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論所有權對農地利用之影響
The Impact of Ownership for Farmers on the Agricultural Land Use
作者 張雅惠
貢獻者 賴宗裕
張雅惠
關鍵詞 所有權
農地利用
農地政策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激勵誘因
Small Landlords and Big Tenants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centive theory
Agricultural land policy
Ownership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Oct-2015 14:21:55 (UTC+8)
摘要 早期農業係臺灣社會經濟發展之基石,各相關農業政策皆以糧食增產為主要目標,後因後期臺灣經濟由農業為主漸漸轉向以工業為主,故在時代變遷下,過去多數文獻指出第一次農地改革強調以「所有權」為中心,成功達到農業生產增加目的,以及Arthur Young之名言「荒漠變花園」,認為「所有權」是激勵農民生產之誘因,在現今都市化擴張及工商業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是否仍為當前農地政策之主要思維?實有重新探討之必要。爰此,本研究為探討臺灣農地利用是否仍需存有「所有權」之迷思,嘗試釐清在時代變遷下,農民是否須擁有農地所有權才能激勵農民從事農地利用?或只要能保障農民之投入成本能於未來收益相符,即便是透過使用權方式承租農地亦能激勵農民從事利用?並期能透過財產權觀點分析現行農地利用政策,提供未來農地政策研擬修訂之重要參考依據。
基此,本研究首先整理過去相關文獻及政府統計資料,在此基礎上釐清過去涉及地權政策之農地改革變遷過程,以及臺灣農地利用現況問題,藉以建立後續分析架構。其次,針對宜蘭縣三星鄉農民進行問卷調查,以釐清農民在從事農作過程中,擁有農地所有權對農民之影響情形,並瞭解農民透過購買或承租方式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考量為何。最後,為深入分析及探究問卷調查結果之背後影響因素,本研究再針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行政人員進行訪談,據以進行綜合分析。透過此研究脈絡之探討,本研究獲得之重要發現與結論,茲分述如下。
一、本研究透過實證分析得知,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雖會對農地利用有正面影響,但不必然會直接激勵農民從事農作,仍需視當時的社會制度下,何種行為能夠激勵農民達到行為目標(增加所得),即具有激勵效果。而農民擁有農地使用權,亦能提高從事農地利用意願、激勵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及維護農地環境,惟因使用權具有期限,故相較於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在提高農地改良投資及對長期從事農作有幫助兩方面,較無法激勵農民。因此,本研究結論指出過去以所有權為中心之農地政策,因社會變遷結果,不必然須再以所有權為中心,亦能具有激勵農民從事農作生產之效果。
二、依據本研究分析及推論,第一次農地改革之成功,應不能僅歸於創設所有權,而是因為透過政策實施重新界定財產權範圍,並建置財產權之權利及義務關係,故使農民投入之成本與未來收益能相符,願意投入更多的勞力從事農作,進而激勵農民願意努力從事農業生產,而建立第一次農地改革成功基礎。以此觀點亦能說明,第二次農地改革後,即便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惟因從事農作收益不佳,農民投入之成本於未來並無法充分回收時,則會變相導致農民任其休耕、閒置、消極利用,或是觀望日後農地變更之增值。因此,所有權並非能直接激勵農民從事農地利用,即便農民係透過承租方式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只要能保障農民投入成本能與未來獲得收益相符,皆可激勵農民努力從事農作。
三、經本研究調查發現,由於目前購買農地價格太高,且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對農地利用激勵效果相似,因此在資金條件不足情況下,透過承租方式取得農地,可減輕農民在資金負擔方面的壓力,實為未來主要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方式。而目前政府所推動之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雖係以承租方式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且施行迄今頗具績效,然其政策績效似有成長趨緩之趨勢,故本研究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績效成長趨緩之原因進行分析,發現主要因地主願意出租之農地多已經初步釋出、三七五減租政策之持續影響、農民健康保險資格影響農地整合活化、缺乏地緣關係難透過承租農地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及特殊農業經營傾向以購買農地擴大農場經營規模等五項原因,可能影響該政策績效有趨緩成長之勢。故本研究基於研究觀察及發現,據以研提五項政策修正建議,包括:1.由於農地多已初步釋出,故應開始從農地規模化轉而思考農地集中化,不再僅追求量的成長;2.透過農地管理中心整合目前委託經營、口頭租約、代耕之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不僅以書面契約為必要條件;3.調整農民健康保險之資格條件,不必然以擁有或承租一定農地面積以上為審查必要條件;4.透過現有大佃農師徒學習或是參與學習方式,引領新農民獲得當地農村信任感,順利承租農地;5.獎勵地主及承租人雙方簽訂長期農地租賃契約,以刺激承租人規劃及思考更長期之農地利用等,可供作為政府機關未來進行相關政策修訂及調整之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1. 丁姵元(審訂),2009,『組織行為』,Stephen P. Robbins原著,『Organizational Behavior』,臺北:臺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于宗先、毛育剛、林卿,2004,『兩岸農地利用比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 內政部,1951,『臺灣省三七五減租考查報告』,臺北市 : 內政部。
4. 尤重道,2000,「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前後對於農地所有權移轉限制問題比較分析」,『人與地』,198:27-36。
