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股東代位訴訟制度之研究
作者 許美麗
貢獻者 賴源河
許美麗
日期 1999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7:58 (UTC+8)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2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賴源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美麗zh_TW
dc.creator (作者) 許美麗zh_TW
dc.date (日期) 199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6 17:07:58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6 17:07: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7: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32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710-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Ⅰ 緒論
Ⅱ 研究動機
Ⅲ 研究範圍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股東代位訴訟之概念
第二節 股東代位訴訟之性質
壹、代位訴訟性與代表訴訟性
貳、股東代位權之性質
一、少數股東權與單獨股東權
二、共益權與自益權
第三節 股東代位訴訟之理論根據
一、股份債權說
二、受益者之地位
三、團體構成員之權利
第二章 股東代位訴訟之法制
第一節 美國之歷史發展
壹、判例上之歷史發展
一、第一期(南北戰爭前)
(一)前史(英國之發展)
(二)美國之發展
二、第二期(南北戰爭前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三、第三期(第一次大戰後)
貳、聯邦法令之對應
一、舊衡平規則(equity rule)
二、一九一二年衡平規則
三、一九三八年聯邦民事訴訟規則
四、一九六六年聯邦民事訴訟規則
參、小結
第二節 日本之立法沿革
壹、昭和二五年(一九五○年)修正前商法之制度
一、明治二三年(一八九○年)舊商法
二、明治三十二年(一八九九年)之商法
三、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年)之商法修正
四、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年)之商法修正
貳、現行法制之立法
一、GHQ之提案
二、日本方面之對應
三、昭和二六年(一九五一年)之商法修正
四、平成五年(一九九三年)之商法修正
五、現行商法之全文
第三節 我國之立法沿革
壹、光緒二十九年之公司律
貳、民國三年之公司條例
參、民國十八年之公司法
肆、民國三十五年之修正
伍、民國五十五年之修正
陸、民國七十二年之修正
柒、民國八十六年之修正
第三章 股東代位訴訟之訴訟要件
第一節 原告股東之資格
第一項 繼續持有股份原則
一、美國法
二、日本法
三、我國法之檢討
第二項 繼續一定期間以上持有股份
第三項 同時持有股份原則(contemporaneous ownershipdoctrine)
一、美國法
(一)判例
(二)制定法
(三)例外之情形
(四)ALI之建議
二、日本法
(一)日本三井礦山事件
(二)立法意見
三、我國法
第四項 原告股東之主觀要件
第二節 起訴前之必要條件
第一項 美國法
一、提訴之請求
二、提訴請求之豁免(excused)
三、請求股東會決議
第二項 日本法
第三項 我國法之檢討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股東代位訴訟之訴訟費用及訴訟管轄
第一節 股東代位訴訟裁判費之計算
第一項 裁判費之計算與預繳制
第二項 外國法制
第三項 我國法制之檢討
第二節 股東代位訴訟之其他費用
第一項 美國法
一、「實質上利益」之標準
二、合理之費用
第二項 日本法之規定
一、律師費
二、律師費以外之必要訴訟費用
三、裁判費
第三項 我國法制之檢討
第三節 股東代位訴訟之管轄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股東代位訴訟之提供擔保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美國法
第三節 日本法
第一項 「惡意」之學說
第二項 股東代位訴訟命原告提供擔保之事件
一、東海銀行事件
二、蛇?目???工業事件
(一)地院裁定中有關「惡意」之解釋
(二)本件地院裁定有關「惡意」之若干問題
(三)本件地院裁定之影響
第三項 實例上「惡意」之理論
一、惡意之意義
二、不當訴訟之處理方式
三、原告主觀之意圖與不法之目的
第四項 提供擔保與本案之審理
第四節 我國法制之檢討
第一項 提供擔保之要件
第二項 命提供擔保之數額
第三項 提供擔保之受益人
第四項 提供擔保之裁定
第五項 提供擔保之存廢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股東代位訴訟之參加訴訟及訴訟告知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股東代位訴訟之參加訴訟
