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共與北韓動員功效之比較研究
作者 李東薰
貢獻者 江炳倫<br>段家鋒
李東薰
日期 1985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11:05 (UTC+8)
摘要 中韓兩國皆以收復失土、完成統一,為其民族的首要課題。而在完成比一大業,就須了解中共與北韓政權的政治運作及其變化,才能實現「制敵之先,在於知敵」。因此,本研究以兩政權推行的動員及其功效來作比較研究。
     第一章闡述研究動機、方法、範圍以及研究共黨動員的理論基礎。其比較研究基本上採用動員研究法,並以「鞏固政權」與「社經發展」二方面來探討其動員的功效。
     本文主要內容如下。第一,將屬於「動員階段」部門分為:(1)社會主義改革的準備措施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及其功效(第二章);(2)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動員及其功效(第三章)。第二,具有「過渡期動員階段」特徵之革命性的繼續動員及其功效(第四章)。第三,逐漸顯現「後動員階段」特徵之現階段動員與評估(第五章)。而在最後第六章摘要比較兩政權動員的全盤性趨勢,並以綜合評估與展望作為結論。其次,對每一階段動員之探討約可分為:(1)動員運動的歷史經過簡介;(2)動員內容的特徵比較;(3)動員功效的比較、評估等三方面。
     由於兩者幾乎同時建立其政權,經過「動員階段」、「過渡期動員階段」、而進入「後動員階段」,因此其發展過程大致相同。在「動員階段」中,兩者雖在鞏固政權方面獲得若干功效,然而卻在經濟上遭到重大失敗。盲進主義較高的中共其失敗程度更為嚴重。其後,兩者為彌補其經濟失敗,逐漸採用實用主義的、合理的動員策略,而中共則較北韓早為呈現這種現象。
     從兩者動員的全盤趨勢來看,中共在動員策略及其功效上變化的流動幅度較大。其原因約有二點。第一、中共領導階層內存在著較多樣化的政治勢力及理論衝突。因而常呈現出動員策略與權力鬥爭密切相關的現象。而北韓的權力結構則較為單純,即維持著較穩定的金日成唯一體制。因而其彌補失敗僅止於政策方面的措施。第二,由歷史過程來看,北韓由於是隔一段時期,跟著中共推行類似的動員。故北韓能夠以中共的失敗經驗作為其事前修正與事後的補充。
     兩政權經過三十餘年失敗的痛苦經驗後,最近逐漸走向「後動員階段」的自我修正過程。但是目前中共則較北韓呈現更為明顯的變化。兩者發生此种變化的原因,乃因中共有領導班子的更換,即實務派的當權;而北韓則非常需要透過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來減少對其權力世襲體制的阻力。
     就兩者往後發展的方向而言,難以肯定是否會朝「已成熟的後動員階段」的方向繼續發展。因為兩者呈現著與過去相同,沒有固定方向的直線式變化(參考「圖6-1」)。換言之,若一旦面臨體系本質上變化之危機及威脅,則隋時會有反轉發展階段的可能。其次,兩者亦與其他共黨社會相同,制度化水準頗低,因而極易因領導者更換等突變因素而發生變化。根據本文研究,中共保有更大的流動幅度,亦表示中共的突變(反轉)可能性較北韓為大。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3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江炳倫<br>段家鋒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東薰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東薰zh_TW
dc.date (日期) 198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6 17:11:05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6 17:11: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11:0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33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789-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韓兩國皆以收復失土、完成統一,為其民族的首要課題。而在完成比一大業,就須了解中共與北韓政權的政治運作及其變化,才能實現「制敵之先,在於知敵」。因此,本研究以兩政權推行的動員及其功效來作比較研究。
     第一章闡述研究動機、方法、範圍以及研究共黨動員的理論基礎。其比較研究基本上採用動員研究法,並以「鞏固政權」與「社經發展」二方面來探討其動員的功效。
     本文主要內容如下。第一,將屬於「動員階段」部門分為:(1)社會主義改革的準備措施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及其功效(第二章);(2)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動員及其功效(第三章)。第二,具有「過渡期動員階段」特徵之革命性的繼續動員及其功效(第四章)。第三,逐漸顯現「後動員階段」特徵之現階段動員與評估(第五章)。而在最後第六章摘要比較兩政權動員的全盤性趨勢,並以綜合評估與展望作為結論。其次,對每一階段動員之探討約可分為:(1)動員運動的歷史經過簡介;(2)動員內容的特徵比較;(3)動員功效的比較、評估等三方面。