5. 王文宇,2003,『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臺北:元照出版社。
6. 王玉真,1992,「臺灣擴大農場規模改善農業經營結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7. 王光希,1996,「中國大陸土地政策」。頁355-382,收錄於李鴻毅編,『土地政策論』,臺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8. 王益滔,1991,『王益滔教授論文集』,臺北:梅枝圖書。
9.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 司徒達賢、李仁芳、吳思華,1985,『企業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1. 民政廳地政局,1949,『實行三七五減租』,臺北: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地政局。
12. 朱淑卿,1993,「從財產權觀點論臺灣之農村土地改革」,『臺灣銀行季刊』,44(2):246-281。
1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2009.6.11)。
14.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我國農地運用與變遷之研究』,行政院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研究報告。
15. 余朝權,2010,『組織行為學』,臺北:五南。
16. 吳明哲,2002,「台灣地區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9(1):81-97。
17.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書局。
18. 吳聰賢,1981,「耕者有其田與第二階段農地改革」。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硏討會〉,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硏究所:臺北,民國70年9月27日至30日。
19. 吳聰賢、陳元暉,1975,『臺灣耕者有其田與耕作機械化』,臺北:正中書局。
20. 李承嘉,1998,『臺灣戰後(1949-1997)年土地政策分析:平均地權下的土地改革與土地稅制變遷』,臺北:正揚。
21. 李承嘉,2012,『臺灣土地政策析論-從改革到投機的福爾摩沙』,臺北:五南。
22. 李博興,1977,「農民對擴大農場規模及意願與方式之分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23. 李博興,1981,『農民對擴大農場規模意願與方式之分析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
24. 李蕙君,1997,「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6):46-52。
25. 周世強,2001,「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對耕地租佃影響之研究-苗栗縣苑裡鎮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26. 周以光,1999,「法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原因和特點」。頁91-141,收錄於王章輝、黃柯可主編,『歐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與城市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7. 周煌明,1983,『農地改革研究』,臺北縣:帕米爾。
28. 宜蘭縣政府主計處,2014,『102年宜蘭縣農業發展概況』,宜蘭縣政府主計處編印。
29. 尚瑞國,1998,「政府行為、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以臺灣戰後土地改革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30. 尚瑞國、林森田,1997,「台灣日據時期水稻佃耕農場與自耕農場經營效率之比較分析」,『農業經濟半年刊』,61:45-75。
31. 林子欽,2007,『農地移轉價格對農地所有權流通與農地利用影響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臺北:國立臺北大學。
32. 林俊翰,2013,「台灣農民對農業結構措施之意向及其政策意涵」,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33. 林竑廷、賴宗裕,2014,「台灣於糧食安全下農地政策應有之措施」。論文發表於〈2014年第8屆兩岸四地土地學術硏討會與2014年第11屆土地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臺北,民國103年9月20日至21日。
34. 林茂雄,2000,「農業發展條例及相關子法修正重點」。頁1-9,收錄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農業發展條例暨相關法令說明』,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35. 林國慶,1992,「最適農地管制水準之決定-農地財產權管制理論」,『臺灣土地金融季刊』,29(3):55-62。
36. 林欽榮,2010,『組織理論與管理』,新北市:揚智。
37. 林榮裕,2002,「由農業發展條例論農地政策之發展」,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38. 邱湧忠,1999,「農地政策變革與鄉村發展的策略探討」,『農業金融論叢』,42:151-177。
39. 邱繼智,2011,『管理學:建立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優勢』,新北市:華立。
40. 姚洋,2000,「中國農地制度-一個分析框架」,『中國社會科學』,2:54-65。
41. 洪嘉瑜,1990,「三七五減租政策經濟效率面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42. 姬世明,1995,「農地所有權移轉許可制度之研究─以我國自耕能力證明書核發制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43. 徐世榮、蕭新煌,2003,「戰後初期臺灣業佃關係之探討—兼論耕者有其田政策」,『臺灣史研究』,10(2):35-66。
