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主動經驗研究
作者 趙靜菀
貢獻者 鄭同僚
趙靜菀
關鍵詞 家長會
國民中學校長
女性校長
互動經驗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PTA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female principals
interaction experiences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15:16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從國中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實際經驗,以微觀之角度深入該場域現象,來探討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脈絡。首先探討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實際個別經驗,其次分析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方式與策略,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供女性校長作為辦學之參考。
本研究係採質性研究方法,先尋求願意受訪校長,以訪談方式進行深入對話。共計八位分別任職於小型、中型及大型位居臺北縣市國中女性校長,採取深度的匯談,繼而分析並探討其與家長會互動之情形。
據此,本研究歸納出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實務經驗有兩部分:(一)互動共同部分;(二)互動不同及特殊部分。國中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策略有:(一)塑造學校眾望所歸的願景與發展學校特色;(二)協助家長會組織健全發展,並提供其所需資源;(三)利用溝通管道,增進彼此雙方了解建立共識;(四)建立學校與家長會的合夥關係,共同討論校務發展;(五)和諧形塑學校優質文化;(六)落實學校本位管理與經營;(七)落實學校與家庭相關親職教育的訓練與進修活動;(八)建立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信賴與支持;(九)建立網際網路提昇管理效能的領導。互動策略之分類亦歸納如下:(一)逃避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二)整合型-表面層次的合作;(三)單向型-一廂情願有溝沒有通;(四)合作型-攜手共創願景。
最後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一)對教育行政機關建議(二)對學校行政建議(三)對家長會建議(四)對師資培育機構建議(五)對女性校長建議(六)對後續研究建議
This study discusses about the atmosphere of interaction models between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PTA). The research approach is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irstly it observes the personal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teracting with the PTA of eight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secondly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and means used with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mmunities.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in order to provide a future assistance for female principals.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by holding up intensive discussions with the volunteering principals. Eight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from small, medium, and large-scaled junior high schools of either Taipei-city and Taipei-county attended the discussion by sharing with their own experiences.
After generalizing these practical experiences we divide interactions types into two: 1) Similar Interaction Type, 2) The Different Interaction Type.
The strategies within these interaction types may include:
1) Modeling a recognized future vision of the school and developing an academic feature
2) Assisting the PTA to be organized appropriately and offering needed resources
3) Increasing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ch other in order to reach for certain consensus by using available communication interchannels
4) Building up a companionship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PTA and sharing the discuss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5) Modeling an harmonically high-graded school-culture and atmosphere
6) Ensuring a management of a school-centered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7) Ensuing a familial-parental education further trainings and related activities
8) Establishing the trust and support between the families and the school
9) Establishing inter-nets to increase the management leadership efficiency
The generalization upon these strateg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1) The Run-Away type: Keep in distance for safety
2) The Integrating type: A corporation that is only skin deep
3) The Single-way type: Communicating without communication
4) The Cooperating type: Building up a future vision together.
Keywords: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PTA,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female principals, interaction experi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秀華譯(民85)。領導大未來。台北:洪健全基金會。
王威傑(民86)。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春展(民83)。國民小學組織溝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方志華(民89)。諾丁關懷倫理學之理論。發展與教育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9)。新世紀的教育願景。台北:台北書局。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民89)。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白龍芽譯(民76)。現場校長學。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台北縣政府編印(民90)。翱翔台北縣教育的藍天。台北縣學生家長手冊。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江文雄(民86)。學校領導的訣竅。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印行。
