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研究
作者 洪鳴谷
貢獻者 鄭文惠
洪鳴谷
關鍵詞 蘇軾
唐代詩人
接受心理
北宋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24:47 (UTC+8)
摘要 詩歌發展到了唐代,不論是體式、風格,或是音調等大都已經發展完備。在這樣一個詩歌的黃金時代之後,宋代詩人如何去接受、轉化,使自我詩歌轉入另一高峰,是其所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宋代詩人之所以能夠自成一格,不為唐詩所限,絕大因素在於宋代詩人的能入又能出。宋代詩人進入唐詩,吸取唐詩,又轉出唐詩,變化唐詩,使自我詩歌能有豐富的泉源,又能有別於唐詩而自創新格,這正是宋詩能與唐詩並立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原因之一。

宋代詩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蘇軾。歷來關於蘇軾的生平、事蹟以及詩詞作品、文藝思想等的研究已經相當豐碩繁富,然而論及蘇軾如何接受前代詩人以及轉化前代詩人詩作的專著則相對不多,而這正是我們須要努力去開發的。基於此,論者希望能對這部分下一番心力研究,以期能從另一個視角探析蘇軾對前代詩人的接受方式與轉化內涵。

一個人的接受行為,多半受其接受心理的影響;而接受心理的養成,主要與身處環境和自我思想建構有關。基於此,本論文為研究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先探討了北宋前期詩文壇的文學思潮與權力網絡,從中理出三條北宋前期詩文壇的接受心理發展路線;其次探討蘇軾的思想建構歷程,再結合北宋前期詩文壇對其影響,綜合出蘇軾養成的三個接受心理。

本著三個接心理,蘇軾對唐代詩人有不同的接受內涵。蘇軾主要是本著他的三種接受心理來接受唐代詩人的,符合者則予以稱許,不合者則略有微言。不僅是前面所述五人,對於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孟郊、賈島、劉叉、皮日休、陸龜蒙等也是如此。而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大概可歸結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傾向儒家積極入世、憂民憂國的典型,一類則是傾向佛老澹泊歸隱、熱愛生命的典型。

