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744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陳起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江啟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Chiang, Chihsianen_US
dc.creator江啟先zh_TW
dc.creatorChiang, Chihsianen_US
dc.date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0-12-08T09:50:13Z-
dc.date.available2010-12-08T09:50:13Z-
dc.date.issued2010-12-08T09:50:13Z-
dc.identifierG0093652005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744-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93652005zh_TW
dc.description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從美國管理協會(AMA: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與e化政策學會(ePolicy Institute) 2007年調查報告比較2005年調查報告,可以發現:雇主解僱不當使用電子郵件的員工,從2005年調查時的25%,增加至28%。而雇主解僱不當使用電腦網路資源的員工,也從2005年調查的26%,增加至30%。解僱員工的比例,兩年之內,增加的比例均超過一成。這顯示出,員工上班時使用網路與電子郵件需要更加小心,隨雇主的監看權力逐漸增長而員工隱私權的空間已日漸限縮。這樣所形成的衝突也就更為激烈,為避免勞資權利的對立尖銳化,兩者之權利應如何協調?在管理上有無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s)可供業界參考?\n\n本研究藉由分析美國、德國應我國相關法律與案件之後,提出雇主監看行為之界限,除需合乎刑法、民法、通訊保障及監法與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範外,還需視是否侵害員工之人格權亦作為界限之考量依據。而是否侵害其人格權,則可以學者Hanau 所提出三項標準觀察:員工收發電子郵件係基於職務原因或私人原因所為?員工之電子郵件之收發係受雇主之許可或受雇主之禁止?員工之收發電子郵件係在工作時間之內或工作時間之外?這三項標準之組合情況有待雇主與員工協商訂出合理之標準。\n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以及對於各企業員工進行人員訪談之研究方法進行分析。初步研究發現,在管理上針對於雇主監看權與員工職場隱私權的協調之最佳實務。重點在於企業應在充份尊重員工的前提,謹慎地訂定明確之「可接受的使用政策」與「職場員工監看政策」。並盡充份告知員工之義務,避免日後發生糾紛。雇工妥當地運用正式與定期的員工教育訓練,給予員工充分之時間發問,促使員工能真正理解。重視與員工的互動,傾聽員工的心聲,適時調整「職場員工監看政策」,使之合乎人性化。員工在充滿人性化的職場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n一、研究動機 1\n二、研究目的 3\n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4\n一、研究方法 4\n二、研究範圍 4\n三、研究限制 5\n第二章 文獻探討 6\n第一節 隱私權的意涵探討 6\n第二節 隱私權的緣由 8\n一、隱私權的內涵 10\n二、資訊隱私權 12\n第三節 隱私權之範圍 14\n第四節 人力資源管理觀點 16\n第五節 「員工監看」最佳實務之探討 20\n第三章 美國、德國與我國相關法律與案件分析 25\n第一節 美國保護隱私權相關法律與案件 25\n第二節 德國保護隱私之相關法律與案件 34\n第三節 我國隱私權保護有關法律與判決 37\n一、民法 37\n二、刑法 38\n三、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39\n四、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 41\n五、勞動基準法 44\n六、憲法與大法官解釋 44\n七、台北地方法院91年勞訴字第139號判決與評析 47\n第四章 監控權與隱私權衝突初步分析 55\n第一節 監看員工電腦情況 55\n第二節 初步分析 59\n第五章 個案訪談與分析 60\n第一節 問卷設計 60\n第二節 人員訪談進行 61\n第三節 受訪者訪談分析與觀察 73\n一、訪談的各項情況的考量 73\n二、訪談資料綜合分析 73\n第四節 綜合整理 75\n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8\n第一節 結論 78\n第二節 本研究之建議 81\n一、對於員工的建議 81\n二、對於雇主的建議 82\n參考文獻 87zh_TW
dc.format.extent96639 bytes-
dc.format.extent117560 bytes-
dc.format.extent203253 bytes-
dc.format.extent249034 bytes-
dc.format.extent276494 bytes-
dc.format.extent344759 bytes-
dc.format.extent485612 bytes-
dc.format.extent263043 bytes-
dc.format.extent243336 bytes-
dc.format.extent182856 bytes-
dc.format.extent264740 bytes-
dc.format.extent256712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en_US-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652005en_US
dc.subject員工隱私權zh_TW
dc.subject雇主監看權zh_TW
dc.subject電子郵件zh_TW
dc.subject電腦系統zh_TW
dc.title員工資訊隱私權與企業在網路監控協調之研究zh_TW
dc.titleThe study of balance of employee`s privacy and enterprise`s monitor on the interneten_US
dc.type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一、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American Law Institute(美國法律學會),劉興善教授譯,美國法律整編侵權行為法,司法院周刊雜誌出版,198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Anita L.Allen and Richard C.Turlington,馮建妹等編譯,美國隱私法 學說 判例與立法(PRIVACY LAW:CASES AND MATERIALS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Thomas J Smedinghoff 著,張台先等譯,On-line Law(網路法律:軟體發行協會的網路商務法律指南),儒林出版,1998 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王郁琦,資訊、電信與法律,元照出版, 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 , 1986年9月第八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 1979年12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2002年3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書局出版, 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三民出版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自版,2001年9月修訂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 呂榮海,勞動基準法法源及其適用關係之研究,蔚理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 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國家與憲法一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月旦出版,1997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5. 周天等合著,網路法律高手,書泉出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6.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自版,2002年3月修訂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7.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第七版,自版,2002年12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8.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三民出版,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9. 姚志明,侵權行為法為元照出版, 200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0. 洪遜欣,中國民法總則,自版,1976年修訂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1. 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群眾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2. 張緯良,人力資源管理—本士觀點與實踐,前程文化,200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3.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出版,200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4. 許志雄等合著,月旦法學別冊(1)公法學篇,元照出版,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5. 