任懷鳴(民82)。從人口趨勢看小校小班的規劃。教改通訊,十三期。
何淑妃(民8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38期,頁98-116。
汪芸等譯(民86)。365天領導心法。台北:天下文化。
呂木琳(民66)。國中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氣氛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朝權(民79)。新時代的領導綱領。有效的領導觀念與法則。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余佩珊譯(民86)。溝通時代話領導。台北:天下文化。
李玉惠(民86)。國民小學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玉惠(民90)。從團體動力談學校行政領導的革新。學校行政雙月刊,11期。
李克難(民89)。國民中學校長政治模式領導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富美(民87)。校長角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之現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李建興(民85)。建立終身學習社區的初步構想。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學校化。頁7-27。台北:心理。
吳秀瑾(民89)。女性之認知方式:從立場觀點論談起。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5期,頁6-7。
吳清基(民74)。教育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吳明清(民87)。學校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學校再造的理念與策略。見:
http://www.nmh.gov.tw/edu/basis3/19/ikl.htm。
吳宗立(民86)。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清山(民81)。學校領導研究。台北:五南,頁27。
吳清山(民85)。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邱書旋譯(民84)。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台北:揚智文化。
邱秀祝(民88)。國中女性教師性別角色之構成-十位女老師之實踐經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如美譯(民89)。領導引擎-誰是企業下一個接班人。台北:天下文化。
林文律(民88)。從校長必備能力看校長培育。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坤豐(民83)。由整全的觀點論校長政治風範的必要性。收錄於開創國教美好遠景。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印行。
林義男譯(民84)。社會學(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明地(民87)。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頁155-157。
林明地(民87)。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林明地(民89)。展現校長領導力-從學校日常行動開始。師友,401期,頁5-10。
林明地(民89)。校長心目中好校長的領導實際分析。收錄於淡江大學主編「教育改革與轉型-領導角色、師資培育、夥伴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
林明地(民91)。學校與社會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明地(民88a)。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合著:教育行政,頁183-222。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林天祐、虞志長、張志毓、余瑞陽、邱春堂、楊士賢(民85)。教育政策形成及制定過程整分析。初等教育學刊,5期,頁1-40。
林郁絲、張永宗(民90)。組織變革運動之趨向及其在學校行政領導上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12期。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
林蕙質(民91)。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一屆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邦傑(民84)。我國國中評鑑中忖系統之發展及實施(一)。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洪明洲(民86)。管理-個案、理論、辯証。台北:華彩軟體。頁135-144。
洪榮昭(民77)。主管領導力激發與培育。台北:清華管理科學園。
洪福財(民85)。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之功能。教育資料文摘,216期,頁148-172。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民84)。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胡邦欣(民88)。學校與社區家長的互動關係。一位原住民女性校長的理念與策略。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怡楓(民88)。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熾文(民87)。領導理念的新焦點…轉型領導。教育資料文摘,248期,頁176-189。
范熾文(民89)。哈柏瑪斯溝通行政理論又及其在學校行政溝通上的啟示。收錄於中等教育學校行政革新專號51(6)。台北:正中書局。
徐淑榕(民87)。班級親師協會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國小三年級班級親師協會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炳勳譯(民88)。與領導有約。台北:天下文化。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倪靜貴(民86)。國民中學校長情緒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敬文(民85)。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梁文蓁(民89)。教育行政領導理論的女性主義觀點評析。於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夏傳位譯(民86)。女性主義思想:欲望、權力及學術論述。台北:巨流圖書。
郭耀隆(民88)。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 - 一個班級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郭雄軍(民88)。小班教學的開放教室-以漁光國小為例。北縣教育,26,77-80。
曾端真(民85)。親職教育模式與方案。台北:天馬。
游常山(民87)。好教材,跟著社會變遷走。天下雜誌特刊,23期。
張春興(民8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炳煌(民87)。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潤書(民87)。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素貞(民88)。校長在職的專業成長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9期。
張志明(民89)。從權力轉換現點看21世紀學校校長領導。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輝(民87)。學校行政革新專題。台北:師大。
張明輝(民86)。教育鬆綁與學校自主改蝆。輯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與教學改革實務,頁1-24。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民82)。消弭敵意,解決問題談學校衝突管理。初等教育學刊,2期,頁145-172。
張彥婷(民88)。女性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經驗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慶勳(民79)。學校組織的政治分析與管理。現代教育,5(2),頁60-70。