蘇軾對唐代詩人詩作的接受內涵,主要可分為「對唐人詩作字詞的接受內涵」、「對唐人詩作詩意的接受內涵」與「對唐人故事的接受內涵」三個部分。這些地方,或者我們可以說是蘇軾接受唐代詩人而有所轉化而來,雖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蘇軾確實是有意使用唐代詩人用過的字詞,但這如此多的巧合,如果說蘇軾沒有學習唐代詩人之意,那也是難以令人置信。此外,在字詞接受的方面,蘇軾不僅是接受唐代詩人用詞,更進一步有欲超越、創新的意圖。
參考文獻 一、專著
(一)、詩文專著與選集
徐培林正詁《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第一版。
陶淵明著,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一版。
清聖祖御製《全唐詩》,臺北:中華書局,1960年,第一版。
王維著,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孟浩然著,佟培基箋注《孟浩然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一版。
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一版。
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柳宗元著,易新鼎點校,母庚才、馬建農主編《柳宗元集》,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第一版。
白居易著,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一版。
元稹著,冀勤點校《元稹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一版。
劉禹錫著,《劉禹錫集》整理組點校,卞孝萱校訂《劉禹錫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一版。
孫望編著《韋應物詩集繫年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一版。
張松輝注譯,陳全德校閱《新譯杜牧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第一版。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四川:巴蜀書社,1988年,第一版。
王禹偁著《小畜集》,《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二十冊,臺北:世界書局,1986~1988年,第一版。
田錫著《咸平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石介著《徂徠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石介著《石徂徠集》,《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1985年,第一版。
歐陽脩著,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一版。
梅堯臣著,朱東潤編年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臺北:源流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蘇舜欽著《蘇舜欽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第一版。
蘇洵著,邱少華點校《蘇洵集》,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第一版。
蘇軾著,傅成穆儔標點《蘇軾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蘇軾著,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一版。
蘇軾著,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一版。
龍木勛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臺一版。
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蘇軾著《東坡樂府》,臺北:學海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蘇軾著,薛瑞生箋證《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朱德才主編《增訂注釋蘇軾詞》,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蘇軾著,石聲淮、唐玲玲箋注《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2000年,第二版。
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一版。
司空圖著《司空表聖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劉克莊著《後村先生大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臺一版。
李彭著《日涉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呂本中著《東萊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陸游著《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一版。
全祖望著,朱鑄禹彙校集注《全祖望集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0年,第一版。
蘅塘退士編選,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新注》,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第一版。
楊牧編《唐詩選集》,臺北:洪範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施議對選注《唐詩》,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第一版。
傅東華選註《李白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臺一版。
陳世隆編,徐敏霞校點《宋詩拾遺》,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錢鍾書選注《宋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
金性堯選注《宋詩三百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第一版。
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第一版。
徐續選注《蘇軾詩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第一版。陳新雄著《東坡詩選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一版。
張毅、孫豔君選注《蘇東坡小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二)、史類傳記
司馬遷著,瀧川資言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天工書局,1993年,第一版。
臺灣商務書局編《百衲本二十四史晉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臺二版。
劉昫等著《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一版。
歐陽脩、宋祁著《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一版。
馮琦原編,陳邦瞻纂輯,張溥論正《宋史紀事本末》,臺北:華世出版社,1976年,第一版。
脫脫等著《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一版。
畢沅著《續資治通鑑》,臺北:文光出版社,1975年,第一版。
李燾著《續資治通鑑長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1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徐自明著《宋宰輔編年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黃以周等輯注,顧吉辰點校《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一版。
《東坡志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朱娣著《蘇東坡》,香港:中華書局,1959年,第一版。
費海璣著《蘇軾傳記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第一版。
易蘇民著《三蘇年譜彙證》,臺北:大學文選社,1969年,第一版。
王保珍著《增補蘇東坡年譜會證》,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臺灣大學文學院文史叢刊,1969年,第一版。
蘇景泉著《眉山蘇東坡事蹟簡表》,作者自印,1972年。
林語堂著、宋碧雲譯《蘇東坡傳》,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第三版。
王宗稷編《東坡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臺一版。
劉崇維著《蘇軾評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第一版。
凌飛雲著《蘇東坡逸事》,臺北:可筑書房,1990年,第一版。
梁廷著《東坡事類》,臺北:廣文書局,1991年,第二版。
王水照著《蘇軾》,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第一版。
李一冰著《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第二版。
孔凡禮著《三蘇年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三)、文論詩話
陳友琴編《白居易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一版。
華文軒等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杜甫卷‧上編》,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第一版。
吳文治編《柳宗元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第一版。
吳師道著,陳秀明編《吳禮部詩話‧東坡詩話錄合刊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臺一版。
胡應麟著《詩藪》,臺北:正生書局,1973年,第一版。
阮一閱著《詩話總龜》,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第一版。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一版。
王闢之、歐陽修等著《澠水燕談錄‧歸田錄》(合併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一版。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第一版。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一版。
吳文治編《韓愈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一版。
葉夢得著,宇文紹奕考異,侯忠義點校《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一版。
方東樹著《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84年,第一版。
陶秋英編選,虞行校訂《宋金元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沈德潛著,蘇文擢詮評《說詩晬語詮評》,台北:文史哲出版,1985年,修訂再版。
劉熙載著《藝概》,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第一版。
張高評編《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常振國、降雲編《歷代詩話論作家》,臺北:黎明出版,1993年,第一版。
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蘇軾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一版。
王夫之等著《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郁沅、張明高編選《魏晉南北朝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四)、蘇軾研究
姜尚賢著《宋四大家詞研究(蘇軾、周邦彥、辛棄疾、姜夔)》,臺南:作者自印,1962年。
凌琴如著《蘇軾思想探討》,臺北:中華書局,1964年,第一版。
鄭韻蘭著《東坡文初探》,臺北:文津出版社,1975年,第一版。
孫鐵南著《東坡詩之研究》,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第一版。
陶鼎尼編著《東坡詩文研究》,臺南:龍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第一版。
黃益庸編著《蘇軾》,香港:商務印書館,1981年,第一版。
游信利著《蘇東坡的文學理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第一版。
劉若愚著,王貴苓譯《北宋六大詞家: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蘇軾、周邦彥》,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第一版。
游信利著《蘇東坡的立身與論文之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第一版。
顏中其著《蘇軾論文藝》,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陳韻竹著《歐陽脩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陳雄勳著《三蘇文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第一版。
