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韓國流行音樂進入大中華市場之行銷策略: 以Super Junior在臺灣為例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Korean Pop Music Entering Greater China Market: A Case of Super Junior in Taiwan
作者 蕭韻純
貢獻者 韓志翔
蕭韻純
關鍵詞 韓國流行音樂
新韓流
行銷策略
Korean pop music
new Korean wave
marketing strategy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Dec-2013 17:51:38 (UTC+8)
摘要 韓國流行音樂(K-Pop)逐漸在世界各地展露頭角,在台灣更使得哈日風潮逐漸被取代,成為最暢銷的外語專輯。本研究欲探討韓國流行音樂如何進軍以台灣為首的大中華市場,希望藉由Super Junior的例子,找出K-Pop成功行銷的秘訣。
經研究發現,不論是S.M.或是avex taiwan的規劃,種種努力皆是以「華語歌手、藝人」的角度來生產「在地偶像」,希望減少觀眾對Super Junior所代表「韓國」的印象,進而在華語流行音樂市場中創立新偶像。
Korean Pop Music (K-Pop) gradually gained popularity around the world and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foreign pop music genre in Taiwan in 2009, replacing the long dominating Japanese Pop Musi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K-Pop entered the Greater China market by looking at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Super Junior in Taiwan.
The major finding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hat all of S.M. and avex taiwan’s efforts were directed to making Super Junior a “local idol” in Taiwan. In other words, they wanted Super Junior to be a Chinese pop music star. These two companies tried to reduce the Korean impressions on Super Junior, and tried to create a new idol group in the Chinese pop music market.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RIT(2010)。〈臺灣唱片業發展現況〉,取自: http://www.rit.org.tw/record/activity/taiwan_music_market.htm
王盈智譯(2005)。《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台北:韋伯文化。(原書William, M. [2003]. Making sense of social research. London: Sage.)
王英裕(1999)。《全球整編與本土共謀:臺灣流行音樂工業轉變之政經分析》。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郁惠、顏甫珉(2011年11月10日)。〈韓流來台搶錢,SJ年撈逾億No.1〉,《聯合報》,C3版。
王詩雅(2009年8月31日)。〈SJ爆紅,SORRY風潮「搓」遍全台〉,《TVBS新聞台》。取自: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090831203117
卯靜儒、張建成(2005)。〈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解嚴後臺灣課程改革論述的擺盪〉,《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39-76。
白兆美(2008)。〈享受逐夢 品味幻象韓流〉,《新聞大舞台》,57: 56-59。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文化。(原書Neuman, W. L. [1997].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朴允善(2012)。《韓國音樂產業全球化策略研究-以「S.M.Entertainment」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江迅(2005)。〈韓流打造亞洲文化價值〉,《亞洲週刊》,19(8):31。
江佩蓉(2004)。《想像的文化圖景:韓流與哈韓族在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池祥蓁(1996)。《臺灣唱片事業國際化之研究》。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新聞局(2011)。《2009影視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電視、電影及流行音樂》(編號:GIO-CH-BO-100-026-I-1)。台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
李天鐸、何慧雯(2003)。〈我以前一定是個日本人?日本流行文化的消費與認同實踐〉,《媒介擬想》,2:14-41。
李幸倫(2012)。《韓國流行音樂在台代理公司經營模式之探究-以AVEX TAIWAN經營SUPER JUNIOR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明璁(2003)。〈這裡想像,那裡實踐「日劇場景之旅」與臺灣年輕人的跨文化認同〉,《媒介擬想》,2:42-73。
李明璁(2012年1月)。〈Super Junior Imperialism(超新生帝國主義)?!韓國流行音樂的全球/在地化初探〉,「蕪土吾民:2012年文化研究會議」,台北市。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8)。《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原書Flick, U.[2002]. 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 Reinbek bei Hamburg: Rowohlt Tascchenbuch Verlag.)