44. 殷章甫,1981,『臺灣省實施耕者有其田之研討』,臺北:成文。
45. 常秀清、尉京紅,2006,「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與效率評價」,『農村經濟』, 5:33-35。
46. 張文水,1981,『改善台灣農場經營面積之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
47. 張志銘,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之研修看農地政策的轉變」,『人與地』,206:37-53。
48. 張志銘,2002,「從農業發展條例之研修檢視我國農地移轉制度」,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49. 張娟綺,2014,「農民參加農業規模結構改善政策之意願」,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50. 許士軍,1988,『管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51. 許文富,1999,『農業政策導論』,臺北:豐年社。
52. 許平,2001,『法國農村社會轉型研究:19世紀至20世紀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3. 許松,1998,「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之探討」,『人與地』,179/180:15-17。
54. 許鈺佩,2013,「培育新世代農業從業人員-大佃農再造黃金年代」,『農政與農情』,261:20-24。
55. 郭文亮,1994,「臺灣第二階段農地改革執行成果之評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56. 陳仙妹,2003,「大陸農村經濟改革的政治意涵(1978~1984)」,中國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57. 陳希煌,1988,『經濟發展過程中台灣農業經濟問題之探原』,臺中:稻香文化。
58. 陳怡婷,2008,「臺灣農地使用策略調整之研究—以農業多功能性為核心」,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59. 陳明燦,2001,「我國農地移轉政策及利用問題之探討:以政策被管制者之觀點為基礎」。頁297-334,收錄於陳明燦著,『財產權保障、土地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60. 陳明燦,2005,「我國農地移轉與利用政策之探討」。頁122-146,收錄於陳明燦著,『農地政策與法律』,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61. 陳保基,201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農政與農情』,262:26-42。
62. 陳新民,1986,「憲法財產權保障之體系與公益徵收之概念」,『政大法學評論』,33:193-231。
63. 陳誠,1961,『臺灣土地改革紀要』,臺北:中華書局。
64. 陳櫻琴,2000,「農地農用政策之轉向-從增訂農發條例第18條談起」,『月旦法學雜誌』,58:56-67。
65. 彭作奎,2000,「農業發展與農地政策」,『月旦法學雜誌』,58:34-46。
66. 舒逸琳,1998,「農地開放自由買賣政策對農地利用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67. 黃樹仁,2015,「被誇大的臺灣土地改革及其漸熾的意識形態戰爭」。論文發表於〈重探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北,民國104年5月30日。
68. 楊一介,2003,『中國農地權基本問題—中國集體農地權利體系的形成與擴展』,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
69. 楊松齡,1992,「財產權保障與公用徵收補償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9:259-278。
70. 楊松齡,2001,「農業發展條例中有關農地政策之探討」,『現代地政』,237:16-19。
71. 楊閎仁,2002,「臺灣農地政策與農村社經結構變遷之研究 : 以桃園縣大園鄉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72. 葉淑貞,2013,『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臺北:遠流。
73. 靳相木,2005,『中國農村地權變遷的法經濟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4. 趙淑德,1995,『中國土地制度史』,臺北:現象文化事業公司。
75. 劉健哲,1992,「農地移轉管制政策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28:33-99。
76. 劉欽泉、蕭景楷,2001,「促進台灣農地使用權流動性之研究」,『農業經濟半年刊』,69:1-29。
77. 劉寧顏,1989,『臺灣土地改革紀實』,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78. 樊家忠,1995,「戰後土地改革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79. 蔡宏進,1982,「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村里生產服務先驅計劃立標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6:1-43。
80. 蔡海塗,1973,「臺灣農場經營規模問題」,『農友』,24(12):8-11。
81. 鄭詩華,1992,「臺灣農業經營的問題與發展方向」,『人與地』,107/108:45-49。
82. 鄭詩華,1999,「農業經營規模與集約度之意義及其衡量方法」,『農業世界』, 187:50-56。
83. 賴宗裕,2011,「臺灣農地保護問題與應有作為」,『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10(4):28-35。
84. 戴旭如,1984,「臺灣農場經營型態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21(2):121-154。
85. 謝清祥、楊月玲、葉信平、蔡明利、林素汝、羅凱安、張秀鑾,2008,『生物統計學』,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
86. 顏愛靜(譯),1979,「臺灣的土地改革」,Herman Rahn原著,『土地改革』,29(1):26-27。
