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先秦諸子法思想探析---當代視域的解讀與重構,以儒墨道法四家為主要考察對象
作者 陳弘學
貢獻者 林啟屏
陳弘學
關鍵詞 先秦諸子
法理學
法思想
中國法學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Dec-2010 10:17:55 (UTC+8)
摘要 本書根據「應然與實然」、「義務與結果」、「限制與超越、「壹法與等差」四組概念為骨架,分別探討「自然法」、「正義」、「自由」、「平等」等議題。在第二章中首先借鏡西方法學豐富資產,檢視先秦諸子蘊含之「自然法/實證法」思想雛形。在釐清何種規範得以列入「法規範」後,第三章進而分析「正義」概念為何。源自對於「正義」認知的不同,人們建立不同法律體系,也展現不同的刑罰效力。一旦法律取得「正義」的支持,它必產生普遍約束的效力。本書第四章即是透過諸子對於「規範」的理解,反映「自由」可能存在的向度。由於「規範」與「自由」乃一體兩面之物,無論「禁止」或「強制」規定,必然牽涉到「自由度」問題。傳統文化並不習慣正面闡述「自由」是什麼,而係透過「限制」反面,凸顯隱性存在的「自由」。「規範」拘束人的行為,「自由」則賦予了行動的權利,因而「誰應當適用何種規範,才能符合平等精神」,也就成為一個相關連的問題,本書第五章,即是討論「不平等的平等」的思維進路。以上四章構成本書研究主體,它是一個現代視域下的提問,環繞的卻是先秦諸子可能的回答。透過這上述四個層次的書寫,我們將會逐步廓清「法」之本質、效力、範圍各項問題,以及先秦諸子對其「既有」、「可能」、「應當」的回答。
參考文獻 一、古籍類
【經部】
《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
《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
《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
《春秋穀梁傳注疏》[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
《論語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四書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
《圈點段注說文解字》[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宋元學案》[清]黃宗羲
【史部】
《逸周書》[晉]孔晁注
《戰國策》[漢]劉向集錄
《國語》[吳]韋昭注
《史記》[漢]司馬遷撰
《後漢書》[劉宋]范曄撰
《晉書》[唐]房玄齡等撰
【子部】
《孔子家語》[魏]王肅注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
《墨子閒詁》[清]孫詒讓
《老子正詁》高亨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
《慎子》[清]繆荃孫等輯校
《商君書》[清]嚴萬里校
《韓非子集解》[清]王先謙
《呂氏春秋校釋》陳奇猷
《淮南鴻烈集解》劉文典
《說苑》[漢]劉向
《論衡》[漢]王充
《中阿含經》,大正藏版
《六度集經》,大正藏版
二、法制思想史類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5年5月台一版(1956)
《中國成文法編制之沿革》暨《中國法理學發達史論》,梁啟超,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6年4月臺一版(1957)
《中國古代哲學史》,胡適,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47年3月台一版(1958)
《中國法制史》,陳顧遠,台北:民國49年10月台二版(1960)
《先秦法律思想》,邱漢平,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4年10月二版(1965)
《西洋法律思想史》,劉鴻蔭,台北:維新書局,民國59年3月初版(1970)
《中國法學論著選集》,吳經熊等著,台北:漢林出版社,民國1965年10月初版(1976)
《中國思想》,宇野精一主編,林茂松譯,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66年11月初版(1977)
《中國法制史》,張晉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1年4月一版
《中國政治思想史》,蕭公權,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3月初版(1982)
《中國法律與法治思想》,王潔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1年10月初版(1982)
《新編中國哲學史》,勞思光,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5年11月增定再版(1986)
《中國政治思想史》,張金鑑,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8年1月初版(1989)
《中國法律思想史》,楊鴻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2年3月臺一版(1993)
《西洋哲學史》,Frederiek Copleston,台北:黎明出版社,民國82年8月初版(1993)
《中國法律文化研究》,陳曉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一版
《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張國華,台北:揚智文化,1994年7月初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武樹臣等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一

《中國法制史》,鄭秦,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6年4月初版(1997)
《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黃源盛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7年10月初版(1998)
《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發展》,馬漢寶,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5月初版
《中國法律思想通史》,李光燦、張國華編,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
《法理學》,沈宗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二版
《中國政治思想史集》,劉澤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一版
三、諸子哲學類
【儒家】
《儒家政治思想與中國政治現代化 --- 其內在結構關係轉化關係》,吳瓊恩,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4年2月初版(1985)
《原始儒家道家哲學》,方東美,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11月3三版(1987)
《孔孟老莊思想的平等精神》,傅武光,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79年3月初版(1990)
《孟子學術思想評論》,譚宇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初版
《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高柏園,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儒家法思想通論》,俞榮根,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二版
《荀子思想新探》,吳復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
《道統與法統》,俞榮根,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政治儒學》,蔣慶,台北:養正堂文化出版事業,民國92年1月初版(2003)
《知識、信仰與超越 --- 儒家禮法思想解讀(增定版)》,任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增訂版)
【墨家】
《墨辯發微》,譚戒甫,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6月1版
《墨子學案》,梁啟超,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64年11月初版(1975)
《墨經校釋》,梁啟超,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64年11月初版(1975)
《墨經分類譯注》,譚戒甫,台北:嵩高書社,民國74年6月出版(1985)
《墨學之省察》,陳問梅,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7年5月初版(1988)
《墨學十講》,李紹昆,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79年11月,初版(1990)
《墨子思想新探》,黃省三,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4年9月初版(1995)
《墨子集解》,張純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1月初版(1993)
《墨經》,成學敏,台北:國彰出版社,民國82年3月初版(1993)
《墨子與墨家》,任繼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9月一版
【道家】
《莊子的政治思想》,蔡明田,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3年10月初版(1974)
《帛書老子校注析》,黃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10月初版(1991)
《先秦道法思想講稿》,王叔岷,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2年5月初版
《兩種自由的追求:莊子與沙特》,劉笑敢,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3年7月初版(1994)
《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牟宗三,台北:書林出版社,1999年4月一版
《莊子外雜篇研究》,劉榮賢,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樓宇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2月一版
《先秦至漢初《老子》思想之發展與變遷》,張鴻愷,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9年8月初版