李雅筑(2013)。《韓國流行音樂的視覺文化--以「少女時代」MV的看/用經驗為例》,臺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斌(2003)。〈民國九十一年有聲出版業概況〉,《2003年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年鑑》,129-139。
周幼明(2002)。《核心資源與國際化策略對市場進入策略關係之研究:以全球五大唱片集團為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書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
岩淵功一(1998)。〈日本文化在臺灣:全球本土化與現代性的「芳香」〉,《當代》,125:14-39。
林文婷(2011)。《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煌(2009)。《行銷管理》,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施美玲譯(1997)。《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原書Singletary, M. [1994].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Y: Longman Inc.)
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台北:臺灣商務。(原書Beck, U.[1998]. Was ist globalisierung?. Frankfurt, Germany: 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高雅勤(2009)。《以知覺契合度探討品牌認同感對付品牌延伸產品態度之影響-以流行音樂表演藝術團體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婉怡(2010)。《在地出發,全球佈局-臺灣唱片公司在華語音樂市場中的國際分工策略》,臺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意曼(2003)。《從國際化理論的角度來看國際雜誌進入臺灣市場的策略—以美國與香港雜誌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詠萱(2008)。《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地化」策略研究-以「在地切割」與「在地重組」的觀點分析》。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俊譯(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書郎。(原書Babbie, E. R.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陳柔均(2006年7月)。〈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內容本地化策略之研究分析〉,「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台北市。
陳盈蓁(2003)。〈音樂排行會說話:2002年音樂消費探索〉,《2003年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年鑑》,158-163。
陳竫詒(2011)。〈韓國SM娛樂:娛樂帝國成功術〉,《天下雜誌》,477:176-177。
傅繼瑩(2009年6月22日)。〈日韓賣到爆,臺灣有點冷,超級韓片撲台〉,《聯合報》,C5版。
黃秀慧(2007年6月16日)。〈傑尼斯手越增田來台,粉絲爭睹。Super Junior搶麥,無厘頭喜感稱絕〉,《中國時報》,D2版。
葉君遠(2011年5月27日)。〈SJM離台,各大節目神經緊繃〉,《聯合報》,版。
廖淑敏(2013)。《韓國流行音樂在臺灣之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趙大智(2010年6月5日)。〈「Music Bank」 CHANNEL V週日播,Super Junior、Rain、2PM飆歌〉,《聯合報》,C3版。
劉伯姬(2002)。〈韓劇營的DNA〉,《新新聞》,800: 50-53。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原書Frankfort-Nachmias C. & Nachmias, D. [1996].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London: Arnold)
蔡佳玲、李秀珠(2006年7月)。〈全球本土化下的臺灣韓劇頻道經營之研究:從文化接近性談起〉,「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台北市。
鄭宜熏(2011年11月3日)。〈SJ張根碩魅登峰,韓流迷最哈〉,《自由時報》,影視名人版。
盧開朗(2009)。《翻唱曲的政治經濟學—改自韓國曲的國語歌曲研究》。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詠詳(2010)。《跨國媒體集團經營電視頻道之全球在地化策略研究—以Channel [V]以及MTV為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國良(2009)。《行銷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羅如芳(2005)。《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之市場行銷策略分析》。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蘅、鄭淑文(2009)。〈紀實娛樂節目之全球在地化歷程—以探索頻道在臺灣為例〉,《廣播與電視》,30:1-28。
二、 英文文獻
Cavusgil, S., Zou, S. & Naidu, G.M.(1993). Product and promotion adaptation in export ventur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4(3), 479-506.
Huang, S. (2011). Nation-branding and transnational consumption: Japan-mania and the Korean wave in Taiwa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33(1), 3-18.
Oh, I. & Park, G.(2012). From B2C to B2B: Selling Korean pop music in the age of new social media. Korea Observer, 44(3), 365-397.
Shin, H.(2009). 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And who’ll stop the Rain? The globalizing project of Korean pop (K‐pop).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10(4), 507-523.
Siriyuvasak, U.& Shin, H.(2007). Asianizing K-Pop: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identification patterns among Thai youth.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8(1), 109-136.