87. 顏愛靜,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看今後的農地利用與管理」,『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8(3):25-43。
88. 顏愛靜、賴宗裕、陳立夫,2004,『新國土計畫體系下農業用地分級分區管理機制建構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臺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89. 蘇志超,1988,「企業法人承受農地問題之探討」,『人與地』,51:11-20。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52575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75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賴宗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雅惠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雅惠zh_TW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5 14:21:55 (UTC+8)-
dc.date.available 1-Oct-2015 14:21: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5 14:21: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2575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8772-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2575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早期農業係臺灣社會經濟發展之基石,各相關農業政策皆以糧食增產為主要目標,後因後期臺灣經濟由農業為主漸漸轉向以工業為主,故在時代變遷下,過去多數文獻指出第一次農地改革強調以「所有權」為中心,成功達到農業生產增加目的,以及Arthur Young之名言「荒漠變花園」,認為「所有權」是激勵農民生產之誘因,在現今都市化擴張及工商業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是否仍為當前農地政策之主要思維?實有重新探討之必要。爰此,本研究為探討臺灣農地利用是否仍需存有「所有權」之迷思,嘗試釐清在時代變遷下,農民是否須擁有農地所有權才能激勵農民從事農地利用?或只要能保障農民之投入成本能於未來收益相符,即便是透過使用權方式承租農地亦能激勵農民從事利用?並期能透過財產權觀點分析現行農地利用政策,提供未來農地政策研擬修訂之重要參考依據。
基此,本研究首先整理過去相關文獻及政府統計資料,在此基礎上釐清過去涉及地權政策之農地改革變遷過程,以及臺灣農地利用現況問題,藉以建立後續分析架構。其次,針對宜蘭縣三星鄉農民進行問卷調查,以釐清農民在從事農作過程中,擁有農地所有權對農民之影響情形,並瞭解農民透過購買或承租方式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考量為何。最後,為深入分析及探究問卷調查結果之背後影響因素,本研究再針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行政人員進行訪談,據以進行綜合分析。透過此研究脈絡之探討,本研究獲得之重要發現與結論,茲分述如下。
一、本研究透過實證分析得知,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雖會對農地利用有正面影響,但不必然會直接激勵農民從事農作,仍需視當時的社會制度下,何種行為能夠激勵農民達到行為目標(增加所得),即具有激勵效果。而農民擁有農地使用權,亦能提高從事農地利用意願、激勵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及維護農地環境,惟因使用權具有期限,故相較於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在提高農地改良投資及對長期從事農作有幫助兩方面,較無法激勵農民。因此,本研究結論指出過去以所有權為中心之農地政策,因社會變遷結果,不必然須再以所有權為中心,亦能具有激勵農民從事農作生產之效果。
二、依據本研究分析及推論,第一次農地改革之成功,應不能僅歸於創設所有權,而是因為透過政策實施重新界定財產權範圍,並建置財產權之權利及義務關係,故使農民投入之成本與未來收益能相符,願意投入更多的勞力從事農作,進而激勵農民願意努力從事農業生產,而建立第一次農地改革成功基礎。以此觀點亦能說明,第二次農地改革後,即便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惟因從事農作收益不佳,農民投入之成本於未來並無法充分回收時,則會變相導致農民任其休耕、閒置、消極利用,或是觀望日後農地變更之增值。因此,所有權並非能直接激勵農民從事農地利用,即便農民係透過承租方式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只要能保障農民投入成本能與未來獲得收益相符,皆可激勵農民努力從事農作。
三、經本研究調查發現,由於目前購買農地價格太高,且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對農地利用激勵效果相似,因此在資金條件不足情況下,透過承租方式取得農地,可減輕農民在資金負擔方面的壓力,實為未來主要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方式。而目前政府所推動之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雖係以承租方式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且施行迄今頗具績效,然其政策績效似有成長趨緩之趨勢,故本研究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績效成長趨緩之原因進行分析,發現主要因地主願意出租之農地多已經初步釋出、三七五減租政策之持續影響、農民健康保險資格影響農地整合活化、缺乏地緣關係難透過承租農地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及特殊農業經營傾向以購買農地擴大農場經營規模等五項原因,可能影響該政策績效有趨緩成長之勢。故本研究基於研究觀察及發現,據以研提五項政策修正建議,包括:1.由於農地多已初步釋出,故應開始從農地規模化轉而思考農地集中化,不再僅追求量的成長;2.透過農地管理中心整合目前委託經營、口頭租約、代耕之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不僅以書面契約為必要條件;3.調整農民健康保險之資格條件,不必然以擁有或承租一定農地面積以上為審查必要條件;4.透過現有大佃農師徒學習或是參與學習方式,引領新農民獲得當地農村信任感,順利承租農地;5.獎勵地主及承租人雙方簽訂長期農地租賃契約,以刺激承租人規劃及思考更長期之農地利用等,可供作為政府機關未來進行相關政策修訂及調整之參考依據。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1-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1-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2-1