【法家】
《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戴東雄,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2年4月初版(1973)
《管子析論》,謝雲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2年4月(1983)
《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張純、王曉波,民國72年9月初版(1983)
《管子的法律思想》,戴東雄,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4年5月初版(1985)
《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蔡英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5年2月初版(1986)
《韓非子的哲學》,王邦雄,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7年6月(1988)
《中國法家哲學》,王讚源,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民國78年2月初版(1989)
《韓非政治思想之剖析》,張明弘,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7月初版(1980)
《商鞅及其學派》,鄭良樹,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6年8月初版(1987)
《先秦法家思想史論》,王曉波,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0年7月初版(1991)
《睡虎地秦簡刑律研究》,傅榮珂,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81年4月初版(1992)
《韓非哲學研究》,高柏園,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3年9月初版(1994)
《韓非子通論》,姚蒸民,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8年3月初版(1999)
《韓非子的政治思想》,蔣重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一版
《先秦法家哲學思想》,李增,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12月初版
《法儒兼容:韓非子的歷史考察》,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11月初版
《《管子》研究》,張固也,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月一版
《專制君王的德行論 --- 《韓非子君德思想研究》》,黃信彰,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3月一版
《商君書校注》,張覺,長沙:岳麓書社,2006年5月一版
《《商君書》的成書與思想研究》,張林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初版
《韓非子與中國傳統政治藝術》,張親霞,吉林:長春出版社,2009年1月1版
四、專題類
《青銅時代》,郭沫若:重慶:文治出版社,1945年出版
《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台北:正中書局,民58年4月台四版(1969)
《中國人性論史》,徐復觀,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8年初版(1969)
《飲冰室全集》,梁啟超,台南:台南東海出版社,民國63年11月初版(1974)
《人文精神之重建》,唐君毅,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8年3月初版(1979)
《中國上古史論集》,杜正勝編,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68年11月(1979)
《歷史哲學》,牟宗三,台北:學生書局,民國67年5月初版(1978)
《學術與政治之間》,徐復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9年4月台一版(1980)
《中國固有法律與西方現代法律之比較》,林詠榮,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一年八月(1982)
《天道與人道》,黃俊傑等著,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11月初版(1982)
《思想與人物》,林毓生,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2年8月初版(1983)
《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10月初版
《約翰彌爾.功利主義新解》,張明貴:台北:東大出版社,民國72年12月初版(1983)
《知識與價值 --- 和諧、真理與正義之探索》,成中英,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5年10月初版(1986)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唐君毅,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10月
《歷史與政治》,江金太,台北:桂冠圖書,1987年3月初版再版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牟宗三,台北:台灣書局,民國79年3月初版(1990)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傅偉勛,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9年7月初版(1990)
《正義及其相關問題》,戴華、鄭曉時主編,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80年10月(1991)初版
《傳統的再生》,沈清松,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1月初版
《西方思想家論中國》,周陽山、傅偉勳主編,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2年3月(1993)初版
《中國人的價值觀 --- 人文學觀點》,沈清松主編,台北:桂冠圖書,1993年6月初版
《自由與人權》,張佛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12月初版
《自由與權力 --- 政治學的核心問題》,鄒文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3年4月初版(1994)
《睡虎地秦簡論考》,吳福助,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3年7月初版(1994)
《現代哲學論衡》,沈清松,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83年10月四刷(1994)
《奉天承運 --- 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王健文,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6月初版(1995)
《法與實踐理性》,顏厥安,台北:允晨文化,民國88年3月初版(1999)
《倫理學》,林火旺,台北:五南圖書,1999年10月初版
《梁啟超法學文集》,范忠信: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一版
《自由民主的理路》,江宜樺,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刑法體系各論》,甘添貴,台北:瑞興圖書公司,2001年9月再版
《正義的兩面》,慈濟偉,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12月初版
《重讀彌爾的效益論》,但昭偉,台北:學富文化,2002年12月初版
《道德的理想主義》,選自《牟宗三先生全集》,牟宗三,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初版
《先秦法律思想與自然法》,耿雲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1月二版
《基本人權》,朱敬一、李念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初版
《捷徑刑法總論》,甘添貴,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三年四月,初版(2004)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吳庚,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九十三年八月(2004)
《禮與法:法的歷史連接》,馬小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初版
《論證規範與行動 --- 法認識論文集》,顏厥安,台北:元照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
《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 --- 林毓生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錢永祥等,台北:允晨文化,2005年6月初版
《憲邦異式 --- 憲政法理學論文集》,顏厥安,台北:元照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
《法理探索》,周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初版
《東西哲學與本體詮釋:成中英先生七時壽誕論文集》,潘德榮、賴賢宗主編,
台北:康德出版社,2005年10月初版
《法律的分析與解釋 --- 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社,2006年7月初版
《法律視野下先秦和諧思想研究》,孫光妍、桑東輝,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11月初版
《德法之辨 --- 現代德法次序的哲學研究》,梁曉杰,北京: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12月初版
五、西方譯著類
《利維坦》LEVIATHAN,[英]霍布斯Thomas Hobbes,朱敏章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2月初版
《孟德斯鳩法意》,[法]孟德斯鳩,嚴復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初版(1977)