葉嘉瑩著《蘇軾》,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葉嘉瑩著《蘇軾》(唐宋名家詞賞析之四),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郭美美著《東坡在詞風上的繼承與創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韓介光著《論蘇軾謫居海南(1097年月—1100年6月)時期的思想與影響》,臺北:文景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鍾來因著《蘇軾與道家道教》,臺北:學生書局,1990年,第一版。
陳雄勳著《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王保珍著《東坡詞研究》,臺北:長安出版社,1992年,第三版。
韓介光著《嶺南謫居對蘇軾創作影響之研究》,臺北:文景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王水照著《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第一版。
范軍著《蘇東坡的人生哲學:曠達人生》,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一版。
袁漢基著《蘇軾詞時空意識之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5年,第一版。
曾棗莊著《三蘇文藝思想》,臺北:學海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唐玲玲、周偉民著《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江惜美著《蘇軾詩分期代表作研究》,臺北:華正書局,1996年,第一版。
曾棗莊,曾濤編《蘇詞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鄭倖朱著《蘇軾以賦為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曾棗莊,曾濤編《蘇詩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曾棗莊,曾濤編《蘇文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姜聲調著《蘇軾的莊子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衣若芬著《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謝敏玲著《蘇軾史論散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第一版。
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臺北:洪葉文化,2001年,第一版。
黃啟方著《東坡的心靈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第一版。
徐月芳著《蘇軾奏議書牘研究》,臺北縣:天工書局,2002年,第一版。
楊勝寬著《杜學與蘇學》,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第一版。
劉乃昌著《蘇軾文學論集》,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第一版。
李賡揚、李勃洋著《蘇軾禪學》,臺北:實學社,2004年,第一版。
(五)、文學史
許總著《宋詩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許總著《唐詩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孫望、常國武著《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著《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日)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譯《中國詩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陳伯海、蔣哲倫主編,倪進等著《中國詩學史‧隋唐五代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陳伯海、蔣哲倫主編,黃寶華、文師華著《中國詩學史‧宋金元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六)、詩文研究
梁昆著《宋詩派別論》,臺北:東昇出版,1980年,第一版。
徐復觀編《中國文學論集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第一版。
胡雲翼著《唐詩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臺七版。
香港浸信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主編《唐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1987年,第一版。
黃永武、張高評編著《宋詩論文選輯》,高雄:復文書局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年,第一版。
鄧小軍著《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鍾美玲著《北宋四大家理趣詩研究:以蘇、黃、二陳為例》,臺北:文津,1996年,第一版。
程杰著《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歐陽光著《宋元詩社研究叢稿》,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周裕鍇著《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第一版。
黃奕珍著《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黃美鈴著《歐、梅、蘇與宋詩的形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曾棗莊著《唐宋文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第一版。
戴偉華著《唐代文學研究叢稿》,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第一版。
包弼德著《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季羨林、張燕瑾、呂薇芬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蔡方定著《北宋文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2002年,修訂第一版。
呂肖奐著《宋詩體派論》,成都:四川民族初版社,2002年,第一版。
張仲謀著《近古詩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徐中玉、郭豫適主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謝思煒著《唐宋詩學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一版。
陳文華主編《杜甫與唐宋詩學》,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第一版。
陸玉林著《傳統詩詞的文化解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朱延平著《宋文論稿》,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林宜陵著《北宋詩歌論政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七)、西方理論
P.D.卻爾著,吳啟之、顧洪潔譯《解釋:文學批評的哲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沃爾夫岡‧伊瑟爾著,金元浦、周寧譯《閱讀活動——審美反應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7月。
漢斯‧羅伯特‧堯斯著《審美經驗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哈羅德‧布魯姆著,朱立元、陳克明譯《比較文學影響論——誤讀圖示》,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楊大春著《解構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4年,第一版。
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著《西方文藝理論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羅勃C‧赫魯伯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徐崇溫著《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一版。
米樂著,單德興編譯《跨越邊界:翻譯‧文學‧批評》,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第一版。
龍協濤著《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7年,第一版。
漢斯‧羅伯特‧堯斯著,顧建光、顧靜宇、張樂天譯《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斯坦利‧費什著,文楚安譯《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哈羅德‧布魯姆著,吳瓊譯《批評、正典結構與預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金元浦著《接受反應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泰瑞‧伊果頓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增訂二版。
拉曼‧塞爾登編,劉象愚等譯《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八)、其他
楊家駱主編《宋大詔令集》,臺北:鼎文書局,1972年,第一版。
傅樂成著《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年,第一版。
沈括著《夢溪筆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田況著《儒林公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晁迥著《法藏碎金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
錢冬父著《唐宋古文運動》,臺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第一版。
朱光潛著《詩論》,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第二版。
李滌生集釋《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第一版。
龔鵬程著《文學與美學》,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年,修訂版。
周憲著《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霍存福著《權力場:中國人的政治智慧》,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宋代文化研究》,成都:巴蜀出版發行:新華經銷,1999年,第一版。
柯慶明著《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蔣方著《中國文化史九繹》,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易存國著《中國審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王夢鷗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第一版。
蕭慶偉著《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漆俠著《宋學的發展和演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趙洪恩、李寶席主編《中國傳統文化通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田浩編,楊立華、吳豔紅等譯《宋代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二、期刊論文
費友仁〈蘇東坡是一位革命思想家〉,《大學生活》(香港)7卷21期,1962年3月,頁19—24。
張健〈蘇軾的文學批評〉,《現代學苑》3卷3期,1966年3月,頁9—13。
胡信田〈蘇東坡的貶謫生活〉,《醒獅》7卷6期,1968年6月,頁16—17。
王志恆〈蘇東坡在惠州〉,《暢流》40卷11期,1970年1月,頁9—11。
曹樹銘〈蘇東坡與道佛之關係(上)〉,《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3卷2期,1970年4月,頁7—21。
曹樹銘〈蘇東坡與道佛之關係(下)〉,《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3卷3—4期,1970年10月,頁34—55。
朱玖瑩〈由蘇軾詩文談到寫詩〉,《中華詩學》3卷期,1970年11月,頁30、31。
胥端甫〈東坡家庭與烏臺詩案(上)〉,《中華詩學》3卷6期,1970年11月,頁37—43。
胥端甫〈東坡家庭與烏臺詩案(下)〉,《中華詩學》4卷1期,1970年12月,頁26—31。
徐道鄰〈東坡常州和揚州題詩案〉,《東方雜誌》4卷11期,1971年5月,頁18—21。
蘇雪林〈蘇詩之幽默趣味——東坡論詩之一〉,《暢流》45卷7期,1972年5月,頁6—18。
蘇雪林〈蘇詩之以文為詩善發議論——東坡論詩之三〉,《暢流》45卷9期,1972年6月,頁13—15。
蘇雪林〈蘇詩之詞達氣暢筆端有舌——東坡論詩之四〉,《暢流》45卷10期,1972年7月,頁4—7。
蘇雪林〈蘇詩之富於哲理——東坡論詩之五〉,《暢流》45卷11期,1972年7月,頁12—14。
游國琛〈東坡與黃州〉,《湖水文獻》26期,1973年1月,頁29—33。
謙忍〈蘇軾與辛棄疾〉,《暢流》47卷5期,1973年4月,頁5—7。
張健〈蘇軾的文學批評研究〉,《文史報》22期,1973年6月,業169—262。
易君左〈蘇軾在廣東〉,《廣東文獻》4卷4期,1974年12月,頁89—95。
陳應龍〈蘇東坡宦途多險獄中賦詩〉,《藝文誌》120期,1975年9月,頁55—58。
黃淑賢〈三蘇學養探源〉,《新埔學報》2期,1976年3月,頁15—83。
戴麗珠〈蘇東坡與詩畫合一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20期,1976年6月,頁929—1040。
蔡英俊〈東坡謫居黃州後的心境〉,《鵝湖》2卷4期,1976年10月,頁50—52。
戴麗珠〈論東坡詩畫理論及其影響〉,《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卷3期,1977年3月,頁59—63。
