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Center,Research & Development (Social network graph considers only
internal connections of NCCU
)
TUNG-LIANG LIAO (78)
2024-06
書寫自我──論〈離騷〉的自稱代詞
2023-12
生命、語言與形式:美學感受性研究在臺灣
2023-12
假象與假感:王夢鷗「意境」論對哈特曼學說的接受與創化
2023-07
現代學術轉型語境中的古典詩歌「實際批評」(1920年代至1940年代)
2023-04
詩與言:古典詩歌的「實際批評」(1920年代-1940年代)
2021-12
評蔡英俊 《游觀、想像與走向山水之路:自然審美感受史的考察》
2021-12
繼起的意象:從王夢鷗釋「興」說開去
2021-10
「比興」、「詩史」與「神韻」:臺灣中國古典文論觀念史研究(1949迄今)—詩歌與歷史:臺灣中國古典文論的「詩史」說研究
2021-09
闡釋與建構--古典文學研究的回顧
2020-11
引類譬喻:等值通性與延續關係──談〈離騷〉的芳草喻
2020-11
國式與轉譯:〈九歌圖〉研究
2020-06
新書精讀計畫」之三十:《明代復古派杜詩學研究》
2020-01
「文如其人」、「風格即人」與李長之的「傳記批評」
2018-12
「梁宗岱與中國現代詩學研究」專題導言
2018-12
走內線的路-梁宗岱的體驗批評
2018-12
走內線的路----梁宗岱的體驗批評
2018-10
文如其人:論李長之的「傳記批評」
2018-01
走內線的路:梁宗岱的體驗批評
2017-12
As Elegies: On the Emotional Writing of The Nine Elegies
2017-12
可發聲性與可體現性--評鄭毓瑜《姿與言--詩國革命新論》
2017-11
作意幻設--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對屈辭「藝術性」的認識
2017-10
仰望星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學者詩人的「宇宙意識」與「宇宙詩學」
2017-04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Wang Jingzhi`s Theory of Bi-Xing in his Full Explanation of Shijing
2017
可發聲性與可體現性--評鄭毓瑜《姿與言--詩國革命新論》
2016-06
抒情主義與現代《楚辭》研究——梁啟超、梁宗岱與李長之
2016-04
屈原圖:歷代屈原像所見圖文結合模式初探
2015-11
抒情詩人——論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的傳記批評
2014-12
體物傳神:王夢鷗論中國藝術之抽象觀念化
2014
尋找「自我」:屈原辭新論
2013-12
「抒情傳統再反思」主講發言提要
2013.03
書評:《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
2012
心理、語言與意義:論王夢鷗先生的語言美學
2011-12
意境-王夢鷗先生的語言美學
2011-05
意境——王夢鷗先生的語言美學
2011
從古典到現代:近現代《楚辭》研究;From the Tradition to the Modern: the Research on Chu-Ci in the Modern Times
2010-12
品牌社群關係、顧客與公司關係品質對產品知識及品牌忠誠的影響
2010-11
圖譜與文學批評:論「《楚辭》學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以屈原像為例
2010-06
復古中的發展:談摯虞《文章流別論》
2010-06
招魂曲:《楚辭》注釋的抒情向度
2010-04
靈均餘影:古代楚辭學論集
2010
從古典到現代---近現代《楚辭》研究
2009-04
離詞、辯言與聞道——論戴震《屈原賦注》
2009
象中蘊理,理以象出---論「楚辭學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
2008-09
倫理.歷史.藝術:古代楚辭學的建構
2008-05
檮杌說:楚辭的歷史學
2008-03
論詩詩:王逸《楚辭章句》的韻體釋文
2008
象中蘊理,理以象出---論「楚辭學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
2007-12
「文」的譜系:論晚明清初學者對屈辭藝術性的認識
2007-06
稽其道里:蔣驥《山帶閣注楚辭》的地理論述
2007-06
論屈原「發憤以抒情」說及其歷史發展
2007-05
「文」的譜系:論晚明清初學者對屈辭藝術性的認識
2007
離詞、辯言與聞道:論戴震《屈原賦注》
2006-03
向死而生:論屈原的死亡與不朽
2006
「文」的譜系:論明清學者對屈辭藝術性的認識
2005-05
《離騷》者,〈小弁〉之怨─關於屈辭之「怨」的一種解讀
2005
檮杌說:從「詩史」的角度論晚明清初的《楚辭》研究
2005
〈離騷〉者,〈小弁〉之怨─關於屈辭之「怨」的一種解讀
2005
向死而生─論屈原的死亡與不朽
2005
忠誠之情,懷不能已─論班固的屈原觀
2004-09
寓情草木:〈離騷〉香草論及其所衍生的比興批評
2004
品牌社群關係與公司關係品質對產品知識及品牌忠誠的影響
2004
知人論世:論蔣驥《山帶閣注楚辭》
2004
建構與定型:論儒家文化視野中屈原研究的詮釋策略
2003
論屈原「發憤以抒情」說及其歷史發展
2002
理解的歷史性--朱熹論揚雄
2001
靈均餘影:論朱熹《楚辭後語》
2001
詩與超越--試論王維及其詩
2000
以外化內:論王維的《楚辭》研究
2000
主體間的等值:論知音
2000
古代〈離騷〉「求女」喻義詮釋多義現象的解讀─兼及反思古代《楚辭》研究方法
1998-12
痛飲酒、熟讀「離騷」--簡論六朝士人對屈原的讀解
1998-11
對話批評:論漢代「擬騷」作品在「楚辭學」上的意義
1997-11
人文風景的鐫刻者—葉維廉作品評論集
1997
古代離騷「求女」喻義詮釋多義現象的解讀
1996
接受美學與《楚辭》學史研究
1994
試論孟棨「本事詩」
1992
滋味:以味論詩說初探
1988
六朝詩評中的意象批評舉例
TUNG-LIANG LIAO
AI-HWA CHANG
CHIH-HUANG CHOU
WAI TONG CHIN
Nation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Menu
close
Node
Scale:
1
Change Color!!
hid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