《柏拉圖理想國》,[希臘]柏拉圖Plato,侯健譯,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1月初版
《人性論》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英]休謨David Hume,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4月版
《法哲學原理》,黑格爾,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初版
《極權主義》,Hannah Arendt,鄂蘭,蔡英文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初版(1982)
《集權主義》,Hannah Arendt,蔡英文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2月初版(1982)
《自然法 --- 法律哲學導論》Natural Law:An Introduction to Legal Philosophy,A.P.d’Entreves,李日章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3年12月初版(1984)
《君主論》IL PRINCIPE,[意]尼科洛.馬基雅維里Niccolo Machiavelli,潘漢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7月初版
《六大觀念 真、善、美:我們據以作判斷的觀念;自由、平等、正義:我們據以行動的觀念》Six Great Ideas Truth.Goodness.Beauty Ideas we judge by
Liberty.Equality.Justice Ideas we act on,Mortimer J. Adler,蔡坤鴻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5年4月初版(1986)
《政府論次講》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英]約翰.洛克John Locke,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75年7月 初版(1986)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法]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李常山譯,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75年10月初版(1986)
《自由四論》Four Essays on Liberty,[英]以撒.柏林Isaiah Berlin,陳曉林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5年9月初版(1986)
《歷史哲學》,[德]黑格爾;謝詒徵譯,台北:水牛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8年7月初版(1989)
《法之本質》,美濃部達吉,林紀東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二年八月(1993)
《論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法]孟德斯鳩Montesquieu,張雁深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月初版
《法學總論》,選自《曠世名典》,[羅馬]查士丁尼,潭爽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初版
《古代法》,選自《曠世名典》,[英]亨利.梅因,陳志文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初版
《尼各馬科倫理學》,選自《曠世名典》,[希臘]亞里士多德,楊澤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初版
《功用主義》,選自《曠世名典》,[英]約翰.彌爾,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初版
《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Edgar Bodenheimer,范建得、吳博文譯,台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1月初版
《政治學》,[希臘]亞里士多德Aristotle,顏一、秦典華譯,台北:知房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
《社約論》DU CONTRAT SOCIAL,[法]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徐百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2月二版
《法律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英]哈特Herbert Lionel Adolphus Hart,許家馨、李冠宜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
《法律哲學》,A.Kaufman,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
《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GEGISLATION,[英]邊沁Jeremy Benthan,時殷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2月一版
《法律與道德》Law and Morals,[美]羅斯科.龐德Roscoe Pound,陳林林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初版
《論自由》On Liberty,[英]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台北:臉譜出版,2004年9月初版
《自然法與自然權利》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美]約翰.菲尼斯John Finnis,董嬌嬌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法哲學》RECHTSPHILOSOPHIE,[德]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王樸澤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初版
《法律的理念》The Idea of Law,[英]Dennis Lioyd,張茂柏譯,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
《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美]羅爾斯John Rawls,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2003年11月初版
《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義]聖多瑪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台南:碧岳學社,民國97年8月初版(2008)
六、學位論文類
《從分析法學觀點論韓非的法律思想》,陳時提,台大法研所,1979年碩論
《孔孟自然法思想之研究》,陳慧文,文化大學哲研所,1984年碩論
《荀子禮治與韓非法治理論基礎述評》,吳源鴻,高師大中文所,1984年碩論
《墨子功利思想之研究》,林茂賢,文化大學哲研所,1986年碩論
《荀韓禮法思想及其人性論之研究》,孫邦盛,文化大學哲研所,1995年博論
《先秦儒家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楊秀宮,東海大學哲研所,1998年博論
《先秦社會中的禮與法》,章景明,中央中研所,1995年碩論
《先秦法家思想之國家觀研究》,黃建誠,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1998年碩論
《先秦法家「道法」思想的哲學研究》,王照坤,台大哲研所,1998年碩論
《韓非法思想研究》,范揚善,中央哲學所,2000年碩論
《墨家法思想之研究 --- 與Aquinas自然法之比較》,黃文聰,2006政大碩論
七、單篇論文類
〈法家之法的實證主意傾向〉,邱聰智,《法學叢刊》第64 期,1971年10月
〈韓非法學中的君德論〉,王靜芝,《東吳法律學報》1977 年11月
〈我國古代之法律思想〉,何任清,《法學叢刊》第102 期,1981年6月
〈儒家民主法治思想的闡述〉陳大絡,《法學評論》第3 期,1983年1月
〈從法思想史的觀點看荀子的禮法思想方法〉,黃源盛,《法學叢刊》第125期,1987年1月
〈韓非的歷史觀及其法律思想研究〉,黃源盛,《法律評論》第54卷13期,1988年3月
〈論禮治與法治比較〉,田鳳台,《復興崗學報》第40期, 1988年12月
〈論韓非的「挾自為心」與君臣關係〉,陳拱,《東海學報》第34卷,1993年6月
〈略論先秦儒法兩家法律思想的對立〉,楊思斌,《皖西學院學報》第3期,1995年
〈墨韓二子思想關係研究〉,湯智君,《台大中文學報》第十八期,2003年6月
〈政治權力及其正當合法性〉,《當代雜誌》,1997年12月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探源〉,呂安青,《政法論壇》第1期,1998年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初探〉,安東風,《黑龍江社會科學》第S1期1995年
〈商鞅法治學說中的尊君抑民現象〉,黃紹梅,《復興學報》1999年12月
〈法家法治理論評析〉,何勤華,《華東政法學院學報》第1期1999年
〈憲法保障與違憲的憲法規範 --- 司法院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許志雄,《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0年6月
〈《莊子.外雜篇》中的無君思想〉,劉榮賢,《靜宜人文學報》,2000年9月
〈韓非對商鞅法治思想的繼承與發展〉,葉昌富,《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10月
〈二千年美國總統選舉及其缺失析述〉,《選舉研究》,2001年5月
〈「商君書」中法治思想之探討〉,蔡文彥,《孔孟學報》第79卷,2001年9月
〈刑法之謙抑思想〉,甘添貴,《月旦法學教室(4).刑事法學篇》, 2002年3月
〈價值之衝突與自由主義;以撒.柏林〉,蔡英文,《歷史月刊》2003年11月號
〈先秦墨家法律學說述評——墨家對儒家禮治學說的反動及其解析〉,李曉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4年
〈略論先秦時期儒家與法家對法的認識〉,馬珺,《中州學刊》第6期,2004年
〈先秦道家法律思想研究——兼審道家對儒家禮治學說的總體態度〉,李曉明,《河北法學》第4期(2004年)