張慶勳(民85)。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陸炳文(民89)。公關與危機處理。台北:南海圖書文具公司。
陳奎熹等編著(民84)。教育社會學。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陳奎熹(民89)。教育社會學。台北:東華書局。
陳奎熹(民87)。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秀娟譯(民84)。全面成功。台北:天下文化。
陳玉桂(民88)。國中校長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校長的經驗紀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玉娟(民89)。團隊管理及其在國民中小學運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良益(民85)。我國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宜宣 (民90 )。國中女校長溝通行為之研究 : 以兩位女校長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
陳熔釧(民85)。國民小學與社區溝通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依萍(民90)。論教評會、學校、教師會和校長的權責與衝突。學校行政雙月刊,13期,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
陳慧玲(民83)。學校公共關係。台北:師大書苑。
陳皎眉、鍾思嘉(民85)。人際關係。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陳木金(民88)。學校組織變革壓力與抗力對學校行政之啟示。學校行政,2期,頁14-17。
陳庚金(民76)。人群關係與管理。台北:五南書局。
黃乃熒(民87)。教育政策對話權力運用的研究。中學教育學報,5期,頁165-192。
黃昆輝(民69)。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台北:五南。
黃昆輝(民72)。教育行政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黃明堅(民80)。魅力十足。台北:皇冠叢書。
黃嘉雄(民88)。誰當家做主?談學校本位管理的權力結構類型。師友,382期,頁15-18。
黃繡英(民84)。家長會的角色與功能。教師天地,76期,頁57-58。
黃□莉(民86)。兩性平權教育的進路-從女性主義的理念談起。教師天地,90期,頁22-27。
黃□莉(民88)。人際和諧與衝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臺北:桂冠圖書。
黃三吉(民88)。校長遴選與校長評鑑。毛連塭、歐用生(主持人)。現代教育論壇(四):校長專業教育與專業發展,台北。
萬家春(民88)。以認定團體為核心的人格教育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馮斯明譯(民72)。尖端領導。台北:桂冠圖書。
彭懷真(民84)。領導有策略。台北:希代書版公司。
彭懷真(民85)。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楊國德(民83)。喬治來德的象徵互動論。收錄於現代心理學說。台北:師大書苑。
楊巧玲(民89)。教育行政的典範移轉與學校經營的模式革新。教育研究月刊,79期。
雷國鼎(民77)。教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廖春文(民80)。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在教育行政上的適用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廖春文(民83)。新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蔡純姿(民89)。親師合作實施之檢討與展望。社教雙月刊。95期,頁34-40。
蔡進雄(民90)。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對學校行政領導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11期,頁45-50。
葉日武譯(民75)。新時代的領導風格-激發潛能的管理技巧。台北:聯經出版。
傳志鵬(民91)。校長的政治模式領導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17期。台北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
臧國仁(民77)。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台北:商周文化圖書公司。
歐用生(民88)。後現代的教育改革與校長專業成長。國小教育。40(2),頁2-9。
歐用生(民88)。二十一世紀的學校與課程改革。載於歐用生、楊慧文著: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台北:五南。
歐源榮(民84)。國民中學校長組織溝通與行政決定合理性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心雄(民72)。人格。教育心理學。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潘慧玲、梁文蓁、陳宜宣(民89)。台灣近十年來教育領導碩博士論文分析:女性主義的觀點。婦女與兩性學刊,11期,151-190頁。
潘慧玲主編(民89)。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印行。
蔣興儀(民86)。權力、溝通與責任-教師會組織運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佳敏(民88)。她的故事-一位國小女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仲冬(民85)。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劉炳輝(民90)。談溝通行動促進師生關係。載於師友405,頁52-55。
劉麗慧(民75)。我國國中小學男女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秀娟(民88)。兩性教育。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謝文全(民74)。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美慧(民89)。新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後現代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9期,頁64-75。
謝維齊(民84)。官僚、同僚與政治管理模式在學校領導上的應用。師說,78期,頁35-37。
蕭鴻光(民86)。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壓力及其因應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戴振浩(民90)。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國樑(民86)。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顏國樑(民88)。國民小學組織變革的衝擊與因應策略-從組織結構與組織衝突途徑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71期,頁1-27。
羅英豪(民89)。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旨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清水(民88)。終身學習典範下回流教育的實踐。教育部技職教育雙月刊,53,頁2-6。
羅虞村(民75)。領導理論之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Bass, B. M.(1990). Bass &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s (3rd ed.). New York:The Free Press.
John W. Thibaut and Harold H. Kelley,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 2nd ed.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s,1986), pp.9-30
Lashway,L(1997). Leadership styles and strategies,39, In School Leadership. USA: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
Rosener. J. B. (1991). Ways women lea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pp 119-25.