Sugiura, H.(1990). How Honda localizes its global strateg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1(1), 77-82.
Howard, K. (2002). Exploding Balla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Korean Pop Music. In T.J. Craig and R. King (Rds), Global Goes Local: Popular Culture in Asia(pp. 80–95).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Shim, D.(2006). Hybridity and the rise of Korean popular culture in Asia.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8(1), 25-44.
Sinnott, M.(2012). Korean-Pop, tom gay kings, les queens and the capitalist transformation of sex/gender categories in Thailand. Asian Studies Review, 36, 453-474.
Cha, H. & Kim, S.(2011). A case study on Korean wave: focused on K-pop concert by Korean idol group in Paris , June 2011. Multimedia, computer graphic and broadcasting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63, 153-162.
K-pop goes beyond Asia by internet. (2010, September 7). KBS Global. Retrieved from: http://english.kbs.co.kr/hallyu/entertainment_news_view.html?No=7504Macintyre D.(2002). Star-studded scandal. Time, 160(5), 30-36.
Vitalsign.(2010, October 27). SM Entertainment, YG, JYPE on the impact of YouTube and international promotions. allkpop.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lkpop.com/2010/10/sm-entertainment-yg-jype-on-the-impact-of-youtube-and-international-promotions
edward1849(2011, March 10). The evolution of Korean pop music in the past ten yea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oompi.com/news/the-evolution-of-korean-pop-music-in-the-past-ten-years
Chang, D. & Choi, K.(2011, July 21). What marketers can learn from Korean pop music. HBR Blog Network. Retrieved from: http://blogs.hbr.org/cs/2011/07/what_marketers_can_learn_from.html
St. Michel, P.(2011, September 13). How Korean pop conquered Japan. The Atlantic.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atlantic.com/entertainment/archive/2011/09/how-korean-pop-conquered-japan/244712/
Wlizlo, W.(2011, November 4). When Korean pop music conquers the planet. Utne Read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utne.com/Arts-Culture/When-Korean-Pop-Music-Conquers-The-Planet.aspx
Russell, J.(2011, November 7). YouTube to tap Korean pop scene with dedicated K-pop streaming service. The next web. Retrieved from: http://thenextweb.com/asia/2011/11/07/YouTube-to-tap-korean-pop-scene-with-dedicated-k-pop-streaming-servic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98451012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451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韓志翔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蕭韻純zh_TW
dc.creator (作者) 蕭韻純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Dec-2013 17:51:38 (UTC+8)-
dc.date.available 2-Dec-2013 17:51: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Dec-2013 17:51: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451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202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4510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韓國流行音樂(K-Pop)逐漸在世界各地展露頭角,在台灣更使得哈日風潮逐漸被取代,成為最暢銷的外語專輯。本研究欲探討韓國流行音樂如何進軍以台灣為首的大中華市場,希望藉由Super Junior的例子,找出K-Pop成功行銷的秘訣。
經研究發現,不論是S.M.或是avex taiwan的規劃,種種努力皆是以「華語歌手、藝人」的角度來生產「在地偶像」,希望減少觀眾對Super Junior所代表「韓國」的印象,進而在華語流行音樂市場中創立新偶像。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Korean Pop Music (K-Pop) gradually gained popularity around the world and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foreign pop music genre in Taiwan in 2009, replacing the long dominating Japanese Pop Musi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K-Pop entered the Greater China market by looking at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Super Junior in Taiwan.