〈三晉法文化的源與流——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的思想淵源〉,趙曉耕,《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4年
〈墨家的「法」與「天志」〉,尹武學,《鵝湖》第362期,2005年8月
〈不平等的平等〉,陸品妃,《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006年12月
〈先秦儒家思想能為現代法治提供什麼?〉,王冬敏,《孔孟月刊》45卷第9期,2007年6月
〈法與律的由來〉,胡開誠,《法令月刊》第48卷第9期,1997年9月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3151506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5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啟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弘學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弘學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Dec-2010 10:17:55 (UTC+8)-
dc.date.available 9-Dec-2010 10:17: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Dec-2010 10:17: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1515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19-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1515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書根據「應然與實然」、「義務與結果」、「限制與超越、「壹法與等差」四組概念為骨架,分別探討「自然法」、「正義」、「自由」、「平等」等議題。在第二章中首先借鏡西方法學豐富資產,檢視先秦諸子蘊含之「自然法/實證法」思想雛形。在釐清何種規範得以列入「法規範」後,第三章進而分析「正義」概念為何。源自對於「正義」認知的不同,人們建立不同法律體系,也展現不同的刑罰效力。一旦法律取得「正義」的支持,它必產生普遍約束的效力。本書第四章即是透過諸子對於「規範」的理解,反映「自由」可能存在的向度。由於「規範」與「自由」乃一體兩面之物,無論「禁止」或「強制」規定,必然牽涉到「自由度」問題。傳統文化並不習慣正面闡述「自由」是什麼,而係透過「限制」反面,凸顯隱性存在的「自由」。「規範」拘束人的行為,「自由」則賦予了行動的權利,因而「誰應當適用何種規範,才能符合平等精神」,也就成為一個相關連的問題,本書第五章,即是討論「不平等的平等」的思維進路。以上四章構成本書研究主體,它是一個現代視域下的提問,環繞的卻是先秦諸子可能的回答。透過這上述四個層次的書寫,我們將會逐步廓清「法」之本質、效力、範圍各項問題,以及先秦諸子對其「既有」、「可能」、「應當」的回答。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建構先秦諸子法思想的圖像 ……………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三、論文理路與架構
四、開顯論題正當性

第二章 應然與實然:自然法及實證法的發軔與衝突
…………………………………………………………………………………… 18
第一節 「自然法/實證法」--- 對於法規範的兩種認知模式 …… 20
一、「實然語句」與「應然語句」開展出的兩種法律範疇
(一)自然法與實證法界說
(二)自然法與實證法衍生之誤解與批判
二、西方自然法與實證法學說的發展歷程
(一)希臘羅馬時代
(二)中世紀時期
(三)近代以來發展
三、先秦諸子有無自然法思想 --- 以俞榮根先生之說為討論重心
(一)多數學者的肯定說觀點
(二)俞榮根先生的否定說觀點
(三)儒道思想係屬自然法範疇
第二節 諸子「自然法/實證法」思想特色分析 ……………………… 41
一、儒家 --- 源於天德之自然法
(一)孔孟自然法思想特色分析
(二)荀子自然法的歸屬困境
二、墨家 --- 源於天志之自然法
(一)人格上帝:自然法的締造者
(二)對於「墨子不具自然法思想」觀點的反駁
三、道家 --- 源於天道之自然法
(一)打破主客隔閡的自然法思想
(二)「道家是否具有自然法思想」再商榷
四、法家 --- 源於君主之實證法
(一)君命即法律:商、韓為主的實證法思想
(二)法家是否屬於實證法的爭論
(三)法家的別支:管子的自然法思想
第三節 「自然法/實證法」之爭遺留的課題 ………………………… 67
一、關於「人治/法治」的省思 --- 制度與人的論爭
(一)「人治/法治」的概念演變歷程
(二)由「自然法/實證法」衍生的「人治/法治」論爭
二、諸子對於菁英政治的論述
(一)第一類型之賢人政治:儒墨的尚賢主張
(二)第二類型之賢人政治:道家的明王之治
(三)法家對於賢人政治的否定
三、「依禮治國/以法治國」 --- 儒法思想的再評價
(一)儒家重視道德賢人,此乃法治社會之基礎
(二)儒家主張依禮治國,禮之位階在於君王之上
(三)法家主張以法治國,造成真正的人治社會
(四)韓非術治思想,徹底破壞法治的精神

第三章 義務與結果:正義作為法律內涵實踐的可能
…………………………………………………………………………………… 87
第一節 正義 --- 一個難以界定而又無處不在的概念 …………… 88
一、 正義的本質
(一)正義是一種最高的善
(二)公平與正義的關係
二、 認知正義的三種理論
(一)義務論的觀點
(二)結果論(功利主義)的觀點
(三)強權論的觀點
三、 正義與法律正義的分別
(一)涵攝範圍的不同
(二)程序效力的有限

第二節 諸子對於正義的認識 ……………………………………… 99
一、義者宜也 --- 儒家道德理想主義的觀點
(一)身份法結構中的正義觀
(二)道德理想主義下的義利之辨
二、義者利也 --- 墨家功利主義的觀點
(一)以利釋義的思考進路
(二)墨子功利主義的內涵
(三)墨家功利思想隱含之道德理想主義性格
三、絕仁棄義 --- 被道家所解消的正義
(一)從道之超越性與絕對性否定正義
(二)從反作用力的層次反對正義
(三)對於正義徹底的否定:莊子後學的觀點
四、義者力也 --- 法家強權論的觀點
(一)私義與公義的區別
(二)否定仁義的法律觀
(三)法家思想不屬於功利主義
第三節 刑罰 --- 法律的力量:實踐正義的最終手段 …………… 125
一、刑罰的正當性來源
(一)正義的滿足
(二)秩序的維繫
(三)聖言量的保證
二、刑罰的人性論基礎
(一)「性」本質為「善」論:孔孟的觀點
(二)「性」結果為「惡」論:荀子的觀點
(三)「性」趨利避害論:墨、法兩家的觀點
三、諸子對於刑罰的態度
(一)儒家:德主刑輔
(二)墨家:德刑並重
(三)道家:任德去刑
(四)法家:任刑去德
四、刑罰應有的強度
(一)孔孟:輕刑說
(二)荀子:稱刑說(比例原則的觀點)
(三)墨子:義刑說(類推適用的可能)
(四)法家:重刑說

第四章 限制與超越:人在規範中的自由限度 ………154
第一節 「規範/自由」--- 對立而互生的概念模組 ……………… 155
一、自由的內涵
(一)主觀面:自由是一種能力
(二)客觀面:自由是一種權利
(三)絕對面:自由即是服從於理性精神
二、兩種自由分類的觀點
(一)柏林:消極與積極的自由
(二)阿德勒:三種自由的形式
三、自由與法律所涉及的問題
(一)主從位階的問題
(二)價值安頓的問題
第二節 諸子學說中自由表現的型態 ……………………………… 170
一、宗法社會 --- 義務的國度:倫常結構中的道德自由
(一)儒家宗法社會的特質
(二)道德意志自我實踐的自由
(三)義務語言反射後的權利概念
二、集權社會 --- 政治的理想國:尚同體系中讓渡的個人自由
(一)墨家集權社會的藍圖
(二)功利思想與自由原則的衝突
(三)集權與極權之辨
三、道治社會 --- 精神的烏托邦:世俗秩序中的心靈自由
(一)道家道治社會的嚮往
(二)道治社會建構出的兩種自由
(三)自然狀態:絕對的自由
四、獨裁社會 --- 大我的綜合體:作為目的之國家意志自由
(一)法家獨裁社會的本質
(二)規範即自由的觀點
(三)由道入法的思想脈絡

第三節 「君主/國家」 --- 自由讓渡與規範產生的正當性來源 194
一、君主 --- 自由讓渡的對象:論君主的起源
(一)儒家:天意民心的依歸
(二)墨家:契約合意的選擇
(三)道家:曖昧模糊的立場
(四)法家:氣力競爭的結果
二、國家 --- 永恆的巨靈:諸子對於自然狀態以及國家的論述
(一)自然狀態的意義
(二)「天下/國家」概念的成形
(三)從封建諸侯到大一統思想

第五章 壹法與等差:分位結構中所隱含的平等思維 …………………………………………………………………………… 210
第一節 平等 --- 調和社會差異與衝突的基石 …………………… 211
一、平等的意義
(一)平等是一種多元的結構關係
(二)平等是一種比較與感覺
(三)平等必須立基於正義之上
(四)平等的考量應當排除自然差異
二、不平等的平等 --- 尋找阿基米德的支點
(一)質的區別:以正義區分不同層次的平等
(二)量的區別:以手段達成目的的平等
三、平等與法律的關係
(一)平等權的制度性保障
(二)法律的界限:規則內的保障
第二節 諸子思想中展現的平等性思維 …………………………… 221
一、親親尊尊 --- 等差結構的平等
(一)禮以別異的平等
(二)道德能力的平等
二、兼愛尚同 --- 三種向度的平等
(一)自然狀態的平等
(二)兼愛理念的平等
(三)規範適用的平等
三、自然逍遙 --- 道與精神的平等
(一)存有狀態的平等
(二)精神境界的平等
四、壹刑壹法 --- 行為結果的平等
(一)規範對象的平等
(二)平等的不平等
第三節 分位結構衍生的規範衝突問題 …………………………… 239
一、分位結構的內涵
(一)正名:分位關係的確立
(二)定分:權利義務的釐定
二、規範衝突的模式
(一)同一系統的衝突
(二)相異系統的衝突
三、兩則規範衝突案例分析
(一)直躬案例:道德同一系統的衝突
(二)桃應難題:禮法相異系統的衝突

第六章 結論:重構歷程中的省思與展望 …………… 253
一、儒家
二、墨家
三、道家
四、法家

附錄 參考書目 …………………………………………………… 263
zh_TW
dc.format.extent 207929 bytes-
dc.format.extent 153201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5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先秦諸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理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思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法學zh_TW
