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 |
傳播政治經濟學在台灣的發展 |
馮建三 |
article |
pdf(1274) |
2009 |
影響美妝部落格可信度因素探析 |
葉凱凌 |
thesis |
說明頁(392) |
2022-10 |
疫病、性與線上工作:一個初探的討論 |
康庭瑜 |
conference |
說明頁(79) |
2007 |
新聞組織之經營與會員滿意度調查─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為例 |
李建忠、JJ Lee |
thesis |
|
2004 |
台灣節目製作業商品化歷程分析:一個批判政治經濟學的考察 |
張時健、Chen, Chang-Shih |
thesis |
pdf(1143)pdf(1480)pdf(1203)pdf(3222)pdf(1865)pdf(2065)pdf(3305)pdf(2295)pdf(1271)pdf(1876)pdf(1004) |
1971 |
中央聯合兩報在新聞報導中所塑造的韓國映像 |
陳永綽、Chen, Yong-Chuo |
thesis |
說明頁(456) |
1994-08 |
六0年代到八0年代的攝影與藝術運動發展 -2- |
Serago,Karen、游本寬 |
article |
|
1980-01 |
誰在乎電視新聞? |
陳世敏 |
article |
|
2020 |
成為僑民:布里亞特身分在台灣及西歐的轉變 |
吳愛明、Nomin, Dambieva |
thesis |
pdf(390) |
2024 |
探討數位轉型下的新聞室—從個人與人際關係到變革策略建構的觀點 |
吳炳毅、Wu, Ping-I |
thesis |
pdf(0) |
2012.04 |
台灣創造力教育10個故事 |
張寶芳 |
book/chapter |
說明頁(968) |
2014 |
初探小報新聞讀者的公民參與程度——以《蘋果日報》讀者為例 |
呂嘉薰 |
article |
pdf(497) |
2012 |
媒體科技與生活韻律:1930與2010年代的台灣社會 |
王淑美 |
report |
pdf(500) |
2011 |
從 Habermas「生活世界」概念思考公共議題的界定 |
丘忠融 |
conference |
pdf(588) |
1997 |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朱立、潘忠黨、陳韜文、Chu, Leonardo、Pan, Zhong-Dang、Chan, Joseph M |
book/chapter |
說明頁(1057) |
1994 |
當前台灣電影工業的政治經濟分析(1989-1993) |
魏玓、Wei, Ti |
thesis |
說明頁(308) |
2022-10 |
「徘徊的幽靈No.9」:虛擬實境藝術作品 |
陶亞倫 |
multimedia |
說明頁(128) |
2022 |
緊急公衛危機下的視覺化溝通策略–以2022年台灣Omicron變異株事件為例 |
李例嬛、Lee, Li-Huan |
thesis |
pdf(0) |
2013 |
日本女性觀眾與台灣偶像劇:閱聽人研究初探 |
名切 千繪、Chie Nakiri |
thesis |
pdf(1158) |
1999 |
由消費者角度探討網路購買CD、網路下載音樂對店鋪購買CD之影響—以「利基理論」分析之 |
吳丞欣 |
thesis |
說明頁(435) |
2011 |
電視新聞記者集體合作行為對職能與專業態度之影響 |
唐德蓉 |
thesis |
|
2014-07 |
Investigating adopter categories and determinant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mobile television in China |
林翠絹、Lin, T. T. C. |
article |
pdf(527) |
2016-05 |
匯流新法能否回應台灣影視產業困境 |
曾國峰 |
book/chapter |
說明頁(615) |
1996-03 |
試建臺灣電影觀賞率之常態線 |
盧非易 |
article |
pdf(1034) |
2021 |
情緒勞動視域下電商直播價值共創研究 |
李雅琦、Li, Ya-Qi |
thesis |
pdf(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