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社區大學職員的公共服務動機-以雙北地區四所社區大學為例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of Employees from Four Community College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作者 鄧怡均
貢獻者 莊國榮
鄧怡均
關鍵詞 公共服務動機理論
公共服務動機過程理論
社區大學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12-Feb-2019 15:49:33 (UTC+8)
摘要   非營利組織在公民社會中倡議社會議題、提供公共服務,政府有時候亦將具公益性質的活動委託給非營利組織經營,然而,相較於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的收入較不穩定、組織型態較扁平,無法提供職員豐厚的薪資與升遷管道。外在報酬不豐沛的情況下,是什麼樣的工作動機促使職員願意留在組織中工作呢?本研究參考Perry(1996)公共服務動機理論、Perry(2000)公共服務動機過程理論,深入訪談雙北地區四所社區大學的職員,探討:(一)公共服務動機如何呈現(二)公共服務動機如何形成與演變(三)如何建立職員願意投入的工作團隊。
  研究者發現社區大學職員展現了對公共利益的承諾、關懷之心。雖然非營利組織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沒有公權力,仍積極追求影響力。雖然從研究者角度來看,職員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但是職員主觀上認為自己並沒有做自我犧牲,而是盡工作本分。在探討公共服務動機時,發現公共服務動機也受職員個人與組織、他人互動的影響,經由過程理論更清楚知道職員的公共服務動機的形成與演變,包括進入目前工作單位前的社會歷史系絡,塑造職員的個人、工作價值;進入組織之後受到動機系絡(制度、工作環境與特質、組織誘因等等)的影響;前兩個系絡影響職員形成自我概念與個人能力,最後在產生挫折時,自我概念與動機系絡(組織價值、團隊合作、自我實踐與成長等等)協助職員進行自我調節,產生理性選擇、規則制約、義務三個行為模式。
  本研究針對如何建立職員願意投入的團隊,給予下列建議:(一)保持明確的組織價值(二)注重每位職員參與的團隊氛圍(三)營造職員相互支持、砥礪的團隊文化(四)提倡在工作中實踐個人理想(五)提升外在報酬給予的誘因。
參考文獻 內政部公益資訊平台,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npo.moi.gov.tw/npom/
王俊元(2014)。強化公共服務動機之可行策略。T&D飛訊,(197),1-32。
王品惟(2017)。我國公務人員公共服務動機之研究:影響因素與其變化。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淑娟(2002)。婦女的發聲:蘆荻社大與啟力模式。應用心理研究,(13),233-249。
司徒達賢(2008)。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天下遠見。
永和社大(2015)。這裏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community-univ.org/2015/11/05/永和社區大學-這裏有玫塊花,就在這裏跳舞吧!/
永和社大(2015)。步道行動教室。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community-univ.org/2015/12/20/步道行動教室-2/
沈宗瑞(2001)。我國社區大學發展的政治社會學分析。通識教育季刊,8(4),1-26。
沈宗瑞(2009)。新竹市青草湖暨香山社區大學91年度預算遭刪減與恢復始末。2018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napcu.org.tw/db73.html&p=1
李重志(2000)。社區大學教學領域之檢討與期待。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編),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117-138頁)。臺北:北市教育局。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59-106。
何青蓉(2008)。社區大學與教育改革---賀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十年有成,2016年11月13日,取自:http://www.wenshan.org.tw/index.php/關於我們/辦學理念.html
何素秋(2010)。臺灣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競合間的社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社區發展季刊,(129),267-280。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各社大介紹,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napcu.org.tw/college_list.html#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2018年9月23日,取自: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080020000900-1070613
林玉雯(2015)。公共服務動機量表與前導因子之實證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茂榮(2010年1月10日)。北縣/永和社大舉辦2010社區學習博覽會。今日新聞,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00110/789168
林振春(2003)。社區大學行政人員的基本能力。社教雙月刊,(114),47-49。
林詩穎、張秀華、周惠文(2007)。團隊多元性及團隊衝突對團隊績效的影響。電子商務學報,9(2),353-376。
吳惠珍(2016)。組織文化對社福型非營利組織專職人力管理之影響。社區發展季刊,(153),454-469。
邱明珠(2017)。公共服務動機與組織支持感對教師工作幸福感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南港大學為例。世新大學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一仁(2006)。永和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實踐公民教育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宗樺(2016)。公共行政發展脈絡下探究公共服務動機之演變。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孫同文(2018)。芝麻掉了?讀〈公共服務動機:回顧、反思與未來方向〉有感。公共行政學報,(54),127-138。