dc.title (題名) 先秦諸子法思想探析---當代視域的解讀與重構,以儒墨道法四家為主要考察對象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儀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穀梁傳注疏》[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語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子注疏》[漢]趙岐注,宋‧孫奭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書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圈點段注說文解字》[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元學案》[清]黃宗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逸周書》[晉]孔晁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國策》[漢]劉向集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語》[吳]韋昭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漢]司馬遷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後漢書》[劉宋]范曄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書》[唐]房玄齡等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子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子家語》[魏]王肅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子閒詁》[清]孫詒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子正詁》高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慎子》[清]繆荃孫等輯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君書》[清]嚴萬里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子集解》[清]王先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氏春秋校釋》陳奇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淮南鴻烈集解》劉文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說苑》[漢]劉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衡》[漢]王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阿含經》,大正藏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度集經》,大正藏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法制思想史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5年5月台一版(19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成文法編制之沿革》暨《中國法理學發達史論》,梁啟超,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6年4月臺一版(19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哲學史》,胡適,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47年3月台一版(1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制史》,陳顧遠,台北:民國49年10月台二版(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法律思想》,邱漢平,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4年10月二版(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洋法律思想史》,劉鴻蔭,台北:維新書局,民國59年3月初版(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學論著選集》,吳經熊等著,台北:漢林出版社,民國1965年10月初版(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思想》,宇野精一主編,林茂松譯,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66年11月初版(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制史》,張晉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1年4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政治思想史》,蕭公權,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3月初版(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律與法治思想》,王潔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1年10月初版(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編中國哲學史》,勞思光,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5年11月增定再版(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政治思想史》,張金鑑,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8年1月初版(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律思想史》,楊鴻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2年3月臺一版(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洋哲學史》,Frederiek Copleston,台北:黎明出版社,民國82年8月初版(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律文化研究》,陳曉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張國華,台北:揚智文化,1994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武樹臣等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制史》,鄭秦,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6年4月初版(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黃源盛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7年10月初版(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發展》,馬漢寶,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律思想通史》,李光燦、張國華編,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理學》,沈宗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政治思想史集》,劉澤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諸子哲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儒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儒家政治思想與中國政治現代化 --- 其內在結構關係轉化關係》,吳瓊恩,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4年2月初版(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原始儒家道家哲學》,方東美,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11月3三版(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孟老莊思想的平等精神》,傅武光,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79年3月初版(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子學術思想評論》,譚宇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高柏園,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儒家法思想通論》,俞榮根,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子思想新探》,吳復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道統與法統》,俞榮根,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儒學》,蔣慶,台北:養正堂文化出版事業,民國92年1月初版(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知識、信仰與超越 --- 