Smith. S. C,& Philip,K.P.(Ed.)(1997).School leadership. U.S.A: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
Yukl,G. A.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3 rd ed.)Englewood Cliffs, N.Y.:Prentice-Hal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88911018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N2003000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同僚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趙靜菀zh_TW
dc.creator (作者) 趙靜菀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5:15:16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5:15: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15:1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N2003000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08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91101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從國中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實際經驗,以微觀之角度深入該場域現象,來探討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脈絡。首先探討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實際個別經驗,其次分析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方式與策略,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供女性校長作為辦學之參考。
本研究係採質性研究方法,先尋求願意受訪校長,以訪談方式進行深入對話。共計八位分別任職於小型、中型及大型位居臺北縣市國中女性校長,採取深度的匯談,繼而分析並探討其與家長會互動之情形。
據此,本研究歸納出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實務經驗有兩部分:(一)互動共同部分;(二)互動不同及特殊部分。國中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策略有:(一)塑造學校眾望所歸的願景與發展學校特色;(二)協助家長會組織健全發展,並提供其所需資源;(三)利用溝通管道,增進彼此雙方了解建立共識;(四)建立學校與家長會的合夥關係,共同討論校務發展;(五)和諧形塑學校優質文化;(六)落實學校本位管理與經營;(七)落實學校與家庭相關親職教育的訓練與進修活動;(八)建立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信賴與支持;(九)建立網際網路提昇管理效能的領導。互動策略之分類亦歸納如下:(一)逃避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二)整合型-表面層次的合作;(三)單向型-一廂情願有溝沒有通;(四)合作型-攜手共創願景。
最後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一)對教育行政機關建議(二)對學校行政建議(三)對家長會建議(四)對師資培育機構建議(五)對女性校長建議(六)對後續研究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study discusses about the atmosphere of interaction models between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PTA). The research approach is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irstly it observes the personal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teracting with the PTA of eight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secondly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and means used with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mmunities.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in order to provide a future assistance for female principals.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by holding up intensive discussions with the volunteering principals. Eight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from small, medium, and large-scaled junior high schools of either Taipei-city and Taipei-county attended the discussion by sharing with their own experiences.
After generalizing these practical experiences we divide interactions types into two: 1) Similar Interaction Type, 2) The Different Interaction Type.
The strategies within these interaction types may include:
1) Modeling a recognized future vision of the school and developing an academic feature
2) Assisting the PTA to be organized appropriately and offering needed resources
3) Increasing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ch other in order to reach for certain consensus by using available communication interchannels
4) Building up a companionship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PTA and sharing the discuss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5) Modeling an harmonically high-graded school-culture and atmosphere
6) Ensuring a management of a school-centered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7) Ensuing a familial-parental education further trainings and related activities
8) Establishing the trust and support between the families and the school
9) Establishing inter-nets to increase the management leadership efficiency
The generalization upon these strateg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1) The Run-Away type: Keep in distance for safety
2) The Integrating type: A corporation that is only skin deep
3) The Single-way type: Communicating without communication
4) The Cooperating type: Building up a future vision together.
Keywords: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PTA,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female principals, interaction experience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壹、家長參與學校受重視………………………………………...1
貳、教育改革潮流的趨勢…………………………………………2
參、學校社區化的新趨勢…………………………………………3
肆、女性校長的轉型領導…………………………………………4
伍、現代女性主義的訴求…………………………………………5
陸、個人研究的強烈需求…………………………………………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名詞界定…………………………………………..8
壹、研究目的………………………………………………………8
貳、名詞界定………………………………………………………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家長會與學校教育之關係……………..………………………9
壹、家長會源起……………………………………………………9
貳、家長會的設置作業要點………………………………..……10
參、家長會的功能………………………………………………..14
肆、家長會的運作方式…………………………………………..16
伍、家長會與學校教育的關係…………………………………..18
陸、校長與社區家長關係………………………………………..19

第二節 校長一職的意義………………………………………………23
壹、校長設置的法源……………………………………………..23
貳、校長的任務與職權…………………………………………..23
參、校長領導角色的轉變………………………………………..24
肆、領導者角色的意義…………………………………………..27
伍、領導者的人格特質…………………………………………..28
陸、領導者的類型………………………………………………..33
柒、校長角色重新定位…………………………………………..34
捌、男校長與女校長的不同……………………………………..35
第三節 學校組織的特性………………………………………………42
壹、學校與環境的互動…………………………………………..42
貳、學校組織的政治特性………………………………………..47
參、學校組織的特性與領導……………………………………..51
第四節 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基本理念與原則………………………54
