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Center,Research & Development (Social network graph considers only
internal connections of NCCU
)
YU-CHEN LI (147)
2024-08
臺灣CGM女性聖職研究
2024-07
台灣佛教女性視角與個別化陳述
2024-05
媽祖婆和觀音媽的空間位階
2024-03
慈濟女性創建的海外據點—矽谷、印尼、莫三比克
2024-01
Weixin Shengjiao’s Ways of Using Culture and Religion to Bridge the Gap
2024-01
從龍山寺到媽祖廟的港口宗教生態
2023-12
人間佛教的未來:佛教與管理
2023-12
當代靈驗記中的台灣觀音療癒
2023-12
亞洲新興宗教的跨界
2023-12
Taiwanese Nuns and Education Issue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2023-11
矽谷、印尼、莫三比克:女性創建的三個慈濟海外據點
2023-11
叢林現代化:佛光山星雲大師與台灣佛教的共構互濟
2023-10
當代專業化尼僧團─從玉山巖到香光山 (1980-2020)
2023-09
跨宗教、跨派別、跨學科的性別研究─臺灣女神研究的越界交流
2023-09
TMCG的女性聖職人員調查
2023-08
台灣觀音信仰的醫療功能
2023-07
女神與女人: 當代台灣與傳統華人宗教體系的性別反思-女神共祀分身:台灣巖、寺、亭、堂的女神出巡
2023-06
戰後台灣尼傳的蒐集與分析
2023-06
慈濟志工培訓過程的性別分工
2023-05
唯心聖教的文化與宗教槓桿
2023-05
法水長流五大洲--佛光山比丘尼的國際弘法
2023-04
Authenticity and Authority: Dual Ordination in Post-War Taiwan
2023-03
女性觀點的宗教研究
2022-12
僧伽教育、宗派身分與佛教認同:圓光與佛光山佛學院的跨國網絡
2022-11
佛教人類學:南傳和漢傳的研究回顧
2022-10
信仰、實踐與女性主義的宗教學
2022-09
Taiwanese Nuns and Education Issue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2022-09
戰後台灣僧尼傳記資料介紹
2022-08
宗教市場與佛教女力
2022-06
跨國教團的崛起(第六章第五節)
2022-06
佛學研究成果
2022-06
美國、加拿大地區
2022-06
導論:台灣佛教山派
2022-06
護法與弘法:戰後台灣佛教與女性
2022-06
戰後台灣佛教期刊回顧(第四章第二節)
2022-06
當代臺灣漢傳佛教的寺院與人物
2022-05
Taiwanese Nuns and Education Issu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2022-02
《佛法真義》的學思與佛學教育
2021-12
戰後臺灣佛教第二波二部僧授戒
2021-06
聖嚴法師的禪修史觀與教學
2020-12
命名與規範—民初佛教修行主義與女性宗教身分
2020-12
天瘟永息:唯心聖教庚子年(2020)的誦經法會
2020-12
宗教與性別研究回顧2001─2020
2020-12
當代專業化尼僧團--從玉山岩到香光迦耶(1980-2020)
2020-12
嬰靈崇拜的跨界:從日本紫雲寺水子到台灣紫河車
2020-03
受戒施教:戰後台灣比丘尼身分的形成與凝聚
2019-12
聖嚴法子繼程:馬佛與台佛締結華人佛教圈
2019-07
戰後台灣比丘尼身分的發展與定位
201906
Buddhist Nuns and Women in Tang China
2019-06
Contemporary Bhiksuni Sangha in Taiwan and Engaged Buddhism
2019-06
Nuns’ Ordination: The Taiwanese Case
2019-06
Taiwanese Nun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2019-05
《南遊雲水情》的僧尼比較:馬來西亞的移民佛教網絡
2019-05
台灣佛教女性的利基
2019-05
超越性的槓桿:媽祖、儀式與認同
2019-04
國際法子與中國祖庭:以法鼓山全球化為例
2019-03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Malaysian and Singapore Chinese Buddhism in Nanyou Yunshuiqing (Southward Travels: Buddhist Luminaries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from 1883 to 2005)
2019-03
華嚴蓮社的法脈與祖庭
2018-11
全球脈絡下的臺灣宗教:國族認同、宗教流動、文化跨界比較研究—(子計畫一)—朝聖、謁祖、行腳:2000年臺灣佛教的世界圖像
2018
Religiosity and Leadership among Taiwanese Buddhist Nuns
2017-12
慈莊法師與西來寺:佛光山比丘尼對國際弘法的貢獻
2017-11
跨地同坐一門禪修--聖嚴法師的國際弘法
2017-06
贞信坚节:彭际清《善女人传》的女性典范
2017-03
Teaching Meditation in Malaysia, Taiwa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he Transnational Career of Venerable Chi Chern
2017-02
The Buddhist Homeland and the International Lineage of Dharma Drum Meditation Groups in the USA
2017-02
Tanscending Sectarian Confinement and Governmental Control: Master Shengyen’s Reconstruction of Dharma Lineage and Home Temple
2016-12
Ven. Sheng Yen’s 聖嚴 Dharma Heir Ven. Chi Chern 繼程 : The Chinese Buddhist Community Established by Malaysian and Taiwanese Buddhists
2016-12
The Reviv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Vinaya Tradi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Nanlin Nunnery and the Bhikshuni Re-Ordination Movement
2016-12
文類與主調:覺苦證道的佛教文學主體意識
2016-10
剪輯與重構經典證據的淨土《善女人往生傳》
2016-07
跨地同坐一門禪修:法鼓山的國際法脈觀