儒家禮法思想解讀(增定版)》,任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增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辯發微》,譚戒甫,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6月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子學案》,梁啟超,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64年11月初版(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經校釋》,梁啟超,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64年11月初版(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經分類譯注》,譚戒甫,台北:嵩高書社,民國74年6月出版(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學之省察》,陳問梅,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7年5月初版(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學十講》,李紹昆,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79年11月,初版(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子思想新探》,黃省三,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4年9月初版(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子集解》,張純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1月初版(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經》,成學敏,台北:國彰出版社,民國82年3月初版(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子與墨家》,任繼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9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道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的政治思想》,蔡明田,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3年10月初版(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帛書老子校注析》,黃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10月初版(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道法思想講稿》,王叔岷,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2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種自由的追求:莊子與沙特》,劉笑敢,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3年7月初版(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牟宗三,台北:書林出版社,1999年4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外雜篇研究》,劉榮賢,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樓宇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2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至漢初《老子》思想之發展與變遷》,張鴻愷,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9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戴東雄,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2年4月初版(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子析論》,謝雲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2年4月(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張純、王曉波,民國72年9月初版(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子的法律思想》,戴東雄,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4年5月初版(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蔡英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5年2月初版(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子的哲學》,王邦雄,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7年6月(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家哲學》,王讚源,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民國78年2月初版(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政治思想之剖析》,張明弘,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7月初版(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鞅及其學派》,鄭良樹,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6年8月初版(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法家思想史論》,王曉波,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0年7月初版(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睡虎地秦簡刑律研究》,傅榮珂,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81年4月初版(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哲學研究》,高柏園,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3年9月初版(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子通論》,姚蒸民,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8年3月初版(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子的政治思想》,蔣重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法家哲學思想》,李增,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儒兼容:韓非子的歷史考察》,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子》研究》,張固也,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專制君王的德行論 --- 《韓非子君德思想研究》》,黃信彰,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3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君書校注》,張覺,長沙:岳麓書社,2006年5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君書》的成書與思想研究》,張林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子與中國傳統政治藝術》,張親霞,吉林:長春出版社,2009年1月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專題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銅時代》,郭沫若:重慶:文治出版社,1945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台北:正中書局,民58年4月台四版(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性論史》,徐復觀,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8年初版(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飲冰室全集》,梁啟超,台南:台南東海出版社,民國63年11月初版(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文精神之重建》,唐君毅,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8年3月初版(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上古史論集》,杜正勝編,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68年11月(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歷史哲學》,牟宗三,台北:學生書局,民國67年5月初版(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術與政治之間》,徐復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9年4月台一版(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固有法律與西方現代法律之比較》,林詠榮,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一年八月(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天道與人道》,黃俊傑等著,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11月初版(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思想與人物》,林毓生,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2年8月初版(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約翰彌爾.