孫煒(2004)。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策略管理之體系建構。中國行政評論,13(3),119-138。
徐瑋伶(2003)。工作動機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89-113。
終身教育司(2017年7月26日)。教育部表揚社區大學業務辦理績優縣市。教育部即時新聞,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7240FDB394831E8
陳重安(2018)。芝麻要是掉了,掉多點才好:對暨大孫同文老師評論〈公共服務動機:回顧、反思與未來方向〉的回應。公共行政學報,(54),139-146。
陳重安、許成委 (2016)。公共服務動機:回顧、反思與未來方向。公共行政學報,(51),69-96。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
陳君山(2016年10月16日)。讓社區大學成為另一個教育選項。獨立評論,2018年9月22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5/article/4881
陳定銘(2008)。非營利組織、政府與社會企業:理論與實踐。臺北:智勝文化。
陳怡昌(2014)。論公共服務動機的提升。T&D飛訊,(196),1-24。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臺北:瑞興圖書。
陳政智(2010)。非營利組織管理。臺北:華都文化。
陳香如(2006)。非營利組織行政團隊之研究-以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為例。國
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雯萍(2005)。1999-2004年國內以社區大學為研究主題之碩博士論文內容分
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梁恩嘉(2010)。我國社區大學主管人員經營管理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中
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武雄(1995)。台灣教育的重建。臺北:遠流。
黃武雄(1998)。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2018年8月15日,取自:http://cmcu.tacocity.com.tw/a-about%20cmcu/cmcu%20writing/a-4-3.htm
黃皇凱(1997)。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個案研究──以高雄市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家齊、蔡達人(2003)。團隊多元化與知識分享、知識創造及創新績效。臺大管理叢刊,13(2),233-280。
黃富順(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7),105-125。
黃新福、盧偉斯(2006)。非營利組織與管理。臺北:空大。
張之傑(2012)。社區大學的科學課程—以文山社區大學為例。科普研究,7(6),1-13。
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揚智文化。
張文菁、翁良杰、藍庭國(2014)。團隊成員多元性、成員交換關係及成員角色
定義幅度對團隊品質之影響。品質學報,21(1),33-55。
張其祿(2015)。公共服務動機概念操作與應用之研究紀要。中國行政評論,21(1),1-14。
張涵洋(2002)。社區大學方案規劃人員專業能力重要性及實際應用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德永(2009)。社區大學核心理念實踐之探究與檢證。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135-174。
張緯良(2003)。人力資源管理(二版)。臺北:雙葉書廊。
新北市訊(2017年8月1日)。終身學習好樂活 新北全國唯一社大、樂齡業務評比雙特優。新新聞,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i=TXT20170801171255FLE
新北市蘆荻社區大學(2015)。104年新北市蘆洲區節電參與式預算審議與票選階段成果報告書-庶民發電全民節電 民眾參與「節電」施政的草根民主實驗方案。
蔡宏政(2006)。論社區大學之”知識解放”如何可能?-一個知識論原則的分析。教育與社會研究,(10),31-64。
蔡傳暉(2000)。社區大學的基本理念與發展現況。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編),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33-62頁)。臺北:北市教育局。
蔡傳暉(2017年12月20日)。不要讓北門社大招標事件,變成大學社會責任的反面教材。獨立評論,2018年8月15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5/article/6439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2015)。文山社區大學104年第2期選課手冊。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2016)。臺北參與式預算提案構想書,2016年11月13日,取自:http://themes.gov.taipei/public/Attachment/66138544815.pdf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北投社大理念,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btcc.org.tw/about/values.php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北投學學習認證,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btcc.org.tw/course/btknowledge.php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北投社區學習服務中心】-歷年北投學學術研討會,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beitou2014/li-nian-bei-tou-xue-xue-shu-yan-tao-hui-1
臺北市北投區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2019年1月10日,取自:http://sixstar.moc.gov.tw/blog/ptcf/communityAction.do?method=doCommunityView