第一節 影響農地利用相關文獻回顧 2-1
第二節 財產權理論 2-11
第三節 激勵理論 2-16
第三章 臺灣農地政策變遷影響農地利用之分析 3-1
第一節 農地政策施行內容之變遷分析 3-1
第二節 臺灣農地利用現況問題及分析 3-27
第三節 農地政策及所有權對農地利用之影響分析 3-38
第四章 所有權影響農民從事農地利用調查分析 4-1
第一節 研究假設與研究設計 4-1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4-8
第三節 所有權及使用權對農民之激勵誘因分析 4-30
第五章 農地改革變遷下所有權對農地利用之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5-1
第一節 所有權及使用權對農民從事農地利用影響情形 5-1
第二節 兩次農地改革變遷中所有權之影響情形 5-8
第三節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之分析與建議 5-1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2
第二節 建議 6-8

參考文獻 參-1
附錄一:農民從事農地利用情形之調查問卷 附1-1
附錄二:所有權對農地利用影響之訪談大綱 附2-1
附錄三:訪談摘要 附3-1

圖 目 錄
圖1-1:宜蘭縣行政區域圖 1-7
圖1-2:研究流程圖 1-12
圖2-1:激勵模型 2-17
圖2-2:理論分析架構圖 2-20
圖3-1:歷年總經營面積成長圖 3-20
圖3-2:歷年大佃農人數成長圖 3-20
圖4-1:研究假設命題說明圖 4-2
圖4-2:研究設計架構圖 4-3
圖5-1:農地集中化示意圖 5-20
圖5-2:農地管理中心整合示意圖 5-21






表 目 錄
表1-1:宜蘭縣小地主大佃農統計一覽表 1-7
表3-1:臺南縣市雲林宜蘭推行三七五減租前後主要農作物生產比較表 3-4
表3-2:各縣市佃農增加收益用於生活改善各項平均百分比比較表 3-5
表3-3:各縣市佃農增加收益用於增加生產費平均百分比比較表 3-5
表3-4: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實施前後面積比較一覽表 3-6
表3-5: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承領戶數、面積一覽表 3-6
表3-6:臺灣耕地所有權之分配(1920年)一覽表 3-7
表3-7:臺灣耕地所有權之分配(1952年)一覽表 3-8
表3-8:受訪者出租土地意願 3-11
表3-9:受訪者承租土地意願 3-12
表3-10:農牧戶可耕作地面積按所有權屬分 3-13
表3-11:農業法人承受耕地件數及面積一覽表 3-14
表3-12:大佃農身分條件一覽表 3-16
表3-13:小地主大佃農經營規模類別表 3-17
表3-14:種植水稻及轉(契)作獎勵補貼一覽表 3-19
表3-15:小地主大佃農實施成效一覽表 3-20
表3-16:農民健康保險與老農津貼比較情形一覽表 3-24
表3-17:耕地規模別農牧戶數 3-27
表3-18:臺灣地區農家戶數-按耕地所有權屬分 3-28
表3-19:臺灣土地面積分佈情形一覽表 3-29
表3-20: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變更編定面積統計表 3-30
表3-21:農業用地變更為各類目地事業面積統計表(84~98年) 3-30
表3-22:休耕面積一覽表 3-32
表3-23:歷年作物複種指數一覽表 3-33
表3-24:國內生產毛額依行業分(分配比) 3-34
表3-25:農家與全體家庭所得總額之比較 3-35
表3-26:臺灣地區農牧戶-按專兼業別 3-36
表3-27:農業就業人口之性別年齡結構變動 3-37
表3-28:農地農有相關政策修法情形一覽表 3-39
表3-29:所有權與使用權對農地影響初步分析一覽表 3-43
表4-1:受訪者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 4-6
表4-2:訪談者基本資料一覽表 4-7
表4-3:受訪者從事農作原因統計一覽表 4-8
表4-4:受訪者繼續從事農作原因統計一覽表 4-8
表4-5:受訪者提高繼續從事農作意願原因統計一覽表 4-9
表4-6:受訪者對目前農業所得滿意程度統計一覽表 4-9
表4-7:受訪者對目前所得不滿意之原因統計一覽表 4-10
表4-8:受訪者對目前所得不滿意增加所得方式統計一覽表 4-10
表4-9:農場經營規模大小對農業生產重要性統計一覽表 4-11
表4-10: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對增加農業所得之統計一覽表 4-11
表4-11:是否考慮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及原因統計一覽表 4-12
表4-12: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及原因統計一覽表 4-13
表4-13:針對目前農地政策是否有建議措施統計一覽表 4-14
表4-14: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對農地利用影響統計一覽表 4-15
表4-15:農民有農地所有權與農地利用積極度相關統計一覽表 4-16
表4-16:是否因有所有權而從事農地利用作法不同統計一覽表 4-16
表4-17:何種農地持有方式會提高從事農地利用意願統計一覽表 4-17
表4-18:何種農地持有方式會提高農地投資統計一覽表 4-17
表4-19:何種農地持有方式會增加農業所得統計一覽表 4-17
表4-20:不繳交稅賦是否使農民從事農地利用消極統計一覽表 4-18
表4-21:繳交稅賦是否使農民從事農地利用積極統計一覽表 4-18
表4-22:農民不從事農地利用造成農地利用阻礙統計一覽表 4-18
表4-23:擁有農地須繳稅賦是否增加農地利用程度統計一覽表 4-18
表4-24:農地須繳稅賦對農地利用影響統計一覽表 4-19
表4-25:未來政策建議農地皆須繳稅賦對農地利用影響統計一覽表 4-20
表4-26:農民擁有農地所有權對農地利用產生影響統計一覽表 4-20
表4-27:農民擁有農地使用權對農地利用產生影響統計一覽表 4-20