The major finding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hat all of S.M. and avex taiwan’s efforts were directed to making Super Junior a “local idol” in Taiwan. In other words, they wanted Super Junior to be a Chinese pop music star. These two companies tried to reduce the Korean impressions on Super Junior, and tried to create a new idol group in the Chinese pop music market.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韓國流行音樂(K-Pop) 5
一、 音樂類型與特色 5
二、 產銷面 6
三、 迷群現象 10
第二節 行銷組合 12
一、 產品策略 12
二、 價格策略 12
三、 通路策略(Place strategy) 14
四、 推廣策略 14
第三節 小結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第一節 研究取徑 17
一、 初級資料分析 17
(一) 參與觀察法 17
(二) 深度訪談法 17
二、 次級資料分析 18
第二節 研究設計 19
一、 研究流程 19
二、 訪談大綱 19
(一) avex taiwan 部份 19
(二) 日韓音樂瘋部份 20
(三) 歌詞創作人部分 20
第四章 個案介紹 21
第一節 成軍史 21
第二節 來台發展史 24
一、 潛伏期 24
二、 成長期 25
三、 擴散期 26
第五章 個案分析 29
第一節 產品策略 29
一、 開發華語流行樂迷喜歡的音樂類型 31
(一) 推出能歌善舞的偶像團體 31
(二) 推出華文偶像團體進軍華語樂壇 32
二、 不只中文化,還推出臺灣限定版專輯 37
三、 不只引進明星週邊商品,還推出臺灣限定版 40
四、 不只辦歌迷見面會,還前進小巨蛋辦演唱會 42
五、 不只拍MV,還主演臺灣偶像劇 43
第二節 價格策略 46
一、 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吸引歌迷購買、收藏 46
二、 善用差異化策略,刺激營收成長 47
第三節 通路策略(Place Strategy) 50
一、 穩定的代理關係影響SJ在台知名度打造 50
二、 整合實體、虛擬通路,提升消費者接觸、購買的機會 52
第四節 推廣策略 53
一、 具實驗性精神的宣傳策略 53
(一) 引發大眾注意K-Pop舞蹈元素 53
(二) SJ捷運專車刺激民眾對SJ的好奇 54
(三) Long stay提升臺灣民眾對SJ的好感 55
二、 重視歌迷的能動性與傳播力 57
(一) 透過搶聽(看)會與歌迷溝通 57
(二) 透過各式應援募集活動凝聚歌迷 59
三、 以華語團體為定位,進軍華語流行音樂市場 61
(一) 入圍金曲獎,震撼華語歌壇 61
(二) 首創韓國偶像團體在台舉辦簽唱會 61
四、 善用網路宣傳力量,聚集歌迷注意力 62
五、 與在地企業、活動合作,累積在台高人氣 64
(一) 獲邀參加金曲獎,打開在台知名度 64
(二) 透過參與電視節目,嶄露SJ多元才華 65
第六章 結論 69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69
一、 SJ在台行銷策略 69
二、 小結 70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71
一、 研究限制 71
二、 未來研究建議 71
參考文獻 74
一、 中文文獻 74
二、 英文文獻 76
附錄 79
【附錄一】SJM四張專輯詞曲創作人彙整 79
【附錄二】SJM在台long stay時參與的通告彙整表 81
【附錄三】SJ在台發展大事紀 82
zh_TW
dc.format.extent 255713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451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韓國流行音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韓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銷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Korean pop musi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w Korean wav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arketing strategyen_US
dc.title (題名) 韓國流行音樂進入大中華市場之行銷策略: 以Super Junior在臺灣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Korean Pop Music Entering Greater China Market: A Case of Super Junior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RIT(2010)。〈臺灣唱片業發展現況〉,取自: http://www.rit.org.tw/record/activity/taiwan_music_market.htm
王盈智譯(2005)。《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台北:韋伯文化。(原書William, M. [2003]. Making sense of social research. London: Sage.)