臺北市社區大學聯網-臺北市社區大學推動儲備老闆學校,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ccwt.tp.edu.tw/cht/index.php?act=activity&code=content&id=11
臺北縣教育局(2009)。北縣教育動態。北縣教育,(66),p.12。
劉兆明(1992)。工作動機理論的發展。應用心理研究,(1),39-50。
劉怡君(2013)。非營利組織領導者的公共服務動機研究:以台南閱讀起步走(Bookstart)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南。
潘如瑛、李隆盛(2013)。提高公共服務動機提升為民服務效能。人事月刊,(332),1-10。
蕭佳純(2011)。領導者創新領導行為、組織創新氣氛、知識管理能力與社區大學創新經營關連之探究。教育研究學報,45(1),45-69。
鄭邦彥(2012)。「誰」是博物館體制下的「非觀眾」?初論《凝視驛鄉-Voyage 15840移工攝影展》於蘆荻社大之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56),191-250。
鄭欣怡(2009)。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番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73-114。
Brewer, G. A., & S. C. Selden (1998). Whistle Blowers in the Federal Civil Service: New Evidence of the Public Service Eth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8(3), 413-439.
Bright, Leonard (2016). Is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 Better Explanation of Nonprofit Career Preferences than Government Career Preferenc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45(4), 405-424.
Clerkin, Richard M., & Jerrell D. Coggburn (2012). The Dimensions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Sector Work Preferences.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32(3), 209-235.
Gelatt, J. P. (1992).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Phoenix, Arizona: The Oryx Press.
Moynihan, Donald P., & Sanjak K. Pandey (2007).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s in
Foster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7(1), 40-53.
Paarlberg, Laurie E., James L. Perry, & Annie Hondeghem (2008).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trategies for Apply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In Perry, James L., & Annie Hondeghem (Ed.), Motiva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 The Call of Public Service (pp.268-293).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rry, James L., & A. Hondeghem (2008). Motiva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 The Call of Public Serv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rry, James L. (1996). Measur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 Assessment of Construc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6(1), 5-22.
Perry, James L. (2000). Bringing Society In: Toward a Theory of Public-Service Motiv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0(2), 471-488.
Perry, James L. (2014). 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 Foundations for A Third Wave of Research.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36(1), 34-47.
Perry, James L., & Lois Recascino Wise (1990). 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0(3), 367-373.
Perry, James L., Jeffery L. Brudney, David Coursey, & Laura Littlepage (2008). What Drives Morally Committed Citizens? A study of the Antecedents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8(3), 445-458.
Salamon, Lester M. (1992).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Salamon, Lester M., & Stephaine Lessans Geller (2007). The Nonprofit Workforce Crisis: Real or Imagined? COMMUNIQUE, (8), 1-9.
Taylor, Jeannette (2010).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Civic Attitudes and Actions of Public, Nonprofit and Private Sector Employe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88(4), 1083-1098.
