二項 財產權之經濟理論
     第三項 寇斯定理之推論
     第四項 徵 收
     第五項 不平等問題
     第四節 批 評
     第五節 小 結
     第四章 人格發展理論
     第一節 黑格爾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抽象權利之地位
     第二項 財產權與自由
     第三項 可轉讓與不可轉讓的財產權
     第四項 家庭與財產權
     第五項 市民社會中之財產權
     第六項 在國家中之財產權
     第七項 財產權平等問題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五章 分配正義理論
     第一節 羅爾斯之分配正義理論
     第一項 原始地位
     第二項 兩個原理
     第三項 第二原理之解釋
     第四項 採用差異原理之理由
     第五項 分配方式
     第六項 純粹之程序正義
     第七項 公平之儲蓄原理
     第八項 與完美主義相異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六章 理論之衝突、解決及重構
     第一節 貝克的解決方法
     第二節 曼澤的解決方法
     第三節 財產權理論之繼受與重構
     第四節 小 結
     第四篇 財產權理論之運用
     第一章 財產權在我國憲法中之地位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
     第一項 偏重社會義務之闡釋
     第二項 解嚴後憲法解釋之新方向
     第二節 財產權係一種天賦的權利
     第三節 財產權之內涵
     第四節 財產權保障之範圍
     第五節 財產權與非財產權之雙重標準
     第六節 財產權之限制
     第七節 小 結
     第二章 徵 收
     第一節 徵收原則與救濟
     第一項 從財產權理論分析徵收原則
     第二項 公平補償與其他救濟
     第二節 徵收問題──釋字第二三六號評析
     第三節 準徵收問題
     第一項 洛克及黑格爾財產權理論之運用
     第二項 釋字第三三六號評析
     第三項 釋字第四○○號評析
     第四項 釋字第四四○號評析
     第四節 土地權利之回復
     第一項 變遷時代法律重整之原理
     第二項 德國統一之土地權回復
     第三項 解嚴後我國土地權之回復
     第五節 小 結
     第五篇 結 論
     主要參考資料
     (一)中文文獻
     (二)英文文獻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2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顏厥安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Yen, Chueh-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魏千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ei, Chien-F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魏千峰zh_TW
dc.creator (作者) Wei, Chien-Fe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6 17:08:02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6 17:08:0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8:0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32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712-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私有財產權之保障在我國政治與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由於傳統上我國法律文化中並無權利之因素,且繼受西方國家法制時特別強調社會本位,以致憲法第十五條雖明文保障財產權,亦未能落實個人財產權免於國家公權力侵犯之核心。大法官釋字第三三六號解釋認為都市計劃法第五十條就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不設期限係合憲,即是未能保障財產權之例子。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But in tradition there was no factor of right in our legal culture, and especially considered social interests when we adopted and learned from western legal systems. It can`t make people prevent from intervention of state power although Article 15 of Constitutional Law prescribes protection of property. For examp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No.336 of Grand Justice upheld Article 50 of City Planning Law deleting deadline of public reservation. The said interpretation is a bad example.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封面頁
     證明書
     謝辭
     序言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篇 緒 論
     第二篇 何謂財產權
     第一章 財產權之定義
     第一節 界定財產權之困難
     第二節 從物質客體分析
     第三節 從財產權制度分析
     第四節 從財產權內涵分析
     第五節 分割之所有權
     第六節 公司之所有權
     第七節 小 結
     第二章 財產權之特徵、功能及缺點
     第一節 財產權之特徵
     第一項 排他能力
     第二項 移轉能力
     第二節 財產權之功能
     第三節 財產權之缺失
     第一項 不平等
     第二項 異化與剝削
     第四節 小 結
     第三篇 財產權合理化之理論
     第一章 先占理論
     第一節 葛羅休斯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之歷史
     第二項 財產權之發展與限制
     第二節 普芬道夫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
     第二項 財產權之必要
     第三節 康德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
     第二項 意欲與財產權
     第四節 小 結
     第二章 勞力理論
     第一節 洛克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之基礎
     第二項 傳統自然法理論缺陷之克服
     第三項 自然狀態到市民社會
     第四項 勞力與產品模式
     第五項 足夠條件與損壞條件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三章 功效主義理論
     第一節 休謨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人類本質之自然法
     第二項 人為的美德
     第三項 財產權發生原因
     第四項 財產權之規範
     第五項 不平等問題
     第二節 邊沁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立法原理
     第二項 立法者之目標
     第三項 財產權乃法律創設之期待
     第四項 財產權之不平等
     第五項 財產權之限制
     第三節 波斯納之法律經濟分析理論
     第一項 基本理論
     第二項 財產權之經濟理論
     第三項 寇斯定理之推論
     第四項 徵 收
     第五項 不平等問題
     第四節 批 評
     第五節 小 結
     第四章 人格發展理論
     第一節 黑格爾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抽象權利之地位
     第二項 財產權與自由
     第三項 可轉讓與不可轉讓的財產權
     第四項 家庭與財產權
     第五項 市民社會中之財產權
     第六項 在國家中之財產權
     第七項 財產權平等問題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五章 分配正義理論