功利主義新解》,張明貴:台北:東大出版社,民國72年12月初版(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知識與價值 --- 和諧、真理與正義之探索》,成中英,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5年10月初版(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唐君毅,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歷史與政治》,江金太,台北:桂冠圖書,1987年3月初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牟宗三,台北:台灣書局,民國79年3月初版(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傅偉勛,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9年7月初版(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正義及其相關問題》,戴華、鄭曉時主編,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80年10月(1991)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傳統的再生》,沈清松,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方思想家論中國》,周陽山、傅偉勳主編,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2年3月(1993)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的價值觀 --- 人文學觀點》,沈清松主編,台北:桂冠圖書,1993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與人權》,張佛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與權力 --- 政治學的核心問題》,鄒文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3年4月初版(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睡虎地秦簡論考》,吳福助,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3年7月初版(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現代哲學論衡》,沈清松,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83年10月四刷(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奉天承運 --- 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王健文,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6月初版(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與實踐理性》,顏厥安,台北:允晨文化,民國88年3月初版(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倫理學》,林火旺,台北:五南圖書,1999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法學文集》,范忠信: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民主的理路》,江宜樺,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刑法體系各論》,甘添貴,台北:瑞興圖書公司,2001年9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正義的兩面》,慈濟偉,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重讀彌爾的效益論》,但昭偉,台北:學富文化,2002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道德的理想主義》,選自《牟宗三先生全集》,牟宗三,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法律思想與自然法》,耿雲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1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基本人權》,朱敬一、李念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捷徑刑法總論》,甘添貴,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三年四月,初版(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吳庚,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九十三年八月(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禮與法:法的歷史連接》,馬小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證規範與行動 --- 法認識論文集》,顏厥安,台北:元照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 --- 林毓生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錢永祥等,台北:允晨文化,2005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憲邦異式 --- 憲政法理學論文集》,顏厥安,台北:元照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理探索》,周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西哲學與本體詮釋:成中英先生七時壽誕論文集》,潘德榮、賴賢宗主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康德出版社,2005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律的分析與解釋 --- 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社,2006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律視野下先秦和諧思想研究》,孫光妍、桑東輝,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德法之辨 --- 現代德法次序的哲學研究》,梁曉杰,北京: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西方譯著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利維坦》LEVIATHAN,[英]霍布斯Thomas Hobbes,朱敏章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德斯鳩法意》,[法]孟德斯鳩,嚴復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初版(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柏拉圖理想國》,[希臘]柏拉圖Plato,侯健譯,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性論》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英]休謨David Hume,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4月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哲學原理》,黑格爾,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極權主義》,Hannah Arendt,鄂蘭,蔡英文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初版(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集權主義》,Hannah Arendt,蔡英文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2月初版(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然法 --- 法律哲學導論》Natural Law:An Introduction to Legal Philosophy,A.P.d’Entreves,李日章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3年12月初版(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君主論》IL PRINCIPE,[意]尼科洛.馬基雅維里Niccolo Machiavelli,潘漢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大觀念 真、善、美:我們據以作判斷的觀念;自由、平等、正義:我們據以行動的觀念》Six Great Ideas Truth.Goodness.Beauty Ideas we judge b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berty.Equality.Justice Ideas we act on,Mortimer J. Adler,蔡坤鴻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5年4月初版(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府論次講》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英]約翰.洛克John Locke,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75年7月 初版(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法]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李常山譯,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75年10月初版(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四論》Four Essays on Liberty,[英]以撒.柏林Isaiah Berlin,陳曉林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5年9月初版(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歷史哲學》,[德]黑格爾;謝詒徵譯,台北:水牛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8年7月初版(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之本質》,美濃部達吉,林紀東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二年八月(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法]孟德斯鳩Montesquieu,張雁深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學總論》,選自《曠世名典》,[羅馬]查士丁尼,潭爽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代法》,選自《曠世名典》,[英]亨利.梅因,陳志文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尼各馬科倫理學》,選自《曠世名典》,[希臘]亞里士多德,楊澤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功用主義》,選自《曠世名典》,[英]約翰.