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 |
希臘經典的再現與再思──讀呂健忠新譯《尤瑞匹底斯全集I》 |
article |
web page(782) |
2015-11 |
對話論與譯者的角色:班雅民「譯者之職」再思 |
book/chapter |
web page(733) |
2015-11 |
對話論與譯者的角色:班雅民「譯者之職」再思 |
book/chapter |
web page(655) |
2015 |
幻滅的「美國夢」──永恆經典的再現與再譯: 張思婷譯的《大亨小傳》 |
book/chapter |
web page(408) |
2014-07 |
旅行書寫、文化鄉愁、歷史殘影──以台灣詩人胡爾泰詩集《白色的回憶》為例 |
article |
pdf(495) |
2014-01 |
永恆與剎那的辯證:《聖摩爾的黃昏》中的「安琪拉」意象 |
book/chapter |
web page(690) |
2013-06-01 |
「禮」尚往來:論富蘭克林〈北美野蠻人之相關評論〉中的的悅納異己與文化殖民議題 |
conference |
pdf(2038) |
2013-06 |
「禮」尚往來:論富蘭克林「北美野蠻人之相關評論」中的悅納異己與文化殖民議題 |
book/chapter |
web page(592) |
2012-11 |
文學與電影的對話: 差異性的重複與創新再造 |
article |
pdf(2558) |
2012-11 |
改編、接續、回應: 從後設小說到後設電影──以《法國中尉的女人》為例 |
article |
pdf(1279) |
2011-09 |
大眾文化的全球性與解疆域化 |
article |
pdf(792) |
2010-12-04 |
跨文化空間想像:論台灣學派詩人胡爾泰詩集中的獨白與對話 |
conference |
web page(947) |
2010-09 |
愛與「癱瘓/麻痺」:論郭松棻〈雪盲〉中的喬伊斯幽靈 |
article |
pdf(863) |
2010-08 |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論胡爾泰詩集《白色的回憶》 |
book/chapter |
web page(735) |
2010-02 |
巴赫汀派 經典解碼--文學作品讀法系列叢書導讀 |
article |
web page(356) |
2010-01 |
翻譯、番易、褪色的現代主義:以王文興《家變》英譯本為例 |
article |
pdf(1998) |
2010-01 |
巴赫丁派/多元文化主義 |
book/chapter |
web page(629) |
2010-01 |
巴赫汀派: 以馮內果作品《第五號屠宰場》中的嘉年華修辭為例 |
book/chapter |
web page(493) |
2008-01 |
班雅民的翻譯理論研究在台灣 |
article |
web page(578) |
2007-11 |
班雅民的翻譯理論研究在台灣 |
article |
|
2007-11 |
文學與醫學的對話:艾德森劇本《心靈病房》中的臨終關懷與醫學倫議題 |
article |
|
2007.08 |
論胡爾泰詩集《香格里拉》中的「樂園意識」 |
book/chapter |
web page(1006) |
2007-08 |
論胡爾泰詩集《香格里拉》中的「樂園意識」 |
book/chapter |
web page(612) |
2007-06 |
文化翻譯與跨文化溝通中的「揉雜性」:以孟祥森的白話譯本《魯拜集》與傅一勤的文言譯本《新譯魯拜集》為例 |
conference |
|
2007-03 |
Global Cultural Flows in Salmon Rushdie`s East |
confer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