壹、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基本理念……………………………..54
貳、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原則…………………………………..55
參、互體的樣態…………………………………………………..56
肆、學生家長的需求……………………………………………..57
第五節 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理論基礎……………………………....…59
壹、人際關係的定義……………………………………………..59
貳、人際互動的風分類…………………………………………..60
參、人際關係理論………………………………………………..61
肆、溝通理論……………………………………………………..64
第六節 校長與家長會互動關係及其策略……………………………69
壹、校長與家長會互動關係……………………………………..69
貳、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策略……………………………………...70

第三章 研究設計……………………………………………………….7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3
壹、研究方法……………………………………………………..73
貳、研究步驟……………………………………………………..75
第二節 研究架構………………………………………………………76
第三節 研究對象………………………………………………………77
壹、受訪對象之選擇……………………………………………..77
貳、訪談過程……………………………………………………..78
參、訪談之後……………………………………………………..78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79
壹、強調蒐集資料的多元完整…………………………………...79
貳、同儕會商……………………………………………………..79
參、審慎深度描述………………………………………………..79
肆、嚴守保密協定………………………………………………..80
第五節 研究限制………………………………………………………81
壹、訪談對象方面的限制………………………………………..81
貳、研究內容方面的限制………………………………………..81
參、研究方法的限制……………………………………………..81


第四章 國中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實際經驗…………………….83
第一節 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之個別經驗…….……………...83
壹、甲校長………………………………………………………..83
貳、乙校長………………………………………………………..90
參、丙校長………………………………………………………..97
肆、丁校長……………………………………………………….105
伍、戊校長……………………………………………………….112
陸、己校長………………………………………………………120
柒、庚校長………………………………………………………128
捌、辛校長………………………………………………………135
第二節 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實際經驗研究分析…………..145

第五章 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經驗之分析………………………...149
第一節 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共同部分之歸納…..…………149
第二節 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不同/特別部分之歸納………161
第三節 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策略與分類…………………..166
壹、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策略…………………………166
貳、八位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策略之分類………………….17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77
壹、互動的流程…………………………………………………177
貳、互動實際經驗………………………………………………1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83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建議………………………………………183
貳、對學校行政建議……………………………………………184
參、對家長建議…………………………………………………185
肆、對師資培育機構建議………………………………………186
伍、對女性校長建議……………………………………………187
陸、對後續研究建議……………………………………………189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190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192
二、英文部分…………………………………………………………198

附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200
附錄二:
臺北縣立高中職暨公私立國民中小學學生家長會設置作業要點…201

表 次
表2-1 新舊家長會設置對照表……………………………………….. 13
表2-2 家長會新舊辦法之角色功能與定位之比較……….…………. 15
表2-3 男女校長領導特質得分最高摘要表………………………….. 40
表2-4 男女校長領導特質得分最低摘要表………………………….. 40
表3-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77
表4-1 八位女性校長訪談內容彙整表……………………………….143
表6-1 家長會參與管道及家長現況示例表…………………………..180
圖 次
圖1-1 家長委員改選流程圖………………………………………… 12
圖2-1 新的校園權力結構示意圖…………………………………… 45
圖2-2 政治歷程模式簡圖…………………………………………… 49
圖3-1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流程圖…………………………………… 75
圖3-2 研究架構圖……….………………………...………………… 76
圖6-1 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互動經驗圖……………………………... 181
zh_TW
dc.format.extent 25102 bytes-
dc.format.extent 26351 bytes-
dc.format.extent 29425 bytes-
dc.format.extent 33512 bytes-
dc.format.extent 45124 bytes-
dc.format.extent 172223 bytes-
dc.format.extent 45396 bytes-
dc.format.extent 175937 bytes-
dc.format.extent 85743 bytes-
dc.format.extent 77176 bytes-
dc.format.extent 48184 bytes-
dc.format.extent 3682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N2003000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家長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民中學校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女性校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互動經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T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emale principal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raction experiencesen_US
dc.title (題名) 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與家長會主動經驗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秀華譯(民85)。領導大未來。台北:洪健全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威傑(民86)。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春展(民83)。國民小學組織溝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志華(民89)。諾丁關懷倫理學之理論。發展與教育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9)。新世紀的教育願景。台北:台北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民89)。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龍芽譯(民76)。現場校長學。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縣政府編印(民90)。翱翔台北縣教育的藍天。台北縣學生家長手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文雄(民86)。學校領導的訣竅。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印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懷鳴(民82)。從人口趨勢看小校小班的規劃。教改通訊,十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淑妃(民8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38期,頁98-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芸等譯(民86)。365天領導心法。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木琳(民66)。國中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氣氛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朝權(民79)。新時代的領導綱領。有效的領導觀念與法則。台北:遠流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佩珊譯(民86)。溝通時代話領導。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玉惠(民86)。國民小學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玉惠(民90)。從團體動力談學校行政領導的革新。