陳宗敏〈蘇東坡的謫居生活〉,《書和人》369期,1979年7月,頁1—7。
陳香〈影響蘇東坡最大的四位女性〉,《明道文藝》53期,1980年8月,頁47—51。
鄭向恆〈東坡詞中的感情表現〉,《古典文學》2集,1980年12月,頁285—302。
羅敬之〈蘇東坡的詩及其為人性格〉,《華學月刊》109期,1981年1月,頁48—57。
蔡惠明〈蘇東坡的佛教因緣〉,《香港佛教》(香港)250期,1981年3月,頁26。
謝武雄〈三蘇學養之關連性〉,《臺中師專學報》10期,1981年6月,頁15—48。
蔡惠明〈蘇東坡的佛教因緣〉,《香港佛教》(香港)255期,1981年8月,頁26。
杜若〈蘇東坡‧佛教〉,《中國佛教》26卷4期,1982年1月,頁46—49。
慕容欣〈蘇東坡與海南島〉,《東方雜誌》復刊17卷6期,1983年12月,頁66—69。
鹿憶鹿〈從東坡詩詞看其性情襟抱〉,《明道文藝》104期,1984年11月,頁80—87。
陳香〈蘇軾與道潛〉,《東方雜誌》19卷9期,1986年3月,頁76—78。
黃啟方〈三蘇的文學〉,《中國文學講話》第期冊,臺北:巨流出版社,1986年6月,頁171—185。
王煜〈蘇軾的哲學與宗教〉,林天蔚、黃約瑟主編《唐宋史研究》,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87年,頁197—216。
莊申〈蘇東坡在海南島〉,《歷史月刊》3期,1988年4月,頁112—125。
劉昭明〈東坡在黃州〉,《國文天地》4卷4期,1988年9月,頁52—57。
劉昭明〈蘇東坡在御史臺獄〉,《國文天地》4卷12期,1989年5月,頁56—61。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33期,1989年6月,頁767—940。
周杉〈文學聲譽的涵義〉,《九州學刊》3卷2期,1989年6月。
劉昭明〈仁行佛心一文豪——蘇東坡在嶺南的佛教因緣〉,《慧炬》304期,1989年10月,頁46—52。
林正三〈蘇軾、黃庭堅的詩法理論〉,《德明學報》6期,1989年11月,頁177—195。
王保珍〈東坡日月長——蘇軾在黃州〉,《故宮文物月刊》8卷1期,1990年4月,頁36—43。
黃寬重〈蘇東坡貶謫黃州的生活與心境〉,《故宮文物月刊》8卷1期,1990年4月,頁44—49。
陳憶蘇〈蘇軾詩中的擬人法〉,《文史論集》第2期,臺北,1991年7月,頁81—99。
張德文〈蘇軾論藝術的「自然」美〉,《中國文化月刊》141期,1991年7月,頁64—73。
王淳美〈東坡謫居黃州時期與釋關係之研究〉,《臺南工專學報》15期,1992年3月,頁115—133。
鍾屏蘭〈東坡南遷途中詩研究〉,《屏東師院學報》5期,1992年5月,頁71—82。
張高評〈化俗為雅與宋詩特色〉,《國立編譯館館刊》21卷1期,1992年6月,頁104。
王世德〈蘇軾的文藝美學思想〉,《國文天地》8卷6期,1992年11月,頁9—19。
韓介光〈蘇軾嶺南謫居時之心態蠡討——兼論唐、宋名家處於逆境時之心態與風格〉,《丘海季刊》35期,1993年4月,頁11—14。
韓介光〈蘇軾嶺南謫居時之心態探討(續)〉,《丘海季刊》36期,1993年8月,頁26—31。
張高評〈雜劇藝術對宋詩之啟示——民間文學對蘇黃詩之影響〉,《中山人文學報》2期,1994年4月,頁83—114。
范長華〈蘇東坡「元輕白俗」詩評淺析〉,《臺中師院學報》8期,1994年6月,頁271—291。
藍麗春〈東坡先生黃州時期文學探究〉,《嘉南學報》20期,1994年11月,頁234—247。
鄧仕樑〈蘇子作詩如見畫——從杜甫和蘇軾的馬詩看唐宋詩風〉,《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4期,1995年,頁63—82。
林翠華〈《東坡題跋》之詩學理論初探〉,《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1995年3月,頁477—496。
黃景進〈從宋人論「意」與「語」看宋詩特色之形成—以梅堯臣、蘇軾、黃庭堅為中心〉,成功大學中文系所編輯《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頁63—90。
蔡正發〈白居易對蘇軾的影響〉,《古今文藝》21卷3期,1995年5月,頁6—21。
劉少雄〈東坡黃州文散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5卷3期,1995年9月,頁143—158。
程林輝〈蘇軾的人生哲學〉,《中國文化月刊》192期,1995年10月,頁75—89。
吳禮權〈創意造言的藝術——蘇軾與劉邠的排調語篇解構〉,《國文天地》11卷6期,1995年11月,頁98—101。
鄭向恆〈直舒胸臆、純任自然——從東坡的詩詞文看東坡的人格〉,《崇右學報》5期,1995年12月,頁238—246。
顧全芳〈司馬光與蘇東坡〉,《歷史月刊》96期,1996年1月,頁66—71。
曾棗莊〈論宋代的三大詩案〉,《故宮學術季刊》14卷2期,1996年,頁29—41。
江惜美〈東坡奔放期詩作探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期,1996年4月,頁317—330。
張海鷗〈用現代文化意識闡釋蘇軾〉,《文學遺產》4期,1996年4月,頁121、122。
何慧俐〈淺談蘇東坡詩學〉,《中國文化月刊》200期,1996年6月,頁111—117。
劉衛林〈「蘇詩始學劉禹錫故多怨刺」辨〉,《人文中國學報》(香港)3期,1996年12月,頁199—223。
李慕如〈東坡與道家道教〉,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編《屏東師院學報》10期,1997年,頁319—354。
李慕如〈東坡詩文中道家道教思想之玄蘊〉,《中國學術年刊》18期,1997年3月,頁97—126。
簡光明〈蘇軾與莊子〉,《古典文學》14期,1997年5月,頁249—274。
李慕如〈東坡與道家道教〉,《屏東師院學報》10期,1997年6月,頁319—353。
蔡秀玲〈論蘇東坡的人生觀〉,《臺中商專學報》29期,1997年6月,頁225—252。
江惜美〈從蘇詞的取材看他的創新風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期,1997年6月,頁297—308。
李慕如〈談東坡思想生活入禪之啟迪〉,《屏東師院學報》11期,1998年,頁163—194。
宋邦珍〈蘇東坡創作理論中的言意關係探討〉,《中國文化月刊》215期,1998年2月,頁43—53。
江惜美〈論蘇軾詩中的意境〉,《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9期,1998年3月,頁113—130。
李慕如〈談東坡思想生活入禪之啟迪〉,《屏東師院學報》11期,1998年6月,頁163—194。
黃志誠〈蘇軾諷諭詩內容探析——以宋神宗熙寧二年至元豐二年詩歌為探討對象〉,《光武學報》23期,1998年11月,頁293—312。
林碧珠〈蘇東坡禪詩的形成〉,《中國文化月刊》224期,1998年11月,頁104—113。
楊海明〈蘇軾:睿智文人的人生感悟與處世態度〉,《宋代文學研究叢刊》4期,1998年12月,頁257—270。
江惜美〈析論蘇軾詩的源流〉,《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0期,1999年3月,頁229—240。
江惜美〈從黃州詩詞話東坡——談創作的要素〉,《語文學報》1期,1999年6月,頁165—184。
李婓雯〈蘇軾翻案文章探究〉,《雲漢學刊》6期,1999年6月,頁83—105。
三、學位論文
王景鴻《蘇東坡著述版本考》,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
鄭向恆《東坡樂府校訂箋注》,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
江正誠《蘇軾之生平及其文學》,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
戴麗珠《蘇東坡與詩畫合一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
洪瑀欽《蘇東坡文學之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
劉智濬《蘇軾與莊子——東坡文學作品中的莊子思想》,輔仁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林玟玲《東坡黃州詞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何世權《蘇軾詞研究》,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彭珊珊《蘇東坡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林採梅《東坡瓊州詩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江惜美《烏臺詩案研究》,東吳大學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柳明熙《蘇東坡詞所表現的心路歷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
劉曼麗《東坡詞的風格與技巧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劉昭明《蘇軾嶺南詩論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張尹炫《東坡生平及其嶺南詩研究》,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陳英姬《蘇軾的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
黃美娥《蘇軾文論及其散文藝術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朴孝錫《蘇軾辭賦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洪劍鵬《東坡嘲戲文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郭美美《東坡在詞風上的繼承與創新》,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蔡秀玲《東坡黃州經驗之探討》,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安熙珍《從老莊學說探討蘇軾的文藝思想》,香港:珠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鄭文倩《蘇軾藝術思想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江惜美《蘇軾詩學理論及其實踐》,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高顯瑩《蘇軾記遊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李貞慧《蘇軾策及奏議之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黃惠菁《東坡文藝創作理論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林永煥《蘇軾禪詩研究》,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吳淑華《東坡謫黃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戴伶娟《蘇軾題畫詩藝術技巧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鄭倖朱《蘇軾「以賦為詩」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劉昭明《蘇軾意內言外詞隅測》,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李李《三蘇散文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林鈺鈴《蘇東坡美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金桂臺《蘇軾的書信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林漢標《蘇軾政論研究》,香港:珠海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吳炎城《蘇軾文學研究》,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逸玫《東坡詞語言風格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謝佩芬《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許錦華《東坡元祐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吳雅婷《北宋士大夫的宦遊生活——蘇軾個案研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李慕如《東坡詩文思想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姜聲調《蘇軾的莊子學》,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楊珮琪《蘇軾杭州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于學玉《蘇軾寓言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蔡造冇《蘇軾小品文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0151020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1020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文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洪鳴谷zh_TW
dc.creator (作者) 洪鳴谷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24:47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24:4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24:4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0151020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8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15102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詩歌發展到了唐代,不論是體式、風格,或是音調等大都已經發展完備。在這樣一個詩歌的黃金時代之後,宋代詩人如何去接受、轉化,使自我詩歌轉入另一高峰,是其所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宋代詩人之所以能夠自成一格,不為唐詩所限,絕大因素在於宋代詩人的能入又能出。宋代詩人進入唐詩,吸取唐詩,又轉出唐詩,變化唐詩,使自我詩歌能有豐富的泉源,又能有別於唐詩而自創新格,這正是宋詩能與唐詩並立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原因之一。