     由於兩者幾乎同時建立其政權,經過「動員階段」、「過渡期動員階段」、而進入「後動員階段」,因此其發展過程大致相同。在「動員階段」中,兩者雖在鞏固政權方面獲得若干功效,然而卻在經濟上遭到重大失敗。盲進主義較高的中共其失敗程度更為嚴重。其後,兩者為彌補其經濟失敗,逐漸採用實用主義的、合理的動員策略,而中共則較北韓早為呈現這種現象。
     從兩者動員的全盤趨勢來看,中共在動員策略及其功效上變化的流動幅度較大。其原因約有二點。第一、中共領導階層內存在著較多樣化的政治勢力及理論衝突。因而常呈現出動員策略與權力鬥爭密切相關的現象。而北韓的權力結構則較為單純,即維持著較穩定的金日成唯一體制。因而其彌補失敗僅止於政策方面的措施。第二,由歷史過程來看,北韓由於是隔一段時期,跟著中共推行類似的動員。故北韓能夠以中共的失敗經驗作為其事前修正與事後的補充。
     兩政權經過三十餘年失敗的痛苦經驗後,最近逐漸走向「後動員階段」的自我修正過程。但是目前中共則較北韓呈現更為明顯的變化。兩者發生此种變化的原因,乃因中共有領導班子的更換,即實務派的當權;而北韓則非常需要透過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來減少對其權力世襲體制的阻力。
     就兩者往後發展的方向而言,難以肯定是否會朝「已成熟的後動員階段」的方向繼續發展。因為兩者呈現著與過去相同,沒有固定方向的直線式變化(參考「圖6-1」)。換言之,若一旦面臨體系本質上變化之危機及威脅,則隋時會有反轉發展階段的可能。其次,兩者亦與其他共黨社會相同,制度化水準頗低,因而極易因領導者更換等突變因素而發生變化。根據本文研究,中共保有更大的流動幅度,亦表示中共的突變(反轉)可能性較北韓為大。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感謝辭
     論文摘要
     目錄
     圖表目次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動員」概念在共黨研究上的意義
     二、研究共黨「動員」及其功效的分析架構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社會主義革命的動員及其功效
     第一節 社會主義改革運動的簡介
     一、 中共的「五大運動」與「三大改造運動」
     二、 北韓的各種社會主義改革運動
     第二節 社會主義改革運動的特徵比較
     一、 農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異同
     二、 鎮反與思想改造的異同
     第三節 社會主義改革運動的功效比較
     一、 鞏固政權的功效
     二、 社經發展的功效
     三、 檢討:再度動員的企求與嘗試
     第三章 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動員及其功效
     第一節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時期動員的簡介
     一、 中共的「大躍進運動」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二、 北韓的「千里馬運動」與「協同農場化運動」
     第二節 加速全面動員的特徵比較
     一、 加快速度性動員內容的異同
     二、 合作組織及其控制形式的異同
     第三節 加速全面動員的功效比較
     一、 鞏固政權的功效
     二、 社經發展的功效
     三、 檢討:紅專的對立與抉擇
     第四章 革命性的繼續動員及其功效
     第一節 中共的奪權性動員:「文化大革命運動」
     一、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與思想鬥爭
     二、 紅衛兵群眾運動
     三、 奪權與整黨
     第二節 北韓的再整合性動員:「三大革命運動」
     一、「三大革命運動」的背景與方針
     二、「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形態
     第三節 革命性的繼續動員之特徵比較
     一、 奪權與鞏固個人權勢
     二、 思想鬥爭與思想革命
     三、 群眾運動方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
     第四節 革命性的繼續動員之功效比較
     一、 鞏固政權的功效
     二、 社經發展的功效
     三、 檢討:物質誘因和精神誘因的兩難
     第五章 現階段動員的趨勢及其變動因素的比較
     第一節 中共是否已進入「後動員階段」?
     一、 政治、思想上的變革
     二、 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
     三、 評估與展望
     第二節 北韓能承襲中共的路嗎?
     一、 權力世襲與政治變局
     二、 對外開放與經濟政策的變化
     三、 評估與展望
     第三節 影響動員因素的比較評估
     一、 環境因素
     二、 政體因素
     三、 影響動員變動的因素分類:「R因素」與「P因素」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動員趨勢的全盤性摘要比較
     一、 中共動員趨勢的摘要(及「表6-1」的解析)
     二、 北韓動員趨勢的摘要(及「表6-2」的解析)
     三、 比較檢討
     第二節 綜合評估與展望
     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36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共與北韓動員功效之比較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