第一項 日本法之規定
一、公司參加原告訴訟之法律性質
(一)共同訴訟參加
(二)(共同訴訟)輔助參加
(三)獨立當事人參加訴訟
(四)普通之共同訴訟
二、股東參加原告訴訟之法律性質
三、公司參加原告訴訟之立法爭論
四、公司輔助被告之參加訴訟
(一)否定說─中部電力公司事件
(二)採肯定見解之理由
(三)獨立說
(四)參加利益說─東京商銀信用組合事件
第二項 我國法之檢討
一、公司參加原告之訴訟
(一)輔助參加
(二)共同訴訟參加
二、公司參加被告之訴訟
三、其他股東之參加訴訟
四、參加訴訟之限制
第三節 股東代位訴訟之告知訴訟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股東代位訴訟之和解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股東代位訴訟和解之學說
一、否定說
二、肯定說
三、限制肯定說
四、修正限制肯定說
第三節 美國法之股東代位訴訟和解
一、對股東之通知及續行訴訟
二、法院之認可
第四節 其他類型之和解
一、代位訴訟提起前股東與董事之和解
二、代位訴訟繫屬中原告股東與被告董事之訴外和解
三、代位訴訟提起前公司與董事之和解
四、代位訴訟訟繫屬中公司與被告董事之訴外和解
第五節 日本實務案例之介紹與分析(日本?????事件之和解)
一、事實經過
二、一審判決要旨
三、一審判決後與被告間之和解
四、本件和解之相關問題
(一)訴外和解
(二)撤回起訴
(三)訴訟上之和解
(四)被告間之責任比例
第六節 我國法制之檢討
第一項 原告股東與被告之訴訟上和解
一、實體問題
二、程序上之保障
(一)通知或公告
(二)法院之認可
第二項 公司與被告間之和解
第三項 股東代位訴訟之撤回
第七節 小結
第八章 代位訴訟之當事人責任
第一節 被告董事之責任
第一項 董事對公司之責任
壹、董事之一般責任
一、董事之決議責任
二、執行業務董事之責任
三、董事之監督責任
貳、法令具體規定之賠償責任
一、日本商法之規定
二、我國公司法之規定
第二項 代位訴訟之董事責任範圍
一、無限制說
二、限制說
第三項 董事責任之主體
一、現任董事之責任
二、後任董事之責任
三、董事責任之時期
第四項 公司損害之認定
第五項 董事責任之時效
第二節 代位訴訟與董事之經營判斷
第一項 前言
第二項 經營判斷原則之意義及機能
一、經營判斷之意義
二、經營判斷原則之機能
第三項 日本最近之學說與判例
壹、學說動向
一、具有減輕注意義務之見解
二、為注意義務之審查標準之參考
三、具有推定或舉證責任分配之見解
貳、判例概觀
一、福岡縣魚市場事件
二、太陽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事件
三、野村證券損失填補事件一審判決
四、野村證券損失填補事件二審判決
五、日本?????事件
六、東京都觀光汽船事件
第四項 我國法制與經營判斷原則
壹、經營判斷原則之引進
貳、檢討與建議
一、注意義務之判斷標準明確化
二、違反注意義務責任之舉證責任
參、經營判斷原則之要件
肆、實務案例之介紹與分析
一、國華人壽股份有限公司竹南購地案
二、華隆股份有限公司台中購地案
第三節 敗訴股東之責任
壹、對公司之責任
貳、對被訴董事之責任
第四節 小結
第九章 控制與從屬公司之股東代位訴訟
第一節 美國法
第一項 從屬公司少數股東之代位訴訟
一、公司控制及從屬關係之法源
二、控制股東之定義
三、控制股東之信任義務(fiduciary duty)
四、控制股東與公司間之自己交易
(一)Price v. Standard Oil Co. 案
(二)Sinclair Oil Corp., v. Levien 案
五、控制股東奪取從屬公司之有利機會
六、控制股東讓與控制權股份
第二項 控制公司股東之二重代位訴訟
壹、實體法方面
一、判例方面
(一)受託人理論(fiduciary theory)
(二)法人格否認法理(piercing corporate veil)
(三)不法行為人之一般控制理論(common control)
(四)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
二、學說
(一)修正不法行為人之一般控制理論
(二)特定履行理論(specific performance theory)
(三)功能說
貳、程序法方面
一、股份同時持有原則
二、向董事會為救濟之請求
三、提供擔保之義務
第二節 日本法
第一項 從屬公司少數股東之代位訴訟
壹、控制與從屬公司之定義
貳、控制公司之責任
一、事實上董事(de facto directors)說
二、共同侵權人說
三、信任義務說
四、控制股東之誠實義務說
五、股東之誠實義務說
六、類推適用說
參、控制公司董事之責任
一、對從屬公司之責任
(一)「從屬公司」基準說
1.「指揮」責任論
2.從屬公司之「事實上董事」論
3.「勢力利用者」責任
(二)「控制公司」基準說
二、對控制公司之責任
肆、從屬公司董事之責任
第二項 控制公司股東之二重代位訴訟
一、二重代位訴訟之法理根據
二、二重代位訴訟之對象
三、損害賠償之歸屬
(一)資本完全所有之從屬公司
(二)資本一部所有之從屬公司
第三節 我國法制之檢討與建議
壹、控制及從屬公司之定義
貳、控制公司之責任
參、控制公司負責人之責任
肆、從屬公司少數股東之代位訴訟
一、原告之資格
二、起訴前之必要條件
三、訴訟之被告
四、權利之和解及拋棄
伍、控制公司股東之二重代位訴訟
陸、小結
第十章 結論
參考資料
紀元之對照表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26en_US
dc.title (題名) 股東代位訴訟制度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