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動產善意取得之研究
作者 郭瑞蘭
貢獻者 姚瑞光
郭瑞蘭
日期 1980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5:57:15 (UTC+8)
摘要 羅馬法諺有云:「無論何人,不能以大於自己所有之權利,轉讓與他人。」,此一格言,於今仍規範著自由經濟社會,亦即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所為之處分,如未經權利人之承認,本不生任何效力,推當玆動產物權變動頻繁、所有權日益觀念化之世,吾人於日常之交易,實不易查知讓與人就讓與物是否有處分權?如堅守此一原則,恐有害交易之敘活與安全,是法律特別規定,受讓人於交易之際,祇要善意后頭讓敗人占有之權利外觀,即可取得其物權,此即本文所欲探討之中心問題--動產善意取得,為研究此問題,本文第一章就善意取得之意義予以界說,闡述物權變動之公示原則與公信原則,介紹善意取得在體系上之編制,並比較保護交易安全之類似制度;第二章探究善意取得制度之沿革,以期瞭解善意取得之來龍去脈,並介紹各國善意取得制度之立法例,從比較法上之觀察,取長補短,作為我國立法上之參考;第三章剖析動產善意取得之要件.就善意取得最根本之問題,深入探討其究竟,並分析善意取得在法律上所產生之效力,第四意檢討善意取得在實際應用上所生之問題.譬如:不完全之法律行為與第三人之善意取得、占有改定與善意取得等,第五意以現代之觀點評價有關善意取得之例外規定、解說被害人或遺失人口復請求權之性質與內容,以明此例外規定所保護之對象,並闡釋金錢與無記名證券適用善意取得之特性;第六章探討票據善意取得制度之由來與適用範圍,閻明實際運作所生之疑惑,詳析其與票據抗辯限制之關係.期有助於其他背書證券之準用;第七章總結前艾,就立法論、解釋論提出建議.並探討善意取得制度之發展趨勢,以為立法上之參考。
     本論文之撰擬.蒙恩師姚大法官--之傳道、授業、解惑口乃至原稿之逐字批閱、斧正,不遺餘力,關懷備至,復蒙施長煥生之督促勉勵,沒齒難忘;此外,劉秉鈞等數位學是協助校對.備極辛勞,謹此一併致最誠摯之謝意。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99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姚瑞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郭瑞蘭zh_TW
dc.creator (作者) 郭瑞蘭zh_TW
dc.date (日期) 198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5:57:15 (UTC+8)-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5:57: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5:57: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99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79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羅馬法諺有云:「無論何人,不能以大於自己所有之權利,轉讓與他人。」,此一格言,於今仍規範著自由經濟社會,亦即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所為之處分,如未經權利人之承認,本不生任何效力,推當玆動產物權變動頻繁、所有權日益觀念化之世,吾人於日常之交易,實不易查知讓與人就讓與物是否有處分權?如堅守此一原則,恐有害交易之敘活與安全,是法律特別規定,受讓人於交易之際,祇要善意后頭讓敗人占有之權利外觀,即可取得其物權,此即本文所欲探討之中心問題--動產善意取得,為研究此問題,本文第一章就善意取得之意義予以界說,闡述物權變動之公示原則與公信原則,介紹善意取得在體系上之編制,並比較保護交易安全之類似制度;第二章探究善意取得制度之沿革,以期瞭解善意取得之來龍去脈,並介紹各國善意取得制度之立法例,從比較法上之觀察,取長補短,作為我國立法上之參考;第三章剖析動產善意取得之要件.就善意取得最根本之問題,深入探討其究竟,並分析善意取得在法律上所產生之效力,第四意檢討善意取得在實際應用上所生之問題.譬如:不完全之法律行為與第三人之善意取得、占有改定與善意取得等,第五意以現代之觀點評價有關善意取得之例外規定、解說被害人或遺失人口復請求權之性質與內容,以明此例外規定所保護之對象,並闡釋金錢與無記名證券適用善意取得之特性;第六章探討票據善意取得制度之由來與適用範圍,閻明實際運作所生之疑惑,詳析其與票據抗辯限制之關係.期有助於其他背書證券之準用;第七章總結前艾,就立法論、解釋論提出建議.並探討善意取得制度之發展趨勢,以為立法上之參考。