表4-28:是否考慮將自有農地從事非農業使用統計一覽表 4-21
表4-29:是否考慮將承租農地從事非農業使用統計一覽表 4-22
表4-30:承租農地是否會破壞農地環境、使農地無法長期利用統計一覽表 4-22
表4-31:受訪者認為目前農業問題統計一覽表 4-23
表4-32:第一次農地改革成功主要政策措施統計一覽表 4-24
表4-33:耕者有其田政策對農地利用影響統計一覽表 4-24
表4-34:民國89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對農地利用影響統計一覽表 4-25
表4-35: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對農地利用影響統計一覽表 4-26
表4-36: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部分受訪者)對農地利用影響統計一覽表 4-27
表4-37:參與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承租農地耕種意願統計一覽表 4-28
表4-38:參與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出租自有農地意願統計一覽表 4-28
表4-39:農民是否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提出建議統計一覽表 4-29
表4-40:有無擁有農地影響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意願交叉分析一覽表 4-32
表4-41:有無擁有農地受訪者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交叉分析一覽表 4-32
表4-42:有無擁有農地與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檢定結果一覽表 4-33
表4-43:有無承租農地影響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意願交叉分析一覽表 4-35
表4-44:有無承租農地受訪者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交叉分析一覽表 4-36
表4-45:有無承租農地與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檢定結果一覽表 4-36
表4-46:小地主大佃農之受訪者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意願交叉分析一覽表 4-37
表4-47:小地主大佃農之受訪者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交叉分析一覽表 4-37
表4-48:年齡影響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意願交叉分析一覽表 4-39
表4-49:年齡與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交叉分析一覽表 4-39
表4-50:農民年齡與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檢定結果一覽表 4-40
表4-51:年齡與受訪者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方式之原因交叉分析一覽表 4-41
zh_TW
dc.format.extent 650239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75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所有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農地利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農地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激勵誘因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mall Landlords and Big Tenan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gricultural land us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centive 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gricultural land polic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Ownershipen_US
dc.title (題名) 論所有權對農地利用之影響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Impact of Ownership for Farmers on the Agricultural Land Us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1. 丁姵元(審訂),2009,『組織行為』,Stephen P. Robbins原著,『Organizational Behavior』,臺北:臺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于宗先、毛育剛、林卿,2004,『兩岸農地利用比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 內政部,1951,『臺灣省三七五減租考查報告』,臺北市 : 內政部。
4. 尤重道,2000,「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前後對於農地所有權移轉限制問題比較分析」,『人與地』,198:27-36。
5. 王文宇,2003,『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臺北:元照出版社。
6. 王玉真,1992,「臺灣擴大農場規模改善農業經營結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7. 王光希,1996,「中國大陸土地政策」。頁355-382,收錄於李鴻毅編,『土地政策論』,臺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8. 王益滔,1991,『王益滔教授論文集』,臺北:梅枝圖書。