學校行政雙月刊,1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克難(民89)。國民中學校長政治模式領導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富美(民87)。校長角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之現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建興(民85)。建立終身學習社區的初步構想。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學校化。頁7-27。台北:心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秀瑾(民89)。女性之認知方式:從立場觀點論談起。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5期,頁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基(民74)。教育行政。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明清(民87)。學校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學校再造的理念與策略。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nmh.gov.tw/edu/basis3/19/ikl.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宗立(民86)。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民81)。學校領導研究。台北:五南,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民85)。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書旋譯(民84)。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台北:揚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秀祝(民88)。國中女性教師性別角色之構成-十位女老師之實踐經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如美譯(民89)。領導引擎-誰是企業下一個接班人。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律(民88)。從校長必備能力看校長培育。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坤豐(民83)。由整全的觀點論校長政治風範的必要性。收錄於開創國教美好遠景。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印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義男譯(民84)。社會學(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地(民87)。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頁155-1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地(民87)。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地(民89)。展現校長領導力-從學校日常行動開始。師友,401期,頁5-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地(民89)。校長心目中好校長的領導實際分析。收錄於淡江大學主編「教育改革與轉型-領導角色、師資培育、夥伴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地(民91)。學校與社會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地(民88a)。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合著:教育行政,頁183-222。高雄:麗文文化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天祐、虞志長、張志毓、余瑞陽、邱春堂、楊士賢(民85)。教育政策形成及制定過程整分析。初等教育學刊,5期,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郁絲、張永宗(民90)。組織變革運動之趨向及其在學校行政領導上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12期。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蕙質(民91)。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一屆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邦傑(民84)。我國國中評鑑中忖系統之發展及實施(一)。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明洲(民86)。管理-個案、理論、辯証。台北:華彩軟體。頁135-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榮昭(民77)。主管領導力激發與培育。台北:清華管理科學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福財(民85)。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之功能。教育資料文摘,216期,頁148-1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民84)。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邦欣(民88)。學校與社區家長的互動關係。一位原住民女性校長的理念與策略。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怡楓(民88)。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熾文(民87)。領導理念的新焦點…轉型領導。教育資料文摘,248期,頁176-1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熾文(民89)。哈柏瑪斯溝通行政理論又及其在學校行政溝通上的啟示。收錄於中等教育學校行政革新專號51(6)。台北:正中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淑榕(民87)。班級親師協會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國小三年級班級親師協會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炳勳譯(民88)。與領導有約。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靜貴(民86)。國民中學校長情緒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敬文(民85)。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文蓁(民89)。教育行政領導理論的女性主義觀點評析。於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傳位譯(民86)。女性主義思想:欲望、權力及學術論述。台北:巨流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耀隆(民88)。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 - 一個班級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雄軍(民88)。小班教學的開放教室-以漁光國小為例。北縣教育,26,77-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端真(民85)。親職教育模式與方案。台北:天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常山(民87)。好教材,跟著社會變遷走。天下雜誌特刊,2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民8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炳煌(民87)。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潤書(民87)。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素貞(民88)。校長在職的專業成長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志明(民89)。從權力轉換現點看21世紀學校校長領導。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輝(民87)。學校行政革新專題。台北:師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輝(民86)。教育鬆綁與學校自主改蝆。輯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與教學改革實務,頁1-24。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銳(民82)。消弭敵意,解決問題談學校衝突管理。初等教育學刊,2期,頁145-1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彥婷(民88)。女性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經驗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慶勳(民79)。學校組織的政治分析與管理。現代教育,5(2),頁60-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慶勳(民85)。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炳文(民89)。公關與危機處理。台北:南海圖書文具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奎熹等編著(民84)。教育社會學。國立空中大學印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奎熹(民89)。教育社會學。台北:東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奎熹(民87)。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娟譯(民84)。全面成功。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桂(民88)。國中校長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校長的經驗紀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娟(民89)。團隊管理及其在國民中小學運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良益(民85)。