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
2010年科學傳播工作坊 |
SHANG-REN KWAN |
report |
pdf(1827) |
2010 |
我國科學傳播領域現況調查分析暨2011年科學傳播論壇會議 |
SHANG-REN KWAN |
report |
pdf(507) |
2006 |
電視新興現象及其社會影響---隨選、互動電視對閱聽眾的影響︰以數位電視平台之「取代效果」研究為例 |
YU-LI LIU、KUO-FENG TSENG |
report |
pdf(1351) |
2005 |
科展風雲榜---本來就綱好 |
SHANG-REN KWAN |
report |
pdf(774) |
2005 |
科學教育節目製作人才培訓班 (B.科普教育人才) |
SHANG-REN KWAN、GEE-CHIN HOU |
report |
web page(540) |
2006 |
賽局理論與競爭極限:以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為例(I) |
KUO-FENG TSENG |
report |
pdf(1595) |
2006 |
新聞報導與創傷︰電視記者如何報導社會新聞、如何再現受害者?(II) |
CHIUNG-WEN HSU |
report |
pdf(1299) |
2006 |
熟年世代新傳媒與老人自我形象及社會角色建構的關係︰報紙、電視、電腦與網際網路所傳播之象徵系統對老人參與社會組織之影響 |
YEAN TSAI、KUO-JEN TSANG |
report |
pdf(1033) |
2006 |
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建置(I) |
SHANG-REN KWAN、GEE-CHIN HOU |
report |
pdf(752) |
2010 |
科技、媒體與社會---媒體再現與文化價值觀對新科技接受程度之影響 |
TSUNG-JEN SHIH |
report |
pdf(919) |
2011 |
台灣民眾對科學風險之認知與態度 |
TSUNG-JEN SHIH、ERIC CHEN-HUA YU、YI-NING CHEN |
report |
pdf(866) |
2012 |
建構新的科學傳播模式:新媒體的角色與功用 |
TSUNG-JEN SHIH |
report |
web page(836) |
2011 |
The Factors, Influences,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Effects of Imagination Stimulation in Digital Design Education |
SHENG-CHIH CHEN、梁朝雲、林顯達、鄧進宏 |
report |
|
2005 |
「傳播學門學術研習營」規劃案 |
翁秀琪、WEI-WEN CHUNG |
report |
pdf(1057) |
2012 |
選擇與轉換:報紙新聞中的電視政治新聞專訪 |
CHIN-CHIH CHIANG |
report |
pdf(630) |
2010 |
網路作為時光機:傳播科技與日常生活中的時間實踐 |
SUMEI WANG |
report |
pdf(590) |
2010 |
「公眾對於科技的理解及參與」全球暖化議題之公眾認知與批判論述分析 |
SUMEI WANG、CHIN-CHIH CHIANG |
report |
pdf(594) |
2006 |
電視新聞「感官主義」閱聽感受的調查研究 |
王泰俐 |
report |
pdf(542) |
2005 |
資訊娛樂化的概念詮釋研究 |
王泰俐 |
report |
pdf(525) |
2005 |
台灣新聞人員:1994與2004年的比較研究 |
VEN-HWEI LO |
report |
pdf(641) |
2005 |
全球化之下的駐華台商與民族認同 |
SHIAW-CHIAN FONG |
report |
pdf(445) |
2004 |
數位傳播時代「資訊娛樂化」的媒介形式︰以電視新聞「感官主義」之探究為例 |
王泰俐、Wang,Tai-Li |
report |
pdf(711) |
2012 |
科技生活現身:「網友」在新聞產製中的角色分析 |
HUI-WEN LIU |
report |
pdf(755) |
2010 |
新聞訊息可信度綜效模型建立與效果初探 |
YUHMIIN CHANG、YUHMIIN CHANG |
report |
pdf(606) |
2005 |
國會議員與媒體:從議題之策略與策略之議題談起 |
YI-NING CHEN |
report |
pdf(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