9.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 司徒達賢、李仁芳、吳思華,1985,『企業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1. 民政廳地政局,1949,『實行三七五減租』,臺北: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地政局。
12. 朱淑卿,1993,「從財產權觀點論臺灣之農村土地改革」,『臺灣銀行季刊』,44(2):246-281。
1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2009.6.11)。
14.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我國農地運用與變遷之研究』,行政院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研究報告。
15. 余朝權,2010,『組織行為學』,臺北:五南。
16. 吳明哲,2002,「台灣地區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9(1):81-97。
17.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書局。
18. 吳聰賢,1981,「耕者有其田與第二階段農地改革」。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硏討會〉,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硏究所:臺北,民國70年9月27日至30日。
19. 吳聰賢、陳元暉,1975,『臺灣耕者有其田與耕作機械化』,臺北:正中書局。
20. 李承嘉,1998,『臺灣戰後(1949-1997)年土地政策分析:平均地權下的土地改革與土地稅制變遷』,臺北:正揚。
21. 李承嘉,2012,『臺灣土地政策析論-從改革到投機的福爾摩沙』,臺北:五南。
22. 李博興,1977,「農民對擴大農場規模及意願與方式之分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23. 李博興,1981,『農民對擴大農場規模意願與方式之分析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
24. 李蕙君,1997,「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6):46-52。
25. 周世強,2001,「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對耕地租佃影響之研究-苗栗縣苑裡鎮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26. 周以光,1999,「法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原因和特點」。頁91-141,收錄於王章輝、黃柯可主編,『歐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與城市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7. 周煌明,1983,『農地改革研究』,臺北縣:帕米爾。
28. 宜蘭縣政府主計處,2014,『102年宜蘭縣農業發展概況』,宜蘭縣政府主計處編印。
29. 尚瑞國,1998,「政府行為、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以臺灣戰後土地改革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30. 尚瑞國、林森田,1997,「台灣日據時期水稻佃耕農場與自耕農場經營效率之比較分析」,『農業經濟半年刊』,61:45-75。
31. 林子欽,2007,『農地移轉價格對農地所有權流通與農地利用影響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臺北:國立臺北大學。
32. 林俊翰,2013,「台灣農民對農業結構措施之意向及其政策意涵」,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33. 林竑廷、賴宗裕,2014,「台灣於糧食安全下農地政策應有之措施」。論文發表於〈2014年第8屆兩岸四地土地學術硏討會與2014年第11屆土地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臺北,民國103年9月20日至21日。
34. 林茂雄,2000,「農業發展條例及相關子法修正重點」。頁1-9,收錄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農業發展條例暨相關法令說明』,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35. 林國慶,1992,「最適農地管制水準之決定-農地財產權管制理論」,『臺灣土地金融季刊』,29(3):55-62。
36. 林欽榮,2010,『組織理論與管理』,新北市:揚智。
37. 林榮裕,2002,「由農業發展條例論農地政策之發展」,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38. 邱湧忠,1999,「農地政策變革與鄉村發展的策略探討」,『農業金融論叢』,42:151-177。
39. 邱繼智,2011,『管理學:建立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優勢』,新北市:華立。
40. 姚洋,2000,「中國農地制度-一個分析框架」,『中國社會科學』,2:54-65。
41. 洪嘉瑜,1990,「三七五減租政策經濟效率面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42. 姬世明,1995,「農地所有權移轉許可制度之研究─以我國自耕能力證明書核發制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43. 徐世榮、蕭新煌,2003,「戰後初期臺灣業佃關係之探討—兼論耕者有其田政策」,『臺灣史研究』,10(2):35-66。
44. 殷章甫,1981,『臺灣省實施耕者有其田之研討』,臺北:成文。
45. 常秀清、尉京紅,2006,「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與效率評價」,『農村經濟』, 5:33-35。
46. 張文水,1981,『改善台灣農場經營面積之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
47. 張志銘,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之研修看農地政策的轉變」,『人與地』,206:37-53。