我國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宜宣 (民90 )。國中女校長溝通行為之研究 : 以兩位女校長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熔釧(民85)。國民小學與社區溝通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依萍(民90)。論教評會、學校、教師會和校長的權責與衝突。學校行政雙月刊,13期,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慧玲(民83)。學校公共關係。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皎眉、鍾思嘉(民85)。人際關係。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木金(民88)。學校組織變革壓力與抗力對學校行政之啟示。學校行政,2期,頁14-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庚金(民76)。人群關係與管理。台北:五南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乃熒(民87)。教育政策對話權力運用的研究。中學教育學報,5期,頁165-1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昆輝(民69)。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昆輝(民72)。教育行政原理。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明堅(民80)。魅力十足。台北:皇冠叢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嘉雄(民88)。誰當家做主?談學校本位管理的權力結構類型。師友,382期,頁15-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繡英(民84)。家長會的角色與功能。教師天地,76期,頁57-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莉(民86)。兩性平權教育的進路-從女性主義的理念談起。教師天地,90期,頁2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莉(民88)。人際和諧與衝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臺北:桂冠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三吉(民88)。校長遴選與校長評鑑。毛連塭、歐用生(主持人)。現代教育論壇(四):校長專業教育與專業發展,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家春(民88)。以認定團體為核心的人格教育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斯明譯(民72)。尖端領導。台北:桂冠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懷真(民84)。領導有策略。台北:希代書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懷真(民85)。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國德(民83)。喬治來德的象徵互動論。收錄於現代心理學說。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巧玲(民89)。教育行政的典範移轉與學校經營的模式革新。教育研究月刊,7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國鼎(民77)。教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春文(民80)。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在教育行政上的適用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春文(民83)。新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純姿(民89)。親師合作實施之檢討與展望。社教雙月刊。95期,頁34-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進雄(民90)。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對學校行政領導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11期,頁45-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日武譯(民75)。新時代的領導風格-激發潛能的管理技巧。台北:聯經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傳志鵬(民91)。校長的政治模式領導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17期。台北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臧國仁(民77)。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台北:商周文化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用生(民88)。後現代的教育改革與校長專業成長。國小教育。40(2),頁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用生(民88)。二十一世紀的學校與課程改革。載於歐用生、楊慧文著: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源榮(民84)。國民中學校長組織溝通與行政決定合理性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心雄(民72)。人格。教育心理學。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慧玲、梁文蓁、陳宜宣(民89)。台灣近十年來教育領導碩博士論文分析:女性主義的觀點。婦女與兩性學刊,11期,151-19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慧玲主編(民89)。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印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興儀(民86)。權力、溝通與責任-教師會組織運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佳敏(民88)。她的故事-一位國小女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仲冬(民85)。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炳輝(民90)。談溝通行動促進師生關係。載於師友405,頁52-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麗慧(民75)。我國國中小學男女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秀娟(民88)。兩性教育。台北:揚智文化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文全(民74)。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美慧(民89)。新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後現代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9期,頁64-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維齊(民84)。官僚、同僚與政治管理模式在學校領導上的應用。師說,78期,頁35-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鴻光(民86)。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壓力及其因應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振浩(民90)。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國樑(民86)。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國樑(民88)。國民小學組織變革的衝擊與因應策略-從組織結構與組織衝突途徑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71期,頁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英豪(民89)。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旨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清水(民88)。終身學習典範下回流教育的實踐。教育部技職教育雙月刊,53,頁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虞村(民75)。領導理論之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ss, B. M.(1990). Bass &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s (3rd ed.). New York:The Free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 W. Thibaut and Harold H. Kelley,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 2nd ed.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s,1986), pp.9-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shway,L(1997). Leadership styles and strategies,39, In School Leadership. USA: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sener. J. B. (1991). Ways women lea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pp 119-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mith. S. C,& Philip,K.P.(Ed.)(1997).School leadership. U.S.A: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ukl,G. A.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3 rd ed.)Englewood Cliffs, N.Y.:Prentice-Hall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