宋代詩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蘇軾。歷來關於蘇軾的生平、事蹟以及詩詞作品、文藝思想等的研究已經相當豐碩繁富,然而論及蘇軾如何接受前代詩人以及轉化前代詩人詩作的專著則相對不多,而這正是我們須要努力去開發的。基於此,論者希望能對這部分下一番心力研究,以期能從另一個視角探析蘇軾對前代詩人的接受方式與轉化內涵。

一個人的接受行為,多半受其接受心理的影響;而接受心理的養成,主要與身處環境和自我思想建構有關。基於此,本論文為研究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先探討了北宋前期詩文壇的文學思潮與權力網絡,從中理出三條北宋前期詩文壇的接受心理發展路線;其次探討蘇軾的思想建構歷程,再結合北宋前期詩文壇對其影響,綜合出蘇軾養成的三個接受心理。

本著三個接心理,蘇軾對唐代詩人有不同的接受內涵。蘇軾主要是本著他的三種接受心理來接受唐代詩人的,符合者則予以稱許,不合者則略有微言。不僅是前面所述五人,對於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孟郊、賈島、劉叉、皮日休、陸龜蒙等也是如此。而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大概可歸結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傾向儒家積極入世、憂民憂國的典型,一類則是傾向佛老澹泊歸隱、熱愛生命的典型。

蘇軾對唐代詩人詩作的接受內涵,主要可分為「對唐人詩作字詞的接受內涵」、「對唐人詩作詩意的接受內涵」與「對唐人故事的接受內涵」三個部分。這些地方,或者我們可以說是蘇軾接受唐代詩人而有所轉化而來,雖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蘇軾確實是有意使用唐代詩人用過的字詞,但這如此多的巧合,如果說蘇軾沒有學習唐代詩人之意,那也是難以令人置信。此外,在字詞接受的方面,蘇軾不僅是接受唐代詩人用詞,更進一步有欲超越、創新的意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3
一、研究範圍…………………………………………………………………3
二、研究方法…………………………………………………………………4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前人成果……………………………………………………6

第二章 北宋前期文學思潮與文化權力…………………………………………9
引言…………………………………………………………………………………9
第一節 文學思潮與詩學理論的演變……………………………………………10
一、文學思潮的演變………………………………………………………………10
二、詩學理論的演…………………………………………………………………17
第二節 宋初的權力網絡…………………………………………………………50
一、政治權利——黨爭……………………………………………………………51
二、文學權力——詩社……………………………………………………………54
第三節 北宋前期接受心理的演變………………………………………………58
一、從「追求敏捷」到「重視學力」……………………………………………58
二、從「重道崇文」到「文道合一」……………………………………………60
三、從「關注自我」到「關懷民生」……………………………………………62
第四節 結語………………………………………………………………………63

第三章 蘇軾接受心理的成………………………………………………………65
引言…………………………………………………………………………………65
第一節 對北宋前期文壇接受心理的接受與革新………………………………65
一、對「從追求敏捷到重視學力」的接受與革新………………………………65
二、對「從重道崇文到文道合一」的接受與革新………………………………67
三、對「從關注自我到關懷民生」的接受與革新………………………………68
第二節 思想的建構歷程…………………………………………………………70
一、「學術思想背景」與「政治黨爭背景」的影響……………………………70
二、思想的建構……………………………………………………………………76
第三節 接受心理…………………………………………………………………96
一、文學主張………………………………………………………………………97
二、平淡詩風的形成……………………………………………………………103
三、三種接受心理的形成………………………………………………………104
第四節 結語……………………………………………………………………110

第四章 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內涵…………………………………………111
引言………………………………………………………………………………111
第一節 對李白的接受內涵……………………………………………………111
第二節 對杜甫的接受內涵……………………………………………………115
一、杜詩的廣博多元與蘇軾對集大成者的肯定心理…………………………116
二、杜甫的憂國愛民與蘇軾對有志之士的崇敬心理…………………………119
三、杜詩的味外之味與蘇軾對澹泊自然的喜好心理…………………………122
第三節 對韓愈的接受內涵……………………………………………………124
第四節 對柳宗元的接受內涵…………………………………………………131
第五節 對白居易的接受內涵…………………………………………………139
第六節 對其他唐代詩人的接受內涵…………………………………………143
一、王維…………………………………………………………………………143
二、孟浩然………………………………………………………………………144
三、韋應物………………………………………………………………………144
四、孟郊、賈島…………………………………………………………………145
五、劉叉…………………………………………………………………………146
六、皮日休、陸龜蒙……………………………………………………………147
第七節 結語……………………………………………………………………147

第五章 蘇詩對唐代詩人詩作的接受內涵……………………………………151
引言………………………………………………………………………………151
第一節 蘇詩對唐人詩作字詞的接受內涵……………………………………152
第二節 蘇詩對唐人詩作詩意的接受內涵……………………………………163
第三節 蘇詩對唐代詩人事跡的接受與轉化…………………………………173
第四節 結語……………………………………………………………………180