48. 張志銘,2002,「從農業發展條例之研修檢視我國農地移轉制度」,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49. 張娟綺,2014,「農民參加農業規模結構改善政策之意願」,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50. 許士軍,1988,『管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51. 許文富,1999,『農業政策導論』,臺北:豐年社。
52. 許平,2001,『法國農村社會轉型研究:19世紀至20世紀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3. 許松,1998,「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之探討」,『人與地』,179/180:15-17。
54. 許鈺佩,2013,「培育新世代農業從業人員-大佃農再造黃金年代」,『農政與農情』,261:20-24。
55. 郭文亮,1994,「臺灣第二階段農地改革執行成果之評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56. 陳仙妹,2003,「大陸農村經濟改革的政治意涵(1978~1984)」,中國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57. 陳希煌,1988,『經濟發展過程中台灣農業經濟問題之探原』,臺中:稻香文化。
58. 陳怡婷,2008,「臺灣農地使用策略調整之研究—以農業多功能性為核心」,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59. 陳明燦,2001,「我國農地移轉政策及利用問題之探討:以政策被管制者之觀點為基礎」。頁297-334,收錄於陳明燦著,『財產權保障、土地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60. 陳明燦,2005,「我國農地移轉與利用政策之探討」。頁122-146,收錄於陳明燦著,『農地政策與法律』,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61. 陳保基,201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農政與農情』,262:26-42。
62. 陳新民,1986,「憲法財產權保障之體系與公益徵收之概念」,『政大法學評論』,33:193-231。
63. 陳誠,1961,『臺灣土地改革紀要』,臺北:中華書局。
64. 陳櫻琴,2000,「農地農用政策之轉向-從增訂農發條例第18條談起」,『月旦法學雜誌』,58:56-67。
65. 彭作奎,2000,「農業發展與農地政策」,『月旦法學雜誌』,58:34-46。
66. 舒逸琳,1998,「農地開放自由買賣政策對農地利用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67. 黃樹仁,2015,「被誇大的臺灣土地改革及其漸熾的意識形態戰爭」。論文發表於〈重探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北,民國104年5月30日。
68. 楊一介,2003,『中國農地權基本問題—中國集體農地權利體系的形成與擴展』,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
69. 楊松齡,1992,「財產權保障與公用徵收補償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9:259-278。
70. 楊松齡,2001,「農業發展條例中有關農地政策之探討」,『現代地政』,237:16-19。
71. 楊閎仁,2002,「臺灣農地政策與農村社經結構變遷之研究 : 以桃園縣大園鄉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72. 葉淑貞,2013,『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臺北:遠流。
73. 靳相木,2005,『中國農村地權變遷的法經濟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4. 趙淑德,1995,『中國土地制度史』,臺北:現象文化事業公司。
75. 劉健哲,1992,「農地移轉管制政策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28:33-99。
76. 劉欽泉、蕭景楷,2001,「促進台灣農地使用權流動性之研究」,『農業經濟半年刊』,69:1-29。
77. 劉寧顏,1989,『臺灣土地改革紀實』,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78. 樊家忠,1995,「戰後土地改革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79. 蔡宏進,1982,「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村里生產服務先驅計劃立標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6:1-43。
80. 蔡海塗,1973,「臺灣農場經營規模問題」,『農友』,24(12):8-11。
81. 鄭詩華,1992,「臺灣農業經營的問題與發展方向」,『人與地』,107/108:45-49。
82. 鄭詩華,1999,「農業經營規模與集約度之意義及其衡量方法」,『農業世界』, 187:50-56。
83. 賴宗裕,2011,「臺灣農地保護問題與應有作為」,『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10(4):28-35。
84. 戴旭如,1984,「臺灣農場經營型態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21(2):121-154。
85. 謝清祥、楊月玲、葉信平、蔡明利、林素汝、羅凱安、張秀鑾,2008,『生物統計學』,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
86. 顏愛靜(譯),1979,「臺灣的土地改革」,Herman Rahn原著,『土地改革』,29(1):26-27。
87. 顏愛靜,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看今後的農地利用與管理」,『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8(3):25-43。
88. 顏愛靜、賴宗裕、陳立夫,2004,『新國土計畫體系下農業用地分級分區管理機制建構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臺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89. 蘇志超,1988,「企業法人承受農地問題之探討」,『人與地』,51:11-2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