2016-03
雲水不住 ---- 曉雲法師的比丘尼形象樣式
2016-01
語境傳承:聖嚴法師的文字化禪修
2016-01
語境傳承:聖嚴法師的文字化禪修
2016
戰後台灣佛教與女性:李玉珍自選集
2016
真佛宗與婦女
2016
佛教文學裡的聖凡男女
2015-09
書評: Chün-fang Yü, Passing the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2015-06
受戒施教:戰後臺灣比丘尼身分的形成與凝聚
2014-06
法華信仰的物質性傳播:《弘贊法華傳》的經本崇拜
2014-03
台灣戰後崛起的優婆夷典範之群體意涵
2013-03
書評: Zhiru, The Making of a Savior Bodhisattva: Dizang in Medieval China
2013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當代世界宗教---全球化與在地化
2012-10
女齋堂空門化的契機──從齋姑到比丘尼修行方式的轉變
2012-06
禪修傳統的復興與東西交流—以聖嚴法師為例
2011-12
巡弋失樂園-大理觀音佛國的政治建構
2011-12
敘事奠基文化:尼傳的修行典範
2011-10
Lay Buddhist Female Piety in Shanghai during the 1930s,
2011-06
Female Buddha and Immortal Prostitute: the Doomed Career of Religion Women in Qing Novels
2011-06
The Invisible Heir
2010-12
齋姑、齋教與宗族:日治新竹州的女齋堂
2010.09
齋姑與尼僧教育資源之比較
2010-07
巡弋失樂園:雲南白族觀音佛國的政治建構
2010.04
出家による社会進出-戦後台湾における女性僧侶の生き方
2010-04
出家による社会進出-戦後台湾における女性僧侶の生き方
2010.02
齋教的神明/法脈雙軌制:日治寺廟整理運動與楊梅奉天宮
2010
宗教與文學的交涉---眾神載體神魔小說
2009-08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與羅漢信仰:文字與圖像敘述
2009.05
中國婦女與佛教
2008-10
シャマニズムと道教、仏教、新興宗教
2008-10
シャマニズムと道教,仏教,新興宗教
2008-08
Bhiksuni Hiuwan : Enlightening Society by Institutionalizing Buddhist Education
2008.03
中國佛教會一甲子女戒師
2008.02
戒壇沿革與婦女出家
2007.05
雲水不住——曉雲法師的比丘尼典範
2007.04
新竹市齋堂巡禮:福林堂
2007.01
徘迴觀音與地藏之間:台灣九華山福慧比丘尼崇拜
2007
Reconstructing Buddhist Perspectives on Homosexuality: Enlightenment from the Study of the Body
2007
In Pursuit of Buddha-hood: Master Yinshun and the Buddhist Study in Postwar Taiwan
2006-03
Bodhisattva Kśitigarbha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Buddhist Women ,Delhi, India: 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2005.07
修行制度與性別
2005-06
Guanyin and the Buddhist Scholar Nuns The Changing Meaning of Nun-hood
2005-05
入世的出家人
2005.04
戰後佛教的出版事業——以陳慧劍為例
2004.12
性別神異:中古宗教女性傳記之敘事結構
2004.07
《長老尼偈》的修辭故事—兼以對照《長老偈》
2004-03
戰後台灣的佛教出版事業:以陳慧劍為例
2003.12
愛恨纏縛:佛傳文學裡的夫妻之情
2003.11
婦女與宗教 : 跨領域的視野
2003.06
佛教與女性研究回顧
2003.03
書評:沈劍英主編,中國佛教邏輯史
2003.03
評沈劍英主編《中國佛教邏輯史》
2003
婦女與宗教 : 跨領域的視野 = Women and Religions : interdisciplinary scopes, methods and aproaches
2002.12
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近二十年來中英文的佛教婦女研究
2002.12
母女情結:台灣女性出家與繼承家庭角色的兩難
2002.12
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近二十年來佛教的佛教婦女研究
2002.06
比丘尼研究—佛教與性別研究的交涉
2002-05
台灣比丘尼與二部授戒
2001.07
1950年代的反共文學與佛教文學——《佛教小說集》裡的戰爭、愛情與鄉愁
2001.06
佛教蓮社與女性之社會參與——1930年代上海蓮社與1960年代台灣蓮社之比較
2001.04
當頭棒喝:禪宗文學之公案
2001.03
導讀Lorraine Daston 經驗中的證據與神蹟故事
2000.09
出家入世:戰後台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
2000.03
寺院廚房裡的姊妹情:戰後台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
2000-03
Ordination, Legitimacy, and Sisterhood: the International Full Ordination Ceremony in Bodhgaya
2000-01
921震災佛教寺院受損與賑災初步調查
1999.12
佛教譬喻文學中的男女美色與情慾——追求美麗的宗教意涵
1998.06
書評John Kieschnick (柯嘉豪), The Eminent Monk: 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
1998-06
俄共再起的背景及其影響
1998-02
俄羅斯府會之爭的探討
1997-03
北約東擴與俄國的反應
1996.12
佛學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簡介
1996-08
俄羅斯對「獨立國協」政策的演變
1992-12
白俄羅斯情勢分析
1989.01
唐代的比丘尼
1985
蘇聯少數民族問題 : 中亞地區研究
1984
蘇聯少數民族問題--中亞地區研究
HUI-CHING MAO
JYI-SHANE LIU
YU-CHEN LI
Nation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Menu
close
Node
Scale:
1
Change Color!!
hid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