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523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高莉芬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鄭侑青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Cheng, Yu Chingen_US
dc.creator鄭侑青zh_TW
dc.creatorCheng, Yu Chingen_US
dc.date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3-01T02:39:50Z-
dc.date.available2016-03-01T02:39:50Z-
dc.date.issued2016-03-01T02:39:50Z-
dc.identifierG0102161001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523-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1021610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華語教師不僅作為語言的教導者,其身上更大的使命應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筆者認為華語教學中的婚俗文化教學為文化教學中相當重要的主題,不過現行教材少見針對此主題之著墨,學習者與教學者不得其門而入,因此嘗試將婚俗文化融入華語教學。\n\n 本研究以問卷研究法調查華語學習者於婚俗文化主題學習之意願,首先參考現行教材中是否針對婚俗文化作系統性的編排,接著探討通行於台灣的婚俗文化有哪些重要層面,並根據內容分析法統整出跨文化教學與文化教材編寫原則,在整理出華語教材中的文化教材編寫原則後,實際編寫婚俗文化課程教材,並透過行動研究實際應用在三個階段的文化課教學。\n\n 於華語教師的面向而言,透過三階段的行動研究歷程與學生回饋,其教學歷程與成效能成為日後華語教師欲進行此主題研究或教學時的參考;於外籍學生而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學習台灣婚俗文化的知識及此主題的語言交際用法,於兩造皆能產生貢獻。\n\n 婚禮習俗及其文化為中華文化之精髓,具有長遠的發展過程並承載著人們的生活、思想、觀念、宗教、生活習慣等,於社會語境和跨文化交際層面也有重要且正面的意義價值。因此,本文藉由研究華語教學中的婚俗文化教學,期待達成兩大目標:\n\n1. 將華語學習者感興趣的婚俗文化與華語教學相結合\n2. 編寫可實際執行之婚俗文化教材供學習者與教學者參考使用\n\n 希望透過本研究拋磚引玉,使更多研究者投入文化教學研究,將不同文化融入華語教學,語言與文化教學的結合將有助於華語學習者看見語言中的台灣文化之美。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n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n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n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n第二章 文獻回顧\n 第一節 現行教材分析………………………………………………………… 5\n 第二節 婚禮習俗與文化………………………………………………………11\n 第三節 跨文化教學………………………………………………………… 19\n 第四節 文化教材編寫與設計………………………………………………22\n第三章 研究方法\n 第一節 研究概念說明……………………………………………………… 28\n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4\n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37\n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蒐集……………………………………………… 40\n第四章 婚俗文化融入華語教學設計\n 第一節 婚俗文化教材編寫原則與示例………………………………… 46\n 第二節 婚俗文化課程教案設計…………………………………………… 54\n 第三節 婚俗文化課程實施行動歷程……………………………………… 58\n 第四節 婚俗文化教學滿意度調查………………………………………… 78\n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n 第一節 婚俗文化教學研究及教材編寫建議……………………………82\n 第二節 婚俗文化教學研究限制與未來發展方向…………………………84\n參考文獻…………………………………………………………………………… 86\n附錄一:中文學習者學習「台灣婚俗文化」華語課程意願調查表…………… 90\n附錄二:婚俗文化教學實施、反思與回饋記錄……………………………… 93\n附錄三:「台灣婚俗文化」課程學習滿意度問卷…………………………… 94\n附錄四:「台灣婚俗文化」教材…………………………………………………… 95\n附錄五:台灣婚禮流程上課投影片……………………………………………… 122\n附錄六:婚宴菜式命名上課投影片……………………………………………… 125\n附錄七:婚宴吉祥話上課投影片………………………………………………… 129\n附錄八:學生報告投影片………………………………………………………… 131zh_TW
dc.format.extent8196620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61001en_US
dc.subject華語教學zh_TW
dc.subject婚俗文化zh_TW
dc.subject婚俗文化教材zh_TW
dc.subject婚俗課程設計zh_TW
dc.subject行動研究zh_TW
dc.title華語教學中的婚俗文化教學研究zh_TW
dc.titleA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Wedding Culture in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專書\nTing & 史黛菲(2008)。超省錢浪漫婚禮。臺北:大都會。\n王子輝、王明德(1989)。中國古代飲食。博遠出版社。\n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n方麗娜(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書局。\n朱我芯(2013)。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臺北:Airiti Press Inc.\n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Lichtman, M.原著。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初版)。 臺北:學富文化。\n李泉(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n李楊(2006)。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與課程大綱。載於李泉主編,對外漢語課程、大綱與教學模式研究。北京:北京商務。\n李寧遠、黃韶顏、倪維亞(2006)。飲食文化。臺北:華香園。\n宋樂永、侯玲文、程凱(2001)。中級漢語讀寫教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n何德華(2009)。華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正中書局。\n何淑貞、賴明德(2011)。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n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五南。\n林承緯(2014)。就是要幸福:台灣的吉祥文化。臺北:五南。\n林素娟(2011)。神聖的教化。臺北:學生書局。\n林素卿(2001)。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應用。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臺北:揚智文化。\n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n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n陳光新(1995)。中國筵席宴會大典。青島出版社。\n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n畢繼萬(2006)。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載於李曉琪主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n許南雄(2008)。