傅崑成等編譯,美國憲法逐條釋義,三民出版,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6. 馮震宇,了解營業秘密法:營業秘密法的理論與實務,永然文化出版,199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7. 黃立,民法總則,自版,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8. 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出版,1997年5月修訂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9. 熊秉元,法律經濟學開講,時報出版,200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0. 劉春堂,民法債編通則(一)-契約法總論,三民出版,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1. 鄭玉波,民法總則,三民出版,1986年6月修訂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二) 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DavisH. Thomas著,黃河譯,網路法律:監控員工的電子通訊,網路資訊雜誌,第114期,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劉士豪,網路資訊社會勞工人格權的保護,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劉靜怡,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使用與隱私權保護規範:個人、政府與市場的拔河,資訊管理研究第4卷第3期,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劉靜怡,隱私權第一講: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200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卡洛琳-甘迺迪與愛倫-艾德曼著,吳懿婷譯,隱私的權利,商周出版,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吳兆琰,從國內外實務見解談企業對員工之電子郵件監控,科技法律透析,第16卷第10期,2004年10月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廖緯民,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障-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1996年11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戴豪君,工作場所的電子郵件之法律爭議與管理政策--資訊社會的圓形監獄,資訊與電腦雜誌,第256期,2001年11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朱柏松,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上)-近代隱私權概念之形成及發展-,法學叢刊,第29卷2期,198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李惠宗,禁譜辦公室戀曲--「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或「基本權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79期, 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 李科逸,網路時代我國隱私相關法制因應建議及新興科技對隱私之威脅,資訊法務透析,1999年4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 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 林達峰,行動生活之隱私爭議-現行法制能否妥善處理位置資訊衛生問題,科技法律透析,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 楊敦和,隱私權在美國之起源與發展,輔仁法學,第2期,198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5. 楊智傑,資訊法,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6. 法律小屋工作室,資訊法律達人之資訊生活與法律倫理,十力文化圖書,200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7. 焦興鎧,工作場所規範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之經驗-(上),萬國法律,第129期,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8.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6期,200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9.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1),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9期,200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0.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7期,200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1. 簡榮宗,監看員工電子郵件產生的隱私權爭議,全國律師,第6卷第5期,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2. 綦冠婷,英電信通訊規則授權監聽引發隱私權危機,科技法律透析,第12卷第12期,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3. 范姜真媺,企業內電子郵件之監看與員工隱私權, 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0期,民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4. 葉茂林,e世界的法律初體驗-網路智財權、隱私權、電子商務,永然文化,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5. 蔡美智,員工電子郵件v.s營業秘密,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3期,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6. 蔡美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關於網路監聽的相關爭議,資訊法務透析,1999年12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7.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8. 詹森林,定型化契約之基本概念及其效力之規範-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二條之分析-,法學叢刊,第158期,199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9. 詹森林,最高法院與定型化契約法之發展-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裁判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94期,200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0. 錢世傑,獵殺隱私時代-10個讓你失去隱私的理由,三民書局,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1. 陳仲嶙、賴文智,職場電子郵件隱私權規範,網路資訊雜誌,第115期,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2. 陳起行,台灣法律資料庫及其個人資資料之保護,法令月刊,第59卷,第6期,頁99-109,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3. 陳起行,台灣法律資料庫現況,調查研究,No.14, pp.133-154,中央研究院,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4. 陳起行,由Reno v. ACLU 一案論法院與網際網路之規範,歐美研究,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5. 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6. 馮震宇 錢世傑,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隱私權之保護,萬國法律,第104期,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7. 馮震宇,企業E化的新挑戰--企業權益與員工隱私權保護的兩難與調和,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8. 馮震宇,企業e化-電子商務與法律風險,元照出版社,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9. 黃程貫,雇主監看員工電子郵件之合法界線-台北地院九十一年度勞訴字第一三九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6期,200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0. 黃越欽,從勞工法探討企業管理規章之性質,政大法學評論,第17期,民國197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1. 