第六章 結論……………………………………………………………………183

附錄一 參考書目………………………………………………………………191

附錄二 蘇詩對唐代詩人詩作的接受內涵……………………………………205
zh_TW
dc.format.extent 75415 bytes-
dc.format.extent 72679 bytes-
dc.format.extent 79437 bytes-
dc.format.extent 248318 bytes-
dc.format.extent 858226 bytes-
dc.format.extent 723765 bytes-
dc.format.extent 687236 bytes-
dc.format.extent 562833 bytes-
dc.format.extent 197044 bytes-
dc.format.extent 220240 bytes-
dc.format.extent 583716 bytes-
dc.format.extent 7708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1020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蘇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唐代詩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接受心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北宋zh_TW
dc.title (題名) 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詩文專著與選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培林正詁《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淵明著,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聖祖御製《全唐詩》,臺北:中華書局,196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維著,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浩然著,佟培基箋注《孟浩然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宗元著,易新鼎點校,母庚才、馬建農主編《柳宗元集》,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居易著,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稹著,冀勤點校《元稹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禹錫著,《劉禹錫集》整理組點校,卞孝萱校訂《劉禹錫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望編著《韋應物詩集繫年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松輝注譯,陳全德校閱《新譯杜牧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四川:巴蜀書社,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禹偁著《小畜集》,《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二十冊,臺北:世界書局,1986~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錫著《咸平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介著《徂徠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介著《石徂徠集》,《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198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脩著,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堯臣著,朱東潤編年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臺北:源流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舜欽著《蘇舜欽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洵著,邱少華點校《蘇洵集》,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傅成穆儔標點《蘇軾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木勛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東坡樂府》,臺北:學海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薛瑞生箋證《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德才主編《增訂注釋蘇軾詞》,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石聲淮、唐玲玲箋注《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2000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空圖著《司空表聖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克莊著《後村先生大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彭著《日涉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本中著《東萊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游著《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祖望著,朱鑄禹彙校集注《全祖望集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蘅塘退士編選,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新注》,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牧編《唐詩選集》,臺北:洪範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議對選注《唐詩》,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東華選註《李白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世隆編,徐敏霞校點《宋詩拾遺》,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鍾書選注《宋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性堯選注《宋詩三百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續選注《蘇軾詩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第一版。陳新雄著《東坡詩選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毅、孫豔君選注《蘇東坡小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史類傳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著,瀧川資言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天工書局,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商務書局編《百衲本二十四史晉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臺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昫等著《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脩、宋祁著《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琦原編,陳邦瞻纂輯,張溥論正《宋史紀事本末》,臺北:華世出版社,197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脫脫等著《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沅著《續資治通鑑》,臺北:文光出版社,197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燾著《續資治通鑑長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1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自明著《宋宰輔編年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以周等輯注,顧吉辰點校《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志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娣著《蘇東坡》,香港:中華書局,195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海璣著《蘇軾傳記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蘇民著《三蘇年譜彙證》,臺北:大學文選社,196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保珍著《增補蘇東坡年譜會證》,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臺灣大學文學院文史叢刊,196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景泉著《眉山蘇東坡事蹟簡表》,作者自印,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著、宋碧雲譯《蘇東坡傳》,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第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宗稷編《東坡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崇維著《蘇軾評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飛雲著《蘇東坡逸事》,臺北:可筑書房,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廷著《東坡事類》,臺北:廣文書局,1991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水照著《蘇軾》,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一冰著《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凡禮著《三蘇年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文論詩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友琴編《白居易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文軒等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杜甫卷‧上編》,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治編《柳宗元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師道著,陳秀明編《吳禮部詩話‧東坡詩話錄合刊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臺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應麟著《詩藪》,臺北:正生書局,197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一閱著《詩話總龜》,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闢之、歐陽修等著《澠水燕談錄‧歸田錄》(合併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治編《韓愈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夢得著,宇文紹奕考異,侯忠義點校《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東樹著《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8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秋英編選,虞行校訂《宋金元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德潛著,蘇文擢詮評《說詩晬語詮評》,台北:文史哲出版,1985年,修訂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熙載著《藝概》,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編《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振國、降雲編《歷代詩話論作家》,臺北:黎明出版,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蘇軾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夫之等著《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郁沅、張明高編選《魏晉南北朝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蘇軾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尚賢著《宋四大家詞研究(蘇軾、周邦彥、辛棄疾、姜夔)》,臺南:作者自印,196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琴如著《蘇軾思想探討》,臺北:中華書局,196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韻蘭著《東坡文初探》,臺北:文津出版社,197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鐵南著《東坡詩之研究》,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鼎尼編著《東坡詩文研究》,臺南:龍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益庸編著《蘇軾》,香港:商務印書館,198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信利著《蘇東坡的文學理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若愚著,王貴苓譯《北宋六大詞家: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蘇軾、周邦彥》,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信利著《蘇東坡的立身與論文之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中其著《蘇軾論文藝》,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韻竹著《歐陽脩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雄勳著《三蘇文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著《蘇軾》,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著《蘇軾》(唐宋名家詞賞析之四),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美美著《東坡在詞風上的繼承與創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介光著《論蘇軾謫居海南(1097年月—1100年6月)時期的思想與影響》,臺北:文景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來因著《蘇軾與道家道教》,臺北:學生書局,199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雄勳著《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保珍著《東坡詞研究》,臺北:長安出版社,1992年,第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介光著《嶺南謫居對蘇軾創作影響之研究》,臺北:文景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水照著《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軍著《蘇東坡的人生哲學:曠達人生》,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漢基著《蘇軾詞