國際禮儀。臺北:華立圖書。\n常敬宇(2009)。漢語詞彙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崔淑慧(2010)。從打招呼方式看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適應,文化的對\n話,安然、崔淑慧(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張玉欣(2013)。中華飲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1)。新版實用視聽華語。臺北:正中書局。\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0)。實用中文讀寫。臺北:正中書局。\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08)。迷你廣播劇。臺北:正中書局。\n葉德明(2001)。遠東生活華語。遠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n彭美玲、呂敦華、羅健蔚(2008)。深情相約─婚嫁禮俗面面觀。臺北:國家出版社。\n紫晴(2006)。來一場浪漫婚禮。臺北:高寶書版。\n辜仲玉(2003)。Weddings 結婚。臺北:麥浩斯資訊。\n董奇、申繼亮(2003)。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臺灣東華。\n楊炯山(2001)。結婚禮儀。新竹:竹林書局。\n趙金銘(2005)。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n趙菁(2000)。漢語聽說教程(上)。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n蔡清田(2000)。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高雄:麗文。\n蔡雅薰、舒兆民、陳立芬、張孝裕、何淑貞、賴明德(2008)。華語文教學導論。臺北:三民書局。\n劉珣(2008)。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重印)。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n魏英滿、陳瑞隆(2007)。台灣嫁娶禮俗。台南:世峰。\nAlrichter,H., Posch,P.&Somekh,B.(1993/1997)Teacher Investigate Their Work.\n夏林清(譯)。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nBranch, R. M.(2009)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ADDIE Approach. New York, NY: Springer.\nBrown, J.D.(1995)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Heinle&Heinle Publishers.\nEdward T. Hall.(1989)Beyond culture. New York : Anchor Books.\nHanvey , Robert G.(1979)Cross 2 Cultural Awareness , 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s in Cross 2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ed. by Elise C. Smith and Louise Fiber Luce, Newbury Publishers Inc.\nMills, G. E.(2000)Action research: 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nSusan, E, Noffke(1997)Theme and Tensions in US Action Research :Towards Historical Analysis. In Hollingsworth,S.(Ed.). London : Falmer.\nZuber-Skerritt, O.(1996)New directions in action research. London: The Falmer Press.\n\n期刊論文\n王珩(2014)。華語教師跨文化能力培訓之省思。華語文教學研究,11(1),127-149。\n毛海瑩、徐雪梅(2002)。打開中國文化之門的”金鑰匙” —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婚俗文化教學。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4,30-40。\n吳心楷、宋曜廷、簡馨瑩(2010)。錄影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4),1-37。\n紀雅茹(2009)。淺談中餐菜名的構成及語序特點。語文學刊,8B,171-172。\n郭琰(2008)。論餐飲命名文化。中州大學學報,1(25),72-75。\n陳燕秋(2008)。華語文化課程之規劃與教案設計—以中國的飲食文化"豆腐"為教學主題。華文世界,101,62-68。\n陳懷萱、舒兆民、林巧婷(2001)。發表於行政院僑委會舉辦之「第二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僑務委員會華僑會舘。\n張瑞航(2009)。吉菜名稱的詞彙構成及其理據分析。現代語文,30,82-83。\n張穎(2009)。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的闡述藝術。遼寧行政學院學報。\n葉德明(1996)。華語文教材規範。華文世界,79,1-20。\n葉德明(2005)。台灣華語文的推廣與願景。發表於中國北京世界漢語大會。\n程家文(2009)。從「人本教育」的角度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科學\n園地‧科教文化。12,113。\n楊國章(1991)。文化教學的思考與文化教材的設計。世界漢語教學,4,237。\n趙宏勃(2005)。對外漢語文化教材編寫思路初探。語言文字應用,69-71。\n戴桂寶、何宏(2005)。仿古宴席菜式的設計原則和方法。揚州大學烹飪學報,4(22),1-5。\nCohen, E. and Avieli, N.(2004)“Food in Tourism: Attraction and Impedi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 31, No. 4, 2004, pp. 755-778.\nHymes, 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J. Pride &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pp. 269-293.\nKurt Lewin(1947)”A Pioneer in Human Relations Research”, Human Relations, 1, 34-131.\n\n學位論文\n周子平(2010)。台灣南部地區婚嫁禮俗之探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n陳庭芳(2009)。日治時期臺灣漢人婚俗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郭芳君(2006)。短期華語與文化研習班之課程設計。國立台北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黃香宜(2005)。基於建構教學觀之華語文化課程設計—以文化情境及戲劇表演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舒兆民(2002)。網路華語語體及文化課程教學設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趙凡崴(2014)。現代禮俗文化融入華語教學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n賴秋燕(2010)。短期班華語文化教材之設計研究—以飲食文化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n謝怡縈(2011)。玩婚禮˙秀幸福台灣一甲子 婚禮變化多。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zh_TW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grantfulltextrestricted-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101.pdf8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