Word, Jessica, & Heather Carpenter (2013). The New Public Service? Applying the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Model to Nonprofit Employe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42(3), 315-33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105256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25600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莊國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鄧怡均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鄧怡均zh_TW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2-Feb-2019 15:49:33 (UTC+8)-
dc.date.available 12-Feb-2019 15:49: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2-Feb-2019 15:49: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52560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29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256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非營利組織在公民社會中倡議社會議題、提供公共服務,政府有時候亦將具公益性質的活動委託給非營利組織經營,然而,相較於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的收入較不穩定、組織型態較扁平,無法提供職員豐厚的薪資與升遷管道。外在報酬不豐沛的情況下,是什麼樣的工作動機促使職員願意留在組織中工作呢?本研究參考Perry(1996)公共服務動機理論、Perry(2000)公共服務動機過程理論,深入訪談雙北地區四所社區大學的職員,探討:(一)公共服務動機如何呈現(二)公共服務動機如何形成與演變(三)如何建立職員願意投入的工作團隊。
  研究者發現社區大學職員展現了對公共利益的承諾、關懷之心。雖然非營利組織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沒有公權力,仍積極追求影響力。雖然從研究者角度來看,職員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但是職員主觀上認為自己並沒有做自我犧牲,而是盡工作本分。在探討公共服務動機時,發現公共服務動機也受職員個人與組織、他人互動的影響,經由過程理論更清楚知道職員的公共服務動機的形成與演變,包括進入目前工作單位前的社會歷史系絡,塑造職員的個人、工作價值;進入組織之後受到動機系絡(制度、工作環境與特質、組織誘因等等)的影響;前兩個系絡影響職員形成自我概念與個人能力,最後在產生挫折時,自我概念與動機系絡(組織價值、團隊合作、自我實踐與成長等等)協助職員進行自我調節,產生理性選擇、規則制約、義務三個行為模式。
  本研究針對如何建立職員願意投入的團隊,給予下列建議:(一)保持明確的組織價值(二)注重每位職員參與的團隊氛圍(三)營造職員相互支持、砥礪的團隊文化(四)提倡在工作中實踐個人理想(五)提升外在報酬給予的誘因。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壹、 第三部門的崛起與特質 1
貳、 存在於非營利組織職員的內在工作動機 2
參、 激勵、留用職員對非營利組織的重要性 2
肆、 小結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社區大學介紹 4
壹、 社區大學的起源與構想 4
貳、 實際辦學遇到的問題 5
參、 社區大學的經營現況概要 8
肆、 小結 8
第四節 個案介紹 9
壹、 文山社區大學 9
貳、 北投社區大學 10
參、 永和社區大學 11
肆、 蘆荻社區大學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3
第一節 公共服務動機 13
壹、 公共服務動機的意涵與發展 13
貳、 公共服務動機的形成因素 16
參、 公共服務動機的實務運用 18
肆、 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服務動機 19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 20
壹、 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介紹 20
貳、 非營利組織職員的留用議題 21
第三節 相關研究的現況分析 23
壹、 社區大學相關研究 23
貳、 公共服務動機相關研究 24
第四節 小結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8
壹、 訪談對象 28
貳、 訪談大綱設計 29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1
第四章 研究分析 32
第一節 受訪者概要 32
第二節 公共服務動機的展現 34
壹、 公共利益的承諾 34
貳、 政策制定的嚮往 37
參、 關懷之心 38
肆、 自我犧牲 41
伍、 小結 43
第三節 公共服務動機的形成及演變 44
壹、 社會歷史系絡 44
貳、 動機系絡 51
參、 個人特質 69
肆、 自我調整與行為 74
伍、 小結 78
第五章 結論 7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9
壹、 社區大學職員的公共服務動機 80
貳、 公共服務動機的形成與演變 80
參、 理論上的反思 8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2
壹、 工作動機 83
貳、 團隊多元性 8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87
參考文獻 88
附錄一 訪談大綱 96
zh_TW
dc.format.extent 263920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2560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共服務動機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共服務動機過程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區大學zh_TW
dc.title (題名) 社區大學職員的公共服務動機-以雙北地區四所社區大學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of Employees from Four Community College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公益資訊平台,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npo.moi.gov.tw/npom/
王俊元(2014)。強化公共服務動機之可行策略。T&D飛訊,(197),1-32。
王品惟(2017)。我國公務人員公共服務動機之研究:影響因素與其變化。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淑娟(2002)。婦女的發聲:蘆荻社大與啟力模式。應用心理研究,(13),233-249。
司徒達賢(2008)。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天下遠見。
永和社大(2015)。這裏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community-univ.org/2015/11/05/永和社區大學-這裏有玫塊花,就在這裏跳舞吧!/
永和社大(2015)。步道行動教室。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community-univ.org/2015/12/20/步道行動教室-2/
沈宗瑞(2001)。我國社區大學發展的政治社會學分析。通識教育季刊,8(4),1-26。
沈宗瑞(2009)。新竹市青草湖暨香山社區大學91年度預算遭刪減與恢復始末。2018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napcu.org.tw/db73.html&p=1
