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龍樹的中道緣起思想
Nagarjuna`s Thought Of Madhyamika-Pratityasamutpada
作者 劉英孝
Liu, Ing Shau
貢獻者 林鎮國
Lin, Cheng Kuo
劉英孝
Liu , Ing Shau
關鍵詞 中道
緣起
空性
二諦
Madhyamaka
Pratityasamutpada
Emptiness
Two Truths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7:41 (UTC+8)
摘要   日本學界曾針對緣起的意涵,引起一場論爭。例如宇井伯壽等人主張緣起是同時的邏輯關係,木村泰賢等人則認為緣起還有異時的因果面,另外上田義文還指出了緣起的寂滅面。
       本文依據印順法師的主張,亦即因果不能分割為同時或異時,並且徵引龍樹的論文,重點地批評上述日本學者的意見。依阿含經,所謂緣起的定義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而龍樹的空義是不二的,可以說無彼亦無此。而且,《大智度論》有法性不待因緣的說法,在龍樹那□,空性是等同於法性的,因此,向來所說緣起與空為同義的說法,有必要再釐清。本論文的第四章就做了這方面的嘗試。關於二諦,日本學界曾經提出許多關於語源學的研究,本論文則從《大智度論》尋找論據,證明龍樹所謂的世俗諦就是語言,亦即緣起的假名面;而勝義諦則是語言的寂滅性,亦即是空。二諦之間的關係則是相即。根據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檢討了英美學界對於龍樹空性及二諦的詮釋。大致地區分,英美對於龍樹空義的詮釋經歷了三個階段:虛無主義,絕對主義及語言哲學的詮釋,本論文重點地評破了虛無主義的詮釋,對於後兩種詮釋則有所取捨。本文的貢獻在於提出《大智度論》中法性不待因緣的說法,從而使緣起與空的關係得到更多的理解。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81154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32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鎮國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Cheng Ku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英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 , Ing Shau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英孝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Ing Shau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09:37:41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09:37:4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7:4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32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94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1154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日本學界曾針對緣起的意涵,引起一場論爭。例如宇井伯壽等人主張緣起是同時的邏輯關係,木村泰賢等人則認為緣起還有異時的因果面,另外上田義文還指出了緣起的寂滅面。
       本文依據印順法師的主張,亦即因果不能分割為同時或異時,並且徵引龍樹的論文,重點地批評上述日本學者的意見。依阿含經,所謂緣起的定義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而龍樹的空義是不二的,可以說無彼亦無此。而且,《大智度論》有法性不待因緣的說法,在龍樹那□,空性是等同於法性的,因此,向來所說緣起與空為同義的說法,有必要再釐清。本論文的第四章就做了這方面的嘗試。關於二諦,日本學界曾經提出許多關於語源學的研究,本論文則從《大智度論》尋找論據,證明龍樹所謂的世俗諦就是語言,亦即緣起的假名面;而勝義諦則是語言的寂滅性,亦即是空。二諦之間的關係則是相即。根據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檢討了英美學界對於龍樹空性及二諦的詮釋。大致地區分,英美對於龍樹空義的詮釋經歷了三個階段:虛無主義,絕對主義及語言哲學的詮釋,本論文重點地評破了虛無主義的詮釋,對於後兩種詮釋則有所取捨。本文的貢獻在於提出《大智度論》中法性不待因緣的說法,從而使緣起與空的關係得到更多的理解。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1
       第二節 釋「中道緣起」-----7
       第三節 龍樹其人與著作-----10
     第二章 「緣起」意義的釐定-----31
       第一節 「緣起」是論理關係的見解-----32
       第二節 「緣起」的因果性-----34
       第三節 「緣起」是寂滅性的見解-----37
     第三章 「空」義的銓釋-----45
       第一節 當代學者對空義的詮釋-----45
       第二節 《大智度論》中所見的空義-----58
       第三節 其他龍樹論典中所見的空義-----80
     第四章 緣起、空與二諦-----99
       第一節 緣起與空的關係-----99
       第二節 二諦-----108
       第三節 二諦與緣起、空的關係-----113
     第五章 結論-----117
     參考文獻-----12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32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緣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空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二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Madhyamak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atityasamutpad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mptines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wo Truthsen_US
dc.title (題名) 龍樹的中道緣起思想zh_TW
dc.title (題名) Nagarjuna`s Thought Of Madhyamika-Pratityasamutpad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