     第一節 羅爾斯之分配正義理論
     第一項 原始地位
     第二項 兩個原理
     第三項 第二原理之解釋
     第四項 採用差異原理之理由
     第五項 分配方式
     第六項 純粹之程序正義
     第七項 公平之儲蓄原理
     第八項 與完美主義相異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六章 理論之衝突、解決及重構
     第一節 貝克的解決方法
     第二節 曼澤的解決方法
     第三節 財產權理論之繼受與重構
     第四節 小 結
     第四篇 財產權理論之運用
     第一章 財產權在我國憲法中之地位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
     第一項 偏重社會義務之闡釋
     第二項 解嚴後憲法解釋之新方向
     第二節 財產權係一種天賦的權利
     第三節 財產權之內涵
     第四節 財產權保障之範圍
     第五節 財產權與非財產權之雙重標準
     第六節 財產權之限制
     第七節 小 結
     第二章 徵 收
     第一節 徵收原則與救濟
     第一項 從財產權理論分析徵收原則
     第二項 公平補償與其他救濟
     第二節 徵收問題──釋字第二三六號評析
     第三節 準徵收問題
     第一項 洛克及黑格爾財產權理論之運用
     第二項 釋字第三三六號評析
     第三項 釋字第四○○號評析
     第四項 釋字第四四○號評析
     第四節 土地權利之回復
     第一項 變遷時代法律重整之原理
     第二項 德國統一之土地權回復
     第三項 解嚴後我國土地權之回復
     第五節 小 結
     第五篇 結 論
     主要參考資料
     (一)中文文獻
     (二)英文文獻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謝辭
     序言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篇 緒 論
     第二篇 何謂財產權
     第一章 財產權之定義
     第一節 界定財產權之困難
     第二節 從物質客體分析
     第三節 從財產權制度分析
     第四節 從財產權內涵分析
     第五節 分割之所有權
     第六節 公司之所有權
     第七節 小 結
     第二章 財產權之特徵、功能及缺點
     第一節 財產權之特徵
     第一項 排他能力
     第二項 移轉能力
     第二節 財產權之功能
     第三節 財產權之缺失
     第一項 不平等
     第二項 異化與剝削
     第四節 小 結
     第三篇 財產權合理化之理論
     第一章 先占理論
     第一節 葛羅休斯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之歷史
     第二項 財產權之發展與限制
     第二節 普芬道夫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
     第二項 財產權之必要
     第三節 康德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與財產權
     第二項 意欲與財產權
     第四節 小 結
     第二章 勞力理論
     第一節 洛克理論
     第一項 自然法之基礎
     第二項 傳統自然法理論缺陷之克服
     第三項 自然狀態到市民社會
     第四項 勞力與產品模式
     第五項 足夠條件與損壞條件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三章 功效主義理論
     第一節 休謨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人類本質之自然法
     第二項 人為的美德
     第三項 財產權發生原因
     第四項 財產權之規範
     第五項 不平等問題
     第二節 邊沁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立法原理
     第二項 立法者之目標
     第三項 財產權乃法律創設之期待
     第四項 財產權之不平等
     第五項 財產權之限制
     第三節 波斯納之法律經濟分析理論
     第一項 基本理論
     第二項 財產權之經濟理論
     第三項 寇斯定理之推論
     第四項 徵 收
     第五項 不平等問題
     第四節 批 評
     第五節 小 結
     第四章 人格發展理論
     第一節 黑格爾之財產權理論
     第一項 抽象權利之地位
     第二項 財產權與自由
     第三項 可轉讓與不可轉讓的財產權
     第四項 家庭與財產權
     第五項 市民社會中之財產權
     第六項 在國家中之財產權
     第七項 財產權平等問題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五章 分配正義理論
     第一節 羅爾斯之分配正義理論
     第一項 原始地位
     第二項 兩個原理
     第三項 第二原理之解釋
     第四項 採用差異原理之理由
     第五項 分配方式
     第六項 純粹之程序正義
     第七項 公平之儲蓄原理
     第八項 與完美主義相異
     第二節 批 評
     第三節 小 結
     第六章 理論之衝突、解決及重構
     第一節 貝克的解決方法
     第二節 曼澤的解決方法
     第三節 財產權理論之繼受與重構
     第四節 小 結
     第四篇 財產權理論之運用
     第一章 財產權在我國憲法中之地位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
     第一項 偏重社會義務之闡釋
     第二項 解嚴後憲法解釋之新方向
     第二節 財產權係一種天賦的權利
     第三節 財產權之內涵
     第四節 財產權保障之範圍
     第五節 財產權與非財產權之雙重標準
     第六節 財產權之限制
     第七節 小 結
     第二章 徵 收
     第一節 徵收原則與救濟
     第一項 從財產權理論分析徵收原則
     第二項 公平補償與其他救濟
     第二節 徵收問題──釋字第二三六號評析
     第三節 準徵收問題
     第一項 洛克及黑格爾財產權理論之運用
     第二項 釋字第三三六號評析
     第三項 釋字第四○○號評析
     第四項 釋字第四四○號評析
     第四節 土地權利之回復
     第一項 變遷時代法律重整之原理
     第二項 德國統一之土地權回復
     第三項 解嚴後我國土地權之回復
     第五節 小 結
     第五篇 結 論
     主要參考資料
     (一)中文文獻
     (二)英文文獻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2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財產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個人擁有自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排他能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移轉能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先占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力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格發展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徵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roper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uu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xcludabil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ransferabil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irst occupancy 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bor 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kingsen_US
dc.title (題名) 財產權之基本理論研究-以國家與人民之關係為限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Fundamental Theory of Property -- the Relation of State and Peopl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