林誠二,再論誠實信用原則與權利濫用禁止原則之機能,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2 期,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三)學位論文暨專案研究計劃成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洪榮彬,資訊時代之個人資料處理與個人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陳宏達,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莊郁沁,論醫療資訊隱私之保障,國立臺灣大學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熊愛卿,網際網路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蔡惠如,著作權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與未來展望,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劉怡君,資訊化社會隱私權之研究─以日本個人資訊保護為中心,私立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謝咏庭,合理隱私期待與搜索概念,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朱俊文,由隱私權觀點論企業對員工網路行為監看權之探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資訊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呂雅惠,企業內電子郵件監控與隱私權保護爭議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1. 洪敦彥,工作場所勞動者資訊隱私權之初探性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2. 徐新隆,數位時代下資訊隱私權問題之硏究:以個人資料保護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3. 殷玉龍,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以刑法第315條之1及第315條之2為重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4. 陳志忠,個人資訊自決權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5. 陳信郎,資訊隱私權保障與網路犯罪通訊監察法制,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6. 游世賢,勞工離職後競業禁止上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7.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8. 劉靜怡主持,執行單位: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資訊隱私權與法律制度:法律經濟學的分析取向,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90-2416-H-008-024), 2003年10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9. 劉靜怡主持,執行單位: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資訊隱私與法律:國內法與國際法的接軌與融合(精簡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91-2416-H-008-009), 2003年10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0. 錢世傑,網路通訊監察法制與相關問題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1. 謝咏庭,合理隱私期待與搜索概念,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2. 謝昆峰,網際網路與刑事偵查:以美國法的討論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3. 簡榮宗,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障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4. 徐右家,企業監控行為與員工隱私權之民事責任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5. 楊筑安,職瑒網路隱私權之研究一以新竹科學園區之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四)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簡榮宗,談企業監看員工電子郵件所產生的隱私權爭議。 http://www.mylawyer.com.tw 瀏覽日期: 200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中國經濟網,聲稱確保安全利益三成美公司監控員工電子郵件,http://big5.ce.cn/cysc/ceit/ityj/200606/06/t20060606_7229527.shtml ,瀏覽日期.: 2009年2月2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陳仲嶙,職場電子郵件監看的隱私權問題研究,http://www.is-law.com.瀏覽日期: : 2008年12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監控員工應適度,天天人力網,http://www.tthr.cn/info/45348.htm 瀏覽日期:2009年3月1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二、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 AMA/ePolicy Institute Research, “2007 Electronic Monitoring & Surveillance Survey.” Press Release. February 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2. Aaron Nance,Taking the fear out of electronic surveillancein the new age of terror, 70 UMKC L. Rev. 751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3. Bratton ,John and Gold, Jeffre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 Third edition,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4. Burke, Ronald and Cooper, Cary, The Human Resources Revolution-Why putting people first matters. Elsevier Press,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5. Byars, Lloyd and Rue, Lesli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9th,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6. Chen, Chi-Shing,The Internet as a Forum of Law, in Zetterquist, O. Ed.,Law and Modernity: Particular Problems. 2004, Krakow, Poland:Polpress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7. Crane, Amy, “Workplace privacy? Forget it!”, Bankrate.com, (2005)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8. Miliefsky, S. Gary, Risk Management: Employee monitoring should be done with care. From ComputerWeekly.com, July,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9. Rue, Leslie and Byars, Lloyd, Management:Skills and Application, 11th edition, McGraw-Hill press.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10. Samuel D. Warren & Louis D. Brandeis,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L.Rev.No5, 195, (1890).zh_TW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languageiso639-1en_US-
item.grantfulltextrestricted-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openairetype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5200501.pdf94.37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02.pdf114.8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03.pdf198.49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04.pdf243.2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05.pdf270.01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06.pdf336.68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07.pdf474.23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08.pdf256.88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09.pdf237.63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10.pdf178.57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11.pdf258.54 kBAdobe PDF2View/Open
65200512.pdf250.7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