彌爾,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Edgar Bodenheimer,范建得、吳博文譯,台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學》,[希臘]亞里士多德Aristotle,顏一、秦典華譯,台北:知房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約論》DU CONTRAT SOCIAL,[法]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徐百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2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律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英]哈特Herbert Lionel Adolphus Hart,許家馨、李冠宜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律哲學》,A.Kaufman,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GEGISLATION,[英]邊沁Jeremy Benthan,時殷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2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律與道德》Law and Morals,[美]羅斯科.龐德Roscoe Pound,陳林林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自由》On Liberty,[英]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台北:臉譜出版,2004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然法與自然權利》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美]約翰.菲尼斯John Finnis,董嬌嬌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哲學》RECHTSPHILOSOPHIE,[德]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王樸澤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律的理念》The Idea of Law,[英]Dennis Lioyd,張茂柏譯,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美]羅爾斯John Rawls,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2003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義]聖多瑪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台南:碧岳學社,民國97年8月初版(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學位論文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分析法學觀點論韓非的法律思想》,陳時提,台大法研所,1979年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孟自然法思想之研究》,陳慧文,文化大學哲研所,1984年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子禮治與韓非法治理論基礎述評》,吳源鴻,高師大中文所,1984年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子功利思想之研究》,林茂賢,文化大學哲研所,1986年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韓禮法思想及其人性論之研究》,孫邦盛,文化大學哲研所,1995年博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儒家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楊秀宮,東海大學哲研所,1998年博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社會中的禮與法》,章景明,中央中研所,1995年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法家思想之國家觀研究》,黃建誠,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1998年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法家「道法」思想的哲學研究》,王照坤,台大哲研所,1998年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法思想研究》,范揚善,中央哲學所,2000年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家法思想之研究 --- 與Aquinas自然法之比較》,黃文聰,2006政大碩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單篇論文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家之法的實證主意傾向〉,邱聰智,《法學叢刊》第64 期,197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法學中的君德論〉,王靜芝,《東吳法律學報》1977 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國古代之法律思想〉,何任清,《法學叢刊》第102 期,198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儒家民主法治思想的闡述〉陳大絡,《法學評論》第3 期,198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法思想史的觀點看荀子的禮法思想方法〉,黃源盛,《法學叢刊》第125期,198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的歷史觀及其法律思想研究〉,黃源盛,《法律評論》第54卷13期,198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禮治與法治比較〉,田鳳台,《復興崗學報》第40期, 198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韓非的「挾自為心」與君臣關係〉,陳拱,《東海學報》第34卷,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略論先秦儒法兩家法律思想的對立〉,楊思斌,《皖西學院學報》第3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韓二子思想關係研究〉,湯智君,《台大中文學報》第十八期,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權力及其正當合法性〉,《當代雜誌》,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探源〉,呂安青,《政法論壇》第1期,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初探〉,安東風,《黑龍江社會科學》第S1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鞅法治學說中的尊君抑民現象〉,黃紹梅,《復興學報》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家法治理論評析〉,何勤華,《華東政法學院學報》第1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憲法保障與違憲的憲法規範 --- 司法院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許志雄,《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外雜篇》中的無君思想〉,劉榮賢,《靜宜人文學報》,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對商鞅法治思想的繼承與發展〉,葉昌富,《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千年美國總統選舉及其缺失析述〉,《選舉研究》,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君書」中法治思想之探討〉,蔡文彥,《孔孟學報》第79卷,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刑法之謙抑思想〉,甘添貴,《月旦法學教室(4).刑事法學篇》, 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價值之衝突與自由主義;以撒.柏林〉,蔡英文,《歷史月刊》2003年11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墨家法律學說述評——墨家對儒家禮治學說的反動及其解析〉,李曉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略論先秦時期儒家與法家對法的認識〉,馬珺,《中州學刊》第6期,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道家法律思想研究——兼審道家對儒家禮治學說的總體態度〉,李曉明,《河北法學》第4期(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晉法文化的源與流——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的思想淵源〉,趙曉耕,《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家的「法」與「天志」〉,尹武學,《鵝湖》第362期,200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平等的平等〉,陸品妃,《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00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儒家思想能為現代法治提供什麼?〉,王冬敏,《孔孟月刊》45卷第9期,200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與律的由來〉,胡開誠,《法令月刊》第48卷第9期,1997年9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