時空意識之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著《三蘇文藝思想》,臺北:學海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玲玲、周偉民著《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惜美著《蘇軾詩分期代表作研究》,臺北:華正書局,199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曾濤編《蘇詞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倖朱著《蘇軾以賦為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曾濤編《蘇詩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曾濤編《蘇文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聲調著《蘇軾的莊子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衣若芬著《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敏玲著《蘇軾史論散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臺北:洪葉文化,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啟方著《東坡的心靈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月芳著《蘇軾奏議書牘研究》,臺北縣:天工書局,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勝寬著《杜學與蘇學》,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乃昌著《蘇軾文學論集》,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賡揚、李勃洋著《蘇軾禪學》,臺北:實學社,200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文學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總著《宋詩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總著《唐詩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望、常國武著《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著《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譯《中國詩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伯海、蔣哲倫主編,倪進等著《中國詩學史‧隋唐五代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伯海、蔣哲倫主編,黃寶華、文師華著《中國詩學史‧宋金元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詩文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昆著《宋詩派別論》,臺北:東昇出版,198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編《中國文學論集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雲翼著《唐詩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臺七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港浸信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主編《唐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198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張高評編著《宋詩論文選輯》,高雄:復文書局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軍著《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美玲著《北宋四大家理趣詩研究:以蘇、黃、二陳為例》,臺北:文津,199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杰著《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光著《宋元詩社研究叢稿》,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裕鍇著《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奕珍著《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美鈴著《歐、梅、蘇與宋詩的形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著《唐宋文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偉華著《唐代文學研究叢稿》,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包弼德著《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季羨林、張燕瑾、呂薇芬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方定著《北宋文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2002年,修訂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肖奐著《宋詩體派論》,成都:四川民族初版社,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仲謀著《近古詩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中玉、郭豫適主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思煒著《唐宋詩學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華主編《杜甫與唐宋詩學》,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玉林著《傳統詩詞的文化解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延平著《宋文論稿》,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宜陵著《北宋詩歌論政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西方理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D.卻爾著,吳啟之、顧洪潔譯《解釋:文學批評的哲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沃爾夫岡‧伊瑟爾著,金元浦、周寧譯《閱讀活動——審美反應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斯‧羅伯特‧堯斯著《審美經驗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哈羅德‧布魯姆著,朱立元、陳克明譯《比較文學影響論——誤讀圖示》,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大春著《解構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著《西方文藝理論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勃C‧赫魯伯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崇溫著《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米樂著,單德興編譯《跨越邊界:翻譯‧文學‧批評》,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協濤著《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斯‧羅伯特‧堯斯著,顧建光、顧靜宇、張樂天譯《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斯坦利‧費什著,文楚安譯《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哈羅德‧布魯姆著,吳瓊譯《批評、正典結構與預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元浦著《接受反應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泰瑞‧伊果頓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增訂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拉曼‧塞爾登編,劉象愚等譯《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其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家駱主編《宋大詔令集》,臺北:鼎文書局,197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樂成著《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括著《夢溪筆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況著《儒林公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晁迥著《法藏碎金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冬父著《唐宋古文運動》,臺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光潛著《詩論》,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滌生集釋《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著《文學與美學》,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年,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憲著《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霍存福著《權力場:中國人的政治智慧》,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宋代文化研究》,成都:巴蜀出版發行:新華經銷,1999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慶明著《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方著《中國文化史九繹》,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存國著《中國審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夢鷗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慶偉著《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漆俠著《宋學的發展和演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洪恩、李寶席主編《中國傳統文化通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浩編,楊立華、吳豔紅等譯《宋代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友仁〈蘇東坡是一位革命思想家〉,《大學生活》(香港)7卷21期,1962年3月,頁19—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健〈蘇軾的文學批評〉,《現代學苑》3卷3期,1966年3月,頁9—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信田〈蘇東坡的貶謫生活〉,《醒獅》7卷6期,1968年6月,頁16—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志恆〈蘇東坡在惠州〉,《暢流》40卷11期,1970年1月,頁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樹銘〈蘇東坡與道佛之關係(上)〉,《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3卷2期,1970年4月,頁7—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樹銘〈蘇東坡與道佛之關係(下)〉,《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3卷3—4期,1970年10月,頁34—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玖瑩〈由蘇軾詩文談到寫詩〉,《中華詩學》3卷期,1970年11月,頁3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胥端甫〈東坡家庭與烏臺詩案(上)〉,《中華詩學》3卷6期,1970年11月,頁37—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胥端甫〈東坡家庭與烏臺詩案(下)〉,《中華詩學》4卷1期,1970年12月,頁26—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道鄰〈東坡常州和揚州題詩案〉,《東方雜誌》4卷11期,1971年5月,頁18—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雪林〈蘇詩之幽默趣味——東坡論詩之一〉,《暢流》45卷7期,1972年5月,頁6—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雪林〈蘇詩之以文為詩善發議論——東坡論詩之三〉,《暢流》45卷9期,1972年6月,頁13—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雪林〈蘇詩之詞達氣暢筆端有舌——東坡論詩之四〉,《暢流》45卷10期,1972年7月,頁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雪林〈蘇詩之富於哲理——東坡論詩之五〉,《暢流》45卷11期,1972年7月,頁1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國琛〈東坡與黃州〉,《湖水文獻》26期,1973年1月,頁29—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謙忍〈蘇軾與辛棄疾〉,《暢流》47卷5期,1973年4月,頁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健〈蘇軾的文學批評研究〉,《文史報》22期,1973年6月,業169—2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君左〈蘇軾在廣東〉,《廣東文獻》4卷4期,1974年12月,頁8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應龍〈蘇東坡宦途多險獄中賦詩〉,《藝文誌》120期,1975年9月,頁55—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淑賢〈三蘇學養探源〉,《新埔學報》2期,1976年3月,頁15—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麗珠〈蘇東坡與詩畫合一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20期,1976年6月,頁929—10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英俊〈東坡謫居黃州後的心境〉,《鵝湖》2卷4期,1976年10月,頁50—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麗珠〈論東坡詩畫理論及其影響〉,《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卷3期,1977年3月,頁59—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宗敏〈蘇東坡的謫居生活〉,《書和人》369期,1979年7月,頁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香〈影響蘇東坡最大的四位女性〉,《明道文藝》53期,1980年8月,頁47—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向恆〈東坡詞中的感情表現〉,《古典文學》2集,1980年12月,頁285—3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敬之〈蘇東坡的詩及其為人性格〉,《華學月刊》109期,1981年1月,頁48—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惠明〈蘇東坡的佛教因緣〉,《香港佛教》(香港)250期,1981年3月,頁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武雄〈三蘇學養之關連性〉,《臺中師專學報》10期,1981年6月,