李重志(2000)。社區大學教學領域之檢討與期待。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編),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117-138頁)。臺北:北市教育局。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59-106。
何青蓉(2008)。社區大學與教育改革---賀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十年有成,2016年11月13日,取自:http://www.wenshan.org.tw/index.php/關於我們/辦學理念.html
何素秋(2010)。臺灣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競合間的社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社區發展季刊,(129),267-280。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各社大介紹,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napcu.org.tw/college_list.html#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2018年9月23日,取自: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080020000900-1070613
林玉雯(2015)。公共服務動機量表與前導因子之實證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茂榮(2010年1月10日)。北縣/永和社大舉辦2010社區學習博覽會。今日新聞,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00110/789168
林振春(2003)。社區大學行政人員的基本能力。社教雙月刊,(114),47-49。
林詩穎、張秀華、周惠文(2007)。團隊多元性及團隊衝突對團隊績效的影響。電子商務學報,9(2),353-376。
吳惠珍(2016)。組織文化對社福型非營利組織專職人力管理之影響。社區發展季刊,(153),454-469。
邱明珠(2017)。公共服務動機與組織支持感對教師工作幸福感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南港大學為例。世新大學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一仁(2006)。永和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實踐公民教育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宗樺(2016)。公共行政發展脈絡下探究公共服務動機之演變。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孫同文(2018)。芝麻掉了?讀〈公共服務動機:回顧、反思與未來方向〉有感。公共行政學報,(54),127-138。
孫煒(2004)。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策略管理之體系建構。中國行政評論,13(3),119-138。
徐瑋伶(2003)。工作動機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89-113。
終身教育司(2017年7月26日)。教育部表揚社區大學業務辦理績優縣市。教育部即時新聞,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7240FDB394831E8
陳重安(2018)。芝麻要是掉了,掉多點才好:對暨大孫同文老師評論〈公共服務動機:回顧、反思與未來方向〉的回應。公共行政學報,(54),139-146。
陳重安、許成委 (2016)。公共服務動機:回顧、反思與未來方向。公共行政學報,(51),69-96。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
陳君山(2016年10月16日)。讓社區大學成為另一個教育選項。獨立評論,2018年9月22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5/article/4881
陳定銘(2008)。非營利組織、政府與社會企業:理論與實踐。臺北:智勝文化。
陳怡昌(2014)。論公共服務動機的提升。T&D飛訊,(196),1-24。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臺北:瑞興圖書。
陳政智(2010)。非營利組織管理。臺北:華都文化。
陳香如(2006)。非營利組織行政團隊之研究-以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為例。國
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雯萍(2005)。1999-2004年國內以社區大學為研究主題之碩博士論文內容分
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梁恩嘉(2010)。我國社區大學主管人員經營管理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中
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武雄(1995)。台灣教育的重建。臺北:遠流。
黃武雄(1998)。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2018年8月15日,取自:http://cmcu.tacocity.com.tw/a-about%20cmcu/cmcu%20writing/a-4-3.htm
黃皇凱(1997)。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個案研究──以高雄市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家齊、蔡達人(2003)。團隊多元化與知識分享、知識創造及創新績效。臺大管理叢刊,13(2),233-280。
黃富順(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7),105-125。
黃新福、盧偉斯(2006)。非營利組織與管理。臺北:空大。
張之傑(2012)。社區大學的科學課程—以文山社區大學為例。科普研究,7(6),1-13。
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揚智文化。
張文菁、翁良杰、藍庭國(2014)。團隊成員多元性、成員交換關係及成員角色
定義幅度對團隊品質之影響。品質學報,21(1),33-55。
張其祿(2015)。公共服務動機概念操作與應用之研究紀要。中國行政評論,21(1),1-14。
張涵洋(2002)。社區大學方案規劃人員專業能力重要性及實際應用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德永(2009)。社區大學核心理念實踐之探究與檢證。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135-174。
張緯良(2003)。人力資源管理(二版)。臺北:雙葉書廊。
新北市訊(2017年8月1日)。終身學習好樂活 新北全國唯一社大、樂齡業務評比雙特優。新新聞,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i=TXT20170801171255FLE
新北市蘆荻社區大學(2015)。104年新北市蘆洲區節電參與式預算審議與票選階段成果報告書-庶民發電全民節電 民眾參與「節電」施政的草根民主實驗方案。
蔡宏政(2006)。論社區大學之”知識解放”如何可能?-一個知識論原則的分析。教育與社會研究,(10),31-64。
蔡傳暉(2000)。社區大學的基本理念與發展現況。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編),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33-62頁)。臺北:北市教育局。
蔡傳暉(2017年12月20日)。不要讓北門社大招標事件,變成大學社會責任的反面教材。獨立評論,2018年8月15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5/article/6439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2015)。文山社區大學104年第2期選課手冊。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2016)。臺北參與式預算提案構想書,2016年11月13日,取自:http://themes.gov.taipei/public/Attachment/66138544815.pdf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北投社大理念,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btcc.org.tw/about/values.php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北投學學習認證,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btcc.org.tw/course/btknowledge.php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北投社區學習服務中心】-歷年北投學學術研討會,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beitou2014/li-nian-bei-tou-xue-xue-shu-yan-tao-hui-1
