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 |
再現台灣農村--以《豐年》雜誌中的楊英風漫畫為例(1951-1962) |
林韻葇 |
conference |
pdf(32) |
2023-04 |
文化冷戰下的漫畫跨國移動:哆啦 A 夢在臺港的傳播與再生產 |
王梅香 |
conference |
pdf(21) |
2023-04 |
休息與復原的「異托邦」:《誰不是米克斯》的文圖行動與當代批判 |
翁智琦 |
conference |
pdf(29) |
2023-04 |
動畫電影魅力之研究-以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為例 |
林家德、莊賢智 |
conference |
pdf(35) |
2023-04 |
探討動畫敘事架構與角色設計對於觀看意願影響--以Pete Docter導演入圍作品為例 |
陳慶瑜、李子強、白乃遠 |
conference |
pdf(35) |
2023-04 |
初探日本電視動畫的片頭曲與片尾曲─以寶可夢系列為分析對象 |
劉傑笙 |
conference |
pdf(43) |
2023-04 |
紙性戀處境及其悖論:情動、想像與賦生關係 |
廖希文 |
conference |
pdf(55) |
2023-04 |
百合校園懸疑小說的空間建構-以《盜攝女子高生》與《那一天,朱音投身青空》為例 |
王子銘 |
conference |
pdf(38) |
2023-04 |
當百合成為日常--論「輕百合」作品對百合文類內涵的擴充可能 |
李芳琳 |
conference |
pdf(49) |
2023-04 |
「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的《東離劍遊紀》析論:以其創作與傳播歷程為中心 |
李瑞竹 |
conference |
pdf(40) |
2023-04 |
漫畫做為公衛傳播的跨域方法--以漫畫《Have I Found You》為例 |
羅禾淋、林昶仲 |
conference |
pdf(25) |
2023-04 |
食材的召喚--論《深夜食堂》的讀者接受結構及其影視化作品之成效差異 |
范凱婷 |
conference |
pdf(38) |
2023-04 |
2.5次元舞台在台灣:2.5次元的跨國傳播與在地樣貌 |
蔡妮倩 |
conference |
pdf(26) |
2023-04 |
初探虛擬世界與虛擬主播對傳統民俗文化傳播成效之研究 |
翁堉豪 |
conference |
pdf(46) |
2023-04 |
後疫情時代的陪伴:Vtuber的情動展演 |
王威智 |
conference |
pdf(45) |
2023-04 |
實境解謎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的結合--南宮學院「景泰藍之神隱事件」 |
許桓翊 |
conference |
pdf(36) |
2023-04 |
跳脫「動漫朝聖」的框架--針對非粉絲觀眾所設計的展覽個案分析 |
張珮瑜 |
conference |
pdf(42) |
2023-04 |
「羅浮宮漫畫」作為記憶技術 |
朱盈樺 |
conference |
pdf(75) |
2023-04 |
Examining the depiction of economical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Demon Slayer” during the Taisho Era |
大津留香織、河野久 |
conference |
pdf(36) |
2023-04 |
How "Golden Kamuy" Became a Representative Japanese Manga: Balancing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Entertainment |
大津留香織、河野久 |
conference |
pdf(40) |
2023-04 |
色彩作為動態視覺藝術的幻境--動畫形體外的敘事性 |
陳柏安 |
conference |
pdf(46) |
2023-04 |
電子遊戲中數據他者之生產、轉向及應用 |
黃青宇 |
conference |
pdf(39) |
2023-04 |
近代化觀看方式的變化與現代漫畫的興起 |
I-YUN LEE |
conference |
pdf(45) |
2023-04 |
日治時期臺灣漫畫中的美漫影響:陳炳煌《雞籠生漫畫集》中的黑貓與黑狗 |
陳偉智 |
conference |
pdf(39) |
2023-04 |
沙發椅上聊時事:老瓊四格漫畫與80、90年代的台灣讀者 |
陳德馨 |
conference |
pdf(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