頁15—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惠明〈蘇東坡的佛教因緣〉,《香港佛教》(香港)255期,1981年8月,頁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若〈蘇東坡‧佛教〉,《中國佛教》26卷4期,1982年1月,頁46—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慕容欣〈蘇東坡與海南島〉,《東方雜誌》復刊17卷6期,1983年12月,頁66—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鹿憶鹿〈從東坡詩詞看其性情襟抱〉,《明道文藝》104期,1984年11月,頁80—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香〈蘇軾與道潛〉,《東方雜誌》19卷9期,1986年3月,頁76—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啟方〈三蘇的文學〉,《中國文學講話》第期冊,臺北:巨流出版社,1986年6月,頁171—1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煜〈蘇軾的哲學與宗教〉,林天蔚、黃約瑟主編《唐宋史研究》,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87年,頁197—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申〈蘇東坡在海南島〉,《歷史月刊》3期,1988年4月,頁112—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昭明〈東坡在黃州〉,《國文天地》4卷4期,1988年9月,頁5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昭明〈蘇東坡在御史臺獄〉,《國文天地》4卷12期,1989年5月,頁56—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33期,1989年6月,頁767—9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杉〈文學聲譽的涵義〉,《九州學刊》3卷2期,19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昭明〈仁行佛心一文豪——蘇東坡在嶺南的佛教因緣〉,《慧炬》304期,1989年10月,頁46—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三〈蘇軾、黃庭堅的詩法理論〉,《德明學報》6期,1989年11月,頁177—1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保珍〈東坡日月長——蘇軾在黃州〉,《故宮文物月刊》8卷1期,1990年4月,頁36—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寬重〈蘇東坡貶謫黃州的生活與心境〉,《故宮文物月刊》8卷1期,1990年4月,頁44—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憶蘇〈蘇軾詩中的擬人法〉,《文史論集》第2期,臺北,1991年7月,頁81—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文〈蘇軾論藝術的「自然」美〉,《中國文化月刊》141期,1991年7月,頁64—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淳美〈東坡謫居黃州時期與釋關係之研究〉,《臺南工專學報》15期,1992年3月,頁115—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屏蘭〈東坡南遷途中詩研究〉,《屏東師院學報》5期,1992年5月,頁71—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化俗為雅與宋詩特色〉,《國立編譯館館刊》21卷1期,1992年6月,頁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世德〈蘇軾的文藝美學思想〉,《國文天地》8卷6期,1992年11月,頁9—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介光〈蘇軾嶺南謫居時之心態蠡討——兼論唐、宋名家處於逆境時之心態與風格〉,《丘海季刊》35期,1993年4月,頁1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介光〈蘇軾嶺南謫居時之心態探討(續)〉,《丘海季刊》36期,1993年8月,頁26—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雜劇藝術對宋詩之啟示——民間文學對蘇黃詩之影響〉,《中山人文學報》2期,1994年4月,頁83—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長華〈蘇東坡「元輕白俗」詩評淺析〉,《臺中師院學報》8期,1994年6月,頁271—2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麗春〈東坡先生黃州時期文學探究〉,《嘉南學報》20期,1994年11月,頁234—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仕樑〈蘇子作詩如見畫——從杜甫和蘇軾的馬詩看唐宋詩風〉,《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4期,1995年,頁63—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翠華〈《東坡題跋》之詩學理論初探〉,《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1995年3月,頁477—4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景進〈從宋人論「意」與「語」看宋詩特色之形成—以梅堯臣、蘇軾、黃庭堅為中心〉,成功大學中文系所編輯《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頁63—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正發〈白居易對蘇軾的影響〉,《古今文藝》21卷3期,1995年5月,頁6—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少雄〈東坡黃州文散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5卷3期,1995年9月,頁143—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林輝〈蘇軾的人生哲學〉,《中國文化月刊》192期,1995年10月,頁75—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禮權〈創意造言的藝術——蘇軾與劉邠的排調語篇解構〉,《國文天地》11卷6期,1995年11月,頁98—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向恆〈直舒胸臆、純任自然——從東坡的詩詞文看東坡的人格〉,《崇右學報》5期,1995年12月,頁238—2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全芳〈司馬光與蘇東坡〉,《歷史月刊》96期,1996年1月,頁66—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論宋代的三大詩案〉,《故宮學術季刊》14卷2期,1996年,頁29—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惜美〈東坡奔放期詩作探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期,1996年4月,頁317—3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海鷗〈用現代文化意識闡釋蘇軾〉,《文學遺產》4期,1996年4月,頁121、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慧俐〈淺談蘇東坡詩學〉,《中國文化月刊》200期,1996年6月,頁111—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衛林〈「蘇詩始學劉禹錫故多怨刺」辨〉,《人文中國學報》(香港)3期,1996年12月,頁199—2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慕如〈東坡與道家道教〉,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編《屏東師院學報》10期,1997年,頁319—3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慕如〈東坡詩文中道家道教思想之玄蘊〉,《中國學術年刊》18期,1997年3月,頁97—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光明〈蘇軾與莊子〉,《古典文學》14期,1997年5月,頁249—2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慕如〈東坡與道家道教〉,《屏東師院學報》10期,1997年6月,頁319—3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秀玲〈論蘇東坡的人生觀〉,《臺中商專學報》29期,1997年6月,頁225—2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惜美〈從蘇詞的取材看他的創新風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期,1997年6月,頁297—3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慕如〈談東坡思想生活入禪之啟迪〉,《屏東師院學報》11期,1998年,頁163—1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邦珍〈蘇東坡創作理論中的言意關係探討〉,《中國文化月刊》215期,1998年2月,頁43—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惜美〈論蘇軾詩中的意境〉,《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9期,1998年3月,頁113—1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慕如〈談東坡思想生活入禪之啟迪〉,《屏東師院學報》11期,1998年6月,頁163—1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志誠〈蘇軾諷諭詩內容探析——以宋神宗熙寧二年至元豐二年詩歌為探討對象〉,《光武學報》23期,1998年11月,頁293—3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珠〈蘇東坡禪詩的形成〉,《中國文化月刊》224期,1998年11月,頁104—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海明〈蘇軾:睿智文人的人生感悟與處世態度〉,《宋代文學研究叢刊》4期,1998年12月,頁257—2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惜美〈析論蘇軾詩的源流〉,《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0期,1999年3月,頁229—2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惜美〈從黃州詩詞話東坡——談創作的要素〉,《語文學報》1期,1999年6月,頁165—1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婓雯〈蘇軾翻案文章探究〉,《雲漢學刊》6期,1999年6月,頁83—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景鴻《蘇東坡著述版本考》,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向恆《東坡樂府校訂箋注》,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正誠《蘇軾之生平及其文學》,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麗珠《蘇東坡與詩畫合一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瑀欽《蘇東坡文學之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智濬《蘇軾與莊子——東坡文學作品中的莊子思想》,輔仁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玟玲《東坡黃州詞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世權《蘇軾詞研究》,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珊珊《蘇東坡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採梅《東坡瓊州詩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惜美《烏臺詩案研究》,東吳大學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明熙《蘇東坡詞所表現的心路歷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曼麗《東坡詞的風格與技巧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昭明《蘇軾嶺南詩論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尹炫《東坡生平及其嶺南詩研究》,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英姬《蘇軾的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美娥《蘇軾文論及其散文藝術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孝錫《蘇軾辭賦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劍鵬《東坡嘲戲文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美美《東坡在詞風上的繼承與創新》,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秀玲《東坡黃州經驗之探討》,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熙珍《從老莊學說探討蘇軾的文藝思想》,香港:珠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文倩《蘇軾藝術思想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惜美《蘇軾詩學理論及其實踐》,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顯瑩《蘇軾記遊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貞慧《蘇軾策及奏議之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惠菁《東坡文藝創作理論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永煥《蘇軾禪詩研究》,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淑華《東坡謫黃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伶娟《蘇軾題畫詩藝術技巧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倖朱《蘇軾「以賦為詩」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昭明《蘇軾意內言外詞隅測》,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李《三蘇散文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鈴《蘇東坡美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桂臺《蘇軾的書信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漢標《蘇軾政論研究》,香港:珠海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炎城《蘇軾文學研究》,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逸玫《東坡詞語言風格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佩芬《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錦華《東坡元祐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雅婷《北宋士大夫的宦遊生活——蘇軾個案研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慕如《東坡詩文思想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聲調《蘇軾的莊子學》,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珮琪《蘇軾杭州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學玉《蘇軾寓言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造冇《蘇軾小品文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