臺北市北投區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2019年1月10日,取自:http://sixstar.moc.gov.tw/blog/ptcf/communityAction.do?method=doCommunityView
臺北市社區大學聯網-臺北市社區大學推動儲備老闆學校,2018年7月27日,取自:http://www.ccwt.tp.edu.tw/cht/index.php?act=activity&code=content&id=11
臺北縣教育局(2009)。北縣教育動態。北縣教育,(66),p.12。
劉兆明(1992)。工作動機理論的發展。應用心理研究,(1),39-50。
劉怡君(2013)。非營利組織領導者的公共服務動機研究:以台南閱讀起步走(Bookstart)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南。
潘如瑛、李隆盛(2013)。提高公共服務動機提升為民服務效能。人事月刊,(332),1-10。
蕭佳純(2011)。領導者創新領導行為、組織創新氣氛、知識管理能力與社區大學創新經營關連之探究。教育研究學報,45(1),45-69。
鄭邦彥(2012)。「誰」是博物館體制下的「非觀眾」?初論《凝視驛鄉-Voyage 15840移工攝影展》於蘆荻社大之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56),191-250。
鄭欣怡(2009)。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番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73-114。
Brewer, G. A., & S. C. Selden (1998). Whistle Blowers in the Federal Civil Service: New Evidence of the Public Service Eth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8(3), 413-439.
Bright, Leonard (2016). Is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 Better Explanation of Nonprofit Career Preferences than Government Career Preferenc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45(4), 405-424.
Clerkin, Richard M., & Jerrell D. Coggburn (2012). The Dimensions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Sector Work Preferences.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32(3), 209-235.
Gelatt, J. P. (1992).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Phoenix, Arizona: The Oryx Press.
Moynihan, Donald P., & Sanjak K. Pandey (2007).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s in
Foster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7(1), 40-53.
Paarlberg, Laurie E., James L. Perry, & Annie Hondeghem (2008).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trategies for Apply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In Perry, James L., & Annie Hondeghem (Ed.), Motiva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 The Call of Public Service (pp.268-293).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rry, James L., & A. Hondeghem (2008). Motiva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 The Call of Public Serv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rry, James L. (1996). Measur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 Assessment of Construc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6(1), 5-22.
Perry, James L. (2000). Bringing Society In: Toward a Theory of Public-Service Motiv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0(2), 471-488.
Perry, James L. (2014). 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 Foundations for A Third Wave of Research.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36(1), 34-47.
Perry, James L., & Lois Recascino Wise (1990). 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0(3), 367-373.
Perry, James L., Jeffery L. Brudney, David Coursey, & Laura Littlepage (2008). What Drives Morally Committed Citizens? A study of the Antecedents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8(3), 445-458.
Salamon, Lester M. (1992).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Salamon, Lester M., & Stephaine Lessans Geller (2007). The Nonprofit Workforce Crisis: Real or Imagined? COMMUNIQUE, (8), 1-9.
Taylor, Jeannette (2010).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Civic Attitudes and Actions of Public, Nonprofit and Private Sector Employe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88(4), 1083-1098.
Word, Jessica, & Heather Carpenter (2013). The New Public Service? Applying the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Model to Nonprofit Employe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42(3), 315-336.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PA.004.2019.F09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