     本論文之撰擬.蒙恩師姚大法官--之傳道、授業、解惑口乃至原稿之逐字批閱、斧正,不遺餘力,關懷備至,復蒙施長煥生之督促勉勵,沒齒難忘;此外,劉秉鈞等數位學是協助校對.備極辛勞,謹此一併致最誠摯之謝意。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善意取得之意義
     第二節 物權變動之公示原則與公信原則
     第一目 物權變動與公示制度
     第二目 公示原則
     第三目 公信原則
     第四目 公示原則與公信原則之關係
     第五目 不動產之公信原則
     第三節 善意取得在體系上之編制
     第四節 保護交易安全之類似制度
     第一目 表見代理
     第二目 對無權限人之善意清償
     第三目 意思表示無效、經撤銷第三人之保護
     第二章 善意取得制度之沿革及比較法上之觀察
     第一節 善意取得制度之沿革
     第一目 羅馬法
     第二目 中世紀之日耳曼法
     第三目 與近代法之比較
     第二節 善意取得制度立法例簡介
     第一目 法、日立法例
     第二目 德、瑞立法例
     第三目 英、美立法例
     第三節 善意取得制度比較法上之觀察
     第三章 動產善意取得要件與效力之剖析
     第一節 一般性之要件--移轉或設定動物權之合意
     第一目 適用之對象--動產
     第二目 須有移轉或設定動產物權之合意
     第二節 對讓與人之要件--讓與人須為占有動產之無讓與權人
     第一目 須讓與人無讓與之權利
     第二目 須讓與人占有該動產
     第三節 對受讓人之要件--受讓人須善意受讓該動產之占有
     第一目 受讓人須繼各取得占有
     第二目 受讓人須為善意
     第四節 善意取得之效力
     第一目 善意取得人所能取得之權利
     第二目 原始取得抑是繼受取得
     第三目 無處分權之讓與人再次取得占右時之例外
     第四目 真正權利人、無讓與權人與善意取得人相互間之債權關係
     第四章 善意取得在民法體系中之應用
     第一節 無法律上原因之無權處分與善意取得--併論物權行為之無因性
     第一目 物權變動理論之簡介
     第二目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下所生之效果
     第三目 物權行為無因性之檢討
     第二節 不完全之法律行為與第三人之善意取得
     第一目 物權行為不完全之情形
     第二目 物權行為無效或效力未定之情形
     第三目 物權行為經撤銷之情形
     第三節 占有改定與善意取得
     第一目 學說之見解
     第二目 學說之研討
     第三目 新理論之簡介
     第五章 有關盜賊遺失物於善意取得例外規定之研討
     第一節 現代觀點對善意取得例外規定之評價
     第二節 盜賊、遺失物之範圍
     第一目 盜賊之範圍
     第二目 還失物之範圍
     第三目 對盜賊、遺失物之限定問題
     第四目 盜賊、遺失物之存在
     第三節 被害人或遺失人之回復請求權
     第一目 請求回復之期間
     第二目 於二年期間內所有權之歸屬(兼論回復請求麾之容及法律性質)
     第三目 回複請求權人
     第四目 回復請求權之相對人
     第四節 盜賊、遺失物善意取得人之特別保護
     第一目 取得占有之方法
     第二目 得受特別保護占有人之範圍
     第三目 清償債金之本質
     第五節 金錢、無記名證券之例外規定
     第六章 善意取得在票據法體系中之雁用
     第一節 票據善意取得制度之發展及其立法旨趣
     第二節 禁據善意取得上善意概念之範圍
     第三節 票據善意取得之要作及效果
     第一目 票據善意取得之積極要件
     第二目 票據善意取得之消極要件
     第三目 票據善意取得要件與民法善意取得要件之比較
     第四目 票據善意取得之效果
     第四節 票據善意取得與票據抗辯限制之關係
     第一目 善意取得與票據抗辦之區別
     第二目 最高法院判決評釋
     第三目 英美法之立法觀察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立法論
     第二節 解釋論
     第三節 善意取得制度之發展趨勢
     參考資料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998en_US
dc.title (題名) 動產善意取得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