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台灣民眾轉至成人的生命歷程研究 |
翁康容、Weng, Kang Jung |
thesis |
pdf(838) |
2016 |
教育與心理健康之關聯:大學水平分化的效果 |
蔡承珈、Cai, Cheng Jia |
thesis |
pdf(89) |
2016 |
救渡宗教在當代社會中的傳承與演變——以一貫道為例 |
蕭維毅 |
thesis |
說明頁(639) |
2016 |
外派管理者角色與跨界鑲嵌: 以半導體產業外派中國之高階台幹為例 |
陳冠榮、Chen, Kuan Jung |
thesis |
pdf(370) |
2016 |
當前台灣地方刊物出版工作者勞動過程中的自我實現 |
陳致瑋、Chen, Jhih Wei |
thesis |
pdf(603) |
2016 |
早戀的國中女性憂鬱的社會機制 |
陳艾欣、Tan, Laura Ai Sim |
thesis |
pdf(468) |
2016 |
轉型期中國的單位制度因素對社會資本/網絡的影響:2004-2007 |
劉卓林、Liu, Zhuo lin |
thesis |
pdf(74) |
2016 |
有效日期制度之下食物價值的兩難與反思 |
黃聖偉、Huang, Sheng Wei |
thesis |
pdf(1174) |
2016 |
桃園市原住民的居住隔離與生存機會不均 |
陳秀嘉、Chen, Siou Jia |
thesis |
pdf(675) |
2016 |
性別化的青少年友誼網絡與性別角色態度:社會脈絡的影響嗎? |
楊天盾、Yang, Tien Tun |
thesis |
pdf(1305) |
2016 |
董監事跨坐與大股東跨公司持股朝向小世界網絡:台灣半導體產業 (2000-2015) |
林季誼、Lin, Chi Yi |
thesis |
說明頁(633) |
2016 |
台北精品咖啡發展:第三波建制化與職人的流動 |
方思融 |
thesis |
說明頁(827) |
2014 |
珠三角草根勞工組織集體維權行動與組織正當性之形構 |
楊欣儒、Yang, Hsin Ju |
thesis |
pdf(396) |
2017 |
「未富先老」——中國人口老化的動力分析 |
鮑宇辰 |
thesis |
pdf(1120) |
2017 |
原、漢族群工資差距之探討:人力資本與勞動市場條件的再分析 |
詹智涵、Chan, Chin-Han |
thesis |
pdf(630) |
2017 |
文化導向的都市再生 : 大稻埕街區的復甦之路 |
林育槿 |
thesis |
pdf(1991) |
2017 |
當社會服務成為一種事業: 以台灣大型非營利身心障礙組織為例 |
詹景喻、Chan, Ching Yu |
thesis |
pdf(158) |
2016 |
當前台灣女性賦權-以酒類廣告探討之 |
方欹葳、Fang, Yi Wei |
thesis |
說明頁(663) |
2011 |
遷移轉型-搬家原因的變遷 |
毛瑋祺、Mao, Wei Chi |
thesis |
pdf(297) |
2017 |
台灣工藝的當代轉化:琉園企業、平潭社區與松菸誠品之比較研究 |
王小樨、Wang, Hsiao Hsi |
thesis |
pdf(548) |
2017 |
閃現的城市地景與遊牧者:創意市集中的行動者 |
翁芷雲、Wong, Tzu Yun |
thesis |
pdf(116) |
2017 |
買菜學問大:初探實體與虛擬生鮮食材消費方式之信任關係 |
黃儀文、Huang, Yi Wen |
thesis |
pdf(41) |
2017 |
樂單抑或孤獨?從消費看單人戶與頂客族之生活樣貌 |
陳芋蓉 |
thesis |
pdf(278) |
2017 |
台灣修煉文化與生活風格:以李鳳山及其梅門為例 |
梁孟涵、Liang, Meng Han |
thesis |
|
2017 |
串流玩轉:論電子遊戲實況的嬉戲與遊戲 |
蔡昀霆、Cai, Yun Ting |
thesis |
pdf(1236) |