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 |
From Preservation of Existence to the Unity of Discourse—On the Foundation of Ethics of Co-Responsibility in Global Ethics |
article |
|
2023-06 |
評Roy Tseng, Confucian Liberalism: Mou Zongsan and Hegelian Liberalism |
article |
web page(182) |
2023-01 |
文化哲學的模型--論文化類型學差異的語言世界觀相對性基礎 |
article |
pdf(210) |
2022-12 |
抒情與詩教:論「興」做為審美與教化之共通感建構的漢語語言哲學基礎 |
article |
web page(193) |
2022-06 |
漢學人學專刊前言 |
article |
web page(136) |
2021-06 |
從公民審議到民主倫理性 ——論哈伯馬斯的溝通理論是否需要黑格爾式的奠基 |
article |
pdf(405) |
2021-02 |
做天下第一等事:論儒學如何能為生民立命? |
article |
web page(211) |
2019-06 |
道德在什麼意義下需要宗教-四種型態的討論 |
article |
web page(427) |
2019-06 |
哲學:為建立台灣做為未來華人世界的新雅典而努力 |
article |
web page(252) |
2019-05 |
精神保健看護におけるリカバリーモデルの構築と基礎づけ |
article |
pdf(340) |
2018-11 |
《大乘起信論》的當代新格義-從德國觀念論轉向批判理論的試探 |
article |
web page(468) |
2018-11 |
全球視域下的華人文化跨學科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簡介 |
article |
web page(176) |
2018-06 |
【Academic Review】 |
article |
pdf(495) |
2017-03 |
從《儒門內的莊子》淺議「莊子化的儒學」是否可行? |
article |
pdf(524) |
2017-02 |
姿態、符號與角色互動-論米德社會心理學的溝通行動理論重構 |
article |
pdf(1088) |
2016-04 |
論霍耐特的承認理論與做為社會病理學診斷的批判理論 |
article |
pdf(2048) |
2015-11 |
從符號形式到生命現象-論卡西勒符號形式哲學的文化哲學涵義 |
article |
pdf(698) |
2015-06 |
身體姿態與語言表達-論馮特的語言手勢起源論與民族心理學理念 |
article |
pdf(682) |
2015-06 |
從洪堡特語言哲學傳統論在漢語中的漢字思維 |
article |
pdf(776) |
2013-12 |
勞思光文化哲學的基本架構、理論限制與研究展望 |
article |
pdf(1688) |
2013.06 |
《神聖的教化》書評 |
article |
pdf(1128) |
2013.05 |
回復自我的共同關懷-論精神衛生護理的對話理論基礎 |
article |
pdf(1220) |
2013.03 |
禮治與正名-論儒家對於政治正當性之倫常奠基的道德文法學構想 |
article |
pdf(1249) |
2012-09 |
克己復禮為仁-論儒家實踐理性類型學的後習俗責任倫理學重構 |
article |
pdf(1221) |
2012-08 |
禮治與正名-論儒家對於政治正當性之倫常奠基的道德文法學構想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