王英裕(1999)。《全球整編與本土共謀:臺灣流行音樂工業轉變之政經分析》。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郁惠、顏甫珉(2011年11月10日)。〈韓流來台搶錢,SJ年撈逾億No.1〉,《聯合報》,C3版。
王詩雅(2009年8月31日)。〈SJ爆紅,SORRY風潮「搓」遍全台〉,《TVBS新聞台》。取自: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090831203117
卯靜儒、張建成(2005)。〈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解嚴後臺灣課程改革論述的擺盪〉,《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39-76。
白兆美(2008)。〈享受逐夢 品味幻象韓流〉,《新聞大舞台》,57: 56-59。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文化。(原書Neuman, W. L. [1997].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朴允善(2012)。《韓國音樂產業全球化策略研究-以「S.M.Entertainment」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江迅(2005)。〈韓流打造亞洲文化價值〉,《亞洲週刊》,19(8):31。
江佩蓉(2004)。《想像的文化圖景:韓流與哈韓族在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池祥蓁(1996)。《臺灣唱片事業國際化之研究》。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新聞局(2011)。《2009影視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電視、電影及流行音樂》(編號:GIO-CH-BO-100-026-I-1)。台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
李天鐸、何慧雯(2003)。〈我以前一定是個日本人?日本流行文化的消費與認同實踐〉,《媒介擬想》,2:14-41。
李幸倫(2012)。《韓國流行音樂在台代理公司經營模式之探究-以AVEX TAIWAN經營SUPER JUNIOR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明璁(2003)。〈這裡想像,那裡實踐「日劇場景之旅」與臺灣年輕人的跨文化認同〉,《媒介擬想》,2:42-73。
李明璁(2012年1月)。〈Super Junior Imperialism(超新生帝國主義)?!韓國流行音樂的全球/在地化初探〉,「蕪土吾民:2012年文化研究會議」,台北市。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8)。《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原書Flick, U.[2002]. 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 Reinbek bei Hamburg: Rowohlt Tascchenbuch Verlag.)
李雅筑(2013)。《韓國流行音樂的視覺文化--以「少女時代」MV的看/用經驗為例》,臺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斌(2003)。〈民國九十一年有聲出版業概況〉,《2003年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年鑑》,129-139。
周幼明(2002)。《核心資源與國際化策略對市場進入策略關係之研究:以全球五大唱片集團為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書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
岩淵功一(1998)。〈日本文化在臺灣:全球本土化與現代性的「芳香」〉,《當代》,125:14-39。
林文婷(2011)。《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煌(2009)。《行銷管理》,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施美玲譯(1997)。《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原書Singletary, M. [1994].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Y: Longman Inc.)
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台北:臺灣商務。(原書Beck, U.[1998]. Was ist globalisierung?. Frankfurt, Germany: 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高雅勤(2009)。《以知覺契合度探討品牌認同感對付品牌延伸產品態度之影響-以流行音樂表演藝術團體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婉怡(2010)。《在地出發,全球佈局-臺灣唱片公司在華語音樂市場中的國際分工策略》,臺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意曼(2003)。《從國際化理論的角度來看國際雜誌進入臺灣市場的策略—以美國與香港雜誌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詠萱(2008)。《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地化」策略研究-以「在地切割」與「在地重組」的觀點分析》。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俊譯(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書郎。(原書Babbie, E. R.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陳柔均(2006年7月)。〈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內容本地化策略之研究分析〉,「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台北市。
陳盈蓁(2003)。〈音樂排行會說話:2002年音樂消費探索〉,《2003年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年鑑》,158-163。
陳竫詒(2011)。〈韓國SM娛樂:娛樂帝國成功術〉,《天下雜誌》,477:176-177。
傅繼瑩(2009年6月22日)。〈日韓賣到爆,臺灣有點冷,超級韓片撲台〉,《聯合報》,C5版。
黃秀慧(2007年6月16日)。〈傑尼斯手越增田來台,粉絲爭睹。Super Junior搶麥,無厘頭喜感稱絕〉,《中國時報》,D2版。
葉君遠(2011年5月27日)。〈SJM離台,各大節目神經緊繃〉,《聯合報》,版。
廖淑敏(2013)。《韓國流行音樂在臺灣之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趙大智(2010年6月5日)。〈「Music Bank」 CHANNEL V週日播,Super Junior、Rain、2PM飆歌〉,《聯合報》,C3版。
劉伯姬(2002)。〈韓劇營的DNA〉,《新新聞》,800: 50-53。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原書Frankfort-Nachmias C. & Nachmias, D. [1996].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London: Arnold)
蔡佳玲、李秀珠(2006年7月)。〈全球本土化下的臺灣韓劇頻道經營之研究:從文化接近性談起〉,「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台北市。
鄭宜熏(2011年11月3日)。〈SJ張根碩魅登峰,韓流迷最哈〉,《自由時報》,影視名人版。
盧開朗(2009)。《翻唱曲的政治經濟學—改自韓國曲的國語歌曲研究》。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詠詳(2010)。《跨國媒體集團經營電視頻道之全球在地化策略研究—以Channel [V]以及MTV為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國良(2009)。《行銷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羅如芳(2005)。《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之市場行銷策略分析》。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蘅、鄭淑文(2009)。〈紀實娛樂節目之全球在地化歷程—以探索頻道在臺灣為例〉,《廣播與電視》,30:1-28。
二、 英文文獻
Cavusgil, S., Zou, S. & Naidu, G.M.(1993). Product and promotion adaptation in export ventur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4(3), 479-506.
Huang, S. (2011). Nation-branding and transnational consumption: Japan-mania and the Korean wave in Taiwa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33(1), 3-18.
Oh, I. & Park, G.(2012). From B2C to B2B: Selling Korean pop music in the age of new social media. Korea Observer, 44(3), 365-397.
Shin, H.(2009). 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And who’ll stop the Rain? The globalizing project of Korean pop (K‐pop).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10(4), 507-523.
Siriyuvasak, U.& Shin, H.(2007). Asianizing K-Pop: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identification patterns among Thai youth.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8(1), 109-136.
Sugiura, H.(1990). How Honda localizes its global strateg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1(1), 77-82.
Howard, K. (2002). Exploding Balla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Korean Pop Music. In T.J. Craig and R. King (Rds), Global Goes Local: Popular Culture in Asia(pp. 80–95).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Shim, D.(2006). Hybridity and the rise of Korean popular culture in Asia.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8(1), 25-44.
Sinnott, M.(2012). Korean-Pop, tom gay kings, les queens and the capitalist transformation of sex/gender categories in Thailand. Asian Studies Review, 36, 453-474.
Cha, H. & Kim, S.(2011). A case study on Korean wave: focused on K-pop concert by Korean idol group in Paris , June 2011. Multimedia, computer graphic and broadcasting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63, 153-162.
K-pop goes beyond Asia by internet. (2010, September 7). KBS Global. Retrieved from: http://english.kbs.co.kr/hallyu/entertainment_news_view.html?No=7504Macintyre D.(2002). Star-studded scandal. Time, 160(5), 30-36.
Vitalsign.(2010, October 27). SM Entertainment, YG, JYPE on the impact of YouTube and international promotions. allkpop.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lkpop.com/2010/10/sm-entertainment-yg-jype-on-the-impact-of-youtube-and-international-promotions
edward1849(2011, March 10). The evolution of Korean pop music in the past ten yea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oompi.com/news/the-evolution-of-korean-pop-music-in-the-past-ten-years
Chang, D. & Choi, K.(2011, July 21). What marketers can learn from Korean pop music. HBR Blog Network. Retrieved from: http://blogs.hbr.org/cs/2011/07/what_marketers_can_learn_from.html
St. Michel, P.(2011, September 13). How Korean pop conquered Japan. The Atlantic.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atlantic.com/entertainment/archive/2011/09/how-korean-pop-conquered-japan/244712/
Wlizlo, W.(2011, November 4). When Korean pop music conquers the planet. Utne Read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utne.com/Arts-Culture/When-Korean-Pop-Music-Conquers-The-Planet.aspx
Russell, J.(2011, November 7). YouTube to tap Korean pop scene with dedicated K-pop streaming service. The next web. Retrieved from: http://thenextweb.com/asia/2011/11/07/YouTube-to-tap-korean-pop